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23事》第二刊: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Page 1

免費贈閱

Vol.

02

第二刊

110.12


PREFACE

序文

堪稱「精品」的《淡水二三事》,再次出版,企圖震撼您對淡水的 情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對《淡水二三事》最大的感動與期盼,感動著這淡水小 鎮有這麼多美麗人、事、物的邂逅;期盼著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刊物, 其內蘊的豐富情感,能在您閱讀完後,同我一樣,有著無限的感動。 本期以兩大主軸進行:一是「女子教育」的推展;一是「圓夢好味」 的記事分享。 在「女子教育」的推展上,從淡水第一奇女子張聰明出發,再談及作 育淡水無數英才的施鷹嬌、張素宜及郭月娥等三位杏壇名師;接著話 鋒一轉,款款挑動淡水住民味蕾並成為淡水美食代表「阿給」的發明 者楊鄭錦文女士其生命歷程;最後則以淡水女路何以受到重視?與何 項意識相關?(此處容我賣個關子,也期待您往下閱讀)之後又將如 何接續與流傳?亦有一篇令人深省的專文。顯而易見的,「淡水女 路」從此必將不斷被開啟而無限延伸。 另外,在「淡水的圓夢好味」的記事分享上,「撼動屋」、「丹頂 豆」、「拾心有愛」,您可曾聽過?各自隱藏著何種令人不得不嚐且 又必然「一試成主顧」的美味小品呢?又消逝而僅能回憶的「山崗上 的地景」、令人駐足流連的「真理之路」及脫胎換骨過的「海豆 子」,您又曾否細細品味過?最後,充滿人情味的「茶桌仔」與雪月 風花的「茶室」,兩者有何區別?在閱讀後,作者動人而純樸的文 字,絕對令您鼻頭微酸。 《淡水二三事》,談的哪只是二、三事?談的是發生在淡水你我周遭 讓人思之、念之的濃濃情事!接下來就盼您細讀了! 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

主任


CONTENTS 序文

01 03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淡水女路在埔頂,百年來的昔與今

2

崎仔頂米市仔邊施家的女兒—施鷹嬌老師

4

住過真樓的女人—張素宜老師的體育情緣

8

由純德女籃開啟的精采人生—郭月娥教授回憶籃球生涯

12

阿給,埔頂懷舊小吃的代表

16

性平之風甦醒了百年的淡水女路

20

02

走一條真理之路—王嘉成老師憶昔人往事

24

消失在山崗上的地景和童年

27

埔頂人生

圓夢好味 撼動屋 HANDSHOP—淡水最撼動人心的手作甜點屋

30

丹頂豆的夢中之路—真理街角的日式煎餅店

33

拾心有愛:一間有理念的店

36

淡水河邊的海豆子—食與景之美的幸褔埔頂

38

04

人情與粉味的所在—漫談淡水的茶桌與茶室

42

編後語:一起做美好的事

46

淡水 23 事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百年來的昔與今 淡水女路在埔頂

01

文/ Yapei

2


埔頂 馬偕博士進入滬尾港之時,紀錄下「從這裡(滬尾海關),坡度突然陡峭的上升二百呎」,描述了埔頂 與老街的高低落差,因此滬尾街稱此小丘陵上的平原為「埔頂」。埔頂的歷史,可追溯至荷西及清嘉慶 時期的戰略要地,史話稱之為「砲臺埔」。1862 年滬尾開港,居高臨下景色優美的埔頂,海關人員先後 在此落戶,馬偕博士的家也於 1875 年落成,日後傳教士們也陸續來此。( 潘國明提供 )

上帝碰觸的海角 淡水「埔頂」,自西元 1872 年,

加 拿 大 傳 教 士 馬 偕 博 士 (Rev. George

台灣教育女路亦從淡水上岸 不 論 古 今,「 教 育 」 一 直 是 翻 轉 命運的良帖。馬偕博士於 1884 年成立

Leslie Mackay , 1844-1901) 於 滬 尾 登

淡水女學堂並擔任校長,張聰明女士亦

岸之後,漸漸成了淡水最靠近天堂的地

參與教席的工作,學習的內容有習字讀

方。他一生數十載的在台歲月裡,除了

書,以及聖經歷史與教義,初衷雖旨在

宣 教 事 業, 更 獻 身 於 醫 療 與 教 育 的 推

培養在地女性宣教人,但此舉卻已開創

動,在埔頂山丘上留下一幢幢優雅洋風

了台灣新式女子教育的先河,為性別平

樓 房 建 築, 輝 映 著 秀 景 河 岸 與 林 蔭 夕

等跨出了追尋的第一步。

照,成為淡水當地媲美世界遺產的文化 觀光資產。

馬偕過世後,1905 年外籍女宣教 士 抵 達 台 灣, 金 仁 里 姑 娘(Miss Jane

在 信 仰 中 的 天 堂 裡, 不 分 男 女 貴

Kinney, 1877-1965,「 姑 娘 」 是 當 時

賤、種族貧富,也沒有苦難病痛,人們

台灣信徒以閩南語稱呼女宣教士的方

以相親和樂、美善豐足為生活。 如何將

式)和音樂專業學識背景的高哈拿姑娘

這樣的「福音」傳播給台灣的女性?這

( Miss Hannah Connell, 1869-1931) 分

是身為男性的馬偕博士,在清末年間,

別負責收受女童的女學堂和已婚或失學

女性地位低落、纏足、童養媳等等弱勢

婦女的婦學堂。此時的淡水已進入日治

命 運 的 當 時, 一 扇 他 不 被 邀 請 進 入 的

時期,新式教育紛紛引進到台灣,1924

門。 於是,他讓自己的婚姻成為一道

年(民國 13 年),「淡水女子公學校」

親善的敲叩,於 1879 年結褵觀音山腳 下五股坑的一位平埔族女性張聰明女士

亦成立於埔頂,正式將女子教育納入學 制中,中正路保安堂陳淑女女士即為該

(1860-1925 信徒稱她「偕牧師娘」),

校之傑出校友,於民國 56 年回到母校

牽手一起耕耘傳道志業。張聰明女士在

「文化國民學校」擔任校長,隔年改名

婚後短短數載間,從原本未受正式教育

為「文化國民小學」。

的一介養女,讀書識字,甚至陪同夫婿 渡洋返國,以英文發表演說,也成了台

21 世紀,這條女力之路已走向社

灣首位環遊世界的女性,成為百年多前

會,台灣女力在各領域充分展現,性別

埔頂女力的濫觴。

平等的理念倡導更勝以往…… 3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崎仔頂米市仔邊施家的女兒 施鷹嬌老師

採訪/陳智富、陳月英、賴淑玲、Yapei、張素妹 文/張素妹、賴淑玲、Yapei

民國 46 年就讀台北女師時期/施鷹嬌提供

與妹妹、鄰居於米市仔祖師爺廟前合影 施鷹嬌提供

街坊鄰居傳頌的佳話 生於淡水︑成長於淡水︑一生住在淡水、曾在淡水國小任教三十年的名師施鷹 嬌,她的生命歷程是淡水近代婦女堅韌豐沛的生命經驗縮影。侍親至孝的女兒謹遵母 親教導:「女人一定要有能力,窮人要受教育才能翻身。」施家子孫全都就讀最高學 府,事業卓然有成。「崎仔頂米市仔邊施家的女兒」始終為鄰里樂道……

4


集合在施老師家中的採訪成員

身世背景,施鷹嬌老師說從頭

舢舨船點點,真美!那條兒時小路常在 夢裡出現,咚咚咚的腳步聲輕輕響起。」

民國 28 年,鷹嬌在米市街 27 番地

( 今清水街 144 號 ) 出生。有「台灣乞

丐之父」美譽的施乾是她的堂伯,住隔

父親 42 歲英年早逝,留下 35 歲的

寡母和 13 歲的長女 ( 鷹嬌 )、弟弟 (5 歲 )、

壁 146 號。母親施繾綣來自書香之家,

小妹 ( 只 8 個月大 )。一個嬌小女人要

因李姓外祖父生病,只好將長女送到施

獨力撫養三個小孩,要有多大的堅毅與

家當ㄚ鬟,因聰明勤快獲施家的信賴並

操守 ? 幸好母親巧手慧心,自學裁縫,

收為養女。十八歲時,施家為她招贅,

深獲主顧喜愛,年節一到,都要連著好

自幼沒有機會向學的母親堅持夫婿一定

幾日趕工到天亮,才能交出客人訂製的

要是個讀書人,陳錫富先生能讀漢文自

各種款式,大年初一才能做子女的新衣

願入贅。婚後感情和睦,父親教導母親

服,懂事的鷹嬌就把弟妹顧好,把家事

從認字到看報紙書刊,還能閱讀金庸小

做完,讓媽媽沒有後顧之憂。母親也會

說,在當時是罕見的傳奇。

養豬,等小孩要繳學費時再賣掉,省吃 儉用仍是貧窮。

父親是施合發木材行的鋸木工人 ( 此木材廠規模之大,據說曾養活三分

讀書,是翻轉貧窮的唯一機會

之一的淡水人 ),因體弱患有氣喘,鷹 嬌小時常常要鑽過雜樹與亂草叢生,繞

「母親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出頭

過許多人家後方的糞坑,再爬上山坡的

天!」 少 年 鷹 嬌 參 加 第 一 屆 初 中 聯 招

小路,採曼陀花給父親治病,有時貪玩

考進台北第一女中,之後再考進台北女

也會從天井爬上屋頂遠望,「觀音山下

師,畢業後前兩年服務於興仁國小,再

崎仔頂 崎仔頂是淡水五虎崗地形中的第三崗,以漢人市街為主的發展地,大致位於現今清水街與重建街北段位 置,崗頭是清水祖師廟,下方則是福佑宮。是淡水傳統街市的核心,涵蓋著寺廟古蹟舊街巷衢、世家舊居。 ( 淡水維基館 )

5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民國 49 年服務於興仁國小時在校門口留影,身上衣服都是媽媽親手縫製的/施鷹嬌提供

轉至淡水國小服務三十年直到退休。

校,每日奔波比別人更辛苦,卻不能阻 止她的成績名列前茅。「就讀女師可以

刻苦中努力求學:1946 年就讀淡

享公費,就能貼補家用,畢業後也有工

水女學校 ( 今文化國小 ) 「小學都是赤

作保障。」對家貧的女孩來說真是天大

腳走路去學挍,淡水冬天多雨,走在冰

的福報 !

