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神話 to a Myth 莊 普 Beckoning Tsong Pu
莊普
萬物皆有靈 事事出自因 形順自然上 觀外解乾坤
召 喚 神 話
莊普
萬物皆有靈 事事出自因 形順自然上 觀外解乾坤
召 喚 神 話
作品拍攝於:華光社區 大安森林公園 公館 - 煥民新村(空軍眷村)
作品拍攝於:華光社區 大安森林公園 公館 - 煥民新村(空軍眷村)
文|黃義雄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一種社會性空間,在曾經不遠的時間向度中,城市聚落裡各 式家屋的比鄰而倚。它不只是一個個建築集聚的空間,更是因著人們的生活機 能所逐漸衍生而來的關係網絡空間。在台灣,曾經每間房子都有著有關這個居 住建築的守護神,祂跟我們一同居住著。在家庭裡有灶神、地基主、床母、祖 先神主;稍微延伸到周邊,則有土地公(客家村落稱為伯公),那個時代似乎 還是一個有神靈的時代。隨著時代的數十倍速前進,神靈已被我們逐漸丟棄、 遺忘。最後,我們自願遷居到一棟棟與土地無連結的、科技製作的格子空間, 在這些空間裡剩下的就只是我們自己,神靈、神話不斷被人們、被都市規劃 的空間所拒絕與揚棄。人類在不斷地在縮小其自身的邊界,限縮自己與社會空 間、自然空間、神性空間的連結。上述這種去神話的現象,在當代藝術中也同 樣地做出某種應和,作為 70 年代成長的我來說,時值現代主義與晚期現代主 義的跨越變動時刻,藝術世界中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正出現重疊適應的當下, 對藝術中神話性、神性仍有某程度的信仰,尤其從抽象繪畫脈絡而來的創作,
這次的創作以一間間木作家居為建築單元,包含著曾經家居的神性,也是美的
有關「減之又簡」的材質形式介入空間所產生的劇場性,一直是我個人創作的
形式表達,是一座座構建的雕塑。當一間間建築單元被構造起來時,它宛如在
內在核心。因此,這系列的創作計畫也圍繞著關於藝術中神性的思索,媒介則
作某種時間與空間的儲存,所製作的物件已不是一間間三角形的建築物件,而
來自空間建築的關注議題。
是冷凍儲存這些已經是「不得其位」的建築物件,其間所擁有的記憶、熱情、 情境與社會關係瞬時被冰凍,而它所有的神性也被一併冰凍其間。展場上排列
本次威尼斯台灣館展出提案,將從最近的「召喚神話」系列創作繼續發展。一
來自不同歷史、時空召喚而來的拼貼建造物(或可稱為家居),裡面錯落著連
間間夾雜於都市空間、城市邊緣空間的建造物,它也許是眷村或是舊社區面臨
繫天、地、神、人的象徵物,其中火柴、枕、床、水桶、黑屋瓦、籤詩,日常
都更的建築、或許畸零地上倚立在巨大高樓毫不搭嘎的建物、又或許是夾雜於
生活相關的一切之物,暗示著人們的死亡、睡眠、夢、機會、吉凶、身體、天、
大樓間的二次性建物,他們曾經是某時期都市記憶中觸目可及的一種通常的建
神靈等隱喻,物件本身既是天、地、神、人關係留存於內的證明。而天、地、
築樣貌。然而,在現代性的意識型態下,標舉著城市規劃、都市更新的過程中,
人、神的整體,在傳統宇宙觀裡我們稱之天、地、人三者合一似乎更為恰當,
這些人與眾神共居的建築,已被割裂的支離破碎,無法想像的快速傾毀消失,
中國傳統宇宙觀中,「神」與「天」幾近同義語,神可以是天的形象化,也因
結果是—眾神逃離。這些建物在此也被視為「不得其所」的矮小建築、濫建築。
