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柴灣 到臺灣
喜歡祢
‧
展新業
團 流 交 臺灣
由根山居 堂
德蘭 心 中 童 兒
瑰
玫
聖神堂 新事 社會 服務 中心
龍山 啟能中心
喜憨兒 烘焙餐廳
目錄
P.3 P.4 P.5 P.8 P.10 P.18 P.20 P.22 P.25 P.26 P.32 P,34
前言 神師林祖明神父贈言 師父方少強分享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團員心聲 鳴謝 花絮
行程 7 月 26 日 由 根山居 7 月 27 日 德蘭 兒童中心 喜憨兒烘焙餐廳
(建中店)
2
7 月 28 日 新 竹聖神堂及台北 玫瑰堂 7 月 29 日 龍 山啟能中心 7 月 30 日 新 事社會服務中心 聖道明傳道中心 7 月 30 日 輔 仁大學聖博敏神 學院
前言
教宗方濟各於《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中多番強調「教會要走出去將耶穌基督 的生命傳給每個人」,而已故楊鳴章主教於《2018 年將臨期牧函》中亦鼓勵 信眾「一起建立信任,並且彼此學習如何以真正門徒的身份生活,奮勇向前, 履行我們的使命:在世界每個角落,傳揚福音並主動接觸他人。」 「展新業」計劃自 2014 年開展至今,一直以石膏聖像作為傳播福音的媒介, 不僅為堂區、學校及機構,亦於總鐸區(中九龍總鐸區「飛一般環球傳教節」) 及教區(「慈悲禧年」的「藝術與慈悲」活動)層面,甚至為基督教團體(循 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辦工作坊,並參與港島區明愛賣物會及「明愛義賣 樂繽 FUN」活動,為香港明愛及成立聖方濟各大學籌募善款。 「展新業」計劃每位青年成員與其他青年一樣,都是傳揚福音的器皿,肩負「走 出去」的使命,也當有接受派遣「走出去」的榮幸。2019 年是計劃推行的五 周年,適值教區以「實踐 ‧ 信仰 ‧ 青年」作為今個禮儀年度的主題,我們於 是籌辦了一趟臺灣交流之旅,期望藉此分享以石膏聖像傳播福音的經驗,並向 當地服務身心障礙人士及弱勢勞工的機構取經。 交流活動於 7 月 26 日至 31 日舉行,26 位團員(包括隨團神師林祖明神父及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教會顧問阮美賢博士)先後走訪了「由根山居」、「德 蘭兒童中心」、「喜憨兒」烘焙餐廳、聖神堂、玫瑰堂、「龍山啟能中心」及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並參觀了聖家堂、聖道明傳道中心及輔仁大學聖博敏 神學院。 這本「紀念冊」記載了我們這趟旅程的點點滴滴、團員的心聲及接待機構的回 饋,期望在勾起眾人的美好回憶之餘,也成為我們繼續共融團結、傳播福音的 動力。
3
動 活 流 交 灣 臺 」 業 新 「展 言 贈 父 神 神師林祖明