冷崎嶇的碎石上,經常痛得哇哇叫,只 有過年和重要日子才穿鞋,其他時候都

施 家 子 女 皆 學 有 專 精, 在 國 內 外

收起來捨不得穿。下雨天出門就帶著防

各行各業發光發熱,非凡成就來自母親

空帽,或是麻布袋隨手遮一下雨。」貧

在艱苦中獨具的眼光與堅持,也成為街

苦總是讓孩子學會更多本事。

坊口耳相傳的教育典範。而施老師的努 力來自對母親的愛:「我這一生所做的

1952 年開始,每日搭乘北淡線火

一切都是為了媽媽…因為她 35 歲就守

車至台北車站再走到北一女。因住淡水

寡…」她哽咽道。原來在燦爛成就的背

常下雨,總是要穿雨鞋、拿雨傘到台北

後,她是信守承諾的施家女兒,更是媽

讀書,可是一到台北卻是無風也無雨,

媽的好女兒。

「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土包子鄉下人,進 城到台北!」

美滿姻緣

1955 年考上台北女師(今台北市

從父母的相互扶持開始,母親的識

立大學),學校規定要住校,但她須通

字讀書開拓家族的見識與成就,當施家

勤回淡水照顧年幼弟妹,自動申請不住

要面對外省籍職業軍人為女婿時,親友

6


同學以異樣眼光質疑著,所幸母親開明 支持,她也真誠對母親承諾:「在生時 孝順最重要 ! 施家的祖先牌位我一定會 拜,也會服侍母親到老。」「我接受我 先生,因我不能離開這個家 ! 而他完全 理解、體諒我的處境。」 「我先生不是 入贅,孩子都跟他姓呂,有心最重要。」 淡水街上到處可見施老師和呂先生 牽手的親切笑容,在淡大運動場上健身 數十年如一日。雖然現在得孤單一人健 走,仍不願間斷。中校退伍的呂先生晚 年投入繪畫有成,辦過畫展,深受好評。 其中伉儷情深的合照畫感動了子孫,永 遠珍藏在心。潔淨牆上掛著全家人最愛

呂先生遺畫玫瑰/施鷹嬌提供

的精彩畫作,那幅玫瑰清麗脫俗,依舊 飄香,默默鼓舞著家人勇敢向前行。

不喜歡麻煩別人,不願意自己的東西以

以歌聲唱響生命的第三樂章

後成為孩子的麻煩。」她列出整理計畫, 每天一點一滴慢慢整理,已將老照片翻

施 老 師 的 退 休 生 活 多 元 而 精 彩,

拍成數位檔,整理成相簿,傳到家族成

「規律生活是最簡單的養生,也是留給

員的群組,讓親人收到祖先曾努力過的

後代最大的財富。」當筆者拜訪時,她

感動故事。

聽音樂、閱讀《福爾摩莎雨林植物誌》, 「我喜歡植物,為了繁衍,跟人一樣有 生命力!」

施老師最喜歡唱歌,歌單裡都是年 輕人喜愛的新歌呢 ! 「唱歌讓人 快 樂 不 癡 呆!」 她 用 歌 聲

再次拜訪時,她正 要整理先生的遺物,

來唱響生命的第三樂 章,「我覺得自己好

唯獨大書桌正中央

幸 福, 日 子 越 來 越

放置的筆筒擺滿先

好,真的很感恩,

生最愛的畫筆,自

很珍惜!」

他往生三年來未曾 動過,是對他最高 的敬愛與思念。「我

施鷹嬌老師

7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素宜老師就讀台中體專時期 ( 前右 1) / 張素宜提供

住過真樓的女人 張素宜老師的體育情緣 採訪/賴淑玲、高宗瑋、徐耀生 文/ 高宗瑋、徐耀生

門前蒲葵隨風搖曳,古樸典雅手工磚牆面、紅色喜氣方塊地磚、石板樓梯及附 有壁爐的客廳,推開臥室窗戶撲鼻而來的雞蛋花香味……哇!這就是幸福的「家」 的味道!張素宜老師猶記得那段住在「真樓」的歲月。

8


馬 偕 博 士 為 利 於 教 育 工 作, 率 先 於淡水埔頂蓋了牛津學堂,教會後續增 建了婦學堂及淡水女學堂,此三棟日式 建築,於日治時期稱為「真、善、美」 學寮。「真樓」即婦學堂,這棟古樸的 紅磚洋樓為淡江中學現存最早的校舍, 也可說是台灣最早的媽媽教室,竣工於 1910 年,是教會著名的建設者吳威廉 牧師所設計,百年來經過多次修葺但始 終保持原貌,又因政治及使用者的需要 改名「婦女義塾」、「安樂家」、「台 灣婦女聖經書院」,它是淡江中學現存 最早的校舍,現為淡江中學的校史館。 婦學堂為兩層樓紅磚洋樓,1961 年至 2000 年之間都作為淡江中學老師 的宿舍,屋子設計均為三房一廳,廚房 及衛浴設備共用,單身老師結婚後通常 會另覓住處,所以素宜老師生了孩子後 就搬出去了。 素宜老師原生於台中豐原市,家族 原經營糕餅業,有三個哥哥與一個妹妹, 三個哥哥都不願接手家族糕餅事業,原

真樓速寫畫/張素宜提供

本父母希望她能讀商學一技之長,將來 嫁給生意人,但她希望像哥哥一樣讀大 學,在校就是運動健將的她以 100 公尺 短跑第二名、200 公尺短跑第一名的優 異成績考上台中體育專科學校。 讀體專的導師是吳錦雲,他在 1967 年受邀回母校成立女子田徑隊,帶領田 徑隊在全國比賽締造佳績。期間學校要

9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組女子足球隊,聽說有機會出國去香港 比賽,而素宜對足球有興趣就加入了, 這也是木蘭足球的前身。當年台中體專 同屆的男生兩班,女生ㄧ班,女生班有 六十位同學,日後大都從事教職。 民國 60 年代師資嚴重缺乏,素宜 在畢業前已取得明道中學教師聘書;她 喜歡原住民孩子的天真爛漫,想到台東 教書,但婚後為了丈夫即轉到淡水國中 任教。師丈張博釧是台北人,就讀淡江 中學期間是橄欖球隊隊員,在體專時與 素宜相識相戀,婚禮在淡江中學校園舉 行,男方以橄欖球突破重圍後達陣來娶 得美嬌娘,胡德夫(後來知名的民歌手) 還來鬧洞房,把他們帶到馬偕墓園不讓 結婚照登上淡江中學橄欖球俱樂部期刊封面 張素宜提供

他們回到洞房。此椿校園喜事,台視曾 採訪播出,《淡水橄欖球俱樂部會刊》 也以此當封面。兩人婚後住在淡江中學 的「真樓」,並在此生下一子。 素宜老師回憶,1974 年初到淡水 國中任教,當時操場殘破,學生素質不 高且常爆粗口,剛開始有點後悔調到這 兒,還好孩子們都很喜歡上體育課,稍 感安慰。那時學生少,很容易辨識來自 淡水哪個地方,「來自海邊的孩子熱情 直來直往,來自街上的孩子會看臉色, 來自山上的孩子憨厚單純。」在崇尚升 學主義的年代,每週兩小時的體育課常 被借用來上考試科目,只要跟孩子們說: 「如果你們不好好的上體育課,那我就 把課借給其他老師……」孩子們都非常

素宜老師 ( 左 1) 向筆者一一細數珍藏的老照片

10

珍惜體育課。


1976 年抱著兒子於真樓前合影 張素宜提供

2018 年素宜老師兒子 抱著孫女於真樓前合影 張素宜提供

任教於淡水國中時 為校內拔河比賽鳴槍的英姿 張素宜提供

淡水宮廟活動盛行,孩子們課後常

1998 年,素宜老師從教育界退休,

會參加,白天上課就精神不濟打瞌睡。

回新竹照顧年邁的母親並潛心修佛直至

為了解孩子們在宮廟情形,素宜老師也

母親離世;抱著回饋社會的理念,回淡

參加且與各陣頭負責人交陪。素宜老師

水在學府路協助普學禪寺成立,並加入

在淡水國中除了主科體育外,還帶領舞

淡水文化基金會從事公益,參加各種志

蹈隊,有些舞蹈隊學生的父母親就在海

工社團奉獻心力,因此仍能經常從淡水

光藝工隊唱京劇。

各式活動中看到她美麗的身影。

素宜老師課後協助丈夫處理淡江中 學橄欖球隊事務,對橄欖球隊學生印象 深刻,其中林舜龍後來到日本京都精華 大學學藝術,設計台北花卉博覽會、雪 山隧道的壁畫、淡水海關碼頭草坪上的 藝術品;另一位是布農族的詩人卜袞 ‧ 伊斯瑪哈單 ‧ 伊斯立端,目前已回高雄 市那瑪夏區開設自然生態農園。

11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由純德女籃 開啟的精采人生 郭月娥教授回憶籃球生涯 文/紀雪卿

