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Under Production Ltd. 陸續出版有限公司
統籌
Leanne
主編 編委
特約編委
Jenna
Bella、Ella、Heidi、Janice、Kathy Chung、Linda、Malun、Ravel、Suki Annie、Eleanor、Fish、Kathy Lai、Louyi、Matthew
鳴謝
Adrian、Christine Tse、Ginny、Karma、Taylor、Teddy、Sheta 蕾、連倩妤
網址
www.underproductionhk.com
出版 電郵 印刷
印刷公司地址 版次
Under Production Ltd. 陸續出版有限公司 info@underproductionhk.com 彩印有限公司
香港香港仔大道 234 號富嘉工業大廈 7 樓 11 室
2022 年 3 月初版
©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Printed and published in Hong Kong 此刊物為非賣品
免責聲明 本雜誌為非牟利刊物,除非另有所指,本刊物的內容及設計版權均
屬於本公司 - 陸續出版有限公司,而所刊登的投稿文章(包括專欄) 的版權則由投稿者所擁有。
投稿文章的觀點均來自投稿者,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讀者請就內 容自行判斷。投稿者需為投稿的內容及版權負起責任,本公司並不 會為投稿內容有機會涉及的侵權(如有)承擔任何責任。
本刊物所載的資料,僅作一般參考之用。本公司無法保證所載資料 完全準確或亳無遺漏,亦沒有任何種類(包括準確性、可靠性、安 全性或時間性)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對於該些資料,本公司不會 就任何錯誤、遺漏、或錯誤陳述或失實陳述承擔任何責任。
目錄 前言
亂中有序
002
新聞
亂咁 UPdate
004
順利過亦跌盪過 / 這些經過都會是你命裏瑰寶
書店「孵化器」——七份一書店狂想曲 日落後,到土記走一遍?
Whats Good Music Awards 2022:香港第一屆 Hip Hop 頒獎典禮 BOOKED:香港藝術書展 2021
中大藝術系新生展 2022:Wilderness 野草
第 50 屆香港藝術節:舞台劇《我們最快樂》 專題
今期亂 UP:出走迷宮
創作人|拾陸比玖:用電影製造出幻想
012
記錄者|山城記事 X 香港紋身故事:說故事的人 同行者|山道移動城堡——迷宮起源即出口
空間|一坪半的空間——再租點堅強 / 一面療傷一面再去闖
今期舊 UP
掌握「占」機
036
「深」事樹窿
藝評札記:六十年代「普普藝術」 讀者投稿 專欄
任你 UP 佢敢 UP
042 054
Ginny:創業的樂與怒
Karma:慶幸我們還會迷路
連倩妤:只送贈你一片片花瓣
李天恩:由文字到咖啡 文化生活
UPgrade Yourself
景泰藍掐絲琺瑯 Cloisonné
060
透過藝術觀香港
「農農」的生活意味
瀞書窩・逃離鬧市煩囂 窗後巷・流浪於窗後
尋找自我的靜謐書店
盤根於巷裏
麻雀客棧・麻雀共享空間
古典音樂|非主流情緒治癒配方
廣東歌|在失去與迷失中沒止境的拓荒 電影|成長,告別過去與自我
港產「片」| YouTube Channel 的各種迷
001
亂 中 有 序
002
「這些經過都會是你命裏瑰寶」
— Jenna
請先讓我介紹自己,我是 Jenna—《亂 UP24》第四期的主編。今期雜誌交至我手上,為大家帶來 一個我頗為感觸的命題:「出走迷宮」。
首先要感激各位編輯和參與其中的所有人,因為大家都傾注全力挖出一段又一段個人經歷來成就
了這一期雜誌。(亦包括編委們的腦袋~)感激大家的信任,使這期雜誌愈來愈有重量,當中有 血有肉有感情。對於我們來說,這一期雜誌略略總結了我們的感悟,也希望可為正在閱讀的你們 帶來一點點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回望路已漸遠/仍然在最後也相信那樂園/差不遠」 ——Nowhere Boys 《致旅途中的我》
尚記得當年於自己最迷惘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剛好播着這一首歌,儘管仍背着沉重的顏料和作 品集,但我卻意識到自己的步履愈走愈輕盈—— 一剎那的轉念原來如此有力量。 「Keep 住遇到迷宮其實係好㗎。」 每一場關卡,都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向目標;而隨着一關一關的闖,只會愈發困難重重,或會迷路, 或甚至沒辦法一次就順利破局。跌過碰過、喊過也笑過,人生就如 Super Mario,是沒可能一 帆風順的。但也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個人都在經歷屬於自己的大城小事,沿路總會有 人默默聆聽、記錄、同行。
可能走出一個看似輕鬆的小迷宮以後,迎在眼前的是更大更複雜的路線圖;或者需要更清晰的路 牌、經歷更豐富的人去給予指引,但我們依然相信人生種種皆是有原因地發生。這些課題都在令 我們一步步變得更強大,在面對不安、迷惘或質疑時勇於相信自己,繼而變成愈來愈成熟的人。 「能不能再租點堅強 / 一面療傷 一面再去闖」 —— 盧廣仲 《一坪半》
不要被複雜的迷宮所嚇怕。
無論現在的你在起點間躊躇不決,抑或是已經在中途沮喪地來來回回好幾遍,都請你繼續相信自 己的能力,相信所有經歷都是如此值得的。
出走迷宮——我們不僅想探討每個人在走出迷宮時的心路歷程,更想知道他們如何憑創作記下了
這些里程碑。從「迷宮」是如何構成,到沿路所看見的人事美景,再到個人心理質素上,我們希 望透過不同角度去剖析每一個故事及其重要性。
003
新聞
VOL.04 MAR 2022
&¡I
書店「孵化器」 七 份 一 書 店 狂 想 曲
hrUPDATE
BOOKSHOP RESEARCH QUESTION 店主多為書店素人,初次經營書店,難 免有些疑問。讀者愛看新書,由營銷角
度而言,書店應多進新書,擴大客群。 但阿羊及 Rachel 認為,書的價值非憑
新舊可判斷,且書非快速時裝,背後包 含 多 人 心 血, 應 讓 它 靜 待 其 有 緣 人。
可每間書店只有七分一的空間,擺書位
有限,舊書不去,則難進新書。新與舊 的 掙 扎, 讓 店 主 初 嘗 開 書 店 的 無 奈,
㊆
ABSTRACT
份一書店由社企「Rolling Books」的 James 所 發 起, 旨 在 培育有書店夢的書店素人,為期半年。兩間素人書店分別位 於油麻地東南樓和深水埗大南街,每間書店合共七位店長,七個主 題,七種風格。
HYPOTHESIS 「每個喜歡書的人都有一個書店夢吧。」Louise@貍奴居 說。只是 店主們各有正職,又礙於種種成本,在本地開書店並不容易。而七 份一的計畫,讓開書店的租金、時間、勞力全部乘以七分一,店主 們的書店夢終於不再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原來,用正職養住 書店,是可能的。
RESEARCH AIM 店如土壤,深耕細作,正是店主們的願景之一。Hazel@Earth x Farm 希望透過書,「種」下社區共融和農業的知識,拉近人與農田的距 離;Rachel@看腳下 指,書店的名字寄寓人要留意當下,希望透過 宣傳生活實踐的書,讓讀者在低沉的社會氛圍裏調整內心狀態。
也有店主將開書店視為一種嘗試。好像阿羊@羊雜 在去年年中忽然 經歷「中年危機」,一直憧憬開書店的她不甘生活只有工作一種可 能性,便辭去工作,後來參加七份一,尋找生活更多可能性;至於 Minami@跟住,她一直想投身書業,在出版社工作了一段時間後, 便想着「不如試埋書業其他部份啦」,於是成為七份一店主,了解 書業的前線工作。
004
Rachel 笑言:「原來開書店需要好多 心力,真係有啲辛苦。」B Boy@ 詩歌
舞書店 也售賣二手書,他說好在七份
一書店也是一個做實驗的平台,成本不
高。正因如此,店主們能夠放膽嘗試, 慢慢去摸索清楚書店的形狀。
WHAT
the
is
SHAPE
of
A BOOKSHOP?
新聞
VOL.04 MAR 2022
&¡I
hrUPDATE DISCUSSION 七份一書店分別於二三月結業,但 與此同時,一間新的書店成功「孵 化」出來——
界限書店
FINDINGS
經營書店的經驗讓 Minami「一試
「經歷改變想法,想法改變際遇。」經營七份一的經歷就改變了部份店
開業於 1 月 26 日,也是香港開埠
主對書店的想法:原來書店日常,不止收銀、看書那麼簡單,還要懂宣 傳、行政、文書、營銷等等工作。「唔參加呢個計畫,係唔會知呢啲嘢
點做。」Minami 指,這段經歷讓她掌握到書店的實際工作,為之後自 立門戶鋪了一段石路。
啟發 Minami 的,還有一位坐輪椅的顧客。他向 Minami 分享,樓上書
店的升降機空間往往較狹窄,難以容納輪椅的大小,自己很難到訪香港
的獨立書店。Minami 便思考:如何才能讓書店照顧到社會上的小眾? 在為新書店選址及裝修時,她也多了一重考慮。除了這位顧客,店主們
還分享了許多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客人:在家中辦展覽的內地來港人士、 年約六十的「三姊妹」、書本的作者、喜歡鑽進收銀台的小男孩⋯⋯他 們或調皮機靈,或受情緒困擾,又或嚮往自由開放,個性迥異。彷彿置
S O S H I T E
SOSHITE
H O N Y A
身書店裏,總是能夠聽見不同的聲音。
沉船」,於是創辦界限書店。書店 的日子。取名「界限」,則與富歷 史意義的界限街有關,寄寓要謹記 某些重要的歷史。而界限書店不在
界限街,亦有「突破界限」之意, Minami 希望客人能藉著閱讀,突
破思想上的邊框。她笑說,自己也 是抱着見步行步的心態經營書店, 不知道界限書店能走多遠,但能走
多遠,就走多遠吧。筆者想起另一 位店主周家盈在著作《書店日常》
裏的一句話:「書並非死物,而是 有靈性,會聚集想法相似的人來到
同一場所。」那書店便承載着這些 靈性,它的生命不是只存於開業至
結業的時間裏。思想的啟發、知識 的傳承,都會延續書店的生命。七 份一書店雖結業,但界限書店,和 那些曾來過的客人,都會讓它以另 一種形式,繼續走下去。
ƒ
Leanne Linda 005
新聞
VOL.04 MAR 2022
&¡I
集七店之大成
hrUPDATE REFERENCE 除 了 兩 所 書 店 孵 化 器, 計 畫 發 起 人 亦 推 出「# 在 地 小 書 店 冬 季 結 集 」, 邀 請 六 間 獨 立 書 店 連 同 七 份一(包括:Art and Culture Outreach 艺鵠、 Book Punch 一拳書館、Hong Kong Book Era 閱 讀 時 代、Kadey Jadey 繪 本 童 樂、URBAN SPACE 都市空間、夕拾 x 閒社 Mellow Out), 在灣仔集成中心共同經營第三間 Co-Bookshop。
殺 出 新 客 路 有 書 就 有 縁 書 業成一家 冬 季結集匯聚風格迴異的新生代書店,與其他據點一 樣,由七個單位共享這個空間,也共同分擔職務。
門口有個木製輪盤,標示該日當值的書店。若主動靠近駐 場店長,他們就會推薦讀物;若想靜靜地看書,也可以在 此獲得片刻寧靜。甫走進這個空間,便彷彿回到了大學註 冊日塞滿學會 Booth 的場地——七家特色共冶一爐,令 人目不暇給;每天逛不同書架,遇見不同的書與人,逛足 七日也不會生厭。難怪七份一特輯《書店散心指南》如是 說:「沒有悶的書店,只有悶的傢伙。」
書業看似浪漫,但本質上也是一門小本生意,宣傳經費有 限,所以「核心商業區裏悶的傢伙」通常不屬於目標受眾。 沒想到冬季結集設立在灣仔一所商場地下,竟會吸引不少 上班族,午飯時段在附近等外賣時來逛一圈。出其不意的 客源,也帶來了始料不及的書緣。七個單位本來有六個紮 根於九龍,想不到一直在原店銷路平平的書,「過海」後 竟能成功跑出,方知原來不同地區的讀者會有大相逕庭的 閱讀取向。不過對於新到書、暢銷書,書迷總是一致地熱 烈歡迎,不同書店之間會如何協商?唯有「公平競爭」, 看看讀者想支持哪一家,或與哪個書架有緣了。
集 成 店 006
撞 出了火花
同行如敵國,似乎也不適用於形容獨立書店。問到 不同店長關於經營七份一的樂事,他們都不約而同 地說,是認識到其他店長。冬季結集七個單位之中, 有五個成立不足兩年。可以透過實驗書店互相交流, 並透過每日的 Sales Report 得知不同書種的銷情, 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取經」機會。而且這裏不只 有七個單位「圍爐」,Grand Opening 當晚更有 不少行家、出版社、作家等聚首一堂,交換對書業 的想法。實驗的最終目標,還是推廣閱讀,「做大 個餅」。 「如果想賺錢,點會開書店。」香港書業曾經被稱 為夕陽行業,好一段時間我們是透過結業消息來認 識獨立書店的。傳統獨立書店好像總是與世無爭、 互不打擾,但這兩三年的書業生態有點變化,變得 百花齊放、互相照應,甚至當有客人查詢某書目, 店長們會合力滿足讀者的需要,集七家之大成。畢 竟書店雖則各自獨立營運,要面對的難題卻是大同 小異——在香港,向來沒有甚麼在熱潮過後還撐得 下去的。但這次「一齊捱」,可能結果會有點不一 樣。年華指間沙,七份一計畫逐步從東南樓和大南 街退了場,但筆者相信,城市會留有永恆記憶。 3 月 1 日,七份一 @ 集成中心已進行新一輪實驗 「# 在地小書店春季綻放」,由全新的閱讀單位進 駐,共同經營至 5 月底。
「
生 生 不 息, 讓 我 們 共 同 成 長。 ——艺鵠——
」
新聞
VOL.04 MAR 2022
讀 者留言 APPENDIX9
PACO9