在《第三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中,教宗方濟各肯定那些協助弱勢社群的義工的 善心和價值,並提醒義工們要尋求他們的真正需要,切莫只停留在給與物質需 求的層次上,更要去發現他們內在的良善,因他們每人都是獨特的和應受尊重 的,在伸出援手時不忘與他們建立情誼和交談。 我在本年七月參與「展新業」到臺灣的交流時,亦見證了這精神。看到這交流 團不是以事工為主,團內各人不是事工的合作者,而是親密的生活團體,我們 所探訪的團體也給與他們正面的回應。 青年在旅程中,得到友誼般的陪同和善意的鼓勵,在陌生的人面前,無懼介紹 工作坊的內容和分享心得;他們各有強弱項,但沒有競爭,卻互相補助,這就 展現了他們內裡的良善,既獨特又可愛。不單學員之間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同 行者和他們之間也建立了友誼;青年的家人亦在過程中,驚訝他們的進步和突 破。若果沒有踏出去臺灣交流的一步,他們的能力還未有機會展現出來。 他們在回港後仍然有聚會,並藉新的石膏像創作,繼續在不同地方,與人分享 天主對他們的祝福。
4
師父 享 分 強 少 方
去年底,想起「展新業」在港發展已 5 年多,是時候讓青年到外地進行工作坊, 展示他們的能力及天主給他們各人不同的恩寵。 這趟臺灣行是不一樣的旅程:是福傳?是工作坊?是探訪?是朝聖?是旅遊? 是體會?是認識?是經歷?是發現或發掘? 的確是福傳。我們作聖經分享、生活見證,雖然不知播種的結果如何,但欣喜 的是,連啟堯的媽媽也套用了我們常說的那句「感謝天主!」 是工作坊嗎?當然是。青年確實以石膏像為媒介與參加者互動,讓他們親手接 觸立體的耶穌基督和聖言。 是探訪。以石膏像打開話匣,全場眾人更易投入交談及分享生活,除了解彼此 的困難外,也領受到天主給各人不同的慰藉或鼓勵。 是朝聖?一定是。雖然不是每天進出聖堂,但我們每天是因著主的名而聚,以 行動光榮、讚美天主,彰顯天主給我們的愛。 是旅遊?在忙碌的六場工作坊之間,我們也有閒情以不同方式去用眼細看、用 心感受、用口品嚐、用手去製作及掏空腰包,當然也以科技把美好的一刻留下。 是體會?由籌備至完成六場交流,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體會。雖然各人也可能 有感到無力、疲乏、不被諒解、誤會、矛盾等時刻,我也有過於自信、欠缺謙 卑、粗心大意而忘記天主的情況,但相信大家也曾有喜悅、滿足、被接納、被 關心的經驗。以上種種體會經常衝擊著我們各人。
5
是認識?這次除認識到臺灣的朋友和弟兄姊妹外,團員也加深認識對方,重要 的是更加認識自己。為我自己,我明白自己的傲氣、粗心、不敏銳等等。 是經歷?過去數月,大家都像坐過山車,雖然沒有三百六十度大旋轉和垂直俯 衝,但在整個過程中,相信也被不同程度的內外掙扎、疲乏、興奮、淡漠、熱 衷、失望、滿意等等衝擊著。幸好當一切回歸主的懷抱時,就都安然渡過,真 的有如「步行水面」石膏像的畫面。 最後,我想大家也不會反對,除更深發現自己外,我們也發現青年們還有很多 有待發掘的空間。「發掘」就好像一顆珍珠,是天主給青年、家長、同行者、 領隊及神父的禮物,從他們身上可看到天主的大能:Sunny 的靈敏、君逸的細 心、旨彥的冷靜、展鵬的待命、Paul 的謙卑、Martin 的專一、齡蔚的努力加上 Mary 看似不著重的隨心,這正是團體健康的要素,才讓我們看到他們互相照 顧、關懷、分享、開心、合作、不計算、不埋怨,是合一的典範,值得我們學 習。 是次「由柴灣到臺灣」不只是福傳、工作坊、探訪、旅遊,而更是一個信仰旅 程。感謝主能讓我和大家一起攜手在這旅途上互相學習、關懷、鼓勵,面對挑 戰走向天主。我不知何時看到天主,但有大家同行已像活在天主內。 青年們,我們會和你們一起努力走的! 讚美主!
