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ual Debate 2013] Written Opinion by Council Members

Page 33

Representative of Hornell Students' Association 康寧堂學生會代表

Chung Ka Hung 鍾嘉鴻

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在香港大專院校就讀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從 2001/2002 年度的 2,253 人急升至 2010/2011 年度的 10,074 人,當中來自內地的學生佔大 多數。 在香港就讀資助課程的內地學生人數從 2001/2002 年度的 1,912 人急升至 2010/2011 年度的 8,724 人,佔總學生人數的比例從 2001/2002 年度的 2%左右急增至 2010/2011 年度的接近 20%,而這數目並未包括來港修讀非政府資助碩士課程的內地學生數目。 故此,大學接收非本地學生已成為具爭議性的問題。由於非本地學生數目近年不停提高,變相令 本地學生的學位減少,從而減少本地大學生的數目。有反對調低限額的人士認為,由於本地學生 能力跟外地學生相比有下跌跡象,收取一定數量具爭力的外地學生,不但有助維持大學本身的競 爭力及,在外地留學生競爭的情況,亦有助提升本地擁有學位的學生的質素,對大學來說,是一 舉兩得。而然在支持調低的人士看來,日益提升非本地限額,是減少本地學生的學位數目,在缺 乏大量高等教育人材之下,本地總體的競爭力亦會下降,對香港本土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而 筆者則認同後者的觀點。 無疑,向世界各地吸納各種人材對大學的競爭力及排行是有正面的幫助,但這種幫助,並未意味 着對香港本土有幫助。不少非本地留學生,在接受數年高等教育後,均回到自己的國家工作,這 是即是說,以香港本地自身的資源為其他國家培訓人才,以香港一個天然資源缺乏的的彈丸之 地,實在不是明智之舉。然而,即使這些人才留港工作,這些人就會成為香港本土學生的競爭者 之。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統計數字,自 2008 年 5 月至 2010 年年底,已有 10,101 名非本地 畢業生經此安排獲准在港工作。由於中國資本在香港投資的數量日益增長,除了少數本地精英, 這些中資公司更加傾向聘請熟悉國情的內地留學生。 筆者並非一味否定吸納外地人才的做法,而是認為,沒有把本土人才培訓好而增撥資源於外地學 生,只是對大學名次有短期利益,對香港長遠而言是沒有好處的。減低對外收生學位,是為了有 更多資源去培訓本地人才,增強本地競爭力,這樣之下,香港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這是才是香 港大學對香港社會的責任與承擔。

Page 30 of 8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