書店就是不同書本、故事與經驗的拼湊,由七個 或更多的人組成的七份一書店,眾聲喧嘩,熱鬧 紛陳。看似遙遠的書店理想透過分攤成本與互相 協作,成就寶貴實驗,探問書店及紙本書於此時 此刻的意義。書店主選新書(間有珍稀二手書籍), 溫文清爽,既與本地出版相輔相成,亦以空間與 活動回應人們心靈渴望以及社會需要。書店之間 相互合作與探訪,融洽振奮。 七份一書店或屬人生行旅的過渡,但亦如書序以 至橋樑,通往的是更好的所在和自己。 9L9S¡I¡9r 閱L9ShEH9 @HKBOOKSTORESTRAVEL
NICOLA9
關於「七份一書店」,有時候會在想,為甚麼是 「七份一」,而非「八份一」或「六份一」呢? 七位店長在我而言就好像一組七巧版,獨立而融 合,發揮創作力量同幻想,左拼拼右砌砌,便於 這半年間迸發出無限的可能性! 「七份一書店」豈止是一間買賣書籍的「書店」?每 次甫踏入書店,當值店長都會熱情地介紹自己以 及其他店長的書架,甚至成個「七份一書店」的 理念,這不是一門生意,更像是一群人合力去做 好一件事,青春又熱情的 FYP。
有時在逛連鎖書店,不禁思忖為何「七份一書店」 的感覺是如此獨特得無法在任何書店體會到,大 概這份感覺就是溫暖的人情味。因為在「七份一」 買到的每一本書,都超越了書本本身的價值,包 含了店長與你的互動、店長採購此書的心意。 多謝七位店長,這半年來辛苦了!期待之後你們 會有其他發展,身體健康,虎年大吉! @WW.JANE.DO
DJ.LEANNE9
書店實驗,多麼浪漫的構想;以本職養住書店, 多麼不切實際。但抱着實驗精神去試一回,不切 實際的事就變得很有意義。也許大環境打破了香 港常態,包括我們如何生活,也包括如何看待 生活——沒法去旅行,就將人生當成一場旅行、 一場實驗,誰說試試不可當真。謝謝七份一提醒我: 體驗過的,逝去也很美好,置身七份一的日子都 發亮 ^^ 店長和書友,我們在別的書店再會吧~ @LEANNEINBERGEN
&¡I
hrUPDATE
D29
大概半年前,七分一在東南樓剛開幕的時候,我以為這只不過是一般的 獨立書店。
後來還是在一次和神話書店店主的交談中,才發現原來七分一的「與眾 不同」之處:一間售賣沒有既定風格、既定題材的書店;一間你可以接 觸自我世界以外的其他人的世界的書店。 而且這間書店提供的不止一個世界,而是七個世界。
常常覺得閱讀、思考最忌過份圍爐,而七分一正正可以打破這個框架。
雖然七分一計畫將落幕,但我相信這個如此創新的「實驗性書店」他日 終會以更好的面目再次回歸。
感謝參與計畫的店長,在香港推廣閱讀不是易事。但這個計畫能夠讓我 帶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朋友到訪及找到其感興趣的書,這是一個「創舉」 (哈哈!)。 @MXMITESSEN
JœA9
時間過得好快,認識七份一書店(東南樓)嘅各位已經五個月了,對我 嚟講,七份一除咗係一間書店,仲係一個人與書、人與人互相連結嘅地 方。喺七份一入面我識咗一班志同道合嘅朋友,透過同店長們與書友們 嘅交流,開闊咗自己嘅眼界。
以前身邊冇咩人鍾意睇書,總會覺得有啲寂寞,而七份一就好似一個綠 洲咁,除咗聚集咗一班愛書之人之外,仲係一個推廣文化嘅基地、讓店 長們發揮創意嘅實驗室。無論係嚟參加活動、搵店長同書友傾計、喺書 海入面尋找靈感同啟發、去留言簿塗吓鴉、或者純粹坐低靜靜哋睇吓書, 七份一可以令我暫時遠離世間嘅紛擾,刷新自己嘅思緒,感受書同人嘅 溫度。雖然二月尾就要同七份一暫別,但呢段回憶、呢份精神,會長留 喺我以及每一位曾經與書店相遇嘅人心中。 @9GONG
MK.BLo9
我與七份一書店
當初第一次聽到七份一書店個名係因為當時我本雜誌《港足吶喊》出實 體版,然後閱讀時代嘅 Eric 幫我問咗幾間獨立書店可唔可以將雜誌擺過 去,咁我就第一次聽七份一書店呢個名。 至於最早遇見嘅係大南街分店,而第二個遇見嘅係集成中心分店,最後 遇見嘅反而喺離我屋企最近嘅東南樓分店。
三間書店我最鍾意嘅係東南樓,無論係個環境定選書方面,我都最鍾意。 同埋佢哋都有本好正嘅留言簿,有各路高手喺度留言 ( 我都有喺過入面 留言 )。不過另外兩間書店都好值得大家去,每個店長揀書嘅風格都唔同, 三間書店二十一種風格都值得大家去體驗吓。 遺憾嘅係,三間書店都就快要同我哋告別,其實半年嘅時間真係太短, 如果可以定過一個期限,我希望會係一萬年。 LłFDcDJM @GONGZUKNAAPHAAM
ƒ
Leanne Linda 007
新聞
VOL.04 MAR 2022
KCGfi
hrUPDATE
日落 , 到土記走一遍? ƒ
JennaLeanne
「城中藝遊:土記日落後」社區藝術推
廣計畫於 2021 年 6 月至 11 月舉行,由 「樂在製造社區」設計及研習所主辦,
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半年期間,計畫 為不少年輕人及社區人士提供藝術研習
及交流平台,鼓勵他們以攝影及繪畫兩 大媒界介入和理解土瓜灣這個社區。
「旅遊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世界都因疫 後紀元而 需 要 對 旅 遊 的 形 態 與 其 產 業 重 新 理 解 與 規 劃。而從個人層面而言,從以往跑景點打卡及消費的 觀光形態,或許我們也逐漸對本土的遊歷體驗有新的 看法與追求。那,我們有否想過可回到自己熟悉的社 區重新觀看一遍? 」
「日落有時,它是短暫的,卻在每個人心目中都獨特。 我們各自有屬於自己的日落顏色,它代表着不同想像、 感覺以至信念。每一個社區都好像日落般散發 着不同 的光,猶如我們抱持 着 當下對社區的理解,是暫時性 卻又不斷在推演,我們或許更願意去發現它,對它有 全新的理解。」
這一段來自《土記日落後》的活動簡介,誘發了剛搬 到土瓜灣沒多久的筆者注意。
這一段也來自《土記日落後》的活動簡介,吸引了愛 日落的大西北筆者的注意。
在屯馬線還沒有開通之前,土瓜灣座落在一個沒有地 鐵站直達的島環上,偏偏不利的地理位置造就四通八 達的交通;一條大直路就能往過海的方向去,想要去旺 角尖沙咀也是有數不盡的巴士小巴等等。 新舊交替的社區是香港獨有的社會風貌,土瓜灣也不 例外。 有緣分能來到土瓜灣居住,彷彿所有的小事情對於我 來說都是新奇無比。要重新適應一個小社區,靠的當 然是自己落手落腳去搜尋和遊歷:
.c.9 9 2 J
以 !w F o. 008
˜o
˜o
最近的快餐店在哪裏? 地鐵站要往哪方面走? 還有樓下商店的關門時間等等。
‹2
在屯馬線開通之後,土瓜灣離屯元天的車程只有一個 多小時,筆者偏偏愛唱反調,乘巴士轉一程車後再轉 乘「11 號巴士」,徒步走遍土瓜灣的社區小店地圖。 日 落 是 一 天 裏 最 美 的 風 景, 土 瓜 灣 的 Magic Hour 更甚。
從新市鎮踏足到舊社區,許多街頭風景都令我嘖嘖稱 奇。要探索一處新地景,靠的當然是自己踏踏實實地 發掘和觀察: 哪邊看日落最耀眼? 何處在黃昏時段最人頭湧湧? 還有社區書店的招牌選書和餐點等等。
9 “S2 Ł æMK
9一步一腳印 9 C ( _ "
家
新聞
VOL.04 MAR 2022
KCGfi
hrUPDATE
A . 交 換 菲 林 篇 e¶ShoKCYO!ł
企 劃與一家位於土瓜灣的歷史照相館合作,分別 兩個階段讓參加者進行菲林曝光。
於第一次曝光中,參加者會得到一捲全新的菲林,相 片主題圍繞土瓜灣區內的人文風景;拍攝完畢後需要 先交還給負責人,從中會抽籤得到由其他人所拍攝的 菲林一筒。
於第二次曝光中,我們需要重曝他人的菲林,而相片 主題則圍繞土瓜灣區內的大環境為主。
最有趣的是,原來每一個「土瓜灣人」所看到的人文風景都不一樣:我所拍到的偏向紅磡區,但原來相片的另 一端是靠近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有一些原來是我從未探索過的小角落等等,都牽起了我對於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的好奇心,而這些都在一張重曝的底片中呈現了一個更立體的土瓜灣。 原來抬頭用心觀望,即便是每天走過往浙江街地鐵站的道路,仍有着日復一日的社區碎片是我未曾發掘到的; 原來一切一切的簡單與平凡是來得自然又美好。
B
. A ! A!H‹JłoH‹N
H ‹ J 步 Mc
最有趣的是,我擱下了手機在書店(友善的店長為我 充電),只靠紙本地圖「踩點」——彷彿換上遊客軀 殼去欣賞人文風景的儀式。視線範圍由不足五吋的螢 幕擴大至城區天與地;土瓜灣道的日落映照着過路人, 斑駁的影子與柏油路上的黃闊條交錯、延伸,譜出餘 暉所奏鳴的燦爛樂章。
B …
美景街的小詩、美善同道的版畫、落山道的繪本,一幀 幀唯美的影像令相機大快朵頤、酒酣飯飽。然後⋯⋯ 眼裏竟瞬間閃過大西北的風光。
「 原 來 瑰 麗 的 寶 藏 近 在 咫 尺;
原 來 在 地 的 歸 屬 始 於 足 下。 」
歷幾次社區藝遊及工作坊後,藝文參與者們終 於能將所見所聞凝煉在作品之中,並寄存在 21 個社區藝術展示伙伴小店,向大眾展示豐碩成果。
ONG
KC
H K
燈色幻移,腦海中的小村布幡飄漾在都市空間,現實 與記憶互相覆蓋;浮遊安定,旅與行盡在社區小客廳, 那引頸以待的風景微縮在畫紙中;若如初見,印務公 司的玻璃窗後寫有「不准標貼」的大字,相映成趣。
!wF
C
009
新聞
VOL.04 MAR 2022
SBw&HipHopR— )tAf
hrUPDATE
香港第一屆Hip Hop音樂頒獎典禮
填補音樂鑑賞力的缺失 WHAT WHATSGOODMUSICAWARDS20
ƒ
Eleanor
港首次出現 Hip Hop 頒獎典禮,對抗主流的單一音樂風格。凡於 2019-2021 年間在香港地區首次作實 體或線上發布,由本地居民原創之 Hip Hop 或 R&B 歌曲或 MV,均擁有參選及提名資格,競逐二十 多個歌曲、歌手及製作獎項。官方設有 Instagram 帳戶(@whatsgoodmusicawards)作宣傳、公開提名及 投票,並邀請超過 400 位歌手及音樂單位於 2 月 8 日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與「第一個真正屬於香港 Hip Hop 文化的音樂頒獎典禮,為香港樂壇寫下新一頁歷史」。
S
WHY
SrErR„"D“.J
做歌難。在香港,不得不先讓歌手「流行」起來,才 能帶動創作,獲得青睞。因此有資本的人就是音樂人, 欠資本的只是賣唱人,曲高和寡便不能「開飯」。香 港音樂工業固然未處於一個最健康的狀態,獨立樂隊 或 歌 手 每 天 都 為 生 計 動 搖、 掙 扎, 但 這 些 Indie 歌 卻是道出真實社會百態的音樂。當只有主流情歌「入 耳」,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音樂品味便任由大型企業 形 塑, 變 得 單 一、 保 守。「WHAT’s Good Music Awards 2022」正是一次由下而上對各大的娛樂公司 的控訴:香港人需要的不再只是慘情歌,而是為香港 人說話的音樂。社會變幻迫使城市裏的人尋找情緒出 口,而音樂正正擔當着這角色,例如 HipHop 或 Rap 為人唱出憤怒,令我們重新學會宣洩情感,由啞忍、 埋怨變成「識嬲、識講」,重奪情緒的掌控權。 010
HOW
)Nb&")pUd
Hip Hop 不但要聽,更要大大聲地聽!雖然獨立歌 手給人一種非主流的感覺,好像只是一小撮人在享受 自己的音樂,但香港地下獨立樂隊或 Rapper,其實 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遠,那麼神秘。他們都是生活在 香港的人,創作靈感皆源自日常生活,同樣面對着大 眾共同面對的「流行」問題。只是希望將被忽略的小 故事、小人物告訴大眾——獨立歌手的存在為本地音 樂帶來更闊的光譜,甚至是一種社會性的共鳴。是次 Hip Hop 頒獎典禮正正要突破傳統框架,為默默創作 的音樂人給予一份肯定,並拉近他們和聽眾的距離, 因此實體舞台必不可少。縱使疫情嚴重,他們亦堅持 至最後一刻,無奈現實未如預期。但願延期至 6 月 2 日的頒獎典禮能順利舉行,讓 Hip Hop 也能「入屋」。
新聞
VOL.04 MAR 2022
OGPoBOOKED9o(_'2 Fq
hrUPDATE
野草WILDERNESS
2022
中 大 藝 術 系 新 生 展
野草雜處叢生,毫不起眼,細心凝望更會發現那駁雜的顏色 教人難分枯榮。
是次中大藝術系新生展——「野草 WILDERNESS」正營造 了這樣的感覺,佈局主題沒有甚麼規律,展露初生濃烈的野 性。談到生死,區悠的《都有謝嘅一日》描繪親人驟病,以 日期印章做出正負片效果的肖像,相隔短短一日,人便成了兩個模樣;奚梓卓的《這是廚房,也是墳墓》以抽 象方式畫出回憶裏爺爺在廚房倒地離去的那片黑色;秦清心的《Memories》以一束束頭髮繞成蝴蝶,剪理舊 事,代表了「自我」的重生、成長;劉詠淇的《我陌加和》是互動藝術,以陌路人的故事繪制塔羅卡牌,再以 占卜方式延續作品生命。 沒有規律中的規律是:藝術家皆展示出對人生的深刻體驗,用創作轉化成新的意義。
B
O
O
K
E
:
D
香港藝術書展2021
ƒ
KathyLai
大館當代美術館迎來第四屆「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 本年度有超過 80 個來自本地、亞洲及世界各地的參展單位, 相當國際化。除了展出不同藝術出版商、藝術家和書店的展 品,書展亦有一系列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更以「孖展」方 式,讓本地與海外參展者配對展出,重新連結分散的人群, 以出版物營造一種獨特的旅遊形式。透過匯聚文學創作、藝 術書/誌、攝影書、小誌等五花八門的出版物,大眾得以認 識藝術如何成書,書又如何造就藝術——「藝術出版」往往 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藝術的印記。一同期待第五屆的來臨吧!
