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國度復興報

Page 12

12 書香園地

2017 年 9 月 17 日

路德的中世紀基督教 歐洲背景

作者:撒拉.威爾森 定價:250 元

這也需要經過數萬到數百萬年的痛苦與折磨,清 償了罪的刑罰之後才能實現。 中世紀百姓的短暫人生內,總會看到自己所 愛的人死亡,想到所愛的人要在煉獄中長時間受 苦,總是叫人難以忍受。第六世紀末,教宗大貴 格利寫了一本名為《對話》的著作,其中提到某 些修士為已經離世而在煉獄受苦的弟兄禱告。代 禱者有人在異象中看到那位弟兄,因修士的代禱 使他從煉獄的痛苦中得釋放。這成了具高度啟發 性的概念,意味著活在世上的人能幫助煉獄中的 人,而這樣的結果造成中世紀基督徒試圖經由各 種努力,幫助他們所愛的人早日脫離煉獄的行動, 具有強烈動機。這些努力包括禱告、彌撒、朝聖、 購買贖罪券,以及行善等行動。行善叫人脫離煉 獄的一個動機,在於對人的愛和關懷。然而,還 是有許多善工的動機是出於對煉獄的恐懼。若有 人一輩子都很慷慨,例如周濟窮人,這人不僅期 待自己在煉獄的年日縮短,同時期待那會促使他 所幫助的人在他死後為他禱告。中世紀的宗教生 活重點,多方面都在為死人解決問題。今天在強 調祖先的文化背景裡,所關切的依舊相同。 ~ 摘自《超越 500 年的影響力》

推薦譯者廖元威牧師著作

我們以負責任的態度探討路德神學的當 今意義之前,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考察開 始。我們必須知道對路德及同時代的人 而言,當時世界呈現何種樣貌?他們渴望甚麼? 懼怕甚麼?中世紀西歐的教會是如何形成當時的 樣貌?路德為何終究還是站在它的對立面? 要了解 1300 年左右到路德時代的中世紀晚 期,首先要知道當時的生命極其脆弱。一般人平 均壽命只有三十歲,百分之二十的嬰孩在周歲前 夭折,百分之三十的青少年活不過二十歲。中世 紀晚期,歐洲飽受嚴寒之苦,造成農產歉收與饑 饉,甚至蝗災也很嚴重,像摩西時代上帝降在埃 及的災一樣。一言以蔽之,就像中世紀某位教宗 的名言:「我們出生的目的是為了死。」壽命短, 死亡隨處可見。短暫人生中無可迴避的主題就是 苦難,等在人生盡頭的則是最後的審判。在教會 藝術與建築中,經常可見這種耶穌的形象,幾乎 在每一間中世紀教堂的門上,都可看到耶穌坐在 審判的寶座上,得救的人在祂右手邊,受咒詛的 在祂左手邊。大家通常把祂當作嚴厲的審判官, 而非憐憫人的救主。

在路德的年代,整個歐洲幾乎都屬於基督 教世界。大多數宣教行動是由修會主導,而今天 我們稱為「開發工作」的,如創建學校、醫院和 社會機構等,都是由同一批修士所完成。再者, 基督教是當時唯一被官方認可且受法律保護的宗 教。然而,許多人照樣接觸巫術、迷信或古老的 異教習俗。但就宗教層面來看,中歐與西歐整體 不是一個多元社會。羅馬教宗所管轄的基督教, 顯然是西歐地區宗教的唯一選項。對於人生苦 短,又活在時刻擔心死後被基督審判的百姓,主 宰他們的是單一宗教。 反過來說,死亡既把人帶到基督審判罪惡的 台前,這也意味著對罪的高度擔憂。中世紀神學 繼承了奧古斯丁對於原罪與罪行的區別:只要是 生為人,個個都有原罪。它來自於亞當與夏娃, 無人能逃脫。根據中世紀神學,洗禮能洗除原罪 的罪咎與罪債,因此洗禮是得救的唯一盼望。然 而還有一個問題:受洗之後,人還會繼續犯罪; 這就是罪行。他們若在嬰兒時期受洗,這在中 世紀歐洲是常態,那麼他們一生都需要面對罪的 問題,他們該怎麼辦?對於他們洗禮之後所犯的 罪,基督十架的死或他們自己所受的洗,能發揮 怎樣的作用? 於是中世紀神學作了另一個區分:致死的 罪和不至於死的罪。其概念來自於約翰壹書五章 十六至十七節。致死的罪「導致死亡」,是最嚴 重的一類,如謀殺、姦淫或褻瀆。中世紀基督徒 相信,一個人若尚未悔改而因至於死的罪而死 亡,他就會直接下地獄,毫無逃脫的指望。相反 的,不至於死的罪指的是較不嚴重的罪,不會使 人下地獄。可是,縱然一個人為自己致死的罪悔 改,或只是犯了不至於死的罪,損傷都已造成, 包括對罪的受害者,以及上帝的榮耀。這種情況 要如何修補?若認定上帝只會一味地饒恕,卻忽 視罪帶來的實質傷害,看來不太對。於是,「煉 獄」(purgatory)的概念就應運而生。那是為罪 債已蒙赦免,但尚未為罪受懲罰之人預備的去 處。煉獄成為某種「好消息」,一個人若去煉獄, 代表他不需要下地獄,總有一天他會到天堂;但

定價:220 元

www.taosheng.com.tw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