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原住民族人口數統計
台灣原住民族16族分布圖
人口約58萬人,約佔台灣人口的2%。 以基督教信仰為主。
享有一定程度之自治權。
目前僅有16族已正名,但還有十幾個 平埔族群尚未被國家承認,如北部的凱 達格蘭族、苗栗的道卡斯族、中部的巴 宰族、南部的西拉雅族、大武壠族、馬 卡道族等。
阿美族是台灣人口數最多的原住民族, 也是16族中漢化最深的族群。
104年-111年台灣原住民族人口數統計圖
人口數
池上 原住民族人口數統計
池上鄉原住民人口佔比(111.10)
池上鄉人口數統計 8009人
原住民:2194人
客家 閩南 :5815人
漢人
池上鄉各村原住民人口數(111.10)
原住民
池上原住民族人口佔比超過1/4
7.錦園村 總:17人 男:6人 女:11人
9.富興村 總:146人 男:81人 女:65人
10.振興村 總:364人 男:191人 女:173人
資料來源 關山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
台灣阿美族五大分類
各時期官方對阿美族的分類差異對照表
資料來源 1台灣南島語言叢書十一《阿美語參考語法》-吳靜蘭 2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阿美族傳統社會文化的持續與變遷(2004) 表格整理 陳思妤繪製
臺灣阿美語五大方言群分佈圖
台灣阿美族因分布範圍廣,逐漸在語言、文化、物質、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形成差異, 目前以2001年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公布的「臺灣五大阿美語方言群」為 主要分類。
資料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陳思妤繪製
恆春阿美到池上
臺灣阿美族群17~19世紀的遷移:形成五個居住群的原因
1.達其黎(Takidis) 社人南移
達其黎部落在今花蓮縣新城鄉,為阿美族居住地之北限,因太魯閣族的侵略而被迫南 遷,經東海岸、臺東,最終抵達屏東恆春,故稱恆春阿美。
2.水璉與丁仔漏之間阿美族部落的廢棄
Pacidal 氏族居住於花蓮縣豐濱鄉的丁仔漏附近,Ciwidian 氏族則於壽豐鄉的水璉。 由於太魯閣族的德奇塔雅群息居壽豐西面山區,並且至海岸山脈狩獵或出草,這兩氏 族即棄社南移,遷至秀姑巒溪流域或台東縣境海岸山脈東麓,甚至遠抵臺東及恆春。
3.加納納(Kalala)、高藥(Koyo) 兩社人的遷徙
此兩社初居花蓮瑞穗鄉的舞鶴與瑞祥兩地,因布農族的侵擾,Kalala 社人向東逃難, 翻越海岸山脈,抵達長濱鄉白桑安與成功鎮美山之間的海岸。Koyo 社人則逃至烏漏
另建Koyo 社。後因馬太鞍社之間的爭端,又集體遷居今玉里地區,使秀姑巒阿美族 的領域向南延伸至玉里鎮。
4.馬蘭阿美族的遷移
馬蘭阿美族久居台東市及卑南鄉境,三百年前,因為卑南族八社的勢力強大,成為台 東地區的強族,號召東部各社每年繳納農產品及獵物,並且強制服勞役。因此,不願 受支配的阿美族人則遷至花蓮縣以南地區。
資料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陳思妤繪製
阿美族傳統陶藝文化
原住民族傳統陶藝文化現況
台灣16個原住民族中至今仍保有傳統製陶技術者僅存2族
阿美陶器用途
阿美陶器分類
圖片/資料來源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網站
阿美陶製作時間
由於耗費時間長、所需人力多,因此婦女們會趁農閒時刻製作家裡需要的各種器皿, 以自用為主,若有多的才和其他部落交換。
資料來源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網站
阿美陶製作過程
把從小河岸採 來的黏土滲入 細沙均勻混和