ƒ WE
《我
們
ARE
最
Eleanor
G AY
快
樂》
阿生(游學修飾)與戀人 Philip(梁仲恆飾)原本 穩定的關係,在遇見大律師 Neil(張錦程飾)後, 慢慢起了變化。誤會、猜疑和曖昧在暗中滋長。
「 這是最好的年代,還是最壞的年代。」
舞台劇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編劇莊 梅岩夥拍導演黃龍斌。製作組準備劇本時訪問 了許多男同性戀者,窺探同志世界裏鮮被討論的問題,如多角關係、不忠、性慾等。在香港,同性戀仍面對着社 會、法例等的限制,但如劇名所言,追隨快樂不分時代。面對最原始的慾望,誰都有放縱慾望的選擇權;在最 壞的時代,滿足慾望是最唾手可得的快樂。然而,當劇中的角色伸手摘取快樂時,卻腐化了原有的關係。
「 我們最快樂 」,卻不代表我們最幸福。這是最好與最壞的時代,這是迷惘張狂的最快樂時代。
作品本於 2020 年上演,後因疫情取消又延至今年舉行,醞釀超過兩年,連主演陣容也變了。大環境紛亂依然, 冒着風險籌劃大型文藝活動就像在走鋼索——墜入迷宮,我們無一倖免。
ƒ
Linda
011
專題
拾
文 嗚謝
來源
陸 比 玖
Bella、Fish、Malun、Taylor 拾陸比玖
用電影製造出幻想
影片《演員的自我收養》截圖
拾陸比玖 @16by9.hk
「我們都是睇戲長大的。WE GO TO SCHOOL BY CINEMA。」頻道簡介道出了導演和演員的喜歡的事。 16:9 代表影片比例以外,更代表一班熱愛電影嘅人。拾陸比玖的代表作品有《演員的自我修養》、《夜行》 等, 012
影片內容有短劇、實驗性影片。
拾
專題
相遇的過程 陸比玖的幕後成員大部分在導演班認識對
能迅速製作影片。但拾陸比玖的作品類型與其他
煒琳) 、Yoyo(馮海銳)、Aaron(周祉君)、
發生衝突,但這些衝突反而帶來正面效果,大家
方,亦因拍攝畢業作品而認識演員 Will(柯
Isabella( 陳 海 寧 ) 和 Alma( 郭 爾 君 )。 疫 情
成為了他們走在一起的契機,加上有「背後大老闆」 Jason 的支持,拾陸比玖就此成立。試當真、小
薯茄等 YouTube 頻道在成立初期已經嶄露頭角,
頻道不同,因而有較長創作周期。縱使創作時會
會一起討論「條片點樣會好睇啲」。Kingston 分 享,創作影片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一種無形的 集體創作。由導演到演員,各人都會對劇本有不
同理解,這些衝突讓影片內容更加豐富,打動人心。
拾陸比玖 導 演
楊 程
阿 車
Kingston
Ivan
困難與突破 拾陸比玖的影片觀看次數和點讚數量在市場上都
製製作音效又會如何呢?這樣還可以省下一筆錢
其餘三位導演都認同這些數字會影響他們的創作
多鏡頭,可能只需要拍數張相片,最終也能表達
不算多,除了 Kingston 表示他不太在乎之外, 動力。因此,阿車在談論未來的發展方向時,他 坦言:「希望有多一些觀眾看我們的影片。」
為了達成此目標,拾陸比玖也不斷尋找突破。各
導演都有作出不同的嘗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 是拾陸比玖的實驗影片。Kingston:「電影的實
驗就是在思考和探索為何電影要這樣拍攝。例如: 『 拍 電 影 其 實 不 需 要 收 音 師?』 這 樣 說 好 像 很 不 尊重收音師,但假如我們嘗試不用收音師,用後
呢!或許我們真的不需要收音,不需要拍攝那麼 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阿車則補充:「我們是在嘗試如何在一個資源如此
短缺的情況下做出一些好的影片,有很多影像的 實驗一開始都是這樣做出來的。通常你最有創意 的時候,就是資源最短缺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 下,才會誕生新的想法。」可見,困境帶來困難, 而困難激發創意,突破與創新才會隨之而來。
013
專題
網絡平台與電影院之間的距離 拾 陸 比 玖 雖 然 以 YouTube 為 主 要 的 發 布 平
台,但團隊未忘記對電影製作的追求和感覺。
在 2021 年 10 月,他們與高先電影院合作舉
行放映會,將《演員的自我修養》及《夜行》兩 套影片放到大銀幕上,與觀眾一同欣賞自家作 品。阿車坦言,把影片放到電影院上映,感覺
才是最實在的。「在影院內一同觀賞電影,一 齊笑,一齊喊,這是大家都享受的氣氛,是在
網絡平台上無法獲得的感覺。」阿車說。雖然 網上平台容易令觀眾看得到自己的作品,但這 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它們的多與少,只代
表該影片有多熱門,有多少話題性,未能與觀 眾互動,難以營造電影院內實實在在的感覺。
「 香 港 電 影 不 會 死 ,只 因 還 有 人 在 熱 愛 、在 堅 持 和 努 力 。」 香港電影工廠曾被譽為「亞洲荷里活」,但似
艷芳》為例,指出其票房大約有六千萬,相當
「香港電影已死」。阿車認為目前電影產業陷
YouTube 影片大多能達到幾十萬人的觀看數,
乎現已沒落,資深媒體評論者蕭若元更曾斷定
入困境,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港產片不夠好 看,另一方面則歸因於觀眾身上。阿車直言:
「我覺得香港觀眾普遍只看 YouTube 而不看
電影。」他以去年香港票房最佳的本土電影《梅
014
於總共有六十萬人進戲院觀看;而本土流行的 與《梅艷芳》的觀眾相若。然而,並非每套本土 電影都是《梅艷芳》,普遍港產片只有幾百萬票
房,相當於只有幾萬人買票入場觀看。香港電 影沒有香港觀眾的支持,固然難以蓬勃發展。
專題
但他同時認為不可以一昧責怪觀眾不看港產
他以新生代電影工作者的身分發聲,至少對
業式微,這其實是全球性的問題——現今娛
想透過拍電影維生或賺錢,他們都是真正熱
片,因為在大環境下,不只有香港的電影產 樂眾多,電影已不像過去那樣是人們僅有的
選 擇 了。YouTube、Netflix、Disney+ 等 影音平台,令電影行業面臨眾多競爭。同時, 疫情也令電影行業大受打擊。即使是漫威的 電影,例如《黑寡婦》、《永恆族》等在全球的
他們這年輕的一代來說,沒有多少人真的是 愛電影才決定做這件事。只要還有人出於熱
愛在做這件事,香港的電影產業就不會死。
而電影是有歷史的,受到電影歷史薰陶的人, 喜歡上電影了,他們便會繼續做這件事。
票房都比疫情前少了許多。電影行業當然不
會因此而終結,但卻會因而受限,難再突破。 除了大環境使電影的發展不斷受到打擊之外, 香港電影產業的獨特狀況也令前景不甚明朗。 「香港的電影工業很特殊。何謂工業?意指這
個行業足以養得起業內人士⋯⋯香港電影曾
經很輝煌,如今卻沒落了。其實全世界沒有 甚麼地方是這樣的,只有香港。在香港,有
一群上個世紀的電影工作者,他們存在於工 業之內;但同時還有一代新的年輕電影工作
者,他們卻置身於工業之外。這是一個很特
別的情況。」正因如此,香港新一代的電影工 作者往往面臨着資金不足的問題,拾陸比玖的
導演們更笑指「窮」是當代港產片的特色之一。 即使面對如此艱辛的困境,阿車也並不灰心。
來源
影片《演員的自我收養》截圖
015
迷 宮 專題
我 們 都 是
裏 的 人
016
「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個迷宮,迷宮經常出現。不論 你是不是在拍電影也好,人生也是尋找存在意義的過 程。不同之處是在哪個方向落實和尋覓。」楊程如是
說。Ivan 認同他們是從一個迷宮走進另一個迷宮。人
生有許多迷宮,拍戲是一個迷宮,拍 YouTube 片也 是一個迷宮:由甚麼都不懂開始摸索。楊程繼續道,
打了一個比喻,一趟旅程只要一直享受當中過程,「有 嘢帶走,知道自己做緊咩」就可以了,重點在於知道自 己當下在做明確的事。
Kingston 亦開玩笑說楊程「拋幾句金句」,半笑半認
真道,太過清楚自己在做甚麼反而變得不好玩。他每
個早上都會自省,反問自己在做甚麼,在拍戲現場也 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雖然沒有答案,說不上究竟, 但似乎做得開心就可以了。
「Keep 住有迷宮是好事」—— 每次按不同計劃,不同
目標去完成。每一秒也是一個起點,每一秒也變幻莫 測,每一秒也有不同體驗,每一秒也在探索人生。如
果人生有終點就不會有動力去尋找突破,只會停滯不
前;遇見不同的人才會有新的啟發,自己會變得更有 活力,不停接觸新想法、新的意念,整件事變得更有 趣味。
專題
電影的浪漫 作為電影創作者,導演們亦向筆者分享了一些心
達出我的觀點,例如我信偶然、我信愛情,而我認
經歷到劇本之中,才得以觸動到自己及觀眾。每一
很多人都需要幻想,我的影片就可以製造出幻想。
語:在創作時,他們會投射個人的情感或添加個人 部作品對於導演來說,都是異常珍貴及意義非凡 的。而電影對於導演們來說,更是包含了與眾不同 的意義。
「拍電影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情感的抒發。現實世
為只要相信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就會發生。我覺得 在現實生活中失去了某些東西,可以在戲劇或電影
之中尋找回來,從而繼續走下去,這是非常浪漫 的。」楊程緩緩道。或許,她的觀點正是戲劇、電 影等藝術存在的原因。
界已經很殘酷,有時候我可以靠戲劇或電影達成一
人需要希望與幻想,而電影可以將這一切編織出
個美好的結局,從而傳遞出希望。我的影片往往傳
憧憬和動力。這大概就是電影的浪漫。
些在現實之中無法達成的事,例如透過戲劇製造一
來,再以夢幻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為人們帶來
創意小挑戰 你 最 喜 歡 哪 一 個 Yo u T u b e 頻 道 或 甚 麼 類 型 的 影 片 ? Kingston 試當真
Ivan
反正我很閒
阿車
試當真
楊程
主要是聽歌 017
專題
香 港 紋 身 故 事
018
事
故
身
紋 香 港
香港紋身故事 @inksofhk
當時創辦人很喜歡“Humans of New York”, 這個攝影企劃使他相信故事的力量。
另外,他在英國交流時有次心情低落,因為有
人偶然問他“How are you ?”,成為他當時的 拯救。因此回到中大這個群體,希望以故事形 式連繫更多的人。
「 「
本身從事銀行,在 2019 年後感到迷失,很希 望為自己找回一個社會意義。
有次看到“Humans of New York”後深受啟發。 透過訪問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從故事看到別人
如何重構自己生活的意義。所以,開這個專頁 讓自己了解有紋身的香港人為甚麼而活。
「
山
城
記
事
山城記事編輯 (O)
平常不會突然與人「Deep Talk」,但記錄者的身份讓 我有機會聽不同人的故事。另外,加入時適逢社運,有 種想傾聽其他故事的慾望。
山城記事編輯 (M)
一直是山城的讀者。2019年患上一場大病,很希望透過 自己的故事讓人知道「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山城「以 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與我當時想法接近,因此加入。
香港紋身故事創辦人
大家只想在IG上塑造正面形象,使它看起來過於美好。 我嘗試逆向思考,呈現出每個人的真實狀態和經歷。
「
山 城 記 事
山城記事 @cuhk.records
「
鳴謝
Ella、Heidi、Kathy Lai、Matthew、Ravel
「
文
說 故 事 的
專題
山:山城記事編輯(O、M) | 紋:香港紋身故事創辦人
Q
專頁成立初期,如何走過這段沉寂期?
紋:現在都是沉寂期(笑)。因為只有我管理專頁,
有時訪問要改期,就不夠素材寫文章;有時也會自我 質疑是否寫得未夠好。唯有看更多書,希望自己進步。
山(O):我們加入時算是已過了沉寂期。很感激曾經有 人堅持了下來,就是因為他們才會有現在的成績。
Q
迷 世
失 代
如何看「迷失」二字?
山(O):整個世代都在經歷中。大家最近常聽到「躺平」這個詞,說的就是這種狀態。之前看了《倦怠社會》, 作者認為現在有這麼多人患上精神疾病,是因為資本主義推動我們改變工作方式——不再是其他人要監控你,
而是讓你努力為自己爭取某些成就(編按:反之,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這種壓力是內發的,當你以為自己
能做到某些事,但事實上做不到,就會出現這種迷失。所以有人說要「糾正躺平,大家要積極向上」,其實是
「得啖笑」。
山(M):自己正處於迷失階段。今年畢業,尤其當我想做的事與社會所灌輸的標準不一樣時,例如甚麼是成功、 如何賺錢等,就覺得很迷失。而且是一段頗漫長的時間,好像沒有人可以救到自己。
紋:簡單來說是每個人必經的狀態,是無可避免的。以我的經歷而言,那種感覺就像「被人『扚』 (讀音:dik7)
起,然後放在迷宮裏面,你嘗試找個出口,但不知道要前行或是後退」。可能有個出口存在,或者你確信有個 出口,但也可能沒有出口。
Q
年輕人的迷失與社會普遍的迷失有分別嗎?
Q
要走出迷宮需要改變社會嗎?
山(O):我覺得有,例如我剛才說的那種就是整個社
山(M):改變社會是很難的。但首先可以改變自己,可
人成長」會觸及到的。青少年會為未來的路感到迷惘,
不能強迫人接受和跟隨。改變社會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會的狀態,但他們兩位說的就是通識科「青少年的個
也是為甚麼有所謂生涯規劃會出現。兩種迷失其實有 點不一樣。
紋:不同年齡層也可以有不同迷失的面貌,可能是個
人層面,關於愛情、事業、家庭,也可以是社會性的 層面,尤其是 2019 年以後。
以嘗試像我們的理念一樣,將看法與其他人分享,但 但只能盡量影響身邊的人。
紋:同意社會性的迷失比較難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但 可以嘗試走到一個出口。出口未必是很正面,也可能
是一個逃避。舉例來說,你「頂唔順」香港,覺得香 港已經沉淪。當你覺得靠自身之力無法挽救局面,可
以 逃 避, 可 以 去 另 一 個 地 方, 但 也 未 必 會 更 輕 鬆。
(其實)我覺得通常人的迷失並沒有一個指定的結局。 迷失後你可以一蹶不振,亦可以綻放,可以重生。這
是個人的選擇,沒有人能保證你迷失之後一定能從中 得到啟示,我個人看事物不太正面。
019
鳴 或 共 有 沒
專題
Q
印象最深刻的是甚麼故事?
山(O):有次訪問一位被判入獄的社運女同學。和她的關係既 非陌生,也未至於成為了朋友。當時掙扎過要否寫信給她,但執 筆時又不知能寫些甚麼。
Q
普遍受訪者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訪問能紓解他們的情緒嗎?
山(M):暫時沒有遇過處於迷惘狀態的受 訪者。狀態比較接近的是一位因失戀患抑
鬱症的男同學,採訪時他心情很低落,不
紋:訪問過一位同性戀者,他曾經被性侵,因此「墮落」,後
來染上 HIV。深刻之處在於,故事近乎超出自己能接受和理解 的範圍。受訪者當時以冷靜語氣回顧,但正正是平淡口吻,才 帶來反差。由於未曾聽過類似經歷,訪問當下我已聽得很激動。
Q
營運專頁有沒有改變你對紋身者或中大人的印象?
斷訴說自我,我作為訪問者反而沒有問太
紋:好像沒有。我已喜歡紋身好一段時間,不會帶着偏見去做
供一個出口。
所以他會是怎樣的人」這些印象。
多問題。然而,我感覺專頁能為受訪者提 紋:感覺我遇到的故事普遍比「山城記事」
的沉重,迷失或有慘痛經歷的受訪者佔多 數。受訪過程中他們可能情緒激動,因為 會觸及從未預想過的問題。有時我也會故
意「drill 到好入」,讓他們重拾記憶中的
碎片。雖然有點殘忍,但相信他們受訪時 是準備好面對的。
020
訪問,例如「某些人才會去紋身」,或者「因為那個人紋身,
(那有沒有增強你的信念?)
紋:也沒有,我只是作為記錄者去表達他們的想法。
山(O):好像沒有。追蹤、評論的讀者大多與我們處於同溫層, 想法也差不多;會有不同的意見,但不會很容易改變我們的想法。
山(M):與其說是改變,不如說是加強了對中大的身分認同。
看過這麼多故事和歷史後,「中大是甚麼」就會清楚地呈現在 面前。
「
或才
「
Q
專題
是好
事
有否構思過怎樣與讀者保持互動, 或者想為他們帶來怎樣的感覺?
山(M):最近我們在做更多嘗試,例如「山城尋跡」。
這系列讓讀者認識自己未必聽過的歷史,迴響可能 更大。
紋:沒有刻意與讀者維繫。本來期望讀者看到類似 的經歷會有共鳴,或會得到啟示,但現在我相信沒 有共鳴反而是好事。很多故事太極端,你或許不希
望有生之年需要經歷這般慘痛,但閱讀這些能擴闊 理解,看見生命裏其實會有不同的可能。
是甚麼讓你們直到現在都堅持營運平台?
(有沒有讀者在讀到訪問後,希望聯絡受訪者?)
山(M):作為記錄者,我們希望讓初來乍到的中大人
有讀者會私下跟我分享他們的類似經歷。還有一次有
但我們沒想過停止記錄。
紋:有的,時常有人會在留言區寫下鼓勵說話,也
趣的經歷,是讀者要求拿受訪者的聯絡電話,原來要 向他討債。
了解更多中大故事與歷史,凝聚山城裏的人。雖然過程 中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例如學業和營運平台的時間分配,
紋:我自己也喜歡紋身,也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希望 可以「寫到死」。(笑)
來 源
很 多 故 事 太 極 端, 但 閱 讀 這 些 能 擴 闊 理 解, 看見生命裏其實有不同的可能。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校 友 事 務 處
」
021
專題
互問 對談 Q
對於對方的專頁有甚麼印象?
山(M):因為我自己有紋身,所以讀的時候也會有
共鳴。看到有這樣的專頁,就覺得「原來有人很想 了解我們每個紋身背後的意思」,所以很感激它的 出現。
紋:我覺得「山城記事」是香港很缺乏但很必要的 存在,因為香港會看文字的人越來越少。裏面有很 多富有親切感的故事,我覺得對中大人是有價值的,
新生透過專頁會了解更多,「老鬼」又能產生共鳴。 另外,專頁也能顯示到中大的人文價值,但不是貶 低其他大學,純粹是這件事「很中大人」。
問:你們是否認為自己與受訪者同行? 山(O):我覺得沒有真正的同行,每個
人都是要獨自走人生這條路。所以如果 你不理解這種狀態,「同行」就變成一件 頗虛假又不實際的事。
山(M) :我都認為沒有「同行」這回事, 最多只是我幫受訪者去表達一些說話。
紋:我也會說沒有,因為我純粹是個編 者的身份,我寫故事的時候嘗試投入、 嘗試理解,但文章刊登之後是抽離的。
所以同行的時刻是很短暫,只有相見和 撰稿的過程,之後基本上再沒有交接。 022
專題
問:很好奇有沒有受訪者很享受紋身的痛感? 紋:很多人都說紋身會上癮,原因之一:完 成第一個紋身後,你會有一個新的思維、新
的角度去看自己的皮膚。其二:內心的一些 痛苦透過紋身的痛感或這個傷口釋放了。
問:大部分人的紋身背後都有痛苦的經歷? 紋:不太同意。坦白說,不是每個人的紋
身都有一個故事承托着,有些人覺得「靚」、 「型」,便去紋了。但沒有所謂,「靚」已 足夠構成一個意義!