6
事前籌備 祖明神父 2 月 2 日:拜訪林 實地視察 3 月 5 日至 9 日: 籌募善款 堂工作坊 小 茵 綠 會 修 女 祿 聖保 4 月 6 日:沙爾德 練課程工作坊 訓 體 團 小 學 大 愛 5 月 9 日:明 義賣 5 月 12 日:中心 工作坊及義賣 堂 肋 德 安 聖 : 日 6月2 中心義賣 撒 彌 幼 慈 : 日 6 6月1 團工作坊 道 慕 一 期 星 堂 母 6 月 17 日:聖 義賣 7 月 6 日:樂融融 出發前 感恩工作坊 及 禮 遣 派 : 日 3 7月1
派遣禮及 感恩工作 坊
! 發
出
7
第一天
我們一行 25 人早上 7:30 在機場集合,等候乘坐 10:00 的航機飛往臺灣。 抵達臺灣桃園機場後,我們隨同領隊 Francis 乘坐旅遊車趕赴位於新竹的「由 根山居」,因為他們已準備好午餐待我們享用,而他們的學員也正等著學習製 作石膏聖像。 「由根山居」由耶穌會葉由根神父創辦、由「天主教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管 理及營運,目的是為心智障礙人士提供教育、訓練、照顧及院舍服務,並透過 農務、手工藝品及手工食品製作等業務為心智障礙人士創造就業機會。 我們在「由根山居」的「桐花芽」蔬食咖啡廚房一邊享用自家製的健康料理, 一邊選購由學員自製的手工產品,包括肥皂、鎖匙扣及食品。
8
享用過「遲來」的午餐後,我們便往活動室進行此行第一場石膏聖像工作坊。 學員們早已齊聚等候我們,我們也不敢怠慢,部份團員準備工作坊的同時,其 他團員則與學員們交流傾談,他們也主動向我們介紹他們親手製作的布藝品。 雖然學員的能力各有不同──有些表達能力較好,有些小肌肉則不太靈活── 但共通點是他們對製作石膏聖像都感到新鮮及好奇,在脫模那一刻表現尤其喜 悅! 畢竟是第一場工作坊,「展新業」的青年都難免緊張。在晚上進行檢討時,大 家都承認有改善空間,可幸各人都懷著信心及熱誠,異口同聲地表示在往後會 繼續努力。檢討時,「由根山居」的周主任專程將我們訂購的手工肥皂送來酒 店,臨別時還對青年們送上讚美及祝福!
9
第二天
今天我們往訪由耶穌會程萬里神父創辦、由天主教德來會管理及營運的「德蘭 兒童中心」,該中心主要是為患有肢體障礙及孤苦無助的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 成長及學習環境,我們為那裡的兒童及青少年舉辦石膏聖像工作坊。 雖然參加工作坊的孩子們都年紀輕輕,但他們都有留意及關心社會時事。知道 我們來自香港,他們都主動詢問我們有關香港近期的緊張局勢。更令我們動容 的,是他們唱出國語版本的《Sing Alleluia to the Lord》及《祢的愛不離不棄》, 為我們、為香港打氣!
10
饋 回 體 團 訪 探 心 中 童 兒 德蘭
小勳 經過這次的石膏手作教學之後,我發 覺到,原來不管是正常人或是特殊的 人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手藝或想法!雖 然有些聽不懂他們講的話(廣東話),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包容他們、接納他 們。希望天主幫助他們並保佑他們, 讓他們好起來,也希望下次能夠再邀 請他們為我們做東西!
小強 今天的石膏聖像手作體驗是由一群跟 我們有些地方比較不同的大哥哥大姊 姊來帶領的活動。我一開始就遇到不 會的地方,有一個大哥哥立刻來幫 我,一直站在我的旁邊看我做直到我 做完為止。我做出來的石膏像蠻成功 的,我跟他說聲謝謝,但他都聽不懂, 於是我就找一位香港朋友教我「謝 謝」怎麼說,他還順便教我其他的香 港話,所以這一次他們的到來也讓我 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謝謝他們特地從 香港來教我們做石膏像。
小迪 我們遇到一些身心障礙的夥伴,他們 是從香港來到臺灣教我們做石膏聖 像,他們跟我們分享他們的人生,我 覺得他們全部人都各有專長,有一位 很會拉小提琴。我當天學到了「不可 以貌取人」,他們懂得比我們多。我 覺得今天的活動非常好玩,而且我們 做的石膏聖像留給我們,我還看到他 們捐了一大筆錢給我們,我很謝謝他 們這一切。
11
小錡 正無趣坐在餐廳的我,聽見了不一樣 的聲音,一群來自香港的哥哥姐姐 阿姨叔叔們步入餐廳。不一樣的是, 有一群年輕人是身心障礙者,我們必 須以接納的態度去接納每一位不同的 人。他們很熱情的招呼我們,還唱了 他們在香港的聖歌,我們也唱了我們 在這裡的聖歌給他們聽。即使是身心 障礙者,他們也很努力的把他們所學 到的知識傳授給大家。我們一步驟一 步驟的做,一有甚麼不會,哥哥姐姐 們便會馬上來指導我們。我很感激他 們,如果沒有他們那麼細心的在教導 我們做石膏聖像的話,那麼我的作品 也不會令我如此滿意了!他們也給我 們看他們自己手作的作品,也分享了 他們每一位的故事,他們衣服上的畫 作是一位很有美術天份的姐姐自己親 手畫的。到了尾聲,他們熱情的唱一 首聖歌來讚美天主。香港的事情讓大 家遺憾,求主保佑他們能事事平安, 也希望這一群年輕人夢想的種子能發 芽實現。