採訪/紀雪卿、陳文和、戴君珉 照片提供/ 《國泰女籃 50 週年特刊》

1969 年第二屆亞洲盃比賽,後排右 2 為隊長郭月娥

曾家喻戶曉、叱吒風雲的純德女子籃球隊,是戰後台灣女籃的先驅,自 1950

年參加第一屆全省籃球聯賽得冠後,連續 17 年獲得冠軍。並經常出國比賽揚名國

際。純德女籃是由淡江中學洪金生教練所創立,早期均在淡江中學體育館練球,直到 1970 年才轉為國泰女籃到今天。 從淡江大學體育事務處退休的郭月娥教授,初中時由洪教練發掘加入純德女籃; 1970 年,純德女籃轉為國泰女籃。她是第一屆隊長,她的 14 號球衣與小時的家裡 門牌號碼一樣,她一直覺得是她的幸運號而視若珍寶保存著,直到 2019 年國泰女籃

慶祝成軍 50 周年紀念,才捐給國泰女籃紀念館收藏、展出。 12


1970 年第一座女籃專屬的體育館誕生於淡水鄧公路國泰淡水教育中心

這位出生、成長於淡水的女孩,由純德女籃開啟她十年精采的籃球國手生涯,並 連獲第一、二,三屆亞洲盃女籃國手。

一個選擇成就了國手的籃球路 「決定是一瞬間的事,但必須努力再努力,堅忍不拔地往前衝、不能退卻,才能 獲得最後機會。」郭教授回想,加入球隊前是品學兼優領獎學金的學生,開始打球後, 白天上課、課後練球,結束後要讀書做功課,十分辛苦。慶幸因家住淡水,不用住球 隊宿舍(純德館)。但她不敢疏於課業,打球、課業的壓力實在太大難以承受,幸好 擔任國小校長的爸爸,以民主的方式耐心開導,才讓她繼續堅持打籃球,升高二就當 選第一屆亞洲盃國手,「打籃球也就沒有回頭路了。」

球員甘苦談 自 1954 年起,純德女籃肩負出國親善訪問、宣慰僑胞任務,足跡遍及東南亞。精湛 球技與認真態度大受肯定,扮演著稱職的外交角色。 13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純德女籃晨跑訓練

當球員很辛苦,訓練、比賽沒間斷過,籃球場是球員的戰場,比賽受傷是家常便 飯。郭教授印象深刻,曾有一場比賽,上場不到三分鐘就因腳拐傷而下場休息,期間 洪教練幾次關切能否上場,眼看球賽要輸了,只能硬著頭皮上場,撐到最後一球,終 於轉敗為勝。但拐傷的腳已腫得像麵包再也爬不起來。因腳受傷嚴重,足足休養了兩 周才逐漸恢復練習。「球員沒有生病的權利,有一次在韓國比賽前牙痛難耐,打完止 痛針,牙根咬緊一樣得上場比賽。」 當年是戒嚴時期,一般人出國不易,選手是少數有出國機會的人。第一屆亞洲盃 在韓國比賽,當時曾去板門店參觀,看到南、北韓會議對話的場景,雖感到很恐怖, 卻令人印象深刻,且因為有美軍駐守,得以品嘗到當時珍貴的美國原產牛奶,那濃郁 的牛奶滋味至今還讓人回味無窮。 到越南的比賽還經歷了越南戰爭。看到三條街不同的情景,一條街正在打仗,中 間一條街準備收東西關店,另一條街卻還在開店賣東西過正常生活,真是讓人驚訝的 戰爭場景。記者問球員們聽到槍聲會害怕嗎 ? 大家覺得「越戰槍聲像過年放鞭炮」, 郭教授說:「我們真是一群勇敢的女戰士」。當球員的酸甜苦辣,唯有親身經歷才能 體會!」

14


與生俱來的天份 郭教授對籃球有一套獨到技術與戰 略解讀,「打球時走位與距離要精準, 在適當的點要折返跑取得先機,而持球 是打籃球重要的基本功。防守重要的是 成 C 型運轉才會靈活。籃球戰略就像解 數學加減乘除與計算題而打全場就像應 用題,融會貫通後就可輕易將這些方法 充分運用。」一個個簡單的口訣卻是幾 年征戰的體驗。 她也秉持著當籃球國手的精神,對 其他球類努力不懈參與,靠其專業敏銳 度、觀察力與領悟力,除籃球外,對網 球、兵乓球、羽毛球也是不斷努力學習 與練習而成為她的教學科目。

人生體認、感動與感謝 洪 教 練 說「 人 生 不 如 意 事 十 有

筆者與工作坊夥伴一起採訪郭教授

八九,但必須勇於面對、努力不懈。」 郭教授說這成為她終身的座右銘。如今 她回想自己的人生:就讀美麗校園的淡 江初、高中、入選國手、就讀師大;師 大畢業後任職淡江大學,從助教、講師、 副教授、教授到退休,終身奉獻教育於 淡江大學;婚後有一對子女,是盡責的 媽媽也是孝順的女兒,所以她的「人生 如意有七、八」,剩下的二、三不如意,

2019 年國泰女籃成立 50 週年暨 26 連霸 慶功感恩派對

就由子女來填滿。 郭教授感念因純德女籃而與籃球、 教育結緣超過半世紀,對洪教練、台師 大、淡江大學有太多感謝與感動,會永 遠存在心裡。

15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埔頂懷舊小吃的代表 阿給

01

採訪/紀雪卿︑陳智富

文/紀雪卿

16

堅持當日現做將美味直接上桌讓客人品嚐


提到淡水小吃,「阿給」是最獨特的懷舊美食,結合油豆腐、冬粉、紅蘿蔔、魚 漿等簡單食材,其實是一道結合多元文化、反映台灣歷史且是留存淡水學子記憶的創 意料理呢 !

「阿不拉―阿給」的創始 與學子記憶 「阿給」的發明人楊鄭錦文女士是 淡水沙崙 ( 油車口 ) 在地人,先生楊樹 根來自浙江省,是任職海關的公務員, 配有日式員工宿舍在淡水國中外。為貼 補家用,楊媽媽在宿舍前院架起木寮, 開店賣起早餐、剉冰。年輕時曾在北投 幫外國人管理家務、煮飯的她,對料理 有獨特的敏感度與創造力,有次在重建 街看到一位老人家賣油豆腐,於是興起 賣創意油豆腐小吃的念頭。 將外 Q 內嫩的油豆腐撥開再塞滿用 滷汁川燙過的冬粉,然後用調和過紅蘿 蔔的魚漿封口,一顆圓滾滾可愛的阿給 成形,再蒸煮過就大功告成。楊媽媽從 簡單食材的組合開始,尋找適合材料, 加上另一半楊先生協助調製家鄉辣椒調 味醬當佐料,不斷研究與試做,終於將 創意油豆腐料理及醬料組合成最佳拍 檔,「阿布拉―阿給」油豆腐料理上市。 楊媽媽小時候受日式教育,「阿不 拉―阿給」是日文發音,中文意思是「油 豆腐」,所以阿給就是一道豆腐料理, 但不懂日文又好奇的客人每每都要問一 下命名原因。因名字長且介紹也麻煩, 就將它簡稱為「阿給」。楊媽媽的阿給 店於民國 54 年取得營業執照,淡水阿 給的創始店就此誕生。 17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小小一顆阿給當早餐或午餐對學 生而言很方便,成長於五六十年代的淡 水學子想起小時會買顆阿給當早餐,當 課堂上老師反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得喀 喀作響,飢腸轆轆的孩子早將醬料混合 好, 等 待 最 佳 時 機 將 阿 給 偷 偷 送 進 嘴 巴。在老師回身的那一瞬間又迅速將塑 膠袋裝的阿給塞回抽屜,安全歸位,因 沒被老師發現還竊竊自喜。 阿給推出後在真理街上廣受師生喜 愛,口耳相傳直到現在,早已是老淡水 人及遊客讚不絕口的在地傳統美食。

第二代接手傳承 阿給的最佳組合―冰豆漿與魚丸湯

第二代老闆惠珠姊回憶自幼稚園 起家裡就開店,當時家裡除了爸媽、姐 姐和她,還聘僱好幾個員工幫忙,當時 交通不便有提供住宿。此外,也有請專 門負責打掃、煮飯、洗衣的人,家裡很 熱鬧像大宅院。由此可見阿給店的生意 興隆。為了不讓父母辛苦創立的阿給失 傳,自民國 81 年起接手經營,至今也 快三十年了。

堅持做自己的味道 從西式早餐開始,楊媽媽就堅持要 做自己的味道,外表香酥內裡軟嫩的烤 吐司加傳統手工研磨以木炭熬煮的豆漿 很有味。因木炭不易控制火候,一個不 小心當天就會加一燒焦味,但這也是熟 淡水必吃在地美食阿給經見報宣傳後更是熱門

18

悉的傳統豆漿味道。


惠珠姐與客人熱絡互動

惠珠姊覺得阿給雖簡單卻特別,原

阿給的最佳拍檔:自製浙江味辣椒

料很重要,至今配合廠商都是合作三十

醬 + 冰豆漿或魚丸湯…這是屬於老淡水

年以上的老店,內餡是店家為阿給特製

的味道。

的耐蒸冬粉,外皮則由在新生街上已傳 承到第二代、經營了三十多年的豆腐老 店供應。

懷念舊時真理街 現在的「阿給一條街」

阿給淋上每日熬煮的高湯再加上特

惠珠姊如數家珍說起兒時真理街宿

調的浙江味辣椒醬,吃前將豆皮戳開讓

舍,住家旁巷頭賣文具的鄰家是風水寶

高湯軟化冬粉並與醬汁調和一起,整個

地,小孩都考取北一女與建中;在舊址

色香味大提升。「還好爸爸是浙江人,

與阿給店比鄰而居的牛肉麵店,現在也

醬料不會太辣,大家都能接受。」惠珠

是隔壁鄰居。因擔心宿舍被收回,父母

姊笑著說。但不加任何醬料僅吃清淡原

有遠見買下現址預備當店面,才讓阿給

味客人也大有人在,她提醒別忘了也可

美食得以在真理街上繼續延續。

品嚐原汁原味的阿給。 現店址前方以前為前駐比利時大使 「吃完阿給一定要來一杯冰冰的豆

居所,「女主人的金色長髮很漂亮,爸

漿,整個心情會大好」。為何會有這樣

爸閒暇會當他們的園丁,幫忙整理花草

的組合?「因早期賣早餐時有搭配自製

賺外快。」惠珠姊回憶民國五六十年代,

豆漿,覺得阿給與豆漿很搭,就放上菜

短短一段真理街有日式建築、老兵、公

單,沒想到顧客們真的也喜歡。後來淡

務員、外省太太、老師、外使和眷屬,

水可口魚丸漸出名,有些客人不愛冰豆

大家都會互相幫忙,但熟悉的建築與人

漿,就將淡水魚丸湯也加入菜單內,沒

事物跟著時代步伐前進替換了。

想到也很搭味。」惠珠姊爆料說:「將 近七十年的許義魚丸的老味道與阿給才 是最對味的」。

現在真理街上有三家阿給店,「阿 給一條街」是真理街的美稱。 19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性平之風 甦醒了百年的淡水女路