每每問及平台對受訪者的影響,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覺得自己與受訪者 的關係很短暫。聆聽和記錄未必對這些陌生人有直接的幫助,然則 片刻的陪伴以及願意理解的心,也許就是一種止痛成分。
創意小挑戰
如果你哋都要紋身嘅話,你哋會想紋咩圖案落去?
山(M)
山(O)
香港紋身故事 023
專題
山道移動城堡:
迷宮起源
文
鳴謝
Annie、Leanne 山道文化
即出口
出版社:作者同讀者之間嘅橋樑,負責發掘好作品,並提供最 佳閱讀體驗,包括編輯、分章、校對、設計、排版等。 印廠:令一本實體書面世嘅 最關鍵角色,負責打樣、製 版、施 墨、加壓、裝訂、包裝等。開頭要洗一筆大錢投資先。
發行商:出版社與書店之間嘅橋樑,負責書本嘅倉儲、營銷、物 流工作——Dirty Work承包者。係經常被忽略的角色。
書店:書與人之間嘅橋樑,負責採購同推介好書,帶到讀者面 前;近年多咗籌辦分享會、讀書會,鼓勵唔同人交流。
024
專題
山道文化創辦人之一:Sam
由新聞界轉戰出版界——由冇意義嘅迷宮跳 去冇方向嘅迷宮。2016年創辦山道集團有
限公司,六年間業務由「山道出版社」涉足 到實體書店「山道文化公司」,近日輾轉開
始發展網媒。只想守護真相,但每步都迷到
PK;如果有日彰顯到出版自由,應該唔會再 做呢行。
書業就係迷宮 山道文化(下稱「山道」)成立初期只得出版社呢個 角色,以網絡小說同教參起家。做落發覺大部分印廠
都有 MOQ*,對某啲書唔係太適合,就開始研究點樣 自己印刷;前年出完一兩本書之後冇人肯發行,就自
己做埋;後來發現,原來擁有自己嘅門市有唔少好處, 一嚟賣書嘅利潤會高啲,二嚟可以直接同讀者交流,
就開咗間書店。「所以綜合我哋呢幾年嘅發展軌跡, 可以用『實驗性質』去概括,就係當我哋見到邊一個
板塊係『欸,有得玩喎,可以試吓喎』,咁就會踏足 嗰度,跟住睇吓有冇啲咩發展空間。」
*MOQ (Minimum Order Quantity): 企 業 為 咗 確 保 生產合符成本效益而訂嘅「最小訂單數量」,例如一 張單最少印 500 本。
抱住呢種「唔知㗎,試吓囉」嘅實驗精神,山道就慢 慢由業界小薯一步步發展。除咗做書,佢哋喺 IG 會探 討時事文化熱話,引起讀者關注。但係喺書業打滾呢 幾年,山道亦見證住時代變化,例如好幾間重要嘅傳
媒機構停運,「大家接收資訊呢個板塊,好似突然間 有個空白喎」。既然做開記錄時代嘅書,當中有唔少提
及公民記者、紀錄嘅價值,同山道理念相近,不如再 行多步——發展網媒。雖然人手同資源都好有限,但 佢哋都好想將出版收益回饋返香港人,希望社會「多 一個角度,多一把聲音」。
025
專題
徘徊於作者同讀者之間 呢幾年,隨住山道嘅業務拓展到書業唔同領域,作者更清楚呢一行同埋香港人需要啲咩。不過回
歸本業,最緊要都係幫到佢哋做更高質嘅書。講開做書,一般喺書展先會見到出版社嘅廬山真面
目,平時佢哋畀人嘅感覺都係「閉門造車」。但山道就喺舊年年初開咗門市,希望聽到讀者最真 實嘅意見,包括書嘅內容、字距、行距、Margin、厚度、篇幅等嘅閱讀體驗。收集呢啲意見後, 自己做書就會更加留意呢啲細節,繼續「做好書」。
「做一本書唔止滿足作者嘅出版慾。」
好多時出版社需要擔當一個把關同協調嘅角色,平衡讀者同作者嘅期望,令一本書既有出版價值, 亦有閱讀價值、收藏價值同流傳價值。講到同作者溝通,阿 Sam 就好頭痕。問到佢會點形容山
道同作者嘅關係:同事?朋友?同行者?支援者?「好複雜嘅關係,絕對唔可以用一個 Term 嚟
形容。」身份上嘅角力,令到兩邊喺製作過程中難免有衝突,因為各有各堅持,令大家關係可能 去到好僵,甚至以仇家相稱。但 係 諗 到 大 家 係 合 力 出 一 本 書, 將 一 啲 重 要 嘅 Message 記錄低 嘅伙伴,本書出版之後關係又會融洽返啲。
唔符合主流眼光, 唔代表冇出版價值。
講到山道同啲作者水火不容咁,其實佢哋關係好好㗎, 之前佢哋搞聖誕「史」集,有唔少作者特登上去幫手
簽書。有啲出版社比較保守,傾向同暢銷作家合作, 務求本本「高汁」;但係佢哋重視每一把聲音,冇人 敢出嘅書要出,小眾市場嘅書都要出,仲要大力支持
——佢哋分畀某啲作者嘅版稅,高到「絕對令到啲行 家會詫異」!阿 Sam 話,有啲作品係兼有寫作風格 同讀者市場,只係未必符合主流眼光,唔代表冇出版
價值,所以自資出版同微出版計劃就可以俾佢哋一圓 出書夢,同時用 POD* 試埋銷路同讀者反應。如果試
完反應唔好咁點算呢?阿 Sam 就話遇過唔少迷惘嘅 作家,最大問題係唔清楚自己嘅目標讀者需要啲乜。
不過山道都花咗五、六年時間先逐漸摸索到香港人需 要啲乜咋,所以要做多啲 Research,對症下藥。
*POD (Print-on-Demand):按照實際需求量而印刷 嘅出版模式,每多一個讀者買就印多一本。 026
專題
同行者 都會
盪失路
出版社可以話係創作人嘅同行者,但佢哋又會唔會覺
頭鳥,山道又何嘗唔想低調自處呢?不過阿 Sam 語
應該唔太迷啦,點知佢反問我哋可唔可以講粗口,然
試吓踹(讀音:jaai2)中條紅線,起碼俾啲人知道:
得「迷」呢?見阿 Sam 一問一答都好有自己嘅想法, 後有啲倔咁講咗句:「迷到仆街。」實驗性 質底下,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要靠自 己探索: 書 店、 出 版、 發 行、 印 刷 ⋯⋯
佢連珠砲發咁數咗一輪。「所以每一步
都係好迷好迷,迷到仆街,但迷先至要去 嘗試搵出答案。」有一次,山道想簽個人 氣唔高但用心製作嘅 Page——資料充足、 圖片精美,出書一定好有閱讀價值,點 知慢咗一步;又有一次,有個創作人 主動搵佢哋想出書,但大家了解完最 後冇簽到佢。「聽講銷量都唔錯,但 我哋就冇乜婉惜嘅,因為始終本書 嘅營養真係唔高,縱使可以賺好多
好多嘅銷量,都唔會係我哋想做嘅 一樣嘢。閱讀價值係我哋最睇重嘅 一樣嘢。」
舊年書展,喺絕大部分參展商都收 起敏感書嘅時候,唯獨山道文化同
有種文化繼續「有嗰本賣嗰本」,
結果獲貿發局通知可能觸犯國安法。 當大環境係一片濃霧嘅時候,隨時
Kick 一 Kick, 就 係 咁 先; 槍 打 出
帶無奈咁講:「我哋一路都諗緊到底條紅線喺邊,想 『喂呢條係紅線呀,大家唔駛褪咁後喇,企返前少 少啦。』」呢一刻嘅山道,就好似文化界嘅最後底
線,守住出版自由同香港人嘅尊嚴。「即係我哋
成日都咁講,唔係我哋企得前,係大家褪得後, 所以先顯得我哋變咗前線。其實唔係囉,我哋
只係秉持返六年前創辦嗰陣嘅一個出版宗旨, 就係任何嘢冇違法嘅,我哋就會出版。」
咁六年前嘅契機係咩?阿 Sam 話,以前 返工唔會覺得迷惘,因為好多嘢都梗晒,
每一日嘅生活都係咁上下:嘆個早餐、 屙 個 屎、 碌 YouTube、 做 嘢、 放 飯、 睇 YouTube、 恰 一 陣 再 做 嘢 同 收 工。
有一日佢突然諗:「咁我會唔會就咁過
世 呢?」 於是就自迷一下,然後不幸地
見證住傳媒、書業一步步咁跌入迷宮。 不過咁,避唔到咪一齊捱囉。見到有行
家變得保守,佢哋會明白各有各包袱,做
好自己先;但見到有行家會迎難而上,好
似蜂鳥出版、有種文化、格子盒作室咁,都
會覺得好鼓舞。其實做得文創就係企喺同一陣
線,筆者覺得,與其去分邊個前啲邊個後啲, 或者諗吓點樣各自補位更加重要。
027
專題
點都好,要同香港人結伴同行 相信有留意吓本地出版同書店嘅讀者,唔多唔少都會同意「山道文化」係近年好重 要嘅 Label:《假如讓我畫下去》令我哋見到 vawongsir 嘅風骨,《動物農莊港
豬版》就令我哋反思極權主義,同時發現原來粵文可以咁生動盞鬼,加埋插畫仲可
以咁啜核。呢啲書同香港人想追求嘅真理或者普世價值好相似,所以佢哋除咗想呼 應時代,仲希望透過書籍去記錄低「香港人」呢個身份係點樣 build up——呢種同香
港人連結嘅感覺好強烈。「香港人畀好多支持、鼓勵、肯定我哋,令我哋覺得出版
呢啲書係有價值嘅。」書嘅價值唔只係收藏或者睇完就算,更 大作用係俾人揾到共
鳴、一種宣洩嘅途徑。「呢兩三個月聽得多,好多人專登移民之前嚟買走我哋或者 其他行家啲書,仲話書未必睇得晒,其實係買嚟畀下一代。」
「做香港人嘅出版社,記錄每一把聲音。」
呢份堅持,真係要注滿香港人畀嘅力量先做到。唔知山道平時係點樣同讀者相處嘅 呢?原來佢哋好歡迎讀者上書店,有啲讀者上到去唔買書齋吹水,有啲會分享自己 睇書嗰陣「喊到九彩」,仲有次入咗本書返嚟,讀者直接話:「本書『唔好睇』,
睇到我眼都盲呀,要戴埋副老花眼鏡嚟睇。」大家一齊圍吓爐,有個地方宣洩吓情 感,分享吓閱讀感受,呢種互動真摯得嚟又好可愛,對於 Sam 嚟講都係平凡又重 要嘅滿足感——香港人一直陪伴山道同行,山道如是。
未來有咩打算?唔知㗎,試吓囉,呢樣唔得咪試第樣。問到若然山道要停止出版敏 感書去換取營運條件,阿 Sam 會選擇留守「換其他 Topic 出版其他書籍」、「用
100 個文化角度切入,令大家知道香港人呢個身份」。但現實之中邊會有人咁樣討 價還價㗎,咁可以點?「Keep 住出囉!」呢句說話有啲震撼。「當有啲話語權壟
斷緊嘅時候,有冇多元啲嘅說法俾下一代參考返呢?」「呢啲 Message 我哋有責
任去帶出嚟俾下一代見到:曾經呢個時代有幾咁荒謬,有啲人係幾咁努力去追求一 啲嘢——致力記錄低,唔係散迭咗之後就冇人知道。」其實書唔單止記載歷史,仲可
以承傳;人與人,人與書,都係一齊同行。山道嘅精神,就係堅持做好本分,亦即 係埲牆黐住嗰張紙:
做好書 / 做好書 / 做好書 / 做好書。 028
專題
所以每一步都係好迷好迷, 迷到仆街,但迷先至要去嘗試搵出答案。
創意小挑戰 適合睇書嘅 10 個 Moment
屙屎
等巴士
過年
等位
旁聽
排隊
等𨋢
等外賣
約心上人
見家長 029
再租點堅強 一面療傷 一面再去闖
專題
文
鳴謝
Fish、Janice、Jenna、Linda 一坪半
一坪半由 Louise、Janice、Erica 創辦,旨在打造一個舒服安
「一坪 半 的 套 房
全的環境,讓性小眾拋開其身份負擔,能自在地在這裏休憩、
交流、做回自己。店主們強調,一坪半並非獨立書店,它是一 個空間。這裏的書本只是其中一個去接觸不同人的媒介,而為
違建的避風港
客人提供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空間才是它們的定位。其 中,性別是店主們想強調的議題。因為性別是所有人共同擁有
的東西,且關係到每一個人,所以以性別空間為名。而說到「一
」
坪半」,大家或會聯想到盧廣仲那首《一坪半》。店主們表示
《一坪半》的歌詞正正符合他們想要的感覺——這麼小的一個 地方也能夠療癒到身邊的人,為他們帶來安全感;因此有了「一
030
坪半」的名字。
專題 一坪半 @onebookhalf 以試行半年的性質,租下一個百來呎的空間,以閱讀和交流為方法,深耕性/
別議題,擴闊大眾對性/別的想像。
「性/別」超越簡單二分:「性別」並非簡單的男女兩性分野,而是還有其他
許多可能,例如各種揉合或跨越性別的呈現和認同。「性/別」因此以中間的
斜線來突顯「性別」內部的多元流動、曖昧複雜、分裂不穩,性別也自此成為
預設了跨性別的理解。
看見「性 / 別」 Janice 成長於女校,當時她對女生之間的愛戀情愫未察 覺有何特別:對高年級姐姐會有點小粉絲的幻想、看到帥
氣漂亮的女生也會產生好感,便自然而然地發現自己喜歡 女生。但那時 Janice 尚未接觸到性別認同的概念,加上
大家對同性戀的態度也較為開放隨和,於是便沒有宣稱自 己是同性戀的意識。直到入讀大學,離開自己的成長環 境,Janice 才發現原來在男女校成長的同學,在性別展 現和表達上都有些不一樣。之後她修讀了一些性別課程,
對性別這議題有了更多了解後,她才發現,原來性別定 型、壓力、指責,這些種種都是無形的存在着。
031
專題
「 你 覺 得 世 界 真 的 友 善 嗎?」
世界友善不友善?
現實與理想,到底相差多遠呢?
「你覺得世界真的友善嗎?」Erica 反問。雖然社會
問及香港現況,Louise 苦笑一聲,直言:「岌岌可危。」
存在;如果一個外表陽剛的男性穿起女裝在街上行走,
言論的審查愈發嚴重。Janice 表示:「我就擔憂,香
現時對性小眾的歧視已經減低,但不友善的言行仍然 仍會遭受獵奇的眼光或不友善的言語。對談論者來說
或許只是無意的說笑,但對擁有不同性別氣質的人而 言卻像是一種有心的冒犯。像對服裝這些日常取態已 經如此不友善,那麼香港社會的風氣呢?
