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於2013年9月至10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我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和商務部更於2015年3月聯合發佈〈推動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表述了我國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域的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與合作機制, 進一步把「一帶一路」從概念轉化成實踐,成為國家發展的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中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域的
經濟、政治、外交、商貿、軍事、歷史文化、社會民生等等,深信此對中國 內地、香港及整個世界發展將有重要的影響,為各地域及國家帶來新機遇。 有些學者更認為「一帶一路」是把東亞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相連繫,建立共 同合作的宏大行動。
「一帶一路」其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簡稱,此計劃建基在漢、唐二代發展的絲綢之路,及自唐宋至明代海上絲 綢之路發展的基礎之上。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上,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未來的青年人應怎樣在此倡議上發展個人事業,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本由香 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編寫、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一帶一 路」歷史文化活動計劃》小冊子,深入淺出地表達「一帶一路」的內容,介 紹了東西方互惠影響的概況,讓學生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及思考全球化的 發展趨勢。在此十分感謝文聯會的努力,更感謝編撰教材的年輕人,致力普 及歷史文化知識。是為之序,深感榮幸!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區志堅 謹識
3
編者的話
「一帶一路」是中國在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
海上絲綢之路」的跨國經濟合作概念,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 發展與沿線國家及地區合作的夥伴關係。是次為「『一帶一路』歷史文化活 動計劃」編輯的小冊子,將帶領讀者穿梭二千多年來古代絲綢之路,從而認 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框架思路、國際間的合作機制與互動,以及文化 交流帶來的啟示。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在「一帶一路」的發展藍圖中,將迎接各方
面的挑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編者期望讀者透過閱讀本小冊子,對 「一帶一路」的歷史和目的有所認識,並掌握其發展方向,探討和反思它為 香港以至世界帶來的機遇和正面的影響。
4
第1 章 何謂「一帶一路」 ?
5
6
古代絲綢之路的形成及概況 7
第1章 ■ 何謂「一帶一路」? 古代絲綢之路的形成及概況 陸上絲綢之路
漢
隋
唐
宋
明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中國》
一書中,首次出現「絲綢之路」這個詞語。傳統絲綢之路起自長安(今西安),經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中亞國家抵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是 古代連結亞歐大陸的交通要道。數千年來,商人、使節、傳教士等沿著絲綢之路四 處活動,使其成為中國與歐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威尼斯 羅馬
烏魯木齊 伊斯坦堡
撒馬爾罕
安卡拉
敦煌 大馬士革 亞歷山大港 開羅
巴格達
赫拉特
科威特市 多哈
伊斯蘭瑪巴德
西安
上海 寧波
新德里 卡拉奇 河內
廣州
曼谷 納蓋科伊爾 摩加迪沙
馬尼拉 胡志明市
新加坡
斯里巴加灣
古代絲綢之路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圖: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
8
漢朝
西漢時,陽關和玉門關以西被稱作西域(今新疆以西的中亞地區)。漢武帝建
元二年(前139年)派張騫出使大月氏(今阿富汗),意圖東西夾攻匈奴,以解除 匈奴的威脅。張騫在途中被匈奴俘虜,前後歷時13年。此次西行雖未達到目的,但 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的資料及見聞,司馬遷在《史記》稱此行為「鑿空」。後來漢 軍擊敗匈奴,取得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合稱河西走廊)地 區,絲綢之路便正式開通。東漢時,班超投筆從戎,擊敗大月氏,平定龜茲、焉耆 等國(今新疆地區),執掌了西域都護的帥印,令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此後,絲綢 之路不斷發展,主要有西北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三條。
唐朝
唐朝是絲綢之路發展的巔峰,西域商人多到張掖互市。初唐,唐太宗擊敗東突
厥(今蒙古高原及貝加爾湖地區)和吐谷渾(粵音:突欲魂),及至唐高宗又滅西 突厥,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疆域東起朝鮮(粵音:招仙)海濱,西至達昌水, 東西方通過絲綢之路,以大食帝國(今阿拉伯)為橋樑,進行國與國間的交往。
唐太宗晚年,大漠南北地區,修築支線通絲綢之路,並開闢了「參天可汗
道」,設有68處驛站,方便西域各國到長安朝拜唐朝皇帝。由於大食帝國、東羅馬 帝國不斷派使節到長安與中國相通,敦煌、陽關、玉門關等地方成為當時「陸地上 的海市」。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落,北方戰火連年,陸上絲綢之路交通受阻, 海上絲綢之路便得以發展起來。
9
海上絲綢之路
唐朝以前的經濟重心伴隨著政治發展而形成,以關中平原地區作為中心。唐朝
中葉的安史之亂,開始了經濟中心南移,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漸趨蓬勃。此外,阿拉 伯人的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等多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指南針的應用和地圖的繪 製,使得海上絲綢之路乘勢發展起來。《唐 李玄墓誌》中陳述:「唐大中四年 (850年),李敬實任廣州都督兼市舶使,番商大志,寶貨充盈」,由此可見海上 貿易之盛。
唐朝
唐朝時,廣州是中國第一大港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貞觀年間(627
年-649年),分全國為十道,設嶺南道治所。中唐以後,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 的始發港,開通了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及至非洲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 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等;輸入的主要是香料、象牙及供宮廷賞玩的 奇珍異寶。當時在廣州的外商以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賈為主,他們聚居在城西的「蕃 坊」或「番坊」。