採訪︑文/ Yapei

首發活動熱鬧登場 攝影:吳政融、照片提供:旅學堂

21 世紀台灣女力展現,性別平等的理念倡導更勝以往:強調女子有身體自主權、 有受教育權、經濟平等權,一如馬偕博士對女力的啟蒙前瞻,歷久彌新。2006 年, 台灣首座女性文化地標即是在淡水女學堂。這幾年由官方支持的「女路」發揚與地方 創生,在新北地區也有前例 ( 如菁桐女路 ),「淡水女路」在 2021 之秋醒來。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婦女服務中心、淡水區公所與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三方 共同推動培訓在地婦女再就業計畫,舉行「女性導覽人員工作坊」,全員十八位年約 25 至 50 歲女性參與培訓,並以「淡水女路」導覽作為結業成果展。

20


10 月 30 日午後,秋末微涼,真理

年來經常身為志工,理念相近,曾組成

街文化國小前的草地上,「淡水女聲 ‧

學齡前共學團,已有合作默契。」 淡

美麗現身」—由重拾職能的淡水女性登

水女路導覽承辦方「旅學堂」主持人李

場導覽女路,市民近六七十位,有闔家

琪說:「前來培訓的媽媽們除了有在地

親子同行、長年關注與力行志工活動的

淡水女性,更多是因婚姻成家而落戶淡

長者、喜愛文史參訪的青年男女。

水 ……」, 如 姑 娘 般 玲 瓏 慧 致 的 李 琪 是來自台北大安區的孩子,海外學成後

真人實境說演巷弄當年事

任職於金融界,結褵深耕在地文史的淡 水夫婿吳峻毅,婚後全心孕育孩子與家

導覽第一幕由工作坊成員林桂華

庭,目前孩子已上國中。父親對教育的

古裝扮相,手持絲綢團扇飾演張聰明女

信念是她的榜樣,而孩子則讓她使命上

士,台語朗讀當年與馬偕的結婚誓詞,

路:「當要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時,我

隨後,全體人員分四隊進入導覽路線。

體悟到生命有著她先天的模樣,唯有藉

「帶路人」著以早期中學女子制服,到

後天的教育能給予改變和翻轉。」

史實古蹟處,如 : 淡水女學堂、馬偕故

居、文化國小 ( 前身為淡水女子公學校 )

早年志同道合的親子共學團因孩子

與阿給老店,走動式的景點演說,寓教

們長大而結束,但女性結群齊心學習與

於樂氣氛活潑。

成長的精神已點燃發光;2019 年李琪

古 裝 定 目 劇 的 實 境 導 覽, 史 實 訊 息生動精要映入腦海,不僅孩子喜歡, 也深獲長者欣賞,有人驚呼:「終於知 道這些人物、誰是誰?她們又曾做了什 麼!」開心之餘,紛紛詢問未來再組團 的可能。任職於淡水古蹟博物館的吳峻 毅老師有感於自己在埔頂長大,又一路 陪伴培訓課程,提供文史素材,對此次 別出心裁的導覽,有了貫流時空的深入 側寫:「淡水是這些女性成長與生活的 地方,她們對此事的參與是銜接三代的 行動。」

女路上的逍遙學堂 「 其 實 這 些 媽 媽 們 為 了 孩 子, 多

三位深入受訪的「現代淡水女路行者」,由左至右 為李琪、陳怡瑾與陳媛

21


01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在重修後的淡水女學堂前古裝定目戲,說過往女賢的事蹟

成立「旅學堂」,延續發揚「共學、共

課堂,然而老師的有心引導,將原本跟

玩、共好」,推廣淡水文史旅遊、親子

其他媽媽的素不相識,轉而產生共振連

活動、各項學習與展演,一如馬偕博士

繫,形成了向心力。」

的教化,行走天地自然的「逍遙學院」 般。

在跨越課程初期的障礙後,收穫的 不僅是導覽人員的職能:「在課堂中,

逍遙學院

大家看到我們如何被『媽媽』這框架給

馬偕博士來台初期尚無固定校舍,經常在樹

侷限。」彷彿有道光讓她看見人生女路

下、海邊、山間、民舍等,以天地為教室,即 興傳授學生與交流。

充滿著愛:「當我在為課後作業和活動 準備忙碌時,先生就得父代母職,我不 僅得到全部的支持,他也因此更能體會

因愛而行的現代女路者

我。」女力重現的發亮,對陳媛而言, 不再是婚姻與自我發展的取捨兩難,而

活動執行秘書陳媛畢業於淡江大

是一家人的相愛共好。

學法文系,有一對在學齡前後的子女, 舉手投足間流露著如法國女性的修長優

得 到 家 中「 神 隊 友 」 支 持 的, 還

雅。有情水亮的眼眸裡,隨著她述說婚

有站在女路導覽第一線的帶路隊長陳怡

後心路而閃動,嫁入台北士林人家,因

瑾。身為志工多年,是在全淡水各國小

與夫婿皆為淡江學子,喜歡淡水而選擇

巡迴推廣生命教育的「彩虹媽媽」,當

成家後居住於此。五年前曾任職淡水古

被問及婚後進修再就業的挑戰時:「能

蹟博物館,後來離職帶小孩,這次「因

出門共學,基本已獲家人支持,真正的

想要提升能力與重拾價值,走進陌生的

挑戰反而是來自於自己:自己有多少能

22


涵蓋在整個埔頂地區的「淡水女路」

力與時間?能做到什麼程度的發揮?」

淡水女路的故事接續、流傳

天 生 喜 歡 小 孩 與 家 庭 的 她, 因 父 親 早 逝,升學時選擇較穩定的護理專業,希

埔頂巷裡的綠蔭老宅、往來無數莘

望在經濟上支持原生家庭。怡瑾婚前已

莘學子的百年校園,不只留下女賢先輩

是 N3 階級的護理人員,婚後離開職場

的傳奇,這群導覽的淡水女性已開始在

走進家庭,陪伴孩子成長,她說出許多

淡水女路寫下新的「Her story」(她的

選擇婚後再就業的女人心聲:「婚前的

故事 )……更多的親子歡笑、老少攜手,

小姐生活,能夠賺錢並支配收入,一旦

與因為愛上「她」而尋幽訪勝的男男女

放下工作,作為全職媽媽在家庭所經營

女都將加入女路的故事,繼續訴說……

的一切,回饋無法立即性的看到,然而 『愛』使得我一路走在家庭路上無悔至 今。」 身為基督徒的怡瑾參與經營親子共 學團及生命教育十年,看見各種家庭狀 態,了解「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麼做父 母,這是需要學習的!」目前她是輔大 兒童家庭教育碩班生,未來想為家庭教 育付出心力。微笑中,怡瑾黝黑的長髮 仍像個懷夢的大學生,不同的是,堅實 的肩膀已走過行愛的一步一腳印。

由藝術家吳瑪俐設計 位於淡江中學內的女性文化地標

23


埔頂人生

王嘉成老師憶昔人往事 走一條真理之路

02

王嘉成老師接受訪問神態

「原先真理街七號是一信幼稚園,從真理街路口一信幼稚 園,過來是文化國小、淡水國中、淡江中學、真理大學,一條 不到幾百公尺的求學之路可以從幼稚園讀到碩士,真是一條文 化之路,一條追求真理之路,在台灣絕對可排名首位。」我們 在咖啡店一隅採訪在地文史前輩王嘉成大哥,只見他將背包中 一疊厚厚的資料及照片先放在桌上,神情專注,沉思一下後如 數家珍地談起。他指著資料和照片中景物的變化,「可惜後來 採訪/賴淑玲︑楊添榮 文/楊添榮 24

一信幼稚園搬離原址 ( 目前荒廢 ),接著文化國小日式建築大禮 堂被拆……」臉上流露出不捨。 王嘉成,1951 年出生在嘉義市區,1971 年讀淡江大學歷 史系畢業,自學校畢業後一直留在淡水,先後服務中廣電台、 新聞局、台北市立美術館、北投圖書館、淡水商工、賢孝國中 代課老師,最後於教育部技職司 18 年退休。