小梅 今天早上我們聽到了廣播說參加石膏 聖像的國高中生請到餐廳集合,我們 就聽叔叔阿姨們教我們做石膏聖像, 然後就看哥哥姊姊們做示範,之後我 們就自己去製作自己的聖像了。哥哥 們說要等 30 分鐘才脫模,在等待 的過程中我們聽了很多不同的故事, 他們每一個人的背景並不一樣。我的 背景也是一樣不怎麼的好,他們也一 樣好好的過生活,我也是;他們有很 多朋友陪伴,我在這裡也有很多朋友 陪著我。過了 30 分鐘,我們脫模 然後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之後我們 為他們獻上兩首歌,我們唱完換她們 唱給我們聽,這就是兩個不同國家的 交流。我很喜歡這一次的活動,希望 下次還有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
12
小薇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做了有關於聖經 故事的石膏像,而教我們製作的人, 是從香港來到臺灣的一群身心障礙的 小孩,他們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製 作、上色。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卻 看得出來他們付出很多時間練習,並 且在這次活動中大方地表現出來,很 勇敢地介紹自己所做的作品。雖然他 們是身心障礙的小孩,卻做到我平常 做不到的事。在平日裡,要我向大家 介紹我自己,或許我會覺得尷尬,而 不敢上台,但他們卻把我們當作朋友 看待,大大方方的和我們聊天,還有 他們能說出流利的中文,相信他們一 定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有這樣的表 現。所以,在他們身上也有很多值得 我學習的地方,像是努力達到目標、 大方的展現自己……等。謝謝他們為 我們帶來不同的回憶。
小鳳 我覺得這次做石膏像很好玩,而且我 覺得他們是一位很厲害的石膏手。我 覺得只要他們保持著一種永不放棄的 精神,他們應該可以研究一些不同的 東西,不只是石膏。我覺得做完的石 膏著完顏色,特別的漂亮。上面刻著 聖像,看起來特別壯觀,遠看的時候 特別有藝術感,非常的漂亮喔!我一 定要向他們看齊,他們都各有各的特 色呢!希望他們可以再來一次。
13
小柔 在他們來的那一天我蠻開心 的,因為我很喜歡認識不同國 家的朋友。他們有一個讓我很 感動:他是一位男生,他跑來 我身邊跟我說了一些話讓我很 感動,而且他還不忘跟我們說 聲「加油」──他的這一句話 讓我充滿活力。在我製作聖像 的時候,我在心裡默默的祈禱 著:我希望我的家人還有我愛 的人及愛我的人都能平平安安 快快樂樂。其實這個聖像對我 來說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當 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自 己做的聖像,然後深深的去感 受聖像裡面的故事。我很喜歡 這一次的活動,希望下次還有 不一樣的活動,讓我們去動手 去做。
小恩 我很開心認識新朋友,而且是從別的國 度來的。他們教導我製作石膏圖案, 我做了一個聖母和一個大手與小手的圖 案,並塗上漂亮的顏色,我非常的滿意。 這是我第一次製作石膏像,完成後覺得 很有成就感。我要非常感謝他們從遙遠 的地方來到中心教導我們,之後還請我 們吃餅乾,送每一位院生一份小禮物, 並度過一個快樂的上午。希望他們下次 還能再來中心教導我們。
14
晚上,我們前往「喜憨兒」烘焙餐廳(建中店)享用半自助式晚餐並進行交流。 餐廳是由一群心智障礙人士的家長所組成的「喜憨兒」基金會管理及營運,透 過職業復健及工作指導,提升心智障礙人士的工作能力,由受服務者變成服務 者。 餐廳的用餐區與廚房只有一道玻璃之隔,我們可以見到廚師們用心烹調食物。 席間,工作人員介紹餐廳的員工給我們認識。他們都是在「喜憨兒」學習及工 作的心智障礙人士,一些負責煮食、一些擔任侍應,他們都對自己能夠自力更 生感到自豪。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新竹分事務所公共事務處 徐星林小姐: 很感謝這次選擇來新竹與 我們交流,互相鼓勵與祝 福,為這社會付出愛心。 謝謝你們!