此在我們曾經過去的日子,落實到民俗生活中的石頭、老樹、灶、動物都有神
Tim Cresswell 在《地方》一書,提出這種「不得其位」是取決於某種分類系統;
靈,這種「萬物有靈」論不同於西方或印度等地方對萬物的觀點;而「萬物有
空間分類的強烈程度,強化了對秩序的建構,也使驅逐與排斥異類的慾望,在
靈」另一層意義是神性隱身於萬物之中,是萬物與人互融的場景,它不只限於
強大的全球資本主義席捲下,不符合都市開發或資本市場邏輯所排除的地方及
人所製造之物,也涵括更廣泛而連續的關於人存在所環繞的一切萬物。
其上面的建築,都成了破壞秩序的、污染的物件。因此,他發明了「地方錯置」 (anachorism)一詞,來指稱置身錯誤地方的事物。
也因此,對於本屆威尼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的展出,
文|黃義雄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一種社會性空間,在曾經不遠的時間向度中,城市聚落裡各 式家屋的比鄰而倚。它不只是一個個建築集聚的空間,更是因著人們的生活機 能所逐漸衍生而來的關係網絡空間。在台灣,曾經每間房子都有著有關這個居 住建築的守護神,祂跟我們一同居住著。在家庭裡有灶神、地基主、床母、祖 先神主;稍微延伸到周邊,則有土地公(客家村落稱為伯公),那個時代似乎 還是一個有神靈的時代。隨著時代的數十倍速前進,神靈已被我們逐漸丟棄、 遺忘。最後,我們自願遷居到一棟棟與土地無連結的、科技製作的格子空間, 在這些空間裡剩下的就只是我們自己,神靈、神話不斷被人們、被都市規劃 的空間所拒絕與揚棄。人類在不斷地在縮小其自身的邊界,限縮自己與社會空 間、自然空間、神性空間的連結。上述這種去神話的現象,在當代藝術中也同 樣地做出某種應和,作為 70 年代成長的我來說,時值現代主義與晚期現代主 義的跨越變動時刻,藝術世界中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正出現重疊適應的當下, 對藝術中神話性、神性仍有某程度的信仰,尤其從抽象繪畫脈絡而來的創作,
這次的創作以一間間木作家居為建築單元,包含著曾經家居的神性,也是美的
有關「減之又簡」的材質形式介入空間所產生的劇場性,一直是我個人創作的
形式表達,是一座座構建的雕塑。當一間間建築單元被構造起來時,它宛如在
內在核心。因此,這系列的創作計畫也圍繞著關於藝術中神性的思索,媒介則
作某種時間與空間的儲存,所製作的物件已不是一間間三角形的建築物件,而
來自空間建築的關注議題。
是冷凍儲存這些已經是「不得其位」的建築物件,其間所擁有的記憶、熱情、 情境與社會關係瞬時被冰凍,而它所有的神性也被一併冰凍其間。展場上排列
本次威尼斯台灣館展出提案,將從最近的「召喚神話」系列創作繼續發展。一
來自不同歷史、時空召喚而來的拼貼建造物(或可稱為家居),裡面錯落著連
間間夾雜於都市空間、城市邊緣空間的建造物,它也許是眷村或是舊社區面臨
繫天、地、神、人的象徵物,其中火柴、枕、床、水桶、黑屋瓦、籤詩,日常
都更的建築、或許畸零地上倚立在巨大高樓毫不搭嘎的建物、又或許是夾雜於
生活相關的一切之物,暗示著人們的死亡、睡眠、夢、機會、吉凶、身體、天、
大樓間的二次性建物,他們曾經是某時期都市記憶中觸目可及的一種通常的建
神靈等隱喻,物件本身既是天、地、神、人關係留存於內的證明。而天、地、
築樣貌。然而,在現代性的意識型態下,標舉著城市規劃、都市更新的過程中,