用木頭拍打陶 坯表面使陶器 表面平整
細部修整 將整好的陶坯 放在陰涼的地 方慢慢晾乾
在陶坯四周堆 茅草、五結芒 桿、小樹枝、 米糠等燃料, 露天低溫燒製
圖片/資料來源 台灣陶藝聚落網站-台灣史前的陶藝工藝
阿美陶製作禁忌
資料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網
圖片來源 花蓮縣豐濱鄉阿利客工作室臉書粉絲專頁
阿美族傳統竹藝文化
魚簍 (Rakar)
圖片來源 外交部臉書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
魚簍(Rakar)是一種漁撈用的編織容器,主要材料是黃藤和竹子,形狀跟漏斗很像, 簍口朝向上游,使魚蝦順流游入後無法游出而被捕獲,頂端設有蓋子,當捕魚時會蓋 上,要取出魚蝦時再打開。
資料來源 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台網站
竹筏(Dadangoyan)
左圖為1802年 日人繪製之港口阿美竹筏
圖片來源 《享和3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嶋之記》,頁52,秦貞廉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網站
漁獵是東海岸的阿美族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傳統的出海捕魚靠的是竹筏,因此製 作竹筏就是部落裡最重要的大事。族人們會上山挑選竹子,主要以麻竹與刺竹為主, 再將竹筒砍成合適的大小,埋進海沙裡乾燥。經過數月的乾燥後,再經過削皮、燒烤 彎成合適的弧度,最後再用藤條綑綁固定,並以榕樹幹製成木漿,即完成。
資料來源 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都音Tuying臉書粉絲專頁
池上阿美族傳統竹藝改良現況
池上高家米倉魚簍 (Rakar)現今使用狀況
芭洋那邊的是我自己做的,三號公園 那些是我們開課教老人做的,但現在 這個工藝沒有人需要了,所以都沒有 被傳承下來。以前是拿到溪裡去抓魚 的,但現在乾旱都沒有什麼水也沒有 魚了,所以這個東西是被環境和時代 淘汰的,現在抓魚的技術那麼多,這 種傳統的技術是一定會被遺忘的!
芭洋:
這個天花板的裝飾是象徵以前阿美族 的傳統竹筏,大部分是我老公做的, 我們把中間竹子的方向改成直的,算 是我們的創意吧!想說不要太像一般 的竹筏,以前是拿來當吧台的天花板, 現在吧台撤掉了但它就留在這裡變成 一個裝飾。
魚簍編織過程/圖片來源 高家米倉提供(高爸爸 左) 池上高家米倉竹筏(Dadangoyan) 現今使用狀況 三號公園/陳思妤 攝影 高爸爸: 芭洋Amis美饌/陳思妤 攝影 芭洋Amis美饌竹筏裝飾/圖片來源 陳思妤攝影阿美族傳統家屋研究
太巴塱社傳統家屋(花蓮縣光復鄉)
屋頂 隔扇
樑柱
地板
以木、竹為結構,每二、三年左右會在秋天把屋頂茅草換新。
家屋內部以木板或竹板區隔分出廚房、客廳、寢室等不同空間。
以樹幹取代鋼筋成為結構柱,再用黃藤取代釘子來綑綁木材。
此屋樑柱上均列有裝飾紋樣,是文獻上少數保有雕刻的阿美族建築。
通常會架高至少30公分以上,並鋪設竹編鋪床。
爐灶 屋內的核心位置是爐灶(paruod),由石塊堆疊而成。
沒有爐的房子被視為是畜舍而不是人居住的屋舍。
阿美族家屋重建紀錄片
資料來源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YouTube頻道
阿美族的生活以爐為中 心,爐除了炊事、取 暖、照明的功能以外, 也是家人與親戚朋友團 聚的地方,共享一個爐 的家族被視為是同一個 家族成員。
圖片/資料來源 原住民產業平台網站/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網站/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網站
池上新阿美
何謂「新阿美」?