15
團員心聲
展鵬 中心」
兒童 蘭 德 「 好, 和 很 年 膏 的青 做石 起 一 我們 了一個開 像, 過 子。 心的日
Irene(旨彥媽媽) 「德蘭兒童中心」的服務對象 是因家庭困難而迫於無奈入住 的 孩 子, 而「 喜 憨 兒 」 烘 焙 餐 廳 則 是 在 家 長 的 合 作 下 成 立, 為的是培養子女成長及融入社 群。 作 為 家 長, 我 自 己 也 一 直 堅持努力為兒子的未來帶來希 望,縱使有困難亦不離不棄。
16
Martin
今次交流 , 參 觀「 喜 我 最 難 忘 是 憨 青 年 做 到 兒 」, 見 到 廚 慕 啊! 我 師, 我 好 羨 以 作 糕 餅, 前 也 學 過 製 但是因為 手而未能 實踐,好 主 婦 可惜。
團長阿文 記 得「 喜 憨 兒 」 烘 焙 餐 廳的職員在介紹機構名 稱的緣由時,那個「憨 」 字 給 我 的 觸 動。 其 實, 在 天 父 面 前, 我 們 這 些 自 以 為 是、 自 鳴 得 意 的 人,都是笨笨的,然而 , 在 祂 眼 裡, 我 們 都 是 可 愛的、都是被愛的。
17
第三天
今天是主日,我們先後前往新竹的聖神堂及臺北的玫瑰堂為教友舉辦工作坊。 前者有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參加,後者則以年輕成人教友為主。兩個堂區的教友 們都對我們遠道而來舉行工作坊表示感恩,亦衷心欣賞青年們的投入與努力。 連日來進行了四場工作坊,青年們的表現愈來愈純熟。在每次工作坊中,他們 除了需要講解及示範如何製作石膏聖像之外,同時與參加者分享由自己創作 並表達自己心思的石膏像,如展鵬的「福傳咪高峰」、Sunny 的「小提琴」、 Martin 的「天使之翼」、君逸的「單車」、Mary 的「鬍子天使」、旨彥的「祝 福之杯」、齡蔚的「聖神之花」及啟堯的「天主是愛」;雖然只有簡單數句, 但各有故事、各有意義,每次聽他們分享,都對他們多了幾分認識,也對他們 更欣賞。他們具有童心、滿載喜悅,對聖經故事亦有一定認識,個個都是天主 的寶貝、耶穌鍾愛的孩子! 我們在玫瑰堂參與主日感恩祭,堂區主任司鐸陸友望神父更邀請展鵬及旨彥當 輔祭、Mary 誦讀第二篇讀經。原來隸屬巴黎外方傳教會的陸神父,其聖召就 是源自服務心智障礙人士的「方舟」團體。 林祖明神父在今晚開始加入我們的旅程,雖然他在桃園機場與旅行車司機「捉 迷藏」,但最後有驚無險地安抵酒店與我們會合。
18
探訪團體回饋
玫瑰堂陳思穎姊妹
聖神堂鄭淑惠姊妹 再次感謝您們蒞臨來訪! 孩子們充滿自信的談話與 服務,令人印象深刻。願 主祝福一切所需恩寵!
我有一個很美麗的同學 Angela Chen,她有一顆超美麗的心。 有一天,她提出有一個香港的身 心障礙團體想來臺灣交流,希望 我可以連結。事,就這樣成了。 昨天在通化街玫瑰堂的交流,人 少少,心卻很滿。我的眼眶更一 直是滿的。以前在「光仁」做福 傳工作,只有兩個孩子是教友, 更別說一起參與彌撒的遙遠願 望。昨天看見可愛的大孩子們上 台讀經、輔祭,好多好多感動湧 上心頭!我人生中竟然看見唐寶 當輔祭的一天!太厲害了!