10
宋朝
宋朝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明顯提高,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事業。「元豐市舶
條」標誌著外貿管理制度的新開始,私人海上貿易得到極大發展。為防止錢幣外 流,南宋在1219年下令以絲綢、瓷器交換外國的舶來品,對外交易的次數因而日益 增多。宋朝有三大對外貿易主港口,分別為廣州、寧波和泉州。泉州市舶司於1087 年正式開港後,迅速超越寧波的明州港和廣州,並於南宋時成為第一大港。當時,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一帶)、三佛齊(今馬 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蘇門答臘爪哇)等,總計58國。
11
明朝
15至18世紀期間,歐洲人開展全球性海上擴張活動,開啟大航海時代和世界性
海洋貿易,有利明朝海上絲綢之路之發展。當時鄭和七下西洋曾到訪亞洲、非洲等 39個國家,此舉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達極盛時期。1575年,鄭和船隊向東的航 線「廣州──拉丁美洲航線」,由廣州啟航,經澳門出海,至菲律賓馬尼拉港,穿 聖貝納迪諾海峽進入太平洋,東行到達墨西哥西岸。與此同時,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也從西方向東方進行海上探險,顯示出中西雙方對航海均擁有求 知的冒險精神。這對後來達伽馬(Vasco da Gama)開闢歐洲到印度的航道,以及 對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的環球航行,都具有先導作用。
絲綢之路使中國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成為現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
進步。中國的四大發明沿絲綢之路西傳,又從西域引進無數的稀世珍寶及科學技 術,成就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在歷史上,唐朝和親的文成公主、傳播宗教的鳩摩羅 什和玄奘、文壇巨人岑參和李白,都是傳播文化的締造者,他們光輝的事跡永留青 史。
12
從絲路走進「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倡議
古絲路的發展從貿易演變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交流,而「一帶一路」
繼往開來,在亞歐非大陸上建立互聯互通的關係,成為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振興計 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9月和10月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
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亦即「一帶一路」)的重 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 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描述了以下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和合作機制:
13
一、框架思路
「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共同發展和實現共同繁榮。「一帶一
路」貫穿亞歐非大陸的經濟圈,其陸上走向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 業園區為合作平台;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 道。
「一帶」和「一路」各有兩個走向,皆由中國出發至歐洲:
「一帶」之路線:
「一路」之路線:
(1)經中亞、俄羅斯
(2)經中亞、西亞到達波斯灣 和地中海沿岸各國
14
(1)經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 (2)經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秉承四大理念,以增進各國的理解信任,加強交流,促進共同發
展,並倡議在秉持和平合作的基礎下,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 共同體、命運全方位推進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四大理念:
和平 合作
開放 包容
互利 共贏
互學 互鑑
三大共同體:
15
二、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 稱為「五通」)為主要內容,加強沿線各國合作,互惠互利。其重點如下:
政策溝通 - -
重要保障 策劃及支持大型項目
民心相通 設施聯通 - -
優先領域 整合地區建設
- -
社會根基 促進文化交流,達至人文共融
貿易暢通
資金融通
- -
- - -
重點內容 促進跨境投資及供應鏈合作
重點支撐 加強貨幣政策協調 加強雙邊金融合作
此外,生態文明理念亦融入「五通」內,強調實踐綠色經濟和生態環境之發
展,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和沿線國家透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等項目,加強 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之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平衡經濟、環 境和社會效益。
16
三、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透過現有的各國雙邊及多邊合
作,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及發展。 強化多邊 合作機制作用
加強雙邊合作
支持沿線國家地方聯合舉辦 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
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 次區域相關的國際論壇、 博覽會等平台的建設性作用
17
多邊合作機制例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10+1)
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 上海合作組織(SCO)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
亞歐會議(ASEM)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
中阿合作論壇
亞洲合作對話(ACD)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
「一帶一路」為跨國合作倡議,沿線各國須建立友誼和互信,加強溝通及協
調,達至共商、共建與共用,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此倡 議。
18
第2 章 「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
19
20
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
21
第2章 ■ 「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 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一個宏觀的概念,當中涉及物質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傳播和影響。隨