李雙澤 ( 左 2) 向淡大同學導覧重建街及清水祖師廟 王嘉成提供

大 三 那 年,

的音樂、他譜的曲〈美麗島〉已成為台

李雙澤攝於重建街/王嘉成提供

王嘉成攝於文化國小日式大禮堂拆除前/王嘉成提供

嘉成大哥租房

灣土地上的共同記憶。

在公明街二 樓的民營學

1987 年底,嘉成大哥搬來真理街

生 宿 舍, 隔

後沒多久,文化國小日式建築的禮堂就

壁室友是淡

被拆除,美麗的建築物只有在相片裡回

大建築系的

味。說起真理街七號,日治時為淡江中

學 生, 與 民 歌

學有坂一世校長的宿舍,光復後為首任

推手李雙澤是好

官派鎮長杜麗水宿舍,後來一信幼稚園

友,下課空檔常到宿

遷 走 後, 整 棟 日 式 建 築 的 房 子 就 荒 廢

舍聊天,因此結識了李雙澤。1974 年

了。埔頂從西荷時期古堡建築到後來英

6 月於台北美國新聞處舉辦「李雙澤水

國殖民式建築、到日治時期日式建築,

彩畫展」,同學們都去參觀。李雙澤對

為埔頂留下滬尾最有特色的異國建築

音樂、畫畫、文史都極投入,也曾帶著

群,是淡水最美的一道風景線,「每每

大學同學們導覽淡水老街重建街及祖師

走在這條街上,一股懷舊心情就會在心

廟。1979 年 9 月 10 日在淡水興化店海

裡久久不去,真希望荒廢的日式建築能

灘游泳時因救人不幸溺斃,嘉成大哥感

重新修復,讓後代的人們還能欣賞、擁

嘆這位有理想的青年英年早逝,然而他

有這條真理之街。」

李雙澤 1949 年生,與胡德夫、楊弦被共尊為臺灣校園民歌運動的催生者,1968 年進入淡江文理學院(今為淡 江大學)後結識胡德夫、莫那能等文藝青年,1976 年在一場以西洋民謠歌曲為主的演唱會上,以「唱 自己的歌」為號召鼓吹年輕人傳承民歌樂曲,成為臺灣校園民歌的濫觴,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 1977 年在淡水興化店游泳時,不幸為了救人而在巨浪中溺斃。( 淡水維基館 )

25


02 埔頂人生 淡水茶友會白牆陳陽山書法詩句 王嘉成(中)陳揚山(右)/王嘉成提供

嘉 成 大 哥 訴 説 埔 頂 的 變 化, 從 早

文化局當志工,後到淡水古蹟博物館當

期在淡水國中校門前的阿給小店,因學

志 工,2014 及 2015 年 擔 任 志 工 隊 隊

校擴建搬到現在真理街六之一號;前清

長,邀請畫家李欽賢演講「木下靜涯在

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財政部

台灣」、洪澤南吟唱介紹台語詩歌、謝

曾打算拆除重建大樓,引起淡水在地文

德錫演講「熱蘭遮城日誌的淡水」。透

史、學者及民眾不滿,發起「搶救小白

過這些演講讓志工們對淡水在地文化變

宮運動」,於 1997 年指定為古蹟終於

遷有更深刻了解,以提升日後導覽的素

能夠保存下來;接著,他又指著淡水河

養。

邊餐廳因電影「小畢的故事」(1983 年 ) 造成一股風潮,有過一段風光歲月,但 隨著時間流逝,最終也黯然收場。

問嘉成大哥最喜歡哪個時期的淡 水,他面帶笑容回答:「學生時代吧!」 1970 年時他住在公明街的學生宿舍,

嘉成大哥對淡水文史發展熱誠參

「從窗戶可以看到關渡大橋,沒有被遮

與,1987 年滬尾文教促進會決議從書

蔽;隔壁房間兩面窗,一面看觀音山、

房走入社區,承租公明街 32 號一樓成

一面看夕陽。」感覺時光又回到年少輕

立「淡水茶友會」藝術文化空間。他偕

狂時。

同詩 / 書 / 樂 藝 術家、 曾 任 教於 淡 水 / 竹圍等國小的陳揚山老師茶敘,酒過三

此次訪談深深感受嘉成大哥對淡水

巡,陳老師拿出毛筆在茶友會的大面白

的熱愛,從淡大畢業後就定居於此,即

色牆壁上書寫「善男善女善知識,好山

使工作地點變換也不改對地方文化的參

好水好地方」詩句,成為淡水文史上美

與,尤其對埔頂周邊人事物變化更是了

談之一。

然於胸。感謝他不藏私提供大量書面資 料、圖畫照片,供後進實作參考,希望

退休後,嘉成大哥先至新北市政府 26

讓更多人了解淡水之美、埔頂之美。


埔頂山崗由上往下照

消失在山崗上的 地景和童年

採訪︑文/李春滿 照片提供/洪玫瑤

蹬著高跟鞋,跨騎著摩托車的瑤瑤,車座上掛著大大小小的包包,裡面塞滿了文 件、客戶資料、禮物、文具、化妝品等日常用品,往文化路急駛而來。刹時,七條通 的紅燈亮了,瑤瑤急踩刹車,目光正好落在對面路口的便利商店,思緒不由得飛回了 小時候…

27


02 埔頂人生

磨大半天,又快活起來了。姥爺是國小 校長,風流倜儻、文質彬彬,交友廣闊。 祖籍上海的姥姥,戰爭爆發時,回不了 上海就留在淡水。在埔頂崗上,是有名 的美女,身上永遠是一襲剪裁合宜最時 尚的褀袍,頭上梳著最流行的上海風淑 女捲髪,追求的仕伸眾多,許多人抬著 轎子在門口等著載她去約會,姥姥最終 看上温文儒雅的姥爺,在埔頂山崗口的 三角窗地築下他們温暖的家。 山崗口姥爺家基地約 400 多坪,有 很多房間前後相連的三合院、有樓房, 以紅磚牆圍著,圍牆內有噴水池的花園 後排站立者為姥姥與姥爺,前排右 1 為瑤瑤的母親

和庭院,瑤瑤最喜歡在庭院玩遊戲―跳 房子、撿石頭、餵魚,在前後相連的房 間捉迷藏。屋後有豬舍養豬仔,還有養 小貓、小狗和在家畜試驗所上班的阿姨 養的小白兔。客廳的餐桌上一直插著電 的日式白鐵電火鍋整天冒著熱氣,旁邊 擺著各式菜料,讓來往的客人吃得滿足。

民國 60 年代時的瑤瑤個兒不高,

姥爺交友廣闊,隨時有朋友來拜訪,談

瘦小的肩上掛著大琴袋,一蹦一跳地由

詩、議論時事;姥姥是典型的上海人,

布埔頭這端往埔頂山崗而去。在她眼裡,

常有牌友前來,屋內充滿著落牌、推牌

要越過淡水國小的天梯比登天還難,一

聲和笑聲、吟詩聲。圍牆外還建有一座

步步地往上爬,到了淡水國小,停下來

行忠廟,供奉著由忠寮李家在忠山的行

喘口氣,繼續邁步,路過蓋好不久的新

忠堂分靈而來的關聖帝君。姥爺說是外

城社區往埔頂姥姥家走去。雖然不喜歡

祖爺在忠山堂扶乩時,因靈驗而在家旁

學琴、練琴,但一想到可以在姥姥家消

建這座分堂,香火鼎盛,信眾多。

布埔頭 舊地名,位於今英專路中段橫向接至中山路的一小段街道 ( 清水街一號至五十六號 )。約於清末明初此地 曾有染布業,當時的曬布場所中,此段位於前端而被稱為「曬布埔頭」,因台語讀音饒舌,後簡稱「布 埔頭」。

28


原德路上的瑤瑤家 山坡上三棟房屋處為現在的淡水國小

瑤瑤的姥姥家

瑤瑤母親 ( 右 ) 訂婚之日

埔頂的山崗連結著街上的山崗,只

紅芒果乾,吃得滿嘴紅紅的像塗滿了口

有側面一條小土路通往教堂,許多藝術

紅似的,口含著棒棒糖,跟姥姥用上海

家在這山崗上作畫,往西畫觀音山、淡

話說 「再會」 後又循著原路蹦蹦跳跳地

水河岸,往南畫著教堂、街市,往北畫

回家。没想到,在原德路的家門口,媽

淡江中學的八角樓。瑤瑤帶著琴譜走到

媽已鐵青著臉等著,嚇得瑤瑤趕緊將口

真理街一巷鋼琴老師家,美麗年輕又温

中的棒棒糖拿下手背在後面,低著頭,

柔的老師正在等她。老師是淡水街上第

眼睛直直朝下不敢看媽媽,心裡多希望

一個擁有鋼琴的人家,因學琴、學詩、

媽媽能像姥姥那麼温柔,老給零用錢,

作畫,成了山崗上人人尊敬和喜愛的才

不用逼著練琴。

女鋼琴老師。媽媽期待瑤瑤長大後能像 老師般有氣質,擁有高尚的鋼琴老師的

「叭 ! 」一聲,驚醒了瑤瑤,綠燈

職業。這是當時大部份父母對女兒的夢

亮了 ! 瑤瑤催著油門,轉往新民街趕著

想和期待,所以瑤瑤的媽媽不惜花下四

去看客戶,不由自主地再側頭看一眼,

萬多元 ( 以當時的物資,可買一間簡單

姥姥、姥爺的房子不見了,換成了便利

的公寓 ) 買下鋼琴,讓讀幼稚園的瑤瑤

商店和幾家小吃店,行忠分堂成了咖啡

和妹妹們練習。一小時的鋼琴課在〈給

簡餐店,兒時的雜貨店不見了,鋼琴老

愛麗絲〉、〈少女的祈禱〉、〈歡樂頌〉

師也不住一巷了,記憶中的童年消失了,

聲中,瑤瑤展現對音樂的天賦,小指頭

換來的是對媽媽和姥姥無限的思念。

靈活地在琴鍵間滑動著。但彈琴並不是 件讓她快樂的事,因媽媽總拿著竹條在 旁監督,没彈好竹條隨時落下。瑤瑤最 開心的莫過於上完課,拿著姥爺、姥姥 給的零用錢,到姥姥家後面巷子內的雜 貨店買她最愛的棒棒糖和抽抽樂,抽中

( 後記:故事主角瑤瑤―洪玫瑤,曾祖父稱淡 水第一任街長洪以南為叔叔;姥爺―李崇禮, 忠寮李家後代;姥姥―李鳳英,上海籍。姥爺 家位於現七條通便利商店往新生街綠色公寓 處,往後至真理街一巷整個三角窗地塊皆屬姥 爺家所擁有。)

