美國都市報 2017-05-27

Page 31

P31

神州掃描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學校周邊的房,「好壞」很大程度 上是由房子與學校的相對位置來決定 的。比如校門正對面的社區,就是「最 好的」,其次是斜對面的。離學校越 近,房租價格越高,最貴的一年租金兩 萬多元,在這座人均GDP約3萬元的小 城裏,房東「完全就是躺著賺錢」。 有的房東專門將「狀元樓出租」幾 個字放大,在括弧中寫著「如果考上狀 元,租用費用全免」。有一戶人家,在 陽台的防盜窗上掛上一條巨大的紅色橫 幅,慶祝租在這家的小孩考上了北大。 張英租住的樓房,就是2008年新校 區搬遷時,當地農民建造的。房東小王 說,「學校開始造,我們也開始造」。 還沒修好門前的水泥路,就已經有家長 過來住,這幾年租戶從未中斷過。 除了出租房屋、代管學生,在臨川 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開的士。「撫 州沒甚麼流動人口,就是靠這幾個學 校。」 的士司機老張說。一到放學開學 期間,火車站汽車站到處都是人,「的 士拉都拉不完,一下就能走幾十輛,一 天頂3天。」 這座小城的人口密集程度也呈同心 圓向外擴散,越靠近學校,人口越密 集,離得越遠,越荒涼。在一些社區的 售樓處,都用紅色的大字打出「學府」 「名校」的名號。 高二學生家長鄭楠說,她三年前就 考慮在臨川買房,當時兒子還在家鄉讀 小學,家鄉宜黃與臨川同屬於撫州市。 她打算,等兒子讀完後,還可以把房子 租給其他陪讀家長。但丈夫沒有同意, 這個計劃擱淺了。兩年後,兒子順利入 學臨川一中,「本來一套房子30多萬 元,兩年的時間就多了10萬元」。 「我們那裏,鄉下的人來縣城陪 讀,把田都荒廢了,到縣裏來買房子。 縣裏的人就到市里買房,市里的人就到 省城,每個地方都一樣。」鄭楠說。

到今年,上面列出2016年每一位考上清 華北大學生的名字,以及考上外省重點 院校的學生名單。 校長王昱不喜歡把自己的學校和衡 水中學這類「超級中學」比較,他認為 這是「片面地看到我們高考成績好」, 他更喜歡和記者談論學校這幾年大力舉 辦的文體特色活動。「片面地追求升學 率,肯定是不合適的。」校長王昱說, 「但是有升學率是一所學校的榮耀,真 不是犯罪。一個學校如果連升學都管不 好,它絕對談不上素質教育。」 這座小城,曾走出湯顯祖、曾鞏等 歷史名人,但家長更津津樂道於一串數 字:2016年,江西省理科狀元出自臨川 一中,38名學生進入清華北大,而清華 北大在江西省招生的名額僅有166個。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這個數字都會被地 方媒體大肆報道。 這場逆襲以2002年為一個分水 嶺。在這之前,臨川一中只是一所地方 高中,四五千名學生以當地生源為主。 2002年,撫州市成立了臨川教育集 團,將臨川一中、臨川二中和撫州一中 三所學校納入集團進行統一管理。據當 時媒體報道,集團剛成立時,政府鼓勵 這幾所中學面向全國招生,還成立專門 的宣講團四處擴大影響。2004年,12 名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隨著名氣的擴 大,短短5年,包括複讀生在內,臨川 一中已有11000人。 2016年考入清華大學的熊峰回憶, 在他中考那年,縣裏前10名,都會接到 臨川一中打來的電話,提供免學費免房 租的優惠政策。 在過去幾年的臨川一中,這些外地 的優等生源往往會構成「喜報」上的主 力軍,在校長辦公室裏,一面牆壁的 正中懸掛著一副牌匾——「得天下英才 而教之一樂也」。「臨川一中都是看 清華北大,不看一本二本。不是說每個 人都為了考清華北大,可每年都有好消 息出來,人家就會說,這個學校真的很 好。」一位陪讀家長說。

外地優等生源  成「喜報」主力軍

學生分「等級」  「零班」享免費

(上接P30頁)

離學校越近  房租價格越高

在臨川一中王安石塑像前的廣場 進入高二,40多個班級會被分為 上,幾張大紅色的「喜報」欄從去年立 「零班」、A班和B班。「零班」的學生 將享受最好的教師資源,「連學習資料 都是免費的」,高考時,由學校安排車 接車送。而進了「零班」,就相當於一 隻腳踏入重點大學的保險櫃。 一位父親稱根據自己的長期觀察, 「下課後,如果這個班教室門口幾乎沒 有學生出來玩,那就是零班;如果出來 的不多,就是A班,出來一堆人,那肯 定是B班」。 「零班」不是用牌子掛出來,而是 敲 打 在每個學生,甚至每個家長的心 ■臨川一中每年有二三十名學子考入清華 北大,被稱為「神話中學」。  網上圖片 上。