著歷史的發展和全球化的互動性增強,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以下將會 以衣、食、住、行分類,舉出當中重要的中西交流「成果」。
衣:絲綢
絲綢的生產起源於中國,當中蘊含神話色彩。傳說黃帝妻嫘祖發明「養蠶取
絲」,織成綢緞。中國絲綢有十多類,如緞、紗、絹、絨等。由於絲織品堅韌而 透氣,就是在炎熱的天氣穿着都極為舒適,廣受貴族和上流社會人士歡迎。絲綢 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對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古代絲綢
漢朝開拓絲綢之路後的一千多年,絲綢製作都由中國壟斷。絲綢不僅用於衣
物,而且有許多其它用處,例如製造絲綢紙張,甚至將地圖畫在絲綢上面等。隋唐 時期,飛鳥時代的日本引進中國的養蠶技術。另一方面,從4世紀起,絲綢被商人 以黃金、象牙、寶石等作為交換商品,後更成為貨幣標準。因為希臘人欣賞高質量 的中國絲綢,便在地中海盆地種植桑樹和飼養桑蠶。中國人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 被西方人說成是賽里斯人(希臘文Σῆρες、拉丁文Seres等),即擅長製作絲綢製品 的蠶絲人。中世紀時期,絲綢更成為一種奢侈品。
絲綢的傳播
古代拜占庭帝國成功獲得了桑蠶卵後,開始了桑蠶
的養殖。與此同時,阿拉伯人也開始生產絲綢,並把 養蠶業傳播到整個地中海沿岸。隨著十字軍東征, 絲綢開始向西歐傳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 年-1204年)後,意大利致力發展絲綢行業;許多工 人也選擇在阿維尼翁定居,為教宗們提供絲綢產品。 由於西西里人、猶太人和希臘人沿著周邊城市移民到 意大利南部,令盧卡國絲綢工業發展繁榮;盧卡、熱 那亞、威尼斯和佛羅倫薩城邦開始向歐洲所有地區輸 出絲綢。1472年,佛羅倫薩市出現了84家作坊及至少 7000名紡織工人,以應付上流社會對絲織品的需求。
22
(圖:絲綢)
食:番薯
番薯,又名甘薯、地瓜,顏色不限於黃色,大致有白色、橙色和紫色。番薯含
豐富纖維質及澱粉質,可代糧充饑。除供食用外,還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白 色番薯更可作為食療,有助改善身體機能。
番薯的起源與傳播
番薯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以人工種植,栽培容易。1493
年,哥倫布晉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將由美洲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 16世紀初,西班牙人已普遍種植甘薯,並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印尼的摩鹿加 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約在16世紀末,甘薯通過三條管道傳入中國,包括雲南、廣 東及福建;明朝的《閩書》、《農政全書》、清朝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 等均有相關記載。1582年(萬曆十年),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次將番薯引入廣東, 吃番薯的習慣由此而起。
番薯於中國的發展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
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甚高;加 上「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 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極速於 各地傳播。17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 五穀不收,饑民流離,以番薯充饑。明代 著名數學家徐光啟從福建把番薯運種到上 海,清乾隆皇帝更「敕直省廣勸栽植」, 於是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種植,並成為中 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
(圖:番薯)
作物。
23
食:茶葉
自古以來,中國茶之文化是開門七件事之一。種茶、製茶、泡茶、品茶均被認
為需要高度技藝,茶道更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中國茶葉傳播到世界各地已有二千 多年的歷史,今天有關茶的文化幾乎都起源於中國。
中國茶的外傳
隋朝時,中國將茶傳入日本,唐朝時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就更深入。唐德宗
時,佛教天台宗創始人來中國修行佛教,之後帶著佛經和中國茶籽回日本。宋朝 時,日本僧侶也把被稱為「天目」的著名茶具帶回日本,並視之為珍寶。明朝時, 鄭和把茶葉從海上絲綢之路經南亞輸出到歐洲國家。而歐洲人對茶的偏愛刺激了歐 洲與清朝的貿易逆差,中國進口的絲綢與茶葉超過歐洲出口中國的任何一種貨品。
中國茶文化影響世界
茶藝更是一種儀式化的飲茶方式,中外
人士喜歡喝茶或欣賞茶藝,全出於人們把簡 單的飲茶行為昇華成一種藝術,在淺酌慢飲 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中國人的茶文化更視 為社交禮儀。源於中國的日本茶道,看重待 人之道;英國視茶為健美飲料,在社交甚至 在宮廷中盛行品茶;印度也有「客來敬茶」 的習俗。此外,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斯里蘭 卡,在改國號前的錫蘭茶早已深入歐洲市 場,廣受人們歡迎。
(圖:茶)
24
住: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英文中「瓷器」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可見精
美絕倫的瓷器足以成為中國的代表。在商朝中葉,中國就出現早期的瓷器。通過絲 綢之路,把瓷器傳到歐亞各國,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甚至作為陪葬品。
中國的精品瓷器
瓷器自商朝出現後,發展到漢朝漸趨成熟。宋朝開始,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
的程度,眾多聞名中外的名窯,如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等相繼出 現。元朝生產的的青花瓷更成為受伊斯蘭世界歡迎的商品。明朝瓷器加釉方法的多 樣化,使瓷器豐富多彩,如明朝成化的斗彩;嘉靖、萬曆的五彩等等,標誌著中國 製瓷技術不斷提高。清朝康熙時的素三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瑯彩,都是聞 名中外的精品。
世界各地的中國瓷器
中國瓷器經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
路傳遍世界各地。唐朝更開闢從明州通向 海外的「陶瓷之路」。在伊拉克的巴格達 發現的唐越窯青瓷,正是與浙江余姚上林 湖出土的標本完全相同。埃及是「陶瓷之 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在福斯塔特 遺址發現唐朝平底小圓凹式的玉璧底碗與 及刻有蓮花、鳳凰等圖案的越窯青瓷,都 印證了中國瓷器貿易行銷海外,例子不勝 枚舉。 (圖:明朝永樂龍紋青花瓷)
25
住:乳香
乳香又稱天澤香、摩勒香、馬尾香等等,古法文為「franc encens」,表示
「貴重」、「香料」,形容它在古代歐洲多貴重。乳香是由乳香木產出含有揮發油 的香味樹脂,採集方法是在樹皮上割開傷口,流出乳狀汁液,在接觸空氣後變硬, 成為黃色微紅的半透明凝塊。
乳香在中西方的使用
乳香主要產地是索馬利亞、也門、阿曼,古代集散中心是示巴王國(今也
門一帶)。乳香在西方的宗教場合廣泛使用,羅馬皇帝尼祿在皇后博佩雅的喪禮 上,燒掉足夠供應羅馬城一年的乳香。古埃及和古羅馬的祭司曾大量使用乳香, 在神廟中製造異香繚繞的神秘氣氛。埃及人製作木乃伊需要在屍體內填以乳香、桂 皮等香料,最後才裹上麻布。同時,乳香在中國作為一種中藥藥材,用於止痛、化 瘀、活血等等。名中外的精品。
乳香傳入中國
在古代,乳香被視為黃金一般的貴重。東方三博士更特別以乳香作為禮物,送