Janice 及 Louise 認為,真正做到性別友善的地方,
是一個無須再特別關注性別這一議題的地方;性小眾
無須再刻意強調自己的身分,無須特意爭取某些權益。 在那個烏托邦裏,不同身分或性別之間的差異都會消 失,人們也不會再對性小眾投以異樣的眼光,性小眾
人士也不須再承受來自社會或家庭的壓力。他們可以 勇敢的做自己。那時,「櫃子」不復存在,性小眾人 士也不需要再「出櫃」了,就像異性戀無須強調自己 是異性戀一樣。
「
眼看言論自由不斷被收窄,內地對 LGBT 社團和網絡 港甚麼時候會變成這樣呢?」她繼續補充:「一些提
供性別支援服務的非政府組織,他們有些很依賴政府 資助。一旦政府不再資助這些組織,它們就很難繼續
堅持下去。例如性別友好團隊『午夜藍』,他們會提 供一些支援給男性性工作者,而這些組織在香港是極 為罕見的。如果連這些服務都沒有了,香港的性小眾
團體就會經營得更加困難。因為這些服務目的不是要 派多少個避孕套,而是要連繫男性性工作者,為他們 建立一個網絡關係,讓他們可以互相幫助,保持消息 流通。一旦沒有了這些媒介,他們就很難從主流的新
聞報紙之中得到相關資訊或新聞,也沒有辦法維持一
個團體的關係,那麼就難以得到幫助。」如果真的如
此,性小眾則會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前路更加艱辛。 無庸置疑,若想成為一個性別友善地區,香港的文化
還有待發展和成長。以香港的性教育為例,Janice 直
在 那 個 烏 托 邦 裏, 不 同 身 分 或 性 別 言香港的性教育十分落伍,因目前仍只停留在恐嚇學 之間的差異都會消失 , 人們可以勇 生不要做愛以及教導安全套使用方法的階段,對於性 敢的做自己。 」 別認同等等概念都避而不談。
032
專題
同 / 異「性」迷思? 不少人得知 Janice 同性戀的身分後,就好奇她與伴侶之間的
做愛過程——好像同性戀做愛是一件很新奇、很難以想像的事 情一樣。Janice 指,每個人對性的追求和滿足都不一樣,就
算是異性戀,也不代表他們沒有性方面的障礙。在性愛之中如 何找到令自己和伴侶舒服的位置,讓過程與之間的關係昇華,
這是需要學習的地方。就例如如何撫摸對方、如何避免讓自己 或對方受傷等⋯⋯而在領略的過程中,就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 和情感;知道怎樣令自己感到舒暢,才能一擊即中地向對方表 達自己的需求。
Louise 亦指出在異性戀之中,很多女性會壓抑自己的情慾需 求以取悅男性。「很多異性戀情侶是如何判斷性愛的結束呢? 絕大多數都是男性高潮就為之結束。我有很多女性朋友在和男 友做愛時都會假裝享受,好像一定要照顧到對方的雄性魅力或 自尊。可能她們還沒滿足,但男生已經高潮完了,所以她們
就只好假裝結束了,或者事後再自行解決。我覺得這樣很慘
啊。」她強調情侶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正當勇敢地傳達自己 的需求並不羞恥;因為那是愛自己的表現,也是信任對方的表
現啊。這些都是問題,在香港卻鮮被討論。香港的性開放,或 許並沒有那麼前衛。
033
「
專題
迷宮裏的
不同角色都會有對自我感到迷惘的時 候,每個迷惘都是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 」
板凳
一邊療傷一邊闖關
失落的性教育、岌岌可危的氣候都造成無數的性別迷
她繼而指,太多偏見、心態,甚至恐懼其實都來自於
及 Louise 指,到訪一坪半的客人往往都顯而易見地
同聲音的人交流。知己知彼,在堅守自己的立場跟聲
思,令到找尋一個情緒的出口顯得格外重要。Janice 帶着某些情緒或問題。面對客人的情緒,一坪半的角
色卻不是幫客人解決問題,畢竟每個人的問題終須靠
自己去面對。Janice 說,自己只是一名聆聽者而已, 讓客人有一個抒發的空間。她打了個比喻,一坪半像
不認識和不了解。書本則能讓人吸收知識,繼而與不
音的同時,也要開放自己去了解不同聲音背後的原因。 「不同角色都會有對自我感到迷惘的時候,每次迷惘 都是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啊。」
迷宮裏的一張凳子,好讓他們走累了的時候能稍微歇
看着客人慢慢摸索到前路,回望着迷宮的自己,原來
到出口。」
活,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她相當抗拒與人接觸,每天都
息。「走在迷宮裏的人,更需要的是自己克服然後找 Janice 分享,曾有位信基督教的客人被教會發現了
她是同性戀,於是被迫參加教會的「支援小組」:幾
個 同 性 戀 者 互 相 分 享 自 己 的 經 歷, 然 後 一 同 懺 悔, 種種矛盾讓她十分困惑迷惘。她曾向 Janice 訴苦,
Janice 建議她退出小組,但教會裏的人際壓力讓她難
以推辭。「也許之後她看了更多關於宗教的書,多了 自己的思考吧,她開始反思宗教對同性戀的壓迫:原
來很多時候,教會定義的經文,未必是其本意。」客 人慢慢看清楚自己的處境,慢慢從困惑裏走出來,更
毅然退出了教會的「支援小組」。Janice 想到:「這 或許就是文字的作用吧。」 比起告訴客人怎麼做,或 許在文字中聽到的迴響、看到的出路,比自己的言語 更有力量。 034
也能聽到迴響。Louise 曾經歷過一段相當迷失的生 感到徬徨無力,直至近年才慢慢好起來。她憶起在一
個圍爐活動中遇到了一個四十多歲的客人,客人說:
「我覺得你二十幾歲就能做到這個空間好成功啊,我
二 十 多 歲 還 處 於 迷 惘 當 中 呢。」 這 一 句 話 讓 當 下 的 Louise 感 到 愕 然。 原 來 自 己, 也 在 被 旁 人 羨 慕 着。
Louise 坦言,每個人的年齡跟經歷都無法比較,她也
會羨慕十八九歲就有目標的年輕人,或者正值四十的 花樣年華。所以,希望客人也好,自己也好,也要專
注於當下;她也想跟這位四十多歲的客人說:「請你 也不要否定自己經歷過的人生,因為所有的經歷都一 同造就了現在的你啊。」
踏上未知 再見倒數
專題
今年一月,一坪半宣布將於五個月後結業。筆者們雖
覺 惋 惜, 卻 又 深 深 明 白 在 香 港 營 運 性 別 空 間 之 難。 Louise 及 Janice 承 認「 賣 空 間、 賣 時 間 的 成 本 太
高」,加上很多非性小眾的人自覺不是受壓迫的一方, 很多時候並不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或是不太會去刻意 了解。而在這娛樂至上的社會,很多人都懶於去思考
性別這些議題。種種不太討好的環境,或許真的像《一
坪半》的歌詞所言:「一坪半的套房,違建的避風港。」 但就算不這麼討好,Janice 還是想嘗試一下:「想趁 自己還可以嘗試的時候嘗試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
不再租這裏了,一坪半也可以以其他方式繼續存在。」 而就在今年三月,一坪半以閱讀單位的身份進駐集成 中心的七份一書店,在三月至五月的春季裏,讓性別 的想像繼續綻放。
也許再過兩個月,觀塘工廈就少了一個一坪半的空間。 若說人的經歷會造就現在的自己,那麼這個空間的故 事也在默默地塑造它的內涵吧。無論它的形狀變成甚
麼樣子,相信「一坪半」的模樣,都會被每個到訪過 的人記住。
035
專題
文
Louyi
當你喺迷途時,自然會覺得迷惘、遲疑、猶豫。為咗消除呢啲情緒或者想快啲搵到出口, 你會點做呢?係睇星座運程?求籤、塔羅?定係睇《解答之書》、測字?
拜得神多自有神庇祐
忽然好奇,換作舊時的話,啲人又係點樣尋求解答嘅呢?
舊時嘅解憂方式
隨處可見嘅海神
對於生活上未知的吉、凶、禍、福,人們總
香港人多、車多,但其實廟宇都有好多,「梗
係既期待又畏懼,所以想盡辦法趨吉避凶, 希望可以掌控自己嘅命運。於是,占卜問卦
就成為大家嘅「出口」,各種方式、儀式、活動、 傳說都不絕於耳。然而,有關占卜命理嘅歷 史源遠流長,而卜筮文化甚至可以追溯至殷
商,就連《詩經》、《史記》、《周易》等古籍都 記錄過唔少占卜文化同活動。
而喺香港,各種各樣嘅方式亦不勝枚舉,例 如:風水、占卜、睇相、睇「通勝」⋯⋯雖然
呢啲都係非科學、非理性嘅方式,但一直以 嚟都深受不少人所信奉,更令到呢種活動唔 再只係「迷信」,反而變成歷久不衰嘅傳統、 民間習俗同文化。
有一間喺左近」,只係大家都未必發現到。
本來依靠漁業為生嘅香港漁民,不時都會去
廟宇上香拜神,求神庇佑平安順利。因此, 天后、洪聖等被喻為掌管海洋嘅神明同廟宇
喺香港就最多,淨係天后廟都有超過 300 間。 除咗祈求平安之外,人們亦會喺廟宇求籤, 求神明指點,估算出海嘅吉凶兆禍、難題嘅 解決辦法等,後來更演變成各式各樣嘅求神
問卜。但對於舊時學識唔高、識字率低嘅漁 民嚟講,籤文上嘅詩文既複雜又難以理解, 更生出「解籤」嘅需求。
正所謂:「拜得神多自有神庇祐。」求神,係
因為有求於神,而籤就係神嘅回覆。拜祭本
身,除咗係表達對神靈嘅尊敬外,歸根究柢, 都係為求安心、慰藉嘅一種方式。
036
專題
熟悉嘅算命先生和鸚鵡
廟宇梗有一間係左右
我相信,占卜算命喺香港亦算係家傳户曉嘅傳統, 「算命先生」大家都聽得多~ 尤其為人熟悉嘅漫畫
主角「老夫子」,經常都坐喺算命攤幫人睇相、夾 八字,為人紓憂解困。
喺旺角廟街,就有一條大名鼎鼎嘅「算命街」——
全部都係占卜命理嘅店鋪。上世紀初,有「九龍大
笪地」之稱嘅油麻地係華人嘅休閑享樂之地,呢度
就逐漸衍生出唔少嘅「新潮」玩意或賣物攤檔,當
中就包括算命神檔:鳥卦、米卦、手 / 面相、八字、 測字⋯⋯應有盡有,幫人占卦、改名、擇日,助 逢凶化吉、消災解困;而喺算命師傅嘅身邊,亦
唔少得小動物嘅身影:龜殼、蠟嘴(鳥)或者爪
哇麻雀。呢啲靈雀、靈物,都係算命師傅嘅「活神 仙」,算命師傅一係搖吓龜殼入面嘅銅錢,再倒出 嚟卜算;一係就用籠入面嘅蠟嘴或爪哇麻雀,喺
一疊紙牌中啣(讀音:haam4)一張出嚟,用嚟 測字算命。
無論係靈雀占卜、定係睇相、籤文,都確係耐人 尋味嘅解答,而人們都似係藉住呢啲方法,將未 知嘅命運掌握喺自己手中呢。
「迷」之心態
來源
漫畫 《老夫子》
講到尾,有人覺得占卜係迷信,又有人覺得占卜係對未知保持希望。從「療癒」嚟講,都 係一種令自己面對內心、糾結嘅溝通方式。占卜可以為你指點迷津、走出迷霧;又或提
醒你居安思危,以求逢凶化吉。世事無常,人們靠占卜問卦,得到指引、提醒去解決問 題,亦未嘗唔係一種安穩心靈嘅方法。
037
專題
038
亂噏廿四
今期舊噏
今期舊噏
亂嗡廿四
專題
039
藝評札記: 六十年代
文
意,只好喺作者構建嘅迷宮內跌跌撞撞。隔
籬嘅細佬開始不耐煩:「幅畫咁奇怪嘅?」「乜 咁醜㗎,我畫都靚過佢啦。」你無言,企喺畫 作前端詳良久又唔知點反駁,只好向同行友 人抱怨:「佢畫緊咩啊,我好迷啊!」
其實只要我哋花多啲時間了解,就可以從一
幅畫中窺探到一個時代嘅脈絡。今期舊 UP
就以「普普藝術」為例,帶大家用幾個步驟了 解吓二十世紀新興藝術風格同畫作,一齊打 破名畫嘅「迷思」!
了解畫家生平、時代背景、擅長嘅藝術風格等
卻又好難喺隻言片語間了解畫作背後嘅深
查找資料,認識藝術圈嘅新舊更替
身細閱作品簡介,渴望喺作品中搵到共鳴,
與朋友討論各自見解,用不同嘅切入點換位思考,
不暇,仿佛置身喺另一個世界。你俯
理解作品嘅不同面向
入畫展,展廳內一幅幅畫作令人應接
4 3 21 用心觀察作品細節,想象及構建作品嘅隱藏故事
走
Ella
欣賞畫作可以嘗試以下幾步
「普普藝術」
專題
1 了解
Andy Warhol 興 趣 廣 泛, 唔 單 止 係 畫 家,同時都係電影製作人、作家同搖滾
樂作曲者。佢初時喺紐約廣告商業繪畫 中嶄露頭角,後來成為業界知名嘅平面 設計師。到咗三十幾歲時,佢熱切地想 搵一啲與眾不同嘅藝術形式反映美國嘅
現實生活,於是佢個朋友就建議佢畫啲 《32 罐貝爾濃湯罐頭》32 Campbell's Soup Cans 作者: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年份:1962
媒介:塑膠彩
館藏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040
自 己 鐘 意 嘅 嘢。 佢 個 腦「 叮 」 一 聲 浮 現
咗一罐紅白相間、肥肥白白嘅金湯寶罐 頭,創立普普藝術嘅流派,宣揚「藝術 即生活」嘅理念。普普藝術又稱波普藝
術(Pop Art),Pop 係 英 文 Popular 嘅縮寫,意指通俗藝術。作為普普藝術 嘅先鋒領袖,佢喺六十年代工業化、快 節奏嘅美國好快就被大眾認識及喜愛。
專題
2 觀察
睇落個個罐頭都好似一模一樣,但其實 佢哋全部都係唔同味道嘅濃湯嚟㗎,蕃
茄、雞蓉、洋蔥⋯⋯諗起都流口水。開
初 Andy Warhol 只係手繪創作咗一張罐 頭畫,得到朋友鼓勵後先決定將 32 隻味 嘅罐頭全部用舊時流行嘅絲網印刷 * 畫
出嚟,喺展覽入面環繞擺放。呢次畫作 引嚟藝術界強烈嘅反響,更加有人覺得
佢係「惡搞」。但對於佢嚟講,連續重複 嘅系列畫作帶畀佢嘅視覺效果係史無前 例地震撼。從此佢就喺普普藝術嘅道路
上一去不返,將美金、明星相、甚至毛 澤東嘅頭像用絲網印刷嘅方式製作成藝 術品。
3 討論
4 分析
我喺書度見到呢幅畫,即刻 share 咗畀
藝術品嘅價值最主要來自創作者嘅個人
罐頭湯係呢個世界上最方便嘅美味料
創新嘅作品先可以喺藝術界名留青史。
我最鐘意飲罐頭湯嘅朋友。據佢所講,
理——煲湯得、煮意粉得、甚至煎扒當 忌廉汁都得,點煮味道都一樣好味。而
呢幅畫十足十反映現今社會「快餐文化」
嘅特點。佢仲話好似見到惠康姐姐擺好 一排排罐頭湯喺度做促銷咁,越睇越開 心𠻹!