29


03 圓夢好味 美得像藝術品的生日蛋糕,讓人捨不得吃

撼動屋 HANDSHOP 淡水最撼動人心的手作甜點屋 採訪︑文/張素妹 照片提供/撼動屋、Yapei 30


與撼動屋共同成長的孩子/撼動屋提供

「若能在純樸的自家門口開一間家

簡潔明亮的門口,筆者與女老闆 Yvonne( 右 ) 合影

撼動味蕾的聲音

人最愛吃的甜點屋,在充滿古蹟文化的 家鄉,讓遊客歇歇腳、看看落日,品嚐

店長說 :「店名撼動屋就是要以淡

一份淡水在地囝仔的手作甜點,該有多

水人的身份,讓所有享用甜點的人品嚐

幸福!」店長 Stanley(阿柳 ) 回想在九

手作與新鮮食材交織流動的清香美味,

年前(網路店)和六年前(實體店)的

進而撼動你疲累的身心,重新獲得滿滿

創業動機時這麼說。因為這樣簡單的理

能量再出發。」

由,就傻傻用最真誠的身心去衝撞挫折 與難關,即使經常要揹著正在哭鬧的嬰 兒,也要咬緊牙關把蛋糕做到最完美。

這份期許得到了迴響:年輕女顧客 是淡水人,為家人外帶四款蛋糕,自己 最愛青檸千層派;另一位在地女性老顧

漂亮的女老闆 Yvonne ( 芳瑜 ) 接著

客,內用藍莓重乳酪,她眉飛色舞地說:

說 : 「創業開始我們的難關真的太多了 !

「藍莓像現採的好新鮮!藍莓醬在重乳

尤其是孩子剛出生時,那一段甜蜜又艱

酪中渲染暈開成淡紫色的感覺好漂亮

辛的歷程,常常累到不知道什麼叫做難

喔!」一對淡大女同學是外地人,因網

關,遇到就是趕快想辦法解決問題,日

路好評而來,點的是栗子乳酪蛋糕和抹

子還是要過,沒有時間去悲傷或抱怨。」

茶紅豆千層派。筆者家人每一款口味都

她的眼神堅毅而果決,停不下來的雙手

喜愛,吸睛的造型美得像藝術品,每一

不時交替揉按著痠痛的肩膀和手臂,娓

次輪流點不同的口味。

娓道出她的苦盡甘來 : 「從顧客開心的 表情,我看見自己堅持的好味道,與愛

淡水小鎮裡的大確幸

好者有共鳴是我最高興的事,我要盡全 力照顧好品質與服務,讓淡水古鎮也有 不輸給台北的好味道。」

有藝術天份的店長從小喜歡畫畫, 小學就擔任紙雕社長,大學研讀景觀設 31


03 圓夢好味

計,店面設計全都 DIY,採用大量植栽, 讓人沉靜而放鬆。白色空間明亮淨潔具 穿透感,讓客人如沐春風,感受溫暖的 自在,進而放慢生活節奏,品嚐甜點師 傅為你專心調製的心意! 「撼動屋」是一個熱愛淡水的青年 創業故事:在大信街自家住宅的創始店 裡,看到斑駁綠窗框上小小黑板的粉筆 手工字―淡水巷弄甜點,店裡面有敦厚 的店長父母,正在為年輕創業的兒子顧 店,滿是慈愛的溫馨。現在創始店轉到 英專店和中正店,也加入具有領事館廚 師餐飲背景的哥哥 ( 大熊 ),讓團隊更添

創始店門口古色古香的小綠窗粉筆字/ Yapei 提供

生力軍。 店長表示 :「顧客層 90% 是女性! 年齡從幼兒到五十幾歲都有。英專店內 許 多 玩 偶 布 置 超 受 小 孩 歡 迎, 而 且 是 寵物友善喔!平日消費者大都是在地客 人;假日因捷運便利,觀光客居多。」 看著親切的店長總是以他的專業和

店長招待他在淡水國小授課的學生到店內挑選自己 最愛吃的蛋糕/撼動屋提供

熱誠招待顧客時,請教他「開店以來, 最大的感動是什麼 ? 」他驕傲地說:「有 一個孩子,雖然他們家住在台北市,但 是從他的收涎藝術餅乾開始,就跟我訂 購,一直到每一年的生日蛋糕,一定指

INFORMATION HandShop 撼動屋

定要『撼動屋』的。這個孩子現在五歲, 和我的孩子 ( 遠遠 ) 一樣大!」他眼泛 淚 光, 停 了 一 會 兒, 然 後 激 動 地 說: 「對!我把我的蛋糕都當成是自己的孩

英專店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 65 巷 2-1 號 (02) 2625 - 7011

子,一樣的用心照顧。」 中正店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 282 號 (02) 2625 - 2918

32


况老闆在特製烤爐前專注的為煎餅舖上滿滿的堅果料

丹頂豆的夢中之路 真理街角的日式煎餅店

採訪︑文/ Yapei 攝影/祝子

開店,是很多人的夢想。一對來自新北蘆洲的夫婦,况長安先生與李美齡女士, 正值四五十歲的他們,將中年創業開店的夢想,實現在有著濃郁日治文化風情的真理 街角,不是出於生意上的盤算,而是來自一場夢境。 從 2013 年開始,連著兩三年、每年兩三次的日本之旅,老闆夫婦在京都的路上 遇見了用古早鐵板手作爐烤的傳統日式煎餅,在有著這種餅舖的街上,滿滿麵糊烘 烤香氣迎面撲鼻,深深吸引著旅人的他們。 老闆說:「現代人吃的東西裡,化學添 加物太多了,這樣天然食材手工製作出來的食物,單純原始的味道竟是如此美好!」 這份味蕾四溢天然餅香的驚艷,在况先生夫婦的心中,每回的品嚐,都再次種下想把 這古早天然好味道帶回台灣分享的熱情。 33


03 圓夢好味 ↖位於真理街上坡第一家的丹頂豆 ↙每日新鮮製作的花生芝麻雙料冰品,扎實的濃純香

講起當時放下原有進口傢俱事業,

就這樣,一個發自非淡水人的心靈

決然支持先生的夢想,况太太說:「會

情懷,被這條淡水巷子聽到,而應允了

來到淡水開店,並不是我們意料中的事。

它的成真,就在一條有客人說很像京都

四、五年前開始,我們在台北市區看了

清水寺的斜坡小路上。

幾個地方的店面,也幾乎要簽約,但大 半年下來一直諸多不順,未能有結果。」

店名取為 「丹頂豆」 是因為丹頂 鶴有吉祥長壽的意思,也有養生的寓意;

然而,奇遇常由無求中來,「有天

「豆」指的是取材來自天然堅果,希望

我跟先生騎著車來淡水隨興晃晃,看到

給客人健康美味,同時老闆也希望自己

這個貼著招租廣告的店面。 先生說,他

的店也能長長久久。 如同店名的理念

夢到過這條巷子和這間店。 於是當下就

下,推出有著花生、葵花籽、黑豆日式

打了電話給廣告上的房仲,恰巧房仲稍

煎餅,其特色在於少了日本當地的胡麻

晚會跟這房東碰面,於是隨即約好三方

油,卻多了數倍份量的堅果,讓堅果本

的會見,就在那一天,我們簽下了這間

身的油脂以鐵板高溫烤香不含水的蛋麵

店面」

糊,煎餅烤好冷卻後,以真空包裝保持 它的鮮脆。同時,因有著台灣宜蘭花生

「若要說淡水與我的淵源,就是在

的好食材,以不加任何其他油脂的方式

知道要落腳在這裡開這個店的時候,我

純研磨,並與鮮奶一起調出每日限量的

心裡感到無比踏實,不再尋尋覓覓。」

美味霜淇淋,另有芝麻口味一起形成雙

當况老闆補述著那份冥冥中未知又已知

料冰品好搭檔。

的篤定時,有種深沉的認真突然從那微 笑的面容裡浮現。 34

由於位於淡水古蹟文化區,開店初


幽,在地人眼中不甚優勢的位置,况老 闆的店就這麼扎根了下來。 平日的真理街,因諸多校園在此, 空氣中多了一份書卷氣的寧靜,店裡除 了迎接著在地客人,也有著附近孩子們 成群的光臨。 「我們曾經接待附近幼稚 園小朋友,老師帶隊整班來參觀吃餅乾 吃冰,圍在烤爐看怎麼手作煎餅,他們 的乖巧有禮貌,讓我們喜出望外的覺得 窩心」。 談起店內的待客趣聞,另一個 老闆娘憶起淡大學生親筆為她寫下韓文店宣 感動與興奮溢於言表

難忘的經歷是:「曾有過一位兩天後要 去醫院剖腹生孩子的孕婦客人,特別要 求老公從台北開車帶她來店裡吃支霜淇

期,有許多韓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觀光 客造訪, 因為想看「周杰倫」、 吃阿給, 也順路進來吃一支有著濃濃奶香的芝麻 花生霜淇淋。 不擅現代網路行銷的老 闆夫婦,能在國際網路上旅遊資訊中被 人看見,是來嚐鮮過的淡大的交換生, 用母語為他們在相關社群裡留下美食足 跡,甚至熱心的留下手寫的韓文店家小 招,貼在門口,自此更多慕名而來的國 際客人成為他們的重要客群。 老闆娘說:「真理街雖是條偏離老 街商圈的小巷, 但其實是很多台北人來 散步的路線,包括從竹圍紅樹林過來的 人,雖然平日是在地客為主,但很奇妙

淋,讓她可以很滿足進產房準備生產。」 似乎這個小店已默默照耀著台北主顧對 淡水的一種說不出的情感。 今年新冠疫情嚴峻的時期,房東的 暖心降租,是給他們在逆境中最大的鼓 舞, 如何用淡水、三芝在地多產的南瓜 融入產品,也是他們正在努力嘗試的。 况老闆說 : 「我仍很看好淡水!」肩上 扛著理想與現實的店主,身為這次疫情 首當其衝的商家,他這樣期許著:「真 材實料的好店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別讓它不見了。」