給剛誕生的小耶穌。4世紀開始,乳香在埃及與歐洲的市場逐步縮小,一條由也門 (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經阿曼(阿拉伯半島東南端)至近東(地中海東部沿岸) 的「乳香之路」逐漸衰落,但仍維持通過紅海向拜占廷及中國出口大量的乳香。 11世紀,阿曼開闢了至廣州、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又稱之為「海上乳香之 路」,每年向中國出口數十噸以至上百噸的乳香。北宋初年,泉州陳洪進遣使, 「貢白金千兩,乳香、茶藥皆萬計」。宋真宗尊崇道教,對乳香的消費大增,「道 場科醮無虛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絶……日賜供乳香一百二十斤」。鄭和下西洋到 訪的國家,會以乳香作為交換絲綢和瓷器。
(圖:乳香)
26
行:指南針
指南針又稱羅盤或司南,它與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
明。指南針是一種磁性的指向器,與方向盤相結合就成為羅盤,廣泛應用於各種方 向判讀,常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它結合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和天文 學知識,對航海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促進世界文明也產生先導作用。
宋朝的指南針
指南針最早用於航海的是在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明確記載宋朝已有水羅
盤和旱羅盤。朱彧在《萍洲可談》中評述當時廣州航海業興旺的盛況,也是第一位 具體提到利用指南針在海上航行的人;他同時記述海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甲令 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 南針。」航海羅盤的應用,為日後鄭和開闢中國到東非航綫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指南針的傳播與發展
宋朝與阿拉伯海上貿易十分頻繁,
阿拉伯商人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 灣之間,經常搭乘能容納百人的宋朝商 船,而宋朝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均以指 南針導航。指南針大約在12世紀末傳到阿 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再傳入歐洲,從此打 開了歐洲航海事業的始頁。歐洲航海家利 用它從事地理探索,終於發現新大陸,進 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使世界各地的 聯繫更加緊密。
(圖:宋朝指南針)
27
文教生活:造紙、印刷術 造紙術的「意外」傳播
東漢的蔡倫是造紙術的重要改良者,改進了造紙的技術水平,令生產成本更
低,質量更佳,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從東漢至唐朝中葉,當時只有東亞 及東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紙製品開始在西域 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如樓蘭遺跡發現的東漢古紙等。造紙術的西傳為中亞、西亞 及歐洲帶來巨大的變革,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在怛羅斯戰 役打敗唐軍後,把中國造紙術的工匠,沿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造紙技術繼而傳 播到西歐和中歐。
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
古代中國的印刷術也是沿著絲綢之路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
發現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在8世紀已 傳播至中亞。13世紀,歐洲傳教士和使節沿絲綢之路來到元朝大都拜見蒙古皇帝, 並將印刷術經俄羅斯和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1450年,歐洲人利用活字印刷術印出 了第一部《聖經》。1466年,在意大利佛羅倫斯出現第一間印刷廠,使印刷術迅速 傳遍整個歐洲。由於知識得以普及,改變了歐洲的教育狀況,促使西洋科學突飛猛 進。
(圖:敦煌莫高窟的唐朝《金剛經》)
28
文教生活:景教
景教起源於敘利亞,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由敘利
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428年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後,景教被傳到中 亞等地。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學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因 而得名。
景教在中國的發展與式微
景教原稱「波斯經教」、「大秦教」,後改名為景教。唐朝貞觀九年,大秦國
阿羅本把經書帶到長安,獲唐太宗接見。景教正式傳入中國後,全國都建有「十字 寺」,使景教得以廣泛傳播。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重建靈武等五郡的景寺,後又 因景教徒伊斯協助郭子儀平亂,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 展了一百五十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為唐代「三夷教」。直至唐武宗會昌毀佛 後,景教才趨於式微。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在西安被掘出《大秦景教流行中 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直到16世紀左右,天主教傳教士開始展開在 中國的傳教工作,景教徒數目才隨之銳減。
景教受中國的影響
景教在中國演化時,經歷了不同的
階段。武則天信奉僧尼,景教教士阿羅撼 將景教教義佛化,取悅武后,才得以繼續 發展。景教傳教士景淨的《志玄安樂經》 指出景教教導世人如何得到安樂。不少經 文也按照儒家經典《中庸》的格式撰寫, 滲入「無為」、「清淨」等中國哲學的 概念。較有趣的是,《四福音書》的作 者,均改以「法王」的稱呼;教士叫作 「僧」;教堂叫作「寺」;亦有按照道教 術語,以「天尊」稱之,反映出景教受中 國的影響甚深。
(圖:藏經洞的唐朝景教基督像絹畫殘片復原圖)
29
行: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較罕有的寶石,英文「Lazurite」是來自波斯語「lazward」,意
為藍色,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青金石源產自阿富汗巴達 克山,並已有六千年的開發歷史。此外,俄羅斯、阿富汗、智利、塔吉克斯坦、美 國、加拿大等國家,亦有青金石產出。
青金石在西方的使用
青金石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之一。在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
及和古巴比倫,同樣視青金石與黃金價值相當。在詩歌《月神之魔》(the god
moon
sin)描述為:「公牛般的強壯,大大的頭角,完美的形狀,舒長的額毛,像
青金石一樣顯赫。」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文藝復興時期,青金石被磨成粉末,製成 青色顏料,分類有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綠藍色等等。阿富汗商隊攜帶的青金 石隨著絲綢之路流入歐亞各地。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 之一,被稱為吠努離或璧琉璃,令青金石增添悠遠的宗教色彩。