特色同對藝術流派嘅貢獻,一幅原創同 Andy Warhol 以 美 國 當 時 最 常 見 嘅 食
品為主題,首次將日常生活帶入藝術作 品,打破高雅與通俗藝術嘅界限,同以 往嘅藝術概念截然不同——普普藝術嘅
特點就係大眾化、批量化同低成本,反 映高效嘅工業時代下逐漸轉變嘅藝術思
維,可能你喺屋企幅牆掛嘅畫都係普普 藝術呢~
常言道「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藝術嘅解析不盡相同,但無 可否認嘅係,藝術為平平無奇嘅生活增添咗一份色彩,構成咗獨一無二嘅文化。用
感性嘅眼睛睇,用理性嘅角度欣賞,睇睇吓會就忍唔住驚歎一聲:「嘩,好勁啊!」 近期香港都有唔少互動展覽、藝術裝置同壁畫展出,無論有幾「迷」,大家都可以嘗 試細味每件作品,定義屬於自己嘅「藝術」。一齊享受藝術,支持本地藝術家啦! * 絲網印刷:版畫技術嘅一種,喺模板上推開印花漿即可生成圖案, 由於價格便宜、顏色鮮艷、易於批量生產,所以廣泛用於紡織品同家用電器嘅商業廣告。
041
迷 ___
讀者投稿
I.〈迷津〉 唯有你
最不介意任人指指點點
II.〈迷因〉
一個百搭得近乎濫交的正能量黑人 掛着問號
III.〈迷離〉 你是雌兔
與撲姓男生 二人三足
IV.〈猜謎〉 食謎面 反謎底 V.〈迷你〉 縮細你
直至成為我的一排陳列 其實你並沒有變小 被放大的
是我的自戀
VI.〈迷迭香〉
強行把露絲和瑪莉撮合 好讓你能在菜單上擠出 一抹詩意
042
____(I – XI)
讀者投稿
文 紀幾何
VII.〈迷魂〉
先是輕飄飄的 然後反白眼 倒下
整個過程
輕薄得像一條 S 型字條 VIII.〈萬人迷〉 迷過一萬 最怕萬一
IX.〈迷宮〉
最貨不對辦的建築結構 只見牆不見宮 X.〈迷彩〉
沒有彩虹般光明正大 全因你太愛偽裝
XI.〈大昏迷〉 把一個大昏迷
拆成七個中昏迷
中昏迷再各自拆出七個小昏迷 如此下去
我甦醒了。
043
讀者投稿
Coz there'll be nothing left to live for, to die for
文、攝 Jennaly
「掉了爛歲月,掉了大理想
才方發覺,負重的我多不凡」 —— 黃靖 《Utopia》
滿地爛融融一片,歷史被歲月所洗刷,
我們開始遺忘並進入無法逃離的迷宮中;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找到出口出去也好,終點一世也未到, 迷宮之中你必須跟我好, 我們也要好好的。 044
讀者投稿
醉 了
香 江
文 扶蘇
流水輕輕,
捲走點點香江風情。 轉移銀屏,
眾裏尋覓消逝身影。 聲難息,
粵語對白催人憶。 人無剩,
問舊戲有誰共鳴? 醉生難料夢死,
人間留一盞清醒, 悲痛莫名。
045
讀者投稿
迷惘的人生
文 山口若曦
我自小對人生感到迷惘。為甚麼世人最崇尚金錢、制
因此,無論在個人,社會,宗教,科學等層面上都充
傷害別人?為甚麼世界上充斥不公義的制度,世人受
括我自己。但是,這些深奧的問題並不是單憑一己之
度和權力?為甚麼人們可以為了一己私利而去剝削及 盡迷惑,不但維護它,並且千方百計置改善現狀者於 死地?為甚麼人們一生要為生計煩惱?相信這些都是
斥着各種謎團,而這些問題人類都渴望得到解答,包 力可解答。
大家心中的「迷」。
執著在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只會增加煩惱。倒不
對於這些疑問,不同宗教教義可解答。基督教派認為
無窮的知識,而是在跨越每一重難關中學習。希臘神
一切皆因人類墮落,信神是唯一解決辦法;佛家認為, 今生的果是由前生業力所致。相信很多人認為信奉宗
教是迷信,因為根本沒有實質證據能證明不同宗教神
是否真正存在,例如菩薩,耶穌等。筆者心中常質疑
如活在當下,一切從心而發。人生的意義並不是追求 話中的西西弗斯,在履行永無止境的任務中,觀念由
痛苦轉為快樂,從此安然接受自己的命運。所以,心 態決定一切。
一切事物。姑勿論各宗教神是否真實存在,眼見新聞
人生苦短,生離死別時常發生。時光瞬間即逝,我們
亦是自己心中一個謎。
己喜歡的人,不要令自己後悔。在這個亂世下,依然
常報道不同宗教代表人物犯罪,宗教是否值得人信仰 對天文有興趣的我,知道地球是可觀測宇宙中唯一一 顆有生命的星球,機率是近乎零。網絡上經常見到很
多自稱外星人及其通靈人的新聞,也有很多論點證明
人類起源和古文明都與外星文明有關係,例如古埃及, 亞特蘭蒂斯等。不過,外星人是否存在,依然是個未 解之謎。
046
要趁着當下珍惜眼前人,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愛自 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存在價值。在
亂世下幫助別人,發揮光和愛,乃人性光輝的彰顯。 現在我不再迷惘,活在當下,依從內心行事,生活比 以前輕鬆快樂。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 無雲萬里天。」智慧不能強求,若放下心中煩惱,智 慧便會現。
讀者投稿
假寐 價值 文、攝 DLAN_HK
大學時讀有關存在主義的課,教授並沒有太多闡述。
他說沒有甚麼能準確解釋存在主義,文字與辯證不能 讓我們真正理解這冠冕堂皇的理論,因那是一種感受
式的產物。正如沙特所說的「存在使人嘔吐」,是一 種很個人的感受。
或許我們有時會有種輕不著地的感覺,完成了某個目
標後不但沒有滿足感,還拽來絲絲無以名狀的空虛感。 或許我們有時會佇足於蒼茫人海,內心驀地沉湎在「我 為何存在」的思緒中。它總會悄無聲息地來襲。
或許我們有時會在深夜擱在床上,行禮如儀般回溯着 整天的工作,繼而是過了接近三分一但使人厭倦且脆
弱的生命,然後幻想出一些希望好讓自己能繼續存在, 翹盼着明天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明天。 三島由紀夫在《愛的饑渴》中寫道: 「悅子只睡了約莫一個多小時。在早晨到來前,還需 要盡義務般地長眠。她探尋着應連繫明天的希望,哪
怕是極微小、極一般的希望也好。沒有希望,人就無 法將生命延長到明天。人為了明天,需要施捨諸如留 在明天縫補的東西、明天啟程的旅行車票、留在明天
飲 用 的 瓶 子 裏 的 殘 酒 一 類 的 東 西, 這 才 被 允 許 迎 接 黎明。」
047
讀者投稿
迷.信 注釋
( 名詞 ) mai4 seon3
不懂是「迷」,學懂是「信」
文 很獅子的金牛
當人經歷人生最低潮及面對未知時都會開始接觸鬼神
一張牌變得熟悉,與朋友研究塔羅時也能發表獨特的
師 得 出 來 的 結 論, 亦 是 這 個 開 端, 讓 我 見 識 到「 迷
另外接觸其他人的迷信。
之說、求神問卜。這是由我做過三年業餘塔羅牌占卜
信」,就連我自己都曾經「迷信」過。經歷及見識過 後,我對於「迷信」二字有別的看法:「迷信」不只 是一個狀態,也可以是一種過程。
這要由失戀時說起。如我所說,當人面對未知時就會
對求神問卜的衝動變大,更何況我有一位懂占卜的朋
友。我在無助時,傳了個短訊給她,內容大概交待失
見解,朋友亦介紹客人給我。就是這一個契機,令我 那些客人讓我見識到不論是男或女、混噩的人還是風 光的人,在迷信的狀態下都會有無窮的慾望,對奇跡 的慾望。看着他們的我像面對着一面鏡子,回想我那
時像覆診般地占卜,都是為了使奇跡降臨在自己身上, 但是,奇跡哪會存在?
戀的事,以及詢問占卜的價格。對甚少占卜的我,那
慢慢地,我學懂了活在當下。我占卜過一個被家暴的
但事實往往殘酷……然後,不信邪的心態又會使我繼
算要獨力照顧她的孩子;我占卜過一個錯愛的人,最
時占卜對我來說是一種希望,希望得到想要的答案; 續問卜,每星期一次就像看心理醫生一樣,甚至像癮
君子一樣,定期拿美沙酮止癮……是的,「迷信」是 會上癮。
人,漸漸地,家暴的人鼓起勇氣離開傷害她的人,就 後錯愛的她也離開有婦之夫,繼續尋找她應該去愛的 人;我占卜過同樣失戀的人,失戀的她也開始再接受 別人的愛,開始一段新的戀情。
幸好金牛座的摳門,令我意會到不停花錢占卜倒不如
世事有因必有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先迷後信,像幼
診」,變成每日三次的自我占卜。荷包上雖然出現好
下,將來的果必然是心中所想,因為不懂是「迷」,
自學,那位朋友亦願意教我,學成後本是每星期的「覆 轉,但我卻變得更沉迷,也歪打正著令我對塔羅的每 048
時學算術,長大後學技術——好好按步就班,活在當 學懂是「信」,這就是迷信的過程。
讀者投稿
姓名 :
日期 :
《寫下去的迷思》
文
閃空
以前我並不會想很多關於為甚麼寫下去的因由,只是
有人想交流,是我不在乎的。不然,我自己獨自書寫
書寫時間漸長而滋生創作慾望,把寫下的文字公開發
的無趣感,也不會有時產生一種自討苦吃的感覺。
自己隨意地書寫自己喜愛的,時密時疏。直至,因著 表或投稿,我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創作的能力,或那
着而不分享便好了,那樣便不需感受到那種自說自話
些創作有沒有意義。因為每當我將自己的文字與別人
我想這種疑惑不會是我獨有的,或許所有曾經試過創
甚或世界有何存在的價值,所以在寫多了的當下,有
些人則不斷問着試着,以行動去找尋答案。當然,我
比較時,都很難說服自己,自己寫下的文字對別人, 點迷惘於將這些文字公開發表的意義在哪。在眾多優 秀的文字裏,我所書寫的,有甚麼值得被留存和閱讀 的地方?
就像在一個訪問中,黃仁逵所說的:「創作不是天份, 是思考形式,如果你的思考形式令你常常感到挫敗,
動物性的本能會令你不再創作。」挫敗令我害怕,令 我質疑,自己努力所換來的價值是否足夠。當我自感
作的人都曾浮現過類似的想法;有些人因而退卻,有 們都知道創作的過程,遠比創作的成品重要得多,但
有時還是會進入盲點,執著於作品需換來如雷的掌聲, 或至少換來某些迴響,才算成功。那麼那些沒有換來 掌聲的作品呢?它們是沒有價值,是失敗的嗎?
我想我只能堅信,掌聲不是沒有,只是聲響微小得不 為人所察覺而已。
不能做得比別人好時,我要怎樣說服自己努力下去?
當然,我可以說服自己,只要書寫的過程感到喜樂便 好了,我不需要想太多我不能控制的反應和迴響。但
我明明知道我選擇公開發表或投稿,是因為我想與人
分享和交流的,我怎能一直自欺說,沒有人想看,沒 049
讀者投稿
文 San Cheuk
奇,遇到嗎?
電腦由被發明以來一直被人類依賴着,計算、自動化
生某件事情,也就是說這個事件並不只屬於你。雖說
往往不能少提電腦的功勞。不過當初發明者應該也沒
挺有趣的事,而且如果玩家本人足夠投入的話,也不
生產、交通系統等等。整個現代資訊時代社會的建立, 想過,它在娛樂方面也會發展出這麼龐大的產業及文 化吧?從中衍生最普及和最令人們著迷的娛樂,就該 屬電子遊戲或稱「打機」了。
我們「機迷」其中一個會著迷於遊戲的原因,在於它
能帶給我們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奇遇,譬如在西部荒
這並非一件壞事,與很多人共同擁有一個回憶也是件 會意識到有甚麼問題。但當一個「奇遇」失去了獨特
性時,它還算是一個奇遇嗎?主觀上是的,客觀上並 不是,不過它實際上屬於甚麼其實也不是重點。重點
在於遊戲裏的經歷,確實能滿足不少玩家對於奇遇的 渴求,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沉迷到遊戲世界裏。
野遇見土匪搶劫,婦孺正待你拔鎗相助;路過郊野小
但這份渴求是來自何方?
或到外觀平平無奇的破廟避雨,卻意外發現神枱下,
自然就是來自對於現實的不滿足,當每天準時上班上
鎮時碰着惡龍來襲,鎮民紛紛向你投來求助目光;又 藏有一條陰森詭秘的密道正待你探索。
這 種 遊 戲 裏 的 奇 遇 或 偶 然, 我 們 會 稱 之 為 隨 機 事 件
(Random Event),它們設計於主線之外,視乎著墨 程度多半連支線也稱不上,不需要完成也能「爆機」
( 遊戲通關 )。但它們很多時卻就是為玩家帶來最多投
學、機械式的把要做的做好、回家吃飯睡覺,然後周 而復始又再重複。當日常生活過得一模一樣到一個地 步,甚至忘記了昨天跟前天的分別時,你的心早已麻
木了,但其實也會默默地希望在生命中可以有甚麼新 鮮有趣的事,這是一種發自靈魂的本能。
入感、沉浸感的地方,甚至比起主線更有趣,因為人
而這也就是遊戲的存在意義,一些簡單易得的奇遇,
心思設計。
令人彷彿以為遊戲裏的世界才是現實,而日常的現實
本來就渴求這種奇遇,所以廠商一般也花很多時間和
當然這些所謂的「隨機」及「偶然」,並非真的那麼 剛好給你遇上,而是早已設計好的一個必然。當玩家
滿足一個預設的條件時,去到一個特定的地方則會發 050
就像是把清水灌進臭坑渠一般,是種救贖。反差大得 只是一稍長的惡夢。
到了這地步時,這奇遇孰真孰假還有所謂嗎?
迷失樂園
讀者投稿
文、圖 Billy
迷失於虛幻森林中,試着尋找出口
051
讀者投稿
現有棲息地被摧毀
站於沒有枝葉茂盛的樹木上 帶有幾分猶豫之時
再次環顧四周
到底要飛到哪兒 文、圖
才能躲避這場狂暴風雨
迷路鳥
伊 妮 德 的 文 字
052
讀者投稿
迷途鏟屎官 文、攝 Jas K
看世界久了,有種迷糊 躺平久了,有種累 不妨側側膊 醉一醉 這迷城
眾人皆醉
唯主子獨醒 主子英明!
053
創業
專欄
相信不單是心理學家,任何服務性質的工作,只要用
心去做,多少也會遇到這樣的挑戰:面對情感、面對
樂與怒
的
關係,現今的商業世界傾向以「去人性化」的處理方
式。雖然能提高效率,但這一切「去人性化」衍生的
問題,便直接外判到心理學家、社工、慈善團體當中。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聖經箴言 4:23 也說:「你要保
守你的心勝過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出發。」 這裏提到的「保守」,確實博大精深。用心待人,自
必然會有受傷的風險;但把心關起來保護自己,它也 就漸漸不再跳動,那跟死人又有何分別?
由一點點放下設計師的「自我」開始,我嘗試在聆聽
用家 / 客戶的需要,和自我與團隊的想法當中不斷取一 個平衡點。當我決定這門生意不止是做好創作,更要平
衡關係和人性、賺錢維生,甚至堅持要為社會做點事, 如此「貪心」的願景當然很快便撞上現實;一次又一 次跌到頭破血流,短短數月便夠我精疲力盡了。
然而,這樣的心反倒越煉越強——遇上難關我學會反
省改進;受了傷知道如何包紮,更能同理受傷的人, 知道如何安慰;明白到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學會尋求
幫助;更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學會道歉、學會感謝;
學會何時要堅持,何時要放手;學會欣賞自己,欣賞 文
Ginny
In-Visible Creative 創辦人及創意總監
專業設計師及品牌顧問,在 視 覺 識 別 系 統、 平 面 及 體
驗式設計方面有超過十年經 驗。2018 年 創 立 In-Visible
Creative, 平 衡 商 業 效 益 和 社會責任,努力回饋社會。
054
別人;明白到休息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學會依靠上帝。 以為當初上帝要我透過創業去造就社會,發揮所長, 回頭卻發現祂透過這一切在造就我。
「學做生意只是其一,學做人才是 更大的挑戰。」
專欄
慶幸我們
還會迷路
「知道想去哪裏才會迷路,對吧?」
對於創作者而言,「迷失」一詞就像是老朋友,不時就會出現在生活上陪伴我們;
無論處於哪個階段,喜歡創作的人都會迷失,特別是在麵包和理想的之間的折返 跑,跑著跑著便迷路了,不知該怎麼走下去。
前陣子我也陷入了一段時間頗長的迷失之旅。坦白說,失去方向的早期難免會質疑 自己,大概就像是一種反射動作。不過,正是在茫然若失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拼命 去找,然後就會遇見很多預想之外的新事物,例如一些人、一些想法、一些感受,
這些都是迷失的「特產」。特別記得那段時間問了自己很多問題,亦向許多人問
過同樣的問題,得到的解答其實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期間每個經歷都是我在狀 態清晰時找不到的。而這些迷失時所看見的風景,將會成為人生旅程不可取代的部 分,亦是我們之所以獨一無二的原因。
迷路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只是暫時不知往哪走。所以,慶幸我們還會迷失,因 為迷失時會令你發現更多。「迷失」也許是每個創作人需要學習的一課——這不只
是單純的提問與回答。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在迷路,包括你和我。但就在迷路的時 候,我們已經走到很遠很遠,甚至成為了一個挺不錯的人。 所以,盡可能享受迷路的感覺吧!