漢化後的阿美族有許多傳統文化與工藝已失傳,近年來許多新一代阿美想努力復 振已失去的文化,卻已無耆老可傳授最正統的古法,只能靠研究與嘗試去「模仿」
舊的傳統工法,但在結合現代生活需求後,反而做出一種新的現代化阿美產物, 我稱這個融合的阿美族文化為「新阿美」。
池上新阿美
葉海地《溯土Revert to Earth》
重拾阿美族古老的製陶 技法來製作陶片,但卻 以新的方式呈現阿美 陶,並嘗試從傳統延伸 至當代創作的可能。
米貝果 阿洋《阿美陶鯨魚杯》
阿洋本身是卑南族,卻 對阿美陶有極大的興 趣,他以傳統阿美族野 燒陶器的古法結合卑南 族的象徵「鯨魚」,製 成鯨魚杯並量產販售。
芭洋Amis美饌
藏在高家舊米倉裡的阿 美族無菜單料理,以傳 統食材為基底,不斷研 發新的食材組合方式, 形成各種阿美創意料 理。
圖片來源 Walker Land 池上美食-芭洋Amis美饌
芭洋Amis美饌餐廳現況
芭洋Amis美饌簡介與高家米倉的關係
芭洋Amis美饌的女主人高筱媛,是恆春阿美族遷徙至臺東 池上的第六代,而高家米倉則是他們Kakupa家族的產業。
高筱媛從都會返鄉後,開始跟著母親學習阿美族的野菜文 化,認真酒麴、酒釀製作的方法,最後她和丈夫決定把高家 已停用的鐵皮舊米倉改造成餐廳,從配置到裝潢都由他們一 手包辦,試圖把阿美族的特色充分表現在空間中,讓客人更 完整的體驗阿美族文化。
芭洋Amis美饌現況平面圖
芭洋Amis美饌空間改造計畫
一樓平面配置圖
芭洋Amis美饌空間改造計畫
把消失的行為與空間尺度放回穀倉裡,強化阿美族、芭洋美饌(今)與高家米倉(昔) 的關係,以火為中心,想像這個鐵皮老穀倉還能以什麼樣新的姿態站在池上 — :「有火的屋子才是給人住的。」
一樓鋪面設計圖
芭洋Amis美饌空間改造計畫
AA'長向剖面圖
設計說明
一樓: 二樓:
冷凍貨櫃轉90度,以黑板面對入口,讓顧客可以更容易看到黑板上的字, 也創造出環繞動線,把用餐空間和商品販售區做區分,讓手工藝品及甜酒 釀產品有獨立的展示空間,再拆掉部分舊廚房的牆,增加半室外用餐空間。
保持完整的高家米倉儲物間,只有工作人員可以進出。
芭洋Amis美饌空間改造計畫
BB'短向剖面圖
設計說明
把原本天花板靠牆的竹筏搬到火的上方,讓改良後的魚簍燈圍繞著竹筏,想像在十幾 米高的米倉內有一個隱形的水平面,呼應池上恆春阿美初來池上的落腳處-大坡池畔。
芭洋Amis美饌原味餐桌計畫
餐桌原味食器方案
以環保無毒的大自然餐具取代目前現成的餐具,除了提升顧客用餐體驗外,也可達到 保護環境的效果。
檳榔與阿美族的關係:
檳榔不僅聯繫著許多原住民族群的 傳說,更是生活、婚嫁、祭祀、祭 典很重要的元素。其中,阿美族人 與檳榔的關係密切,除了食用檳榔 果實,更將檳榔葉鞘製成容器,用 來烹煮傳統的石頭火鍋,耐高溫且 不會漏水。
資料來源 文化部網站-博物之島
圖片/資料來源
1 蝦皮 阿美族圖騰桌巾
2.6.9 ACCUPASS貓公部落|輪傘草餐墊&杯墊編織工作坊(2022)
3-5 拿鞘Nature官網
7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阿美族
8 LIFE.TW台灣生活網
池上學粉絲專頁
在池上學,向池上 學 ��� � 年春 季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 系 四年級蕭 組
指導老 師
蕭有 志
合作單 位
池上鄉文化藝術協 會
台灣好基金 會
多力米故事 館
感謝單 位
池上書 局
萬安社區發展協會
小安比樂
甲道文健站
義昌商號
池上鄉公所
高家米倉
芭洋Amis美饌
池上善牧天主堂
楊秀蘭老師
廖郁嘉學姊
案名/ 作者
分散型旅宿體驗空間規劃 陳品絜
池上農路護欄設置與道路安全暨環境景觀相互調和 之可能性
張維函
池上鄉公有市場更新計畫
謝磬陽
池上雜貨店轉型計畫
王梓貽
嚮老
連婕伶
市內行水
楊心美
池上芭洋餐廳改造計畫
陳思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