青金石在中國的象徵
中國自東漢開始已經流入青金石,
是自古進口的傳統玉料,可作玉雕、首 飾、掛墜等等。根據近代地理學家章鴻 釗(1877年-1951年)在《石雅》云: 「青金石色相如天,或複金屑散亂,光輝 燦爛,若眾星麗於天也。」清代的《清會 典圖考》中載:「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 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 壇用綠松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 石,地壇用黃玉,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白 玉。」借玉色來象徵天、地、日、月, 其中以天為上。由於青金石玉石「色相 如天」,故不論朝珠或朝帶等皇帝御用之 品,均鑲有青金石。 (圖:青金石)
30
文教生活:摩尼教(明教)
摩尼教,又稱牟尼教,為3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Mani)所創立。摩尼教創
立後,即在波斯境內廣為傳播,並迅速傳入中亞一帶,繼而傳至北非及歐洲等地。 7世紀末,摩尼教正式傳入中國。
摩尼教在唐宋時的發展
摩尼教以宣揚光明,在傳入中國後被稱為「明教」,信徒多為素食者。唐高宗
和武則天時,摩尼教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天山南北、蔥嶺以西連至波斯)傳播。武 周時期,摩尼教曾與佛教發生衝突。但因摩尼教給予女性的地位甚高,武則天便以 摩尼教思想為稱帝提供依據。安史之亂後,摩尼教藉助回鶻(今作回紇)重入中 原,回鶻牟羽可汗因平亂有功,唐朝允許受回鶻支持的摩尼教徒在中國傳教。唐代 宗大曆三年,批准回鶻摩尼教徒建立摩尼教寺院「大雲光明寺」,其後的數十年 間,摩尼教寺滿佈中國境內。到了宋朝,摩尼教呈現分化,一部分教徒依託道教發 展,另一支則流入民間,最終與白蓮教、彌勒教等秘密宗教相結合,產生了元末的 農民起義。
摩尼教以明教之名起義與衰落
在元末的農民起義中,宗教異端頻
生。白蓮教徒韓山童發動起義,用紅巾裹 頭,以白蓮教、彌勒教為旗幟,自稱紅巾 軍。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亦是摩尼教 信徒。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 明」,年號洪武,相信明朝國號來源是 承自明教。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 璋為杜絕白蓮教再次顛覆政權,命刑部尚 書劉惟謙等修訂《大明律》,並增加了 「禁止師巫邪術」的法律條款,並嚴懲違 規者。從此,明教徒便趨向守法;部分地 下宗教的明教,便逐漸消失。
(圖:元朝絹畫《冥王聖圖》)
31
文教生活: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在前6世紀以前創立,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並
列為世界四大宗教。「佛」是佛陀的簡稱,意思是覺悟者;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教 義包含哲理。佛教在歷史上對世界文化傳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更是中國法定的正 規宗教之一。
漢傳佛教的傳播
漢傳佛教指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是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
教。佛教於漢明帝時傳入中國,隨後數百年間,中國開始把佛典翻譯。漢傳佛教是 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者,主要中國、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傳播。因為 中國的影響,大乘佛教的教義得以在中國實踐,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的傳播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
俗稱喇嘛教。4世紀中葉,藏王拉托托 日年贊的時期,佛教開始在西藏出現, 內容包括佛教三寶所依和供奉。7世紀 中葉,當時西藏的松贊干布藏王先後 娶了尼泊爾公主和中國唐朝的文成公 主,文成公主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 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同時,尼 泊爾和迦濕彌羅(即今天的克什米爾) 等國也引進經書、佛像和佛塔。9世紀 中葉,雖然佛教曾有一段時間沉寂,但 到明神宗時,藏傳佛教傳播達到另一高 潮。印度傳入西藏的佛學,主要的稱 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 「俱舍」、「中觀」、「現觀莊嚴論」。 俺答汗是蒙古第一位獨尊藏傳佛教的可 汗,他與索南嘉措(第三世達賴喇嘛)在 青海建仰華寺(藏傳佛教的寺廟)播下藏 傳佛教在蒙古傳播的種子。到了17世紀, 藏傳佛教逐漸成為蒙古民族的信仰。
32
(圖:釋迦牟尼佛像)
文教生活:唐人街
唐人街(Chinatown)是指中國以外華裔人士聚居的地區。「唐人」一詞源自
唐朝,中國人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唐人街因 而得名。唐人街其實並不限於某條街道,範圍可以擴大至一個城市。唐人街最早叫 大唐街,有些國家稱中國城或中華街 。
唐人街的歷史與世界各地分佈的概況
中國人移民海外早見於商朝,部分移民因為經商、工作、淘金,還是戰亂或宗
教的原因,移居到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19世紀中期,許多中國人移民到美國,經 濟機遇推動更多唐人街在美國建立。其後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英國、德國 等。鄭和下西洋後,大批移民移居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提供了龐大的勞 動力。
唐人街的特色
一般來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廟宇、宗祠和
集市,也就有唐人街。傳統中國式建築風格的牌 樓、牌匾,斗拱、樑柱,陳設等隨處可見,商業 活動皆以售賣美食為核心。每逢農曆新年或商店 開業,唐人街都有舞龍和舞獅,祈求順景及生意 興隆。
(圖:英國倫敦唐人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朝絲綢之路打通以後,就像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樑,把
古代和現代貫連起來。古代絲綢之路上留下的足跡,不論在文化、發明、貿易、藝 術、宗教等各方面,都使中國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成為現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 展。古代絲綢之路遐邇聞名,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近年中國政府重塑外交, 並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發展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孕育多重機遇,把中國甚 至香港走向全球化,從而將整個世界聯接起來。
33
34
從絲路走進「一帶一路」
35
從絲路走進「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中的國際互動
「一帶一路」的倡議為沿線各國和全球發展帶來新機遇,無論經濟、政治、
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發生著全方位的變化。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 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使命,提出「親、誠、惠、容」的外交新理念,提供 「兩行一金」的資金來源,帶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發展良好經濟貿易關係,建立彼此 間政治互信、設施聯通、文化包容等多方面合作,並展開一連串發展項目:
2013年9月至10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5年3月28日
2014年11月8日
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成立絲路基金,支援「一帶一路」
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
國家基礎設施
行動》
2015年12月25日
36
2016年4月29日
正式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成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
提供在亞太地區國家基礎建設資金
找出沿線國家發展的理論和實踐
2017年5月14至15日
2016年8月17日
於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召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
高峰論壇
習近平主席提出8項要求
一、國際合作組織加強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組織方面,中國與「一帶一路」地區國家興建多個合作平台,覆蓋全
球44億人口,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約63%,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佔全球29%, 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積極利用現有的多邊合作機 制,統籌各國資源運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促進區域合作的蓬勃發展。 「一帶」和「一路」各有兩個走向,皆由中國出發至歐洲:
當中三個合作組織簡介:
年 份
大湄公河 次區域經濟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1992
2001
2010
國 家
中國、汶萊、菲律賓、 覆蓋俄羅斯、中亞、 中國、緬甸、寮國、 印尼、馬來西亞、 西亞等陸上絲綢之路 泰國、柬埔寨、越南 泰國、新加坡、越南、 沿線國家 寮國、柬埔寨、緬甸
目 的
加強次區域國家的經濟 維護地區安全與合作, 促 進 東 南 亞 地 區 經 濟 聯繫,加強基礎建設, 鼓勵科技、文化、經濟 合作,推動金融、科技 提高競爭力,推動地區 和交通等協作 領域的發展 經濟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37
二、通過「兩行一金」提供國際融資平台
「一帶一路」的發展對資金擁有龐大的需求,中國推行「兩行一金」建設,
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簡稱新開發銀行) 與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籌組資金,支援基建、資源開發、產業和金融等項目。
亞投行 開業: 2016年1月16日
成員: 由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57個創始 成員國共同成立
宗旨: 提供在亞太地區國家基礎建設資金
法定資本: 1,000億美元
融資: 主要融資包括交通、能源、城市、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 物流等。
38
新開發銀行 開業: 2015年7月21日
創始國: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
宗旨: 協助金磚五國及開發中國家基礎建設的資金需求
法定資本: 1,000億美元
39
絲路基金 開業: 2014年12月29日
創始股東: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投資有限責 任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家開 發銀行
宗旨: 為「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提供融資支持
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40
三、建設基礎設施網絡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中國與多國簽訂「一帶一
路」備忘錄,達成「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之共識——透過中歐通道鐵路運輸、馬中 關丹產業及中國至白俄羅斯工業園等基礎設施和產業集聚區之建設,連接亞洲各次 區域和亞歐非等地;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為核心,共同發展海、陸經濟走廊。
六廊:
六路:
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 -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 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國際 經濟合作走廊
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 道和空間綜合資訊網絡,是基 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主要內容
多國:
多港:
一批支點合作國家,與中國共 同體現「一帶一路」合作成果
若干保障海上運輸大通道安全 暢通的合作港口,推動海上合 作
41
從絲路走進「一帶一路」 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分佈圖:
中蒙俄經濟走廊
俄羅斯
赤塔(俄羅斯) 歐洲
黑龍江 蒙古
伊朗、土耳其
新疆 大連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 江蘇
中巴經濟走廊
印度
緬甸 孟加拉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雲南
廣西
中國-中南半島 經濟走廊
當硬件建設發展成熟和網絡擴大後,軟件如文化、教育、旅遊等項目亦可進行
合作規劃及交流,有助促進區域融合,體現「五通」,開拓創新精神,並增強中國 在其他地區軟實力的影響。
42
第3 章 「一帶一路」中的香港
43
44
香港的角色
45
第3章 ■ 「一帶一路」中的香港 香港的角色
香港擁有國際視野及環球網絡,在多方面的發展已有良好基礎,於國際間享負
盛名。中國政府在倡議「一帶一路」時,亦善用香港的獨特優勢,使其發揮推動作 用,並為香港未來發展開拓新領域。 香港的優勢包括:
實行一國兩制,享有高度自治,擁有成為國際法律樞紐的
一國兩制
條件,在「一帶一路」扮演獨特的角色。
法律制度獨立及健全,是其中一個實行普通法制度的「一帶 一路」沿線地區,受國際認可,培養及吸納了不少人才。
健全法制
連續超過20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既有高度對外開放 的市場,也有穩健的經濟政策,外商和本地公司享有公平和
自由經濟
參與國際組織
46
便利的營商環境,有利資金、貨物、人材、資訊流通。
自由經濟
能以單獨成員的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亦可與貿易夥伴簽訂雙
參與國際組織
邊及多邊協定,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保持和發展關係。
港幣是香港法定和獨立流通貨幣,可自由兌換,且無外匯管 制。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特區政
貨幣
ENG
府擁有自行制定貨幣金融政策的權力。
《基本法》提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
中
兩文三語
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 文」,中英文同時為官方法定的語言體系是香港特色之一。