團員心聲 旨彥 多謝臺灣新竹及台北教區熱情款 待香港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 港島 「展新業」團員,加強我的普通話。 印象最深刻的是可以在彌撒中任輔 祭,而且有林神父派遣和參與旅程 是很大的祝福。
19
第四天
今天我們前往「龍山啟能中心」舉辦工作坊並進行交流。「龍山啟能中心」由 聖母聖心會創辦、由「天主教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管理及營運,為心智障礙 人士提供身心靈照顧、治療及支援服務。中心其中一位導師思穎是玫瑰堂的教 友,昨天在玫瑰堂的行程也是由她穿針引線的。她不但在安排工作坊方面協助 我們,也向我們介紹「龍山啟能中心」的服務,包括職業訓練及身心健康發展, 而臺灣政府指定有關部門採購由中心學員製造的清潔用具,以鼓勵心智障礙人 士自力更生。 雖然中心學員的障礙程度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樂於製作石膏聖像,並與我們唱 歌跳舞。「展新業」的青年帶領中心學員唱跳《十個孩子》,而中心學員就教 導我們唱跳更高難度的《主的恩典》,大家手舞足蹈,度過一個愉快的早上。
「龍山啟能中心」陳思穎姊妹 今天早上到「龍山」,看見很多老朋友、 不老的好朋友,開心。協助孩子完成作 品,更驚艷他們的能力,特別是一個極 重度智能障礙的同學,他一向站在發呆, 需要極明確的指令,當我看到他今天自 己上色如此均勻、仔細,不禁狂喜讚嘆 起天主和這次的美麗交會。喜歡跟你們 一起玩、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今天上 午的我,真的很開心。
20
午後我們遊覽漁人碼頭及淡水老街,大家吃喝購物,不亦樂乎!晚上,旅行社 為七月份及八月份的壽星,即旨彥、大 Mary、Sunny 媽媽及林神父 4 人安排了 小型生日會,齊齊吃生日蛋糕!
Good Times !
21
天 五 第
今天我們拜訪由耶穌會創辦及營運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並進行此行最後 一場石膏聖像工作坊。「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秉持教宗良十三世《新事通諭》 關懷勞工的訓導,為職業災害受害工人及其家屬、原住民及移民勞工等弱勢群 體提供法律權益諮詢、就業及再就業、領袖培訓及庇護等服務,並倡議改善勞 工法規及制度。 工作坊的參加者除了臺灣的朋友之外,也有來自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的移民勞 工。在與她們傾談間,知道她們來到臺灣主要從事家居照顧工作,但很多時都 被僱主欺負,不但工作條件不合理,有時候還要擔任家務以外的工作,幸而在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協助下,她們學懂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在聚會結束 前,一位菲律賓的朋友為我們高歌一曲,中心更邀請了一位果農即場讓我們選 購新鮮水蜜桃,並安排我們到鄰近的聖家堂參觀。
22
晚上我們入住聖道明傳道中心,在那裡進行了總結聚會,每位團員輪流分享 自己在此次旅程的感想及得著,旨彥、齡蔚及啟堯更向師父師母奉茶正式「拜 師」。其後,林祖明神父在那裡的小聖堂為我們舉行感恩祭,感謝天父的保守, 讓我們順利完成每一次工作坊。當晚我們更有機會與來自香港的道明會士葉耀 明神父進行交流。
這幾天的經歷 ......
我們 拜師了 ! 23
探訪團體回饋 心」 「聖道明傳道中 葉耀明神父 來臺北, 非常感謝。下次 。在祈 歡迎來看看我們 主佑平 禱中記得您們。 安喜樂。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 鍾佳伶主任 感謝您們的蒞臨,很 開心能 夠跟您們的青年互動 ,他們 充滿喜樂活力,激勵 我們的 服務個案也能跟他們 學習!