一位臨川一中走出的學生在網絡上 寫道,「零班」老師喜歡說,「我們缺 的是清華北大,武大廈大之類學校誰 考上對我們不重要。」「高考第一是狀 元,採訪、上報、掛橫幅,第二即使只 差兩分也不會有人記住」。 王芳菲的女兒不在「零班」,「有 時候女兒回家會說,你們這些大人,早 就把我們分成三六九等了。」但這位 愛讀龍應台作品的母親安慰女兒,「你 走完人生該走完的路,以後不會後悔就 好。」

高中3年  花費10萬元  4月30日,高三年級要開家長會, 提前了兩日通知,張英和在家鄉工作的 丈夫林強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由林強 趕來參加。 相比於母親,在老家的「留守父 親」更像候鳥,每個月來看望兒子一兩 次。當妻子全身心在外地照顧孩子時, 他們肩負著賺錢的責任。張英曾算過一 筆賬,包括房租、菜錢、水電費、煤氣 費、工錢等所有開支在內,3年來一個 家庭大約要花費10萬元,培養一名臨川 一中的高中生。 家長會那天,林強沒訂到他經常住 的、鎮上最豪華的酒店。他打聽到,還 沒到5月,鎮上的酒店已經公布出高考 當天的房價,比平日提高了近兩倍,而 且「最好提前兩個月預訂」。快遞店門 口也打出了「高考生寄貨大優惠」的廣 告。 張英的同鄉華麗經歷過這些,今年 是華麗的兒子第二次迎戰「高考」。 去年一放榜,兒子掉了一本線,甚麼 都沒說,直接給父母發短信,說「我要 複讀」,父母二話都沒說,只回復了 「好」,又續租了一年的房子。 據說,高考那天,家長都來了, 「車都沒地方停」,文科班的學生會被 大巴接走,去臨川二中考試。在考場外 等待的家長,會把校門前的一條路圍得 水泄不通。 一考完,就有轟轟烈烈的「撕書大 會」。學生三下兩下就把書撕開,從樓 上拋下去。這項活動常常會持續4至5 天,比「百日誓師大會」壯觀得多。 教室前半部分的牆壁上,貼著近幾 次的聯考、月考成績,班主任宣稱,5 月的考試不會再貼出成績單,也不會發 送給家長,「保持一顆平常心」。每 個書桌上都壘著厚厚的一疊教輔書, 按小林的說法,從外面看「連頭都看不 到」。 廣播裏響起了臨川一中副校長的聲 音,這位副校長強調「這個月複習與家 庭配合很重要」,還專門提到陪讀問 題,「如果孩子覺得有必要,非常希望 家長最後一個月來陪著他們,那麼家長 就應該放下手上的事情。如果他覺得沒

■福臨川曾走出湯顯祖、曾鞏等歷史名 人。圖為一輛具有湯顯祖「臨川四夢」元 素的花車。  資料圖片 有必要,或者家長實在抽不出時間,就 要以平常的心態來對待高考。」 這位副校長頓了頓,又說:「高考 確實是挺殘酷的,我們國內的高考,基 本上是一考定終生。但我還是這麼說, 高考的勝敗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我覺 得,一定要學會做路邊鼓掌的人。」 如今在清華大學讀大一的熊峰說: 「高考給了像我這樣家庭條件不是特別 好的農村孩子一個機會。要是沒有高 考,想走到更大的舞台上,還是挺困難 的。」

准考證送廟裏  僧人唸經祈福 日子久了,陪讀媽媽們形成了自己 的「小生態」。在臨川「駐守」多年的 席雯,「結拜姐妹」13個。這群姐妹 「一呼百應」,平時一起健身、跳肚皮 舞、過生日、做飯。而相約去汗蒸是陪 讀媽媽的一種「日常活動」。據說這樣 「可以放鬆心情」。 陪讀媽媽們相互間聊的話題依然離 不開高考。她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交換 經驗,比如在網上看到高考那天,要穿 「旗袍」,意味著旗開得勝,男人穿馬 夾,寓意「馬到成功」。 另一位家長馬上說,她考察過 了,這裏紅色旗袍賣得貴,「一件要 300」。還有的母親說,考試當天早上 要吃一枚墨水煮的雞蛋,「肚裏有墨 水」。還有人打聽過,高考那幾天,臨 川一中老師和學生都要別上一枚毛澤東 像章。 這些被孩子們稱為「迷信」的做 法,卻深受家長追捧。「文曲星的生 日」那天早上,張英專門空著肚子, 「虔誠」地前去附近的「太子廟」朝 拜。 在大殿門口,一名身穿長衫的僧 人,被一群婦女圍著,他手中拿著圓 珠筆和本子,記著學生的姓名、學校、 年級,「點一次燈160元」。僧人介紹 說,高考那幾日,准考證可以複印了拿 到廟裏來,為考生唸經祈福。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