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paper 3月號:自然筆記

Page 16

photo/ 陳朗熹

香港的郊野公園蘊藏豐富的生態價值,是市民 親親大自然的好地方。不過隨著使用率增加, 加上水土流失等自然損耗,維修及保養郊遊徑 變得相當重要。但如何做才可以既方便遊人又 保育山嶺,實在是一大學問。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最新的估算,2017 年全年郊

手作步道的原意之一,是以手工的方式維護山

野公園的遊客人數達至 1,300 萬,而郊野公園小

徑。Teddy 說:「我們就地取材,利用石頭、木

型康樂設施及道路工程的撥款,預計超過 2,000

材等天然材料,過程中亦用全人手搬運,將對自

萬。雖然投放於改善山徑的開支龐大,但近年有

然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Teddy 亦參與大潭水

部分郊遊徑,如元荃古道、荔枝窩等,以城市化

塘路段的修葺。「水土流失問題,令此山徑中間

方式建設、維修,引起不少熱愛行山的人士反

位置形成深溝。台灣的專家先勘察現實環境,了

對。擁有十多年行山經驗、人氣行山網站「綠洲

解大潭水塘的歷史文化、景觀後,再設計路線、

Oasistrek」創辦人羅榮輝(Teddy)說:「這些郊

排水位等細節,最後動員義工修路。」

遊徑用外來物料,如水泥、花崗岩,或一些預先 切割好的石塊鋪砌而成,外表與周邊環境難以融

Teddy 說,修路過程並不容易,也花上不少的體

合,既破壞景觀,也未能從根源解決水土流失的

力。「連同搬運木頭、石頭的時間,我們一組四

問題。」

人大約用了一天時間,才做好兩級階梯。」我們 跟著 Teddy 實地視察,復修後的山徑猶如渾然天

Teddy 坦言比較喜歡走在天然山徑的觸感。「對

成,沿途更聽到年長行山人士稱讚,指維修後山

我來說,水泥徑質地較硬,對腳部負荷較大。另

徑變得舒適易行。他補充:「完成後的山徑有利

外,山徑梯級的高度變得一式一樣,行山人士很

疏水,但要經過一段時間,特別是夏天雨季,才

難按照自己的步伐行走。」有見及此,有熱心人

知道實際效果,或許要經過反覆嘗試,才找出每

士成立「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希望喚起大

條路徑最合適的修復方法。」

眾對香港郊遊徑的關注。他們更與漁護署合作, 請來台灣的專家傳授經驗,以手作步道的方式, 修理損毀嚴重的郊遊徑。 1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