聲 心 員 團 齡蔚 今 次 到 台 灣 交 流, 好 開 心, 向 方 師 父 及 方 師 母 奉 茶, 是 榮幸。
24
天 六 第
今天是此行最後一天,我們早上前往一間餅家參 觀購物,還參加「鳳梨酥 DIY」工作坊。下午在聖 道明傳道中心安排下,我們有幸前往輔仁大學聖 博敏神學院及其內聖堂參觀,為此次臺灣之旅劃 上一個神聖的句號。
雖然因香港刮起八號颱風導致我 們回程的航班延誤,可幸在天父 的眷顧及各人彼此互助之下,大 家 都 安 然 無 恙 地 回 到 家 中。 的 確,風雨再大,也不能吹滅我們 傳揚福音及彼此關顧的愛火!
25
團員心聲 君逸 我之 前未 去過 臺灣。 可以坐飛機離開香 港, 好難 忘。 與各 人 合作 很好 , 特別 是與 同組的建燊。
展鵬 看到 臺灣 的智 障人 士 都可 工作 賺錢,證 明 自己 有能 力。 今次 去 台灣,青 年有 進步, 日後更努力。
淑群(展鵬媽媽) 不會忘記這次臺灣交流團:感謝、感動、 感觸──感謝方 Sir、方太、徐 Sir、珊 姐帶領八位青年與家長有機會到臺灣交 流;感動因各位同行者付出時間、金錢、 勞心勞力;感觸看見「德蘭兒童中心」 的孩子因家庭問題要入住中心,而「喜 憨兒」的智障學員都可入廚房當廚師。
26
Sunny 這個臺灣交流 活動令我有一 個難忘的經歷。
旭娜 (Sunny 媽媽) 從兒子站出來與人 分享交流時,我看 到兒子增強了自信 心,更發現他的國 語說得不錯。
Fanny(齡蔚媽媽) 今 次 臺 灣 交 流 團, 很 感 謝 每 位 同 行 者: 方 生、 方 太、 珊 姐、 徐 Sir、 Grace、Pauline、鳳儀、大 Mary 及林神父。女兒一向慢熱,但在這旅 程中看到她全程也很開心,更願意公 開唱歌,說話亦進步了不少。「喜憨 兒」給青年們鼓勵,證明每位青年各 有自己的個人能力。這次給青年們及 我有難忘見識。
Mary 在沒有家長同行下與同行者珊姐同 房,我感到自己大膽了。多謝臺灣 朋友的款待,加強我的自信心。我 們獲益良多,更加更加加油努力!
27
團員心聲 Teresa (Martin 媽媽) 看到兒子在社交、 溝通、做事責任感 方面都有進步。
Irene(旨彥媽媽) 我看到團體對八位年青人的循循善誘、 信任、關懷、包容、接納纳 及 鼓勵,都叫 我感動,讓我看到天主藉你們各位與我 同行,使我知道在教養弱兒的路上不是 孤軍作戰!我也看到臺灣教會對弱勢社 群不棄不捨的照護同行,大家都在互相 打氣,真的讓我感到教會內神聖的氛圍, 我肯定這個臺灣行是朝聖旅程!
阮美賢 對「工作」的意義和 「人是工作的主體」 有更深入的體會和反 思,看到天主給予人 不同的恩賜,每個人 都有其潛能和特別的 貢獻。
28
衛萍 (啟堯媽媽) 很 感 動, 也 很 感 恩, 因 各位 充滿 愛心 的教 導每 一 位 青 年。 旅 程 對 兒 子 有 很 大 幫 助, 特 別 在 與 人 溝 通 方 面, 做 事 亦 更 有 條 理, 亦 加 深 了 我 對 兒子的信仰的認識。
Martha (啟堯姑姐) 領洗 多年 從未 參加 過 朝聖 活動,這 次旅 程 為我 也算 是一 次朝 聖 之旅。
啟堯 好有意義和非常開 心,我感到很滿足。 自己是獨生子,但在 這團體認識了很多兄 弟姊妹。見到「喜憨 兒」朋友的熱誠和堅 持,值得自己學習。
29
團員心聲 鳳儀 雖然這次交流之行並非完美, 但在各人心中已經感到完滿, 因為我們以小小的火苗,燃起 了臺灣朋友們的心火,讓他們 感到有人陪伴同行,也為八 位青年與他們的家長打了一 枝強心針。青年們的內在潛 能都被大家的熱情引爆出來, 這是一個始料不及的結果。