文
Karma
找不到定位, 找不到邊界, 所以不找了。
漂浮於現實與幻想之間的不務實創作人。
055
只送贈你
一片片
花瓣
專欄
文 圖 IG
連倩妤 @_musicplayground
連倩妤 @_musicplayground、Christine Tse @chrissycream
Music Hotpot @music_hotpot
Website https://linktr.ee/musichotpot
湧,好不容易才抵達山腰。忽然覺得腳邊有點怪怪的, 低頭一看,發現右腳小腿有一個接近一吋的傷口,應 「山上陽光猛烈,很多蚊子,記得穿長褲。」寶兒在 客廳一邊準備行裝,一邊認真叮囑我。
我賴在床上哼了一聲,看看時鐘,才知道已差不多中
該是走過叢林時被樹枝割傷了。此時,我才猛然記起
寶兒的叮嚀,也發現自己原來只穿了短袖衛衣和短褲。 「希望碰見吊鐘花。」寶兒自言自語:「現在是花期。」
午時分。不情願地爬下床,換衣服,心裏有點後悔自
我心想,已經走了兩小時多,她竟然還在尋找吊鐘花,
自從大半年前,成為「自由工作者」,或別人口中的
對比起以前,我的體力和意志都差了很多。行山路徑
是 下 午 茶 時 段。 吃 過 A 或 B 餐 後, 我 才 開 始 查 閲 電
雙腿已經疲累得酸軟無力。不知道究竟是年紀大了,
己隨口便答應寶兒去行山。
「無業遊民」後,幾乎每天都是自然醒,一覺醒來已
郵——比起過往經營旅行社的那種日夜顛倒、坐飛機
比乘搭巴士更頻密的生活,我懷疑現在的生活模式更
好像死心不息,誓必要找到為止,難道她不累嗎?
不算困難,而且大部分是平路,但才不過兩三小時, 體力變差,還是太久沒有鍛練體能的緣故。
適合我。
回想這兩年,本來強壯的肌肉和精神都一併脆弱起來。
現在我只會選擇平日外出。週末人多車多,不是留在
自疫情開始,旅行社業務一落千丈,是創業八年以來
的山頭猶如鬧市般人山人海,就算幸運地給寶兒遇見
把過去賺的錢都倒貼進去,可是最終還是不敵疫情,
家比較好嗎?疫情下興起的行山熱潮仍然持續,週末
她最想看的吊鐘花,也不能夠找到合適位置去拍攝吧。
最艱難的日子。多得同事們跟我一起捱了一年多,我 在今年初,我忍痛決定遣散所有員工,結束營業。
可惜寶兒是一週五天的上班族,只能夠選擇在週末外
寶兒時常安慰我,說結束生意業務並不代表我投資失
拒行山。在我印象中,她只陪過我行山兩三次,每次
幸的是損失不算太慘重。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一件
出。以往她深居簡出、怕蚊蟲、又怕曬黑,一直都抗
都是半推半就的,難得今次是她興致勃勃自發提出, 我哪有推卻的理由?
一如所料,今天的交通很擠塞,到達山腳看見人頭湧
056
誤,只不過這段日子是整個旅遊業的冰河時期,而可
事——我的事業失敗了。有一段時間,我感到迷失和 慌亂,意志也消沉了,連我喜歡的行山和健身也提不 起勁,幸好有寶兒一直在旁不斷鼓勵我,我才不至於 鑽牛角尖。
專欄
「不要老是待在家中,趁疫情穩定了,不如今晚出去
吃牛扒,好嗎?」
一會兒,我説: 「好吧!天快黑了,我們下山回家吧!」 「好了點沒有?」
「不了,現在沒有收入。」
「還好。」
「我有工作和收入,我可以養你!」她自信地打趣說:
「肯定?」
「快換衣服!」
「不了,我真的想留在家。」 「好吧,好吧!」寶兒頓了一頓,說:「我陪你。你 想吃甚麼,我去買。」
「呀!」我從沉思回到現實,或許是我回憶得太入神,
「肯定。」 她先站起來,伸出手示意要扶我一把。我確定的是, 除了是時候起程回家外,也是時候撿起自己,拍拍灰
塵,在人生旅途上重新出發。為了自己,也為了一直 擔心我、緊張我、事事為我著想的寶兒。
一不小心身體失去平衡,摔了一跤。
「今次看不到吊鐘花,有點可惜。」她説。
「你的手腳在流血!你先坐下,我幫你止血。」她拉
「雖然沒有吊鐘花,但這些也不錯吧!」我拾起地上
「是否很痛?」
她把山茶花捧在手心裏,仔細端看著,笑得燦爛。
我坐在大石上,然後從背包取出急救包來。
的幾朵山茶花,遞給她。
「一點點痛而已。」我心虛的回應,害怕她會怪責我 沒有理會她臨出門口前的説話,連忙轉換話題,問: 「你從哪裏找來急救物品?」
「幾個月前,我參加了行山和急救課程。」她邊說邊 拿出棉花、敷料和繃帶。經過一輪左包右紮,她把我 的傷口處理好,拿了水給我,陪我坐在石上休息。 「你不是不喜歡行山嗎?」 「你喜歡呀,我想陪你。」她笑了笑,遠望說:「你看, 在這兒俯瞰石澳,風景很美。」
「很美。」我看著風景,轉過臉回望她想,而沒有説 出口:「再美的風景都比不上我眼前的你。」
〈人在野〉
主唱:布志綸
作曲:布志綸/ CY Kong 作詞:林若寧
編曲:Gary Tong // 有幾次試過迷路了 得你堅決陪著我走 // // 無人樹林還有著你 當我短信沒有
評語沒有 財富沒有 人氣沒有 放開兩手不搏鬥
只送贈你一片片花瓣 便宜但溫柔 //
057
專欄
由文字 到咖啡
文
李天恩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心理輔導員、文化及媒體工作者。曾
於《am730》撰寫專欄,2018 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視死》, 2020 年出版小說《抗爭情書》;曾為大館及多個場地籌辦爵
士樂演出;創立品牌:港爐萬事屋、RevTime 時光逆流、殤 城逆流。
我曾經寫過電影劇本,寫過小說,後來甚至在報章上
作為寫作人,幾乎每個作品都是在咖啡店完成。到自
該說是無法為我帶來理想的收入),我亦做過策展人、
來的客人發掘,看看他們會找出些甚麼。這是對客人
寫過專欄。到後期,因為文字工作無法維持收入(應 藝術行政和音樂演出策劃人,想不到這些工作做起手
上來做得挺順心。接下來,野心愈來愈大,我便開起
己開店,就有千萬種念頭,好像在畫一個迷宮,待進 的一種挑戰,看看他們走出迷宮時,會帶著甚麼離開。
書店、咖啡廳、酒吧來。當然,這樣的挑戰有成功有
聽起上來好像挺抽象,點穿出來其實很容易理解。就
一間書店、一間精品店、兩間咖啡廳,到現在酒吧和
子:餐牌上的句子看來莫名其妙,其實都是來自不同
失敗,數數手指,這兩、三年間,一共開了一間酒吧、 書店都關了,留下來的都做得不錯,這點實在要感謝 香港人的支持,也感謝一眾同事和拍檔出心出力。
開店對我來說是一種創作,像寫小說。寫小說的過程, 是有許多許多的話想和讀者說,卻不直接說出來,透
過角色、對白、情節,希望能走進讀者的內心,埋下
種子,期望種子能發芽生長。長出來是甚麼,雖能大 致掌握大概,卻無法一睹全貌。這樣把想法以一種迂
拿我在蘭桂芳的咖啡店「Revtime 時光逆流」做個例 詩人的詩句;飲品的名字是文學名著,要看過這個作
品的人才會明白飲品的稱呼;背景音樂有時會是夾雜 著村上春樹推介的爵士樂;書架上會有最新的香港、 台灣文學作品;吧台上的威士忌是不同作家的最愛; 牆上的手繪的壁畫、淡淡的秘魯聖木香味,全部都是 一種品味。對生命有足夠鑑賞能力的人,才會知道這 裏的主人想與你玩一個怎樣的遊戲。
迴、艱辛的方法鋪陳出來,相信會更為深刻,迴盪更
所以,對我來說咖啡店遠不止一杯咖啡,氛圍如何、
交媒體大大聲講出意見,我更喜歡以說故事的形式,
實幹一點的感想:在香港從事寫作、文藝工作這麼多
久。對我來說,這是最適合我的方法,所以與其在社 讓讀者、觀眾自己發掘、思索,尋找出路。我是以同
樣的想法來開每一間店的,特別是咖啡店。對我來說, 咖啡店就是有著這樣的魔力,原因或許是我最愛的作 家、哲學家、畫家,如海明威、喬伊斯、西蒙波娃、 沙特、畢卡索等都愛留在咖啡館。他們都是巴黎雙叟 咖啡館(Les Deux Magots)的常客。
「我 坐 在 雙 叟 咖 啡 館 裏, 眼 睛 瞪 著 咖 啡 桌上的白紙⋯⋯我感覺到我的手指蠢蠢 欲動,我需要寫作。」 ——西蒙波娃 058
和甚麼人共嘗才最重要。噢!話題好像扯遠了,寫些 年後,今天遇到的困局,無論自身或是整個業界,我 認為有一半是自己造成的;即這個迷宮是我們自己設
下的。很多時候,就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了限制,看 輕了自己的重量,無論在價值和質素上都妄自菲薄,
把主權讓給了市場。另一方面,來自大環境;有人會 認為這是不可抗力,亦是不少從事藝術創作人妥協和
放棄的原因。而確實,個人修為未必能勝過社會洪流, 但不論甚麼類型,只要是創作人,本質上都流著反抗
的血液。唯有咬緊牙關,堅持自己的價值,才有機會 改變目前的狀況,建築自己喜歡的世界。
順帶一提,「RevTime 殤城逆流」即將在上環與大家 相遇,這將是我另一個作品,到時見。
小知識
掐 絲 琺 瑯 C lo i s o n n é
文、攝
Sheta 蕾
借色彩傳遞難以訴說的情感, 以畫筆創造內心憧憬的世界。 講到中國傳統藝術,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係水墨畫,
從寫意山水到工筆花鳥,將優美景色同美好事物定格喺宣 紙上面。但問到有冇其他特別啲,又具傳統特色嘅創作方 式,大家可能就要多啲思考時間……今次就介紹一種可能 你連名都未聽過,有別於一般用紙同顏料嘅創作方式—— 景泰藍掐絲琺瑯。
學名銅胎嵌琺琅,法語通稱 Cloisonné,係以扁銅絲銲接 喺銅胎(金屬器皿)畫花紋,再填充搪瓷釉料燒制嘅一種 手工藝。呢種工藝技術發源自古代中東、西亞地區,常見
於珠寶首飾製作。相傳佢由元代引入中國,盛行於明朝景 泰年間,而制作使用嘅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所以之後被
名為「景泰藍」——喺 2006 年,佢已經被列入中國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60
小知識
想喺屋企初步體驗呢種手工藝其實唔難,可以嘗試景泰藍
掐絲畫,主要嘅材料包括:鑷仔、黏絲膠、金絲、(短咀) 較剪、彩沙、調沙膠、油畫刀同底板——大細可按個人喜 好,木材、膠板或任何有一定厚度同硬度嘅材質就可以。
景泰藍掐絲畫 制作步驟
1
線 稿
新手可以先嘗試線條簡單嘅卡通公仔,之後 再慢慢提升難度,挑戰複雜啲嘅圖案
黏 絲 膠
2
沿住線稿上黏絲膠(可用點膠瓶 / 針筒裝)
掐 絲
3
5
固
化
彩沙全乾後, 可以選擇以專用嘅景泰藍噴 膠 / 淋膜液均勻覆蓋畫面,令彩沙硬化, 更好地保存作品。想多元化啲,都可以配 合 AB 膠進行固化做保護,做鎖匙扣或手 機殼帶出街都冇問題!
將金絲放喺黏絲膠上,用鑷仔夾住定位,另一 隻手根據線稿彎曲金絲改變弧度,剪走多餘部 分,再用鉗仔畫,手指輕壓金絲確保固定
4
點 藍
彩沙混合水+調沙膠(水同調沙膠嘅比例為 3:1),用油畫刀填入掐絲範圍
061
1
活動推介
透 過 藝 術 觀
文
Fish
來源
M+ 博物館官方網頁
香
港
去 年 11 月,M+ 視 覺 文 化 博 物 館 隆 《大選美》等。這些藝術作品不僅
M +「 香 港 : 此 地 彼 方 」
物館之一,M+ 博物館重點展出二十 示了香港這座城市由戰後到現在的
展期
2021 年 11 月 12 日 至
M+ 博物館主要有六個專題展覽,其 個章節,分別為:「此地」、「身分認
地點
M+地下大堂展廳
重開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視覺博 呈現了香港獨特的中西文化,更展
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品。目前, 成長和轉變。而此展覽更被細分為四 中「香港:此地彼方」主題展覽則主 同」、「地方」、「彼方」。人們可透過
2022 年 11 月 27 日
要展示一些有關香港歷史文化的藝 細細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更加深入地 術品,例如香港街頭藝術家曾灶財的 了解香港、感受香港、反思香港。 《無題》及香港著名攝影師黃楚喬的
「農 農 的 生 活 意 味 「
文
Kathy Chung
有機食品和日用品近年很是流行,這次希慎與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攜手
舉辦「利園都市農墟」,致力拓展本地有機農產品的銷售網絡,推動本地 可持續農業發展。是次活動為期四個月,每個月都會按照時令挑選八家本
2
地有機農場與商店,旨在讓不同類型的農戶照顧市民生活上各種需求,擴
大本地農業業務。與此同時,購買本地農作物更可以減低碳足跡,免卻海 外農作物運送到本地市場所產生的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環保與有機生活相 得益彰。
利園都市農墟 市集 | 希慎 x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 日期
地點 062
3 月 18 日 至 3 月 19 日 | 4 月 22 日 至 4 月 23 日 香港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 利舞臺廣場
來源
Lee Gardens 利園區
BOOK SHOP 觀 塘 成 業 街 實 體 小 書 店, 內 藏 三千本重書繪本,流行文學,個 人成長等不同類型書籍,歡迎預 約上嚟睇書~ Instagram:OMGBookShop
為初心踏前一步
OMG
好去處
瀞書窩 ・逃離 鬧市煩 囂 尋找自 我的靜 謐書店
文、攝
Kathy Chung
空間讓人釋懷、放下,讓書中的一句話,改變一生。
近年來有不少具特色的本土書店無懼疫情影響陸續開幕,這個書窩很特 別,開在遠離鬧市,避世離島之一的梅窩。掌櫃蔡刀道自己是在走路時 想到開一家小書店。他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困難的時候,書本救了他, 所以掌櫃也想透過書本「拯救」別人,伴人渡過難關。所以書窩取名為 「瀞書窩」,正是海邊安靜的地方,且古瀞今淨,二字相通。「淨」有 淨土的意思,意指這是只有書的地方,書本是主角。
書窩區域
書本分類
甫踏入書窩,是一片青綠,旁邊有架手推車。蔡掌櫃笑
書窩的書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想讀者更真實認識自
把書窩所有要用的物品、書本從碼頭推過來的,幫了他
望藉推廣閱讀讓讀者接納自己及發展專長,繼而改變
稱它名為「天使車」,因為他就是靠這架小小的手推車 不少忙。筆者想這大概是車如「天使」般幫助了掌櫃吧。
幽默過後掌櫃認真地介紹書窩的六大區域,每個區各
有要做和不能做的事。各區皆以《大學》取名,句子 為:「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
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區域命名的原因有待有心 人前來聽掌櫃解釋,自己探索一番~
得
064
慮
安
堂
室
靜 廳
定 廊
知 止 梯
己,另一類則想讀者更真實地認識世界。掌櫃直言希
社會。即使時機未到,也可以先充實自己,以免反過 來被影響健康或心情。在逆境中,如何「定」,如何
恢復鬥心,是很多人期望在書中找到的答案。書窩裏 的書本有許多主題,以下為精選部份:「走 路」、「感
恩」、「一 行禪師」、「自然書寫」、「夢想成真 」、「書 店」、「周國平」。每個主題都很特別,值得一看。
好去處
把書做出來 在咖啡冷掉前分享感恩的事 眾所周知《在咖啡冷掉之前》是一本來自日本的翻譯
一件感恩的事要多。這也是讓掌櫃驚訝的地方:原來
泡咖啡。而且掌櫃其中一本推薦的感恩書目《幸福,
想法去做,沒想到最後原來是幫了自己。掌櫃稱這空
小說,書名正好與在慮堂做的事相符——與書友一同
從謝謝這一本咖啡開始》也是與咖啡相關。原來掌櫃 不只是想推薦書本給書友,他更著重於把書「做」出
來,意思是把書本說的百分百應用到生活上。坐在慮堂 中,筆者與其他書友很自然地就放鬆起來。從磨咖啡
豆開始,由書友念出咖啡豆的原地、香味,再到分享 一件感恩的事,整個過程對於平日忙碌的都市人來說,
或許會覺得繁複、多餘,但在書窩時卻感到格外融洽, 咖啡與分享相得益彰。筆者亦聽到書友說前些日子有 些迷惘,但因為來了書窩,浸淫在書本中、與掌櫃交談 後,她找回了自己,知道之後應該做甚麼事。掌櫃亦 已達到了開書窩的目標,「拯救」了其他人。
自己做的事是會感染到別人。原本是本著幫助別人的 間內的一切,是用誠意為大家準備的,各人會感受及 帶走不同的東西,餘下的歸掌櫃所有。這是最好的部 份,也是他感恩的地方。
不懂感恩,正是許多現代人的弊病——普遍的人都認
為自己是這世上最可憐的人,每日叫苦連天,想過其 他人的生活。不是想站在高地看別人,老實說筆者有
時候也會怨天尤人,但在書窩中看到大家都在各想各 思近日有何感恩之事,忽然覺得,既然日子還是要過,
那麼不如在這痛苦的日子裏想着美好的事,含着糖, 日子不就能過下去了!