境內和對外的交通網絡、基礎建設及管理均達至世界水平; 通訊基礎設施完備,資訊發達,是亞太區通訊中心。
先進基建
47
香港憑著這些優勢,在「一帶一路」中可擔任「超級聯繫人」之角色,於司法、 商業、人才培訓及交流、網絡及基建等方面發揮功能:
角色
樞紐城市
地位 超級聯繫人和首席知 識官:
條件
─ 具良好的國際經貿金 融網絡及合作經驗 ─ 資訊開放及發達
角色
全球運作支援中心
地位 條件
48
航運空運中心:
─ 機場可以滿足社會經 濟發展需要 ─ 天然深水港的地理優 勢 ─ 完善的海運及港口的 配套如海港管理、清 關安排等
融資中心
市場融資:
─ 成熟而多元化的融資 市場體系 ─ 資本合作經驗豐富
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 服務中心
國際資產管理、風險管理 及跨國企業財資中心
可靠的聯繫中心和支 撐點:
企業財資中心的理想 地點:
─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 心的地位 ─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 程
國際法律及 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服務支援中心
普通法制度的司法管 轄區:
內地企業到海外投資 的重要跳板:
─ 法制完善 ─ 司法獨立 ─ 高素質的法律人員
─ 地處核心地帶 ─ 連接大陸與國外 ─ 作為海外及內地企業 的總部和基地
─ 具備吸納財富及風險 管理需求的條件 ─ 資金自由流動、高效 的資本市場和完善的 跨國銀行網絡
貿易中心
東亞區樞紐中全球聯 繫最佳的國際貿易中 心: ─ 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 度、市場規則及語言 文化 ─ 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 平台
人才培訓中心
人文交流中心
專才培訓基地:
文化交流平台:
─ 培訓專業範疇如運輸 業之人才 ─ 高等教育國際化 ─ 教學和研究水平高
─ 自由、開放、多元、 安全的交流環境 ─ 旅遊設施完備,有助 與世界各國發展旅遊 合作交流
香港的優勢與挑戰
香港得天獨厚,以自身的優勢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由於
她屬外向型經濟體系,而且位於蓬勃發展的區域中,其發展容易受外圍環境影響, 因優勢而獲得機遇的同時,難免會遇上挑戰:
天時
全球化 開通自由貿易及 地區聯繫
歷史因素帶來的契機 內地資金和人口南下
多元文化環境 擁有廣博人脈、多 元文化氛圍
優勢
國際間的地區保護主義 關稅壁壘 、限定進口配額、 限制移民自由流動等等, 影響經濟、勞動力、競爭力
內地經濟開放 自由經濟貿易區形成競爭
本地產業外移 產業空心化和資產泡沫化
挑戰
49
地利
地理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 核心城市、亞 太區中心、中 西貿易樞紐
區位優勢 全球近半人口 均在5小時飛行 航程範圍內
現代化深水港
提供高增值的 航運服務
優勢 挑戰 區內挑戰
粵港澳大規模 發展基建、亞 太區城市宜居 度高
與沿線國家聯 繫不緊密 合作交流有一 定困難
周邊經濟壓 力大
04
亞太區城市發 展新興產業、 新型經濟 内容具体说明 内容具体说明
50
人和
檢測及認證、 認可制度、專 業服務業、法 律仲裁和調解
大學世界 排名
融資市場體系 成熟,有效掌 握風險
優 勢
挑 戰
市民參與意願 不高、對政策認 知度不足
51
隨著內地城市急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展開等等,香港將面對諸多
不可抗拒因素和未能估計的外部挑戰,她的發展空間或會因此受限,涉及的層面包 括金融及基建:
內地城市的發展,淡化了香港的優勢。上海在改革開放之後迅速冒起,經濟和
基建發展飛躍增長。早於上世紀初,上海設立了外資銀行及工廠,逐漸發展穩定及 繁榮的市場經濟。近年,她被評為「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成為了中國的經濟重 心之一,受國際矚目。2013年,上海開發自貿區,經濟發展更為迅速。此外,中國 多個省份如雲南、廣西等與東盟合作,動搖香港作為橋樑的角色。
至於基建發展方面,《願景與行動》中提及建設最少13個港口,包括天津
和深圳,以及強化上海、廣州等機場的功能,香港的有利優勢或會退卻。另外,建 設粵港澳大灣區雖有利香港的發展,同時也帶來競爭。該區將發展世界級機場群, 珠三角等地也紛建貨櫃碼頭,屆時香港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各國爭取與中國共謀發展的同時,倫敦、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均大力發展
金融業,如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業務,大幅減稅以吸引國際企業投資;亞太地區也 逐漸推動新經濟模式,帶動了經濟增長,對香港構成壓力。
香港的形勢看似被動,然而憑著其優勢和靈活性,可轉危為機,並在「一帶
一路」發揮兩個難以取代且不可或缺的功能:第一,整合地區發展。香港可掌握沿 線國家的發展需要,向她們示範基建、通訊等先進項目之經營模式和運作經驗,提 供諮詢與支援服務。第二,促進發展新的世界體系。香港擁有穩定的國際網絡,可 向「一帶一路」以外的國家如日本、歐美等國傳遞信息,既有利民心相通,也有助 香港在國際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找準自身的發展方向,發掘更多優點,便是「一帶
一路」給予香港的核心價值。
52
工作紙 〈考考你〉
53
考考你(一): 漢朝是開闢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時期,其中張騫和班超是功不可沒,試把兩位 人物的事蹟和貢獻比較一下。(可和同學一起完成) 事蹟/ 人物
出 使 西 域 的 目 的
出 使 西 域 的 貢 獻
張騫(西漢)
班超(東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評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答案只供參考)
事蹟/ 人物
出 使 西 域 的 目 的
張騫(西漢)
1. 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班超(東漢)
1. 奉漢明帝之命出使西域
目的在展示國力 2. 自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 匈奴勢力日增,威脅中原
於是他「投筆從戎」
3. 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3. 打開自新莽以來一度斷絕的絲綢 之路
出 使 西 域 的 貢 獻
1. 帶回西方的大量資料
1. 幫助西域國家擺脫匈奴的壓迫
2. 以後兩次出使西域,歷時約
2. 他在西域經營了31年,打通來往
13年,與西域多國進行外交活動
歐亞的陸路交通
3. 帶回西方的珍品,如汗血馬、
3. 班超智勇兼備,威鎮西域,使親
胡桃等,被譽為「鑿空」的行動
漢政權重新建立
55
考考你(二): 在一帶一路上選出一個國家,然後向同學介紹這個國家的特色、歷史、文化 及印象。
名稱及資料 地理位置 面積 首都 現任總統 語言 人口 宗教 貨幣 名勝 主要城市 歷史人物 歷史大事 獨特文化 其他 印象 和同學分享一些你喜歡的收藏品或相片:
56
國家
(答案只供參考)
名稱及資料
國家: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
地理位置
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
面積
17098242平方公里(世界第一)
首都
莫斯科
現任總統
普京
語言
俄羅斯語
人口
1.46億
宗教
俄羅斯教、伊斯蘭教、佛教
貨幣
盧布(RUB)
名勝
紅牆、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地鐵站
主要城市
聖彼得堡、喀山
歷史人物
柴可夫斯基(作曲家)、托爾斯泰(作家)
歷史大事
俄國十月革命、第2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獨特文化
馬戲團、芭蕾舞、魚子醬、俄國娃娃
其他
俄羅斯藍貓(Russian Blue)
印象
運動表現出色
和同學分享一些你喜歡的收藏品或相片:
57
考考你(三): 來挑戰20條「一帶一路」問答題吧!