阿文 耶穌對我們說:「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 為 大 的, 就 當 作 你 們 的 僕 役。」( 瑪 20:26)換言之,誰愈有能力,就愈應 以真心誠意服務比自己弱小的人,而我 們「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去作,如 同是為主。」(哥 3:23)我認為,這 就是「展新業」團體的其中一個理念。 我很喜歡一句話:「尺有所短、寸有所 長 」。 當 你 須 要 更 精 準 量 度 的 時 候, 「寸」比「尺」更有用。所以我們要互 相效力、彼此尊重。「就如我們在一個 身體上有許多肢體,但每個肢體都有不 同的作用;同樣,我們眾人在基督內, 也都是一個身體,彼此之間,每個都是 肢體。」(羅 12:4-5)我認為,這就 是「展新業」團體的另一個理念。
30
Pauline 在生命影響生命的境遇裡, 我看到各人的成長,特別是 青 年 們, 還 有 那 些 臺 灣 的 參與者在透過我們的接觸、 交 流、 互 動, 彼 此 都 有 得 著 和 建 樹, 感 謝 主! 我 相 信只要有天父的臨在和帶 領,事就這樣成了。
師母 我留意到家長因被青年的熱情感動 而更投入工作坊中,並在過程中看 到子女的優點和欠缺。我亦觀察到 各人都信任身邊的人,很坦白,不 怕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青年有 可愛一面亦有惱人一面,學習彼此 接受,感到一切都是天主的禮物。
方 Sir 確是 一趟 由聖 神做 領導 的朝 聖之 旅。 我最 開心 的是,天 主讓 青年 們沒 有使 我「 跌 眼 鏡 」。 他 們都做得到!
31
鳴謝 每一位「展新業」計劃的青年成員都深信,無論自己手上擁有的「塔冷通」有 多少,只要願意加以善用,必定能獲得賞報。我們於是決意透過舉辦石膏聖像 工作坊及義賣活動,籌募善款以津貼青年成員及同行家長的旅費,並捐助探訪 的機構及聖堂。結果,在眾多神長、堂區、機構及熱心人士的慷慨支持之下, 我們所籌得的善款竟較目標 $100,000 多出 46% !在此,我們謹向以下人士、 堂區及機構(依中文筆劃及英文順序排列)致以衷心謝意,讓我們可以實現 「由柴灣到臺灣」的願望:
Ms. Chan Ka Yuk Mr. Chan Kin Hing Ms. Cheng Kit Wan Jannie Ms. Choi Chi Oi Teresa Miss Fung Ho Yin Hilda Ms. Grace Ma Ms. Patty Wai Yu Fung Miss Ho Wing Man Tracey Ms. Lai Man Wai Annie Mr. Lau Kai Sun Miss Lau Yuet Hung Teresa Mr. Roy Tak Chun Law Miss Lee Ching Kam Miss Lee Sai Kit Rose Ms. Ng Suk Han Christina Mr. Mok Gar Lon Francis Miss Gemma C.M. Wong Ms. Wong Yip Lan Miss Teresa Yeung 伍笑英女士
32
江綺玲女士 何嘉麟先生 李小琴女士 呂志文神父 李枝蘭女士 李筱淇小姐 阮可敬女士 忻瑞流會計師 林社鈴執事 林祖明神父 唐嘉麗女士 張克成先生 郭小姐 陳日君樞機 陳少梅女士 郭偉基神父 馮定華神父 黃寶珠女士 黃寶蓮女士 楊玉蓮女士 葉淑霞老師 趙貴田神父 劉笑梅小姐 劉凱琪小姐 黎為華女士 謝錦全先生 羅詠珠女士 譚美玲女士 顧慧文女士 自然趣 明愛大學小團體訓練課程 海星堂 慈幼彌撒中心 義守書社有限公司 聖母堂星期一慕道班 聖安德肋堂 嘉諾撒聖心幼稚園 綠茵小堂 樂融融
33
花絮
34
35
「喜歡祢.展新業」 臺灣交流活動紀念冊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港島 「喜歡祢.展新業」計劃 2019 年 12 月出版 地址:香港柴灣柴灣道 200 號地下低層 電話: 2143-5800 WhatsApp : 9683-7261 Facebook : dpcwhki 網址:http://dpcwhki.hkccl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