INFORMATION

的,許多淡水在地人會知道這家店,還 是住在外地的親友告訴他們,介紹他們 來吃冰吃煎餅。」似乎,不懂得如何行 銷的他們,「口耳相傳」是匯聚出他們 的客群的力量,四面八方來自遠處,也 來自近鄰,客人再介紹客人,這模式成 了這店命脈流動的活泉,即便巷弄的偏

丹頂豆 純手工煎餅 ‧ 霜淇淋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 1-1 號 (02) 2626 - 2159

35


圓夢好味

一間有理念的店 拾心有愛

03

↗招牌是喜歡木頭的老闆磨平、加工、寫字而成

↖堅持以拾心製作麵包的莊老闆 ↙店內的手提袋是由目前就讀北藝大的兒子所設計

淡水人口中的「七條通」,是由七條路交叉而成, 最陡的一條街是真理街,也有「教育一條街」之稱,因為這條街上 從幼稚園至研究所都有,更有國定古蹟、市定古蹟……。但除了上 下課時段,基本上它是幽靜且悠閒的小路,每週兩天在這安靜的氛 採訪︑文/賴淑玲

圍中有個認真的背影,伴隨著麵糰的攪拌聲,一雙忙碌的手在工作 檯上反覆拍打、靜候發酵、分割、鋪上一層酸甜的蔓越莓及滿滿濃 郁的起司,再謹慎地將食材捲入麵糰中小心塑型,最後這些小小的 麵糰在高温的淬煉下昇華成一顆顆的成品。 這裡是「拾心」麵包房,民國 77 年莊老闆從故鄉花蓮壽豐鄉 到淡水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人生將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都在電子 產業,每年要至日本出差多次,也因此深受日本職人對工作態度、

36


筆者於麵包工作室中採訪莊老闆

對用料的堅持成就一顆顆吃得出來的美味

執著的精神所感動。只要有空就常在家

對香港的客戶,他們非常愛旅遊,從第

中做麵包,也考取了丙級證照,當時做

一次購買,連續來了兩、三年,已經變

麵包是工作之餘心靈的出口。

成朋友了。此外,也有從中壢及高雄來 的客戶。

「拾心」麵包房開業至今約四年, 這條街環境幽靜且人文薈萃,每週僅營

這是一間有愛的店,一個來淡水打

業兩日,主要是因只有一人工作,兒子

拼的花蓮人娶了新竹老婆,生了一個淡

於課業之餘會幫忙,每至營業日凌晨兩

水囝仔,整間店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商業

點多即要起床工作,一直到晚上七點才

氣息。「拾心」這個店名是老婆取的,

能 結 束 工 作。 夏 天 工 作 室 溫 度 經 常 是

其中內含了老闆的理念與堅持,提手合

35、36 度,冬天天氣寒冷麵糰較不容

十「拾」心,意指:

易發,莊老闆對原料十分堅持,一定要

「實心」:實在「用心」

使用國內大廠的麵粉,食材也是要知名

「食心」:食得「安心」

品牌較有品質保證,不使用香料及不加

「時心」:時刻「誠心」

任何化學添加物,「這樣原汁原味做出

「石心」:堅定「初心」

來的麵包,才能夠散發出食材本身真正

「拾心」:合十「感心」

的香味。」 問起做麵包的理念,莊老闆眼中亮 起一道光,因為設備、人力的考量,他

INFORMATION

抱著以「簡單、安全、開心、不浪費食 材」為原則,且價格能讓一般人接受。 每週僅二、四營業採預約制,每日僅生 產 80 ~ 90 個麵包。目前人氣最高是蔓 越莓系列有起司和核桃兩種,但也會開 發新口味,希望有不同的火花。客戶大 多為社區團購、學校團購、幼兒園點心、 淡水區 line 群組、臉書訂購,最遠是一

拾心商行 Sou 手作健康麵包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 4-6 號 預購請先電話或臉書專頁預訂 0919-232-611

37


03 圓夢好味

淡水河邊的海豆子 食與景之美的幸褔埔頂

霞光中的絕一無二山水庭園

採訪︑文 / Yapei

真理街河景第一排的林蔭裡,安靜地坐落著幾幢優雅私人老宅,為埔頂文化古蹟 園區旁為數不多的莊園鄰居。其中,在小白宮斜前方坡地上,有間於 1930 年代興建 的西式景觀宅院,遼闊視野俯瞰山河,扶疏庭園占地約千坪,百餘坪的屋舍,格局通 透,窗景廣納日月天光,是當時英國副領事的官邸。 1950 年代,由台南企業家吳尊賢先生購入,命名為「觀漁莊」,成為家族的私 人居所,爾後作為與其夫人陳玉梅女士的金婚紀念,將此處取名為「梅園」。2002 年,他們的子女將這裡化身為「淡水河邊」景觀西餐廳,將淡水山河風光明媚、美景 處處的家園,開放讓社會大眾一同共賞。開業的十年間,留下許多淡水人闔家餐聚、 喜慶宴客、開會商敘、遊人沉浸於美食風景的難忘回憶。2012 年歇業後,至今仍讓 許多客人們念念不忘。 38


2021 年冬,這座被時空膠囊所珍 藏、充滿故事與情懷的莊園,以親切的

「海豆子」從飲食空間的角度,活潑呈 現這個地方。

「海豆子」為名,重新開放,歡迎人們 前來,重溫老宅的食與景之美。女主人 蔡小姐也曾是「淡水河邊」的客人,她 的家族與淡水淵源已久,而她在台北大 稻埕經營嬰幼兒及兒童教育多年,喜愛 小孩,並熱衷扶助弱勢家庭兒童的陪伴 與學習。 「 有 飲 食 才 有 文 化, 有 文 化 才 能 帶動心境,有好的心境才能有幸福的身 心靈。飲食是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想用精緻美好的飲食,讓人們擁有 不 同 的 淡 水 遊 覽 體 驗。」 蔡 小 姐 分 享 她的理念,有著前英國副領事官邸身分 的「梅園」,是座散發著年代所堆疊出 充滿層次感的古宅,寧靜西洋式的古樸 之美,讓人彷彿踏入醉人的時空幻境,

再次開啟大門迎賓的真理街「梅園」

與社會共享的觀漁莊

39


03 圓夢好味 一張關於淡水山河的夢想餐桌和主廚佳餚

承接此莊園的經營來自一個喜淚

克服困難的勇氣與等待:「運作這個莊

交織的際遇,不得不讓人相信是注定有

園是個不小的工程,因之前已經閒置多

緣。「 其 實, 我 們 之 前 並 不 熟 識 這 老

年,承接後的頭兩年,構思著要如何呈

宅的主人家……」以實際資源和行動支

現與嘗試配對著眾多相關設計提案…」

持「梅園」再現的蔡小姐說:「四年多

執行總監說道:「但就在裝修工程如火

前, 有 位 摯 友 上 門 一 敘, 熱 絡 的 談 話

如荼進行一年餘之際,新冠疫情來襲,

間,我無意間告訴他對這間淡水老宅的

施工計畫被迫暫停,緊接著新北市府的

喜愛,摯友竟然認識這屋的主人,便這

下水道工程進園施工。直到半年前裝修

樣開啟了第一步,而我們在與屋主短暫

團隊才得以再次進場,最終融合莊園原

相談後,提案獲得了他的認可,就在完

有的純粹,呈現空間與飲食的美。」

成這個宅邸託付後數月,這位讓我與屋 主認識的摯友,卻突然因病離世。」蔡 小姐仍難掩一份不捨與激動。

11 月底「海豆子」的開幕日,梅園 主人,擔任企業董事長的吳董事長姊弟 兩人親自蒞臨,再踏進往昔時光中的家

夢 想 成 真 不 僅 需 要 幸 運, 還 要 有

40

園,看見它正向世人重新展現著亮麗風


室內粉藍的英式優雅仍如以往

華:「謝謝妳讓我的家變得這麼美!」 老 宅 串 起 了 兩 家 人 溫 暖 的 手, 在 兩 位 眷顧它的女主人的心房裡相擁。未來, 「海豆子」還將全新呈現原有的烘培 坊,讓親子一同遊藝,從飲食中學習;