歷 史 文 化篇 1. 漢朝時國力擴張,漢武帝平南越後在南方置九郡,香港屬於哪一個郡的統治範圍? A. 惠州。 B. 台山。 C. 南海。 D. 五華。 2. 以下哪一個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以華人為主體? A. 馬來西亞。 B. 泰國。 C. 新加坡。 D. 印尼。 3. 泰國華僑主要是中國哪個地區的移民? A. 梅州。 B. 廣州。 C. 潮州。 D. 泉州。 4. 1994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立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哪裡? A. 福建省廈門市。 B. 福建省泉州市。 C. 廣東省廣州市。 D. 浙江省寧波市。 5. 「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其地理位置在今天哪個國家境內? A. 阿富汗。 B. 伊朗。 C. 伊拉克。 D. 沙特阿拉伯。
58
政 治 經 濟篇 6.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哪個國家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及倡議? A. 土庫曼。 B. 塔吉克。 C. 哈薩克。 D. 烏茲別克。 7. 自2013年起,中國在哪四個地區陸續設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准許外國商 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 A. 廣東、福建、浙江、青島 B. 廣東、福建、上海、天津 C. 海南、廣東、福建、上海 D. 深圳、廈門、寧波、天津 8. 2015年3月底國家三部委發表了《「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提出五通是 「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以下何者不是五通之一? A. 文化溝通。 B. 設施聯通。 C. 資金融通。 D. 貿易暢通。 9. 在中東地區不少國家的經濟支柱是生產石油,但以下哪個國家的經濟支柱卻是高 科技產業? A. 卡塔爾。 B.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C. 以色列。 D. 沙特阿拉伯。 10. 以下哪個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A. 新加坡。 B. 印度。 C. 香港。 D. 馬來西亞。
59
地 理 常 識篇
60
11. A. B. C. D.
布拉格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匈牙利。 捷克。 波蘭。 印度。
12. A. B. C. D.
以下哪一個不是「一路」經過的內地省份? 浙江。 江西。 福建。 廣東。
13. A. B. C. D.
以下哪一個海峽是由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三國共同管理,是連接南海與印 度洋的必經之地? 呂宋海峽。 巽他海峽。 臺灣海峽。 馬六甲海峽。
14. A. B. C. D.
以下哪一條亞洲的河流有「母親河」之美譽,跨越老撾、泰國等國家後,最後 由越南出海? 湄公河。 伊洛瓦底江。 雅魯藏布江。 怒江。
15. A. B. C. D.
以下哪個城市是現今緬甸的首都? 奈比多。 毛淡棉。 蒲甘。 仰光。
宗 教 人 文篇 16. A. B. C. D.
中國古代哪一個王帝以佛法治國,還四次出家? 漢武帝。 梁武帝。 晉武帝。 宋武帝。
17. A. B. C. D.
《大唐西域記》是唐朝哪位僧人的著作? 法顯。 玄奘。 鳩摩羅什。 達摩。
18. A. B. C. D.
伊斯蘭教最重要信奉哪一部經典? 《可蘭經》。 《舊約聖經》。 《摩門經》。 《新約聖經》。
19. A. B. C. D.
伊斯蘭教的遜尼派會遵守多項基本原則,這些原則稱為什麼? 五功。 五信。 五訓。 五投。
20. A. B. C. D.
以下哪一種礦物原產地是阿富汗,可製成顏料,及後成為佛教七寶之一? 琉璃。 瑪瑙。 蛋白石。 青金石。
答案: 1.C 2.C 3.C 4.B 5.C 6.C 7.B 8.A 9.C 10.C 11.B 12.B 13.D 14.A 15.A 16.B 17.B 18.A 19.A 20.D
61
總結
「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合作的重要倡議,深化古代絲綢之路的人文精
神與象徵意義,繼往開來。當中的「五通」,強調區域多方面的合作性, 顯示出國際社會必須互相依存,互惠影響,才可建構合作共贏。
「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香港是中國的一員,每位均為「一人」
中的齒輪,缺一不可。香港作為國家對外最開放的城市,可以充分發揮一 國兩制的優勢,把握「一帶一路」這個歷史性機遇,促進社會和經濟發 展,提升競爭力。年輕人必須不斷增值以適應世界潮流,發揮民胞物語的精 神,繼續鞏固香港在國際的重要地位,共享繁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