掌櫃道,做到一本書,那麼來到的人就可以看到一本
活生生的書,別人會做的機會就更高,甚至做出更多 的事。曾有書友帶着一本筆記本向掌櫃說,這是他自 己寫的感恩之事,每天寫十項,這遠比在書窩分享的
隱藏書窩地址
只為招來有心人
「願意遠道而來的,都是有心人。」
與其他獨立書店不一樣,書友是不會知道瀞書窩的確切地址,並要預約才能到訪。這是 因為掌櫃希望能與書友有精神上的交流,不只是買賣,而且需要控制書友數量才能獲得 有深度的交流。其次,掌櫃更希望透過提供一個空間,讓他人療癒自己、追尋夢想。 地址
梅窩
FB
@stillbooknest
網站
開放時間
( 梅窩碼頭步行約 15 至 20 分鐘 ) https://stillbooknest.com/
星期五至六 12:15-20:15(預約)
注意
1 只招待會員預約到訪,可於官網預約,需提早預約, 會員預約成功後有專人傳送集合地圖
2 由於疫情關係,書店暫停開放至 3 月 5 日,詳情請 到官網查詢
065
好去處
麻雀客棧・麻雀共享空間
文、攝
Suki
以空間連結社區 —— 土瓜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既適合形容香港,亦是
麻雀客棧的精髓。因此,作為青年旅舍,麻雀客棧有 另一重身份——本土共享空間。走上一樓,立即讓人
眼前一亮的是麻雀壁畫和鑲嵌在地上的麻雀牌。從大
門、走廊、到洗手間,麻雀客棧掛滿各式各樣藝術創 作,讓人感受到藝術能與生活共存。
說這共享空間是個小型展覽廳也不為過。仔細一看,會 發現藝術品大多出自普通人之手。原來,麻雀客棧會
借出場地作展覽,分享值得被欣賞的作品。不少組織 亦會在此舉辦電影放映、楝篤笑、魔術表演、書法班、 釀酒班等文化活動,以此空間作為樞紐。筆者到訪當
天,便擺放着《土記日落後》的作品,以版畫、照片、 小誌等方式記錄土瓜灣的面貌。
我 哋 嘅 心 願,係 提 供 一 個 地 方 俾 旅 客 同 街 坊 互 動 連 繫 。 麻雀客棧透過自發舉辦的活動、社交媒體介紹等等,讓 更多人知悉出自社區的作品。聽說,部分牆身塗鴉由 打工換宿的住客繪畫;客棧內甚至擺放着漂書架、文 創小物、環保產品等,讓身處這空間的人能夠發掘社
區的小事。有幸,筆者當時看到繪畫土瓜灣的明信片, 店主便介紹創作者的作品,甚至提供聯絡方式供我們 自行購買。也許,「客棧」與「藝術空間」之間沒有 明確界線,創作得以被尊重,就是這裏的生活模式。
地址
土瓜灣北帝街 10-16 號一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日:10:00-22:00
IG 066
收費
@themahjong 每人 $10/ 小時
好去處
窗後巷・流浪於窗後
盤根於巷裏
文、攝
Leanne
窗後巷,2021 年 5 月在銅鑼灣一大街與小巷之間悄悄「開窗」。從對面遠望,像 日本街頭的精緻居酒屋;從正面觀望,像台灣巷弄裏的手作工場;走進裏面看,
酒也有,手作也有,不過全是香港製造!僅僅 46 呎的城市選物店,足以超脫港 人乏味的時空想像——原來香港不用「過江龍」,也可以創出這種精緻空間。
穿 梭 時 空
互 相 治 癒
日後巷有種公開的神秘感。Zakka 式(日語:雑貨ざっか)的設計滲透每個角落, 配合深木色調、昏黃的燈光和寬闊的帳幕,還有書和長椅,彷彿可以隔絕鬧市喧嘩。 小巧玲瓏的店舖善用平台陳列選物,另一邊牆上亦掛滿花花綠綠的布袋,與其說是 店舖,倒不如說是闖進了有趣的房間,林林總總的珍藏一覽無遺。
但這位朋友應是在地冒險家——選物均來自本土品牌,有的靠店長主動入貨,有的靠 寄賣合作而來。別看貨品琳琅滿目,以為全由經驗老到的手作人製成;其實包括待 業空姐創作的工藝品、灣仔街坊親手釀製的梅酒、長洲小店結合老字號涼果製成的 酸種 Bagel⋯⋯每件選物背後也連結着一個人物故事,連結着城市眾生。
黑 夜 開 窗
窗 後 細 作
夜後巷則是隱秘而自由的。平日感覺髒亂、晦暗的後巷,原來充
滿可能性:店裏固定兩晚會有「第三人稱酒館」,為迷失的靈魂解 憂紓困。其餘時間,任何人都可以租用場地充當一夜店長,例 如
「城 市告 解室 」、「城 市紀 錄 員 工作 坊」、「頌 缽 教學」、「塔羅
活動」等。在窄窄長長的巷子裏,竟可讓人寫生、逛市集、甚至 翩翩起舞。給城市一個角落,它就可帶你展開無限想像。
店舖不求成名,只希望屹立於角落,讓人知道:原來城市中有這
樣供人喘息的空間。所以來的都是知音人,或是路過被其溫暖氛 圍所吸引的有緣人。它有很多好物想分享,也有很多話想說。細 心看看周圍,就會「聽到」它的悄悄話:「時間是一種暴力,但 相對公平。」時日磨蝕風光,但只要意志不屈,仍可繼續向前。 「我哋都唔愛呢度,仲有邊個會愛?」 地址 IG
開放時間
銅鑼灣霎西街 3A 巷仔
@windowandalley
星期一至日:12:00-18:00 ( 窗後巷 @windowandalley)
星期一、三:18:30-21:30 ( 笫三人稱酒館 @masterhigherself :主理占卜 )
067
蘇格拉底
音樂與文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節奏 與音律比任何事物都能深入人心,比任何 事物都能緊捉靈魂。
在家好物
.
No
01 非主流
情緒治癒配方
古典 音樂
文
Ravel
古典音樂精細描繪出心思、靈性、世景的模樣。有時難以意識情緒變化、思緒流轉、行為舉止的源由,而古典 音樂的律動則在心緒發酵的過程中,攬動我們的情與思,淨化、昇華心靈內無間斷的躍動。顏色反映個人狀態, 請從下列六色裏挑選一隻最喜愛的顏色,試試聽該列的推薦曲目哦~
01
裏葉綠
「耳朵」想去旅行
02
恬怡淡雅
03
優雅華美
04
熱血皇道
05
柔善柔美
06
愁心不再
玉子 黃
陽葵黃
銀朱紅
春櫻粉
瑠璃藍
文
筆者極推薦的迎晨曲!讓思緒、四肢、神經暖起來!或者在悠 哉時光裏,可試試讓這些曲目滲入當下的寫意中~
Scarlatti: Sonata in E Major K.380 Scarlatti: Sonata in C Major K.159
大概聽完這兩首後,便已完全沉浸於優雅華麗的世界了,並隱 約滲透了生活的活力。樂器之間對答呼應的聽覺精彩度,絕不 亞於荷李活的特效哦!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Moritz Moszkowski: Piano Concerto in E Major Op.59 Beethoven: 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Op.55 Beethoven: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過着重重複複的日常,如果想來一場熱血沸騰的歷險,喚醒一 下過度操勞的腦袋,筆者推薦這些曲目哦~
Franz Liszt: Liebestraum No.3 W.A. Mozart: Oboe Concerto in C Major K.314
內斂,情感又豐沛的小鹿不受控地亂竄,沒人懂?跟着曲目的 韻律,你便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寂寞、凍了哦! 複雜的思緒,從未停下來,如傾盤大雨,沾濕全身,很沉重⋯⋯ 此時,橫觀空蕩的街道,僅音樂圍繞心靈,有如內心吶喊後的 迴響,互相鳴動彼此的心,互相陪伴。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Brahms: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成長
無所事事,厚顏執筆。 屬於香港,準備乞食。
Teddy
.
No
01
MOVIE
.
No
02 MOVIE
.
No
MOVIE
.
02 劇情片
愛情來了,甚麼都擋不住……我們期盼已久的那一刻,可能會突然降臨,便以為黎明來到,找到了對的人。而深陷愛情 的雙方,卻慢慢由最初對愛人的迷戀,變成對未來的迷思。《他和她的戀愛花期》故事時空中的五年和鏡頭中的男女, 說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最終選擇了分開。電影裏沒有為維繫愛情提供甚麼答案,反倒帶出了美好總 會終結的觀點,也提醒了我們那些時光的可貴。 土井裕太
編劇
坂元裕二
主演
菅田將暉、有村架純
《蘇豪的最後一夜》Last Night in Soho | 英國 | 116 分鐘 | 2021
懷緬舊時代真正的五光十色並非香港人的專利。儘管是包含英國情懷的電影,本片前半段重塑舊時倫敦的感覺,好像與 《梅艷芳》中的舊香港又有幾分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梅》下半段的新香港失去色彩,愁雲慘霧,《蘇》一片卻放開 了過去,忠於自己地追逐未來。我們在驚嘆《蘇豪的最後一夜》兩位女主角的演出、富有魅力的電影技藝及解迷過程之 餘,或者也應學習主角 Louise 直面過美麗世界醜惡的真貌後,如何把沉重的過去輕輕放下。
導演 Edgar Wright
03
告別過去 與自我
No
《他和她的戀愛花期》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 日本 | 124 分鐘 | 2021
導演
068
近年,大家都愛上行山或大自然,但有時未可以行山。筆者推薦 這些曲目,幻想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Beethoven: Symphony No.6 in F Major Op.68
編劇 Edgar Wright、Krysty Wilson-Cairns
《邊境奇聞》Border | 瑞典 | 110 分鐘 | 2018
主演 Thomasin McKenzie、 Anya Taylor-Joy、Matt Smith
世界想我們作為甚麼、迫使我們成為甚麼,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是那回事,此屬《邊境奇聞》引發的一個有趣思考。 Tina 外表奇特,與生俱來有不同常人的能力,和人類社會格格不入,卻要迫自己過人類的生活,直至遇到奇人 Vore, 才開始走上認識自己的過程。在這部帶有北歐奇幻色彩的電影中,我們有新的角度去觀摩人類的黑暗,也看到非人怎樣 面對人性的抉擇。或者,我們根本不用在乎自己實際上是甚麼身份,做自己問心無愧的事,就足夠了。
導演
Ali Abbasi
編劇
Ali Abbasi、Isabella Eklöf
主演
Eva Melander、Eero Milonoff
.
No
03 廣東歌
廣東歌同行者 以廣東歌為伴的 90 後。 世界再壞,也有廣東歌同行。 熟悉的語言,優美的文字,動聽的旋律, 成就了屬於我們的廣東歌。
在失去與迷失中
文
沒止境的拓荒
《后會無期》—— C AllStar ( Feat. 梁詠琪 )
我們對現況感到迷失,正正是因為我們身邊的事物被消失、取代。 它們反映着我們對某事情的執著,因而我們會緬懷過去,回想起 這些事物存在的價值,可惜我們只能無奈地接受這些改變。
《難道我還未夠難》—— 葉巧琳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無論你怎樣耗盡心力,依然也會在尋覓自我 的路途上跌倒無數次。不過我們依然要抱着微弱的期盼繼續撐下 去,這種堅定並不是乞求上天的甚麼回報,只求對得起自己。
IG@cantopop_alltheway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黃妍
「看 這是行出廢墟的女孩 心至少一寸未變壞 狂雨降 寒風吹 發現 桂花開 流星飄 還有你」
( isLostmix) 《所有遺失的東西 Nothing 》—— 泳兒 & per se 「從不怕甚麼將人人分開 只怕甚麼將靈魂撕開 遍地找祝福 就算遍地塵埃 有一些生命不算哀 遺失了自己可能還悲哀 安慰自己生命能變改 Woo~ 要繼續錯蕩在人海 還靠甚麼找到愛」
《未知道》—— 陳健安
《有我》—— 陳柏宇
《末日》—— 王菀之
《我在》—— Nowhere Boys
《明天一切如常》—— 吳林峰
《熒光》—— 陳蕾
「一日分別 一日相遇天地之中 天地崩壞 一樣一步一步陪着你 從不怕迷路 一剎漆黑 有幾剎光輝未到 閉上眼睛可看到」
「天塌下來 也跟你合上眼說句哀哉 無論傷春悲秋我亦在 在這壞透的時代 死去活來 也給你維護 天也拆不開 就算驚都不會離開 要共你一起惹塵埃 也算是氣概」
「如果 禍與福都躲不過 就每天當沒明天 捉緊愛人過 將生活還給我 做每天必修功課 就算知歲月無多 無憾的生存過 遇上這好時代 有這雙你我」
從迷惘的自我,到勇敢地踏出一步尋覓「未知」,這個路途遙遠 而不見盡頭。然而,我們心中若依然抱有信念和骨氣,哪怕狀況 多麼惡劣,身上滿佈塵土,仍會感覺到有彼此同行。縱使他們未 必能陪伴我們到最後,但我們可以從同行者身上得到的力量傳承 給後來者。
我們面前充斥的是無常,這是我們必需經歷的課題。與其逐次逐 次數出我們失去的東西,讓「遺失」將我們消磨殆盡,不如將失 去的遺憾變成發掘「未知」的動力,這些「未知」尚待我們去發 掘。既然我們不能掌控「未知」,不能預測末日的來臨,那麼我 們要做的就是每天好好地繼續生活,調整好對待無常的心態,才 能去尋覓「未知」。
文
Kathy Chung
在家好物
正如剛在尋覓「未知」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曾經軟弱迷失的時 候。同行者的陪伴固然令自己不會感到孤單,然而內心的熒光所 賦予的力量更為強大。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熒光,在洪荒中有 熒光把自己拯救過來,每個個體集合起來的熒光將可戰勝黑暗, 繼續沒止境的拓荒。
YouTube channels'
各 種 迷
.
No
04 YouTube
《有關自己的迷》
人類用畢生的時間去了解身旁的人,親人、愛人、友人等,但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真實的模樣是怎樣的嗎?尋找自我是許
多人在迷惘時會想的事,或者正因為尋找自我,才會陷入迷思。YouTube 頻道《GF vs GF》有一系列名為「任性 | 佛系」,當中
不乏討論宗教、自我的影片,系列的主要講者 Ash 以鮮明的自我角度,摒棄社會規範地看待宗教與探討自己的價值。當中《要做 更好的自己,就不要再以別人的看法》提到社交媒體的崛起讓人更加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別人的認同,認
為得到認同才有價值。可是真正的價值真的是由別人賦予給你的嗎?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每條片都讓人深思,那麼不如就在 這疫情肆虐、困在家中的情況下,好好想想自己的價值。
《有趣の生活迷思》
相信不論是學生、還是打工一族,與人交流的時候,定會遇到某些匪夷所思的時刻。YouTube 頻道《機動電視台 RTV》有一個
[HASHTAG]系列,專門蒐集再說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對話。內容含括許多範疇:學校、煮食、戀愛、客人、家人、運動旁述、婚 禮、家中傭人。對話奇異,亦可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趣事。
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