洋人官邸老宅寧靜通透

同時也將籌劃原創商店,打造淡水、三 芝的藝術家的展演空間。

INFORMATION

晚霞中,淡水河邊的「海豆子」, 靜靜地望著河海,它承載著過往漁光, 偕 著 埔 頂 的 幸 福, 繼 續 以 食 與 美 而 悅 人、悅天、悅地。

海豆子花園餐廳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 13-1 號

淡水區新生街 6 號 ( 梅園入口 ) (02) 2625 - 6345 (02) 2625 - 6346

41


淡水

漫談淡水的茶桌與茶室 人情與粉味的所在

04

23

採訪︑文/陳智富

42


「有緣沒緣,大家來做夥,燒酒喝一杯,乎乾啦!」 如果你到淡水來, 順著歌聲, 你就會走到一個有熱情和溫情的地方……

茶室在淡水的歷史至少超過一甲子

室」兩種。最有名的茶桌就是在 1960

了,對一個在靠海邊的公明街長大的四五

年代的龍山寺,進門的中庭就是老人茶

年級生來講,童年都看過「標伯老人茶

桌 仔, 讓 人 喝 茶、 嗑 瓜 子、 下 棋、 聊

室」。標伯是位我父祖輩的老人,高大碩

天……,是純粹泡茶沒有胭脂味的清茶

壯,留著長長的白鬍子,從我小時候他就

館。

在公明街的「新建成」餅店對面開了一間 老人茶室。我記得房子進去右邊是一排大

我小時候,淡水還有漁獲,很多人

的玻璃罐子,裡面擺滿了各式口味的瓜

靠討海維生。只有收音機的年代,漁民

子、花生、蠶豆、蜜餞 ....,左邊是好幾張

在天氣不好無法出海捕魚時,找個地方

中型的圓形桌子,廚房後面的小巷子現在

跟鄰居一起喝茶聊天,交換討海的經驗

還在。那裡常常用煤球不停地燒開水,等

及話家常。因為公明街是一條無尾巷,

茶水煮好後,隨時要再把客人茶壺裡的熱

不論是上街買菜、買東西或上學,我每

水加滿,服務很到位。

天都要經過那家老人茶室門口好幾回。 當 時 淡 水 的 清 茶 館 很 多, 是 以 人 頭 計

很 多 人 就 是 在 這 些 桌 旁 聊 天、 聚

費,工作人員很簡單,茶喝光了再倒新

會,談家務事、談工作、也談討海人的

的開水或換茶葉,很便宜只算茶水費,

生活故事,就這樣泡起了老人茶。後來

而且常以熟客為主,每一家老人茶室大

標伯搬到街對面,還是開老人茶室,到

都有一批固定的老客人來泡茶。

了 1990 年代才收起來。 淡水的清茶館散佈各地,開開關關

清茶館 ( 茶桌仔 ):泡茶、下棋 笑談人生百態

到處遷移。小時候看到的茶室跟現在的 茶室氛圍並沒有改變太多,一些泡茶的 朋友聊天、下棋、話家常,常常是一壺

淡 水 的 茶 室 有 分「 茶 桌 」 跟「 茶

茶、一盤瓜子或花生、蜜餞 ... 聊一個下

43


04 淡水 事

23

民國 80 年在淡水海邊討海人的生活影像

午。茶喝完了加開水再泡一壺,茶葉太

裡唱那卡西,有名的金門王與李炳輝就是

淡老闆會換新茶葉。這種清淡、閒暇、

這樣被發掘的。

無為,老人茶室泡茶聊天的泡茶風格, 從四、五十年前到現在還是如此。從前

淡水的粉味茶室最多時聽說有上百

物資缺乏的年代,大家忙著工作賺錢,

家,但開在哪裡只有熟門熟路的人才知

老人茶桌泡茶是難得的相聚時刻,也是

道。中山路相對面的淡水戲院及光復戲

放鬆心情的短暫時刻。

院旁邊的茶室就屬於這類的。他們大都 只接熟客,所以要做出口碑來才有好生

茶室:風花雪月 脂粉留香

意。每間茶室有自己的規矩,他們的生 活區塊也很有紀律,小吵小鬧的風波並

至於有人陪侍的茶室,裡面有女服務

不會帶到市井小民的生活圈去。

生陪著你聊天,聽你訴說人生歷練、英雄 故事,她們跟你泡茶是要給她小費的,她

茶 室 本 身 不 會 騙 人, 來 此 的 客 人

只是作為一個短暫夥伴的立場。男生有時

與服務生各有所需,相互取暖,容易撞

就喜歡這種氣氛,有的就會流連忘返。這

出熱情的火花,有人深陷溫柔鄉不可自

類茶室在淡水也歷久不衰,在四、五十年

拔,做了火山孝子;有的女生一旦選擇

前的茶室生活圈裡,許多走唱的藝人去那

入行,也可講出很多自己的故事來吸引

44


民國 60 年筆者 ( 中 ) 與父親、哥哥於公明街前的和衷宮合影

人,她們各有魅力和手段。

出身茶室,第一個是年輕時在茶室裡認 識,他把她帶出茶室,陪著他頂風頂浪

五光十色,柳巷裡也有芳草

去捕魚,直到她離世;第二個女伴也陪 著他繼續捕魚,做小吃生意,跟他成了

這次我訪問了一位小時候的鄰居 阿清先生,他已從捕魚工作退休。他從

家,直到他老了、生病了,仍不離不棄 照顧他,陪他走完人生旅程。

二十幾歲就開始會到茶室去泡茶聊天, 到了 80 歲了也是,只不過年輕時是到 粉味茶室,年紀大了就跑老年人泡的茶

雖然茶室這種地方五光十色,什麼 人都有,但柳巷裏面也會有芳草。

桌了。 阿 清 喜 歡 在 茶 室 跟 人 一 邊 聊 天、 一邊喝茶的感覺,他說起四、五十年來 淡水的茶室有些改變,「以前是勞工階 級跑茶室,現在是老闆階級;以前到茶 室來當服務生的女生是想找伴,現在多 是想賺錢。」在他人生中,兩個女伴都

45


[ 編後語 ] 鄭美里 / 指導老師

一起做美好的事 採訪、編輯是我的老本行,從媒體轉職社大,雖主要帶領生命故事 團體和讀書會,但聆聽學員分享時,腦中常密密編織著,彷彿看見「人與 地方」的故事在歷史的隙縫裡閃閃發光。

陸續在幾個社大帶領了編採社團或課程,感受到由在地人寫在地故 事的獨特魅力。受邀加入《淡水 23 事》,將我所學傳遞、分享給伙伴, 一起做有意義的事,讓我深感喜悅,尤其《淡水 23 事》的伙伴大都是長 期關注淡水文史的在地「老淡水」,對社大刊物的認同、參與和奉獻精神 令我感佩;而伙伴裡的淡水「新住民」扮演積極聆聽的角色,用心認真做 功課,短時間累積的淡水知識教人豎起大拇指。編輯會議最有趣,腦力激 盪時伙伴們不只見解精闢、廣博,常常是隨時能說出記憶中的童年場景; 而刊物採訪對象不是遙遠的名人,可能是多年舊識 ( 老師、朋友、同學、 學生都有 ),輾轉牽線也都是一家親。

此課程由淡水文史專家潘國明老師帶領導覽,並擔任顧問為刊物審 稿,讓我們很有安全感;而社大副主任范情也都關心、參與,跟我們一起 開會盪點子,她是在地淡水人,也是媒體和性別專家,總能適時拋出精彩 觀點,感謝有她一路相伴。感謝所有受訪的前輩、好友;感謝社大的支持, 所有的伙伴 ( 尤其是怡雯,細心、縝密,溫柔而堅定地執行每個環節 )。

出菜了,請讀者諸君品嘗這一期《淡水 23 事》,讓來自埔頂歷史的 女子教育先聲為 2022 年帶來力量。

46


感謝參與本次工作坊的同學,因為有你們,社區中的故事 得以發光 ( 以下照姓氏筆畫排列 ) Yapei、李春滿、紀雪卿、徐耀生、高宗瑋、張素妹、陳文和、 陳月英、陳智富、楊添榮、賴淑玲、戴君珉

讀到這邊,是否因此認識了更多淡水地方故事,想加入我 們一起以行動留下地方紀錄,發現自己對地方採訪報導有興趣, 歡迎報名預計今年 7 月開始的下一期「淡水 23 事-社區寫作採 訪與編輯工作坊」,請掃描以下 QRcode 填寫線上表單留下資料, 工作坊開放報名會優先通知你

47


發 行 人:許慧明 總 編 輯:蔡造珉、范情 主

編:鄭美里

撰文作者:Yapei、李春滿、紀雪卿、徐耀生、高宗瑋、張素妹、陳智富、楊添榮、 賴淑玲(按筆畫順序排列) 指導老師:鄭美里、潘國明 企畫編輯:呂慧娟、王怡雯 編 輯 群:蔡惟茗、劉彥潁、龔靜儀、林宜歆、邱子寗、張景揚 美術編輯:蔡瑄蘋 插圖素材:Designed by Freepik 出

版: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

址:25147 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 22 號(淡水文化園區

話:(02) 2622 - 8505

址:https://tamsuicu.org.tw/

箱:university@tamsui.org.tw

出版年月:2021 年 12 月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執行單位: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

殼牌倉庫)


刊物索取點 目前集中在淡水區,並以淡水社大合作友情商店為主, 若有意願協助放置刊物,歡迎與我們聯繫。 疫情期間經營不易,為支持地方店家,請先消費再向店家索取,謝謝。

211coffee

海豆子花園餐廳

淡水區鼻頭街21-1號

淡水區真理街13之1號

0922-509-828

(02)2625-6345

無論如河書店

淡水香草街屋

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

淡水區重建街14號

(02)2625-6694

0922-295-355

陳三咖啡

九崁28

淡水區英專路28巷2弄29號

淡水區重建街28號

(02)2620-1269

(02) 2626-1083

Handshop撼動屋(英專店)

果然工坊

淡水區英專路65巷2-1號

淡水區中正路11-9號

(02)2625-7011

(02)2805-8755

Handshop撼動屋(中正店)

Ming's Coffee layroom

淡水區中正路282號

瞇瞇眼自家烘焙咖啡館

(02)2625-2918

淡水區英專路214號 (02)2621-5362

拾心商行 淡水區真理街4-6號

對味生活 Right way Life

0919-232-611

三芝區中興街二段24號 (02)2636-5712

丹頂豆手工煎餅 淡水區真理街1之1號 (02)2626-2159


06

埔頂 散步地圖

05

女子教育先聲在埔頂 01

婦學堂⁄真樓-現為淡江中學校史館

02

姑娘樓

03

淡水女學堂-臺灣女性文化地標

04

淡水女子公學校-現為文化國小

真理

真理

埔頂

淡水海關碼頭

07

小白宮

海豆子花園餐廳

11

Handshop撼動屋|中正店

07

真 理 街

拾心麵包

10

10

馬偕街

丹頂豆

09

中 正 路

08

文化路

圓夢美味

街 偕 馬

11

偕街

04

真理 街

淡水紅毛城

06

02

街4 巷

05

03 01

真理

街3

09 08

新生街

中正路

中山

中 山 路

街 水 清

重 建 街

MRT

北路

一段

淡水國小

原德路

版權所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