人、神的整體,在傳統宇宙觀裡我們稱之天、地、人三者合一似乎更為恰當,
這些人與眾神共居的建築,已被割裂的支離破碎,無法想像的快速傾毀消失,
中國傳統宇宙觀中,「神」與「天」幾近同義語,神可以是天的形象化,也因
結果是—眾神逃離。這些建物在此也被視為「不得其所」的矮小建築、濫建築。
此在我們曾經過去的日子,落實到民俗生活中的石頭、老樹、灶、動物都有神
Tim Cresswell 在《地方》一書,提出這種「不得其位」是取決於某種分類系統;
靈,這種「萬物有靈」論不同於西方或印度等地方對萬物的觀點;而「萬物有
空間分類的強烈程度,強化了對秩序的建構,也使驅逐與排斥異類的慾望,在
靈」另一層意義是神性隱身於萬物之中,是萬物與人互融的場景,它不只限於
強大的全球資本主義席捲下,不符合都市開發或資本市場邏輯所排除的地方及
人所製造之物,也涵括更廣泛而連續的關於人存在所環繞的一切萬物。
其上面的建築,都成了破壞秩序的、污染的物件。因此,他發明了「地方錯置」 (anachorism)一詞,來指稱置身錯誤地方的事物。
也因此,對於本屆威尼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的展出,
我思考的是如何提出一套連結地方性知識與全球藝術對話場域的策略。這次我
盒子空間;它也可能是單一物件呈現,或是多件組的大型邊界佈局。這些具
使用一件件三角物件的平面排列進行空間切割,自然是來自我本身一貫的藝術
備游動性質的建築物件,除了是逐漸消失的建築象徵或建築形式,更是一種
語言,相信它是必要的藝術溝通工具。實質上談論的則是有關台灣在全球性資
神性的寓言式寄託。人們在新組構的通道縫隙,穿梭其中,新的空間體驗讓
本主義下的觀察與理解方式的展示,我以考古的方法挖掘出的歷史空間遺留之
時間性開始擾動。此流動性與動態性的空間變化,使冰凍的一切事物隨時可
物,這是來是對公館空軍眷村拆除尾聲的廢墟,與台大城鄉所的一場對話。提
被解放出來。透過這種藝術實踐,相信可以讓神性重新發現在這滿是無神的
案所呈現的不是反省,而更積極的實踐,試圖透過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神與
「他者」都市荒漠,藉著豎立的一間間「不得其所」的建築,重新界定空間
人一場靜謐的相遇設下結界,以重新召喚出被我們曾經埋葬的神性與神話,而
的界線與邊緣,「地方錯置」使空間的意義和複雜性被視覺化,邊緣的界定
其指涉的神話雖有著屬於人類共同之處,但更重要的是將台灣的地方性經由展
產生了主動性,抵抗了原本被框架的權力空間,開放的平面延伸出流動、模
覽,開放出我們特定事件、特別的日常生活場景與場合,這些特殊性來自我們
糊的邊界,創造諸神得以穿梭的門戶。
的地方性知識,是從我們曾經擁有的歷史、生活經驗,以及宇宙觀、自然觀、 倫理觀共融而來。
再將討論拉回到本件創作的藝術實踐面,對於藝術,我常常不禁自我提問, 所謂的神性,在當代藝術中是否還應存在?寓言的或劇場的表達方法,還適
本系列作品除了目前提案展出的主要呈現,也希望未來藉由更多藝術實踐延伸
用於未來的創作嗎?這一切答案或許還是進行中,面對當前諸神退場的創作
成不同的演繹方式,在於不同空間、地點與組合的構建使之產生不同的樣貌。
主流,其微弱的抵抗也許不曾歇息,之間鬥爭的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如此,
它可能在繁華的信義商區街道、公園路樹上、不經意的家居陽台、畫廊的白
我們又如何告別諸神,甚至告別「藝術」呢?
我思考的是如何提出一套連結地方性知識與全球藝術對話場域的策略。這次我
盒子空間;它也可能是單一物件呈現,或是多件組的大型邊界佈局。這些具
使用一件件三角物件的平面排列進行空間切割,自然是來自我本身一貫的藝術
備游動性質的建築物件,除了是逐漸消失的建築象徵或建築形式,更是一種
語言,相信它是必要的藝術溝通工具。實質上談論的則是有關台灣在全球性資
神性的寓言式寄託。人們在新組構的通道縫隙,穿梭其中,新的空間體驗讓
本主義下的觀察與理解方式的展示,我以考古的方法挖掘出的歷史空間遺留之
時間性開始擾動。此流動性與動態性的空間變化,使冰凍的一切事物隨時可
物,這是來是對公館空軍眷村拆除尾聲的廢墟,與台大城鄉所的一場對話。提
被解放出來。透過這種藝術實踐,相信可以讓神性重新發現在這滿是無神的
案所呈現的不是反省,而更積極的實踐,試圖透過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神與
「他者」都市荒漠,藉著豎立的一間間「不得其所」的建築,重新界定空間
人一場靜謐的相遇設下結界,以重新召喚出被我們曾經埋葬的神性與神話,而
的界線與邊緣,「地方錯置」使空間的意義和複雜性被視覺化,邊緣的界定
其指涉的神話雖有著屬於人類共同之處,但更重要的是將台灣的地方性經由展
產生了主動性,抵抗了原本被框架的權力空間,開放的平面延伸出流動、模
覽,開放出我們特定事件、特別的日常生活場景與場合,這些特殊性來自我們
糊的邊界,創造諸神得以穿梭的門戶。
的地方性知識,是從我們曾經擁有的歷史、生活經驗,以及宇宙觀、自然觀、 倫理觀共融而來。
再將討論拉回到本件創作的藝術實踐面,對於藝術,我常常不禁自我提問, 所謂的神性,在當代藝術中是否還應存在?寓言的或劇場的表達方法,還適
本系列作品除了目前提案展出的主要呈現,也希望未來藉由更多藝術實踐延伸
用於未來的創作嗎?這一切答案或許還是進行中,面對當前諸神退場的創作
成不同的演繹方式,在於不同空間、地點與組合的構建使之產生不同的樣貌。
主流,其微弱的抵抗也許不曾歇息,之間鬥爭的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如此,
它可能在繁華的信義商區街道、公園路樹上、不經意的家居陽台、畫廊的白
我們又如何告別諸神,甚至告別「藝術」呢?
作品模型示意圖
二十一間畸零的三角屋,暗藏不為人知的世界,背後的故事奇想等待觀者自己
門裡門外的風情,進到台灣館的觀眾將被召喚至另一個空間另一個國度中,漫
來探索。其中十件小屋內的裝置作品展現的鄉愁,探討的死亡及臺灣抽神籤卜
步於巷弄間,發掘探索莊普式的幽默及情懷。
卦之特有風情。
作品模型示意圖
二十一間畸零的三角屋,暗藏不為人知的世界,背後的故事奇想等待觀者自己
門裡門外的風情,進到台灣館的觀眾將被召喚至另一個空間另一個國度中,漫
來探索。其中十件小屋內的裝置作品展現的鄉愁,探討的死亡及臺灣抽神籤卜
步於巷弄間,發掘探索莊普式的幽默及情懷。
卦之特有風情。
〈一些名詞、一堆動詞、以及一點點形容詞〉2002
〈在遼闊的打呼聲中〉2008
〈一些名詞、一堆動詞、以及一點點形容詞〉2002
〈在遼闊的打呼聲中〉2008
2013. 10. 04 關渡美術館
2013. 10. 04 關渡美術館
2014. 03. 15 大趨勢畫廊
2014. 03. 15 大趨勢畫廊
2014. 05. 20 深圳雕塑雙年展
2014. 05. 20 深圳雕塑雙年展
莊普藝術工作室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 73 巷 6-2 號 artstudio@tsongpu.com +886.2709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