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PU B L I C A R T P R O GR A M I N D A LI S O C I A L H OUS IN G
Director's Wor d s
局長的話
藝術走入家戶, 社會住宅中的關係建構
臺中市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計畫有別於置入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之公共藝術,更著重
於民眾參與型的藝術行動。在社宅中,以藝術作為媒介,走入家戶,串起人與人、家 與家、社宅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此案跨越三年、涵蓋豐原安康段、大里光正段、太平 育賢段。陪伴藝術團隊執行的兩年,感受到其中許多的生活發酵與生命歷程的轉變。
許多居民朋友跟著我們的計畫一起成長,有朋友從原來的參與者變成策劃者 ; 也有朋 友透過此計畫一步步接近創業目標 ; 有朋友在此安頓,開啟新的生活 ; 也有朋友因為計 畫,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
很期待本計畫可以持續為臺中市社會住宅帶來更美好、溫暖的生活想像。
此次成果專冊紀錄,以不同參與其中的人物角度呈現,包括參與大里段藝術計劃
的藝術家、大里社宅居民、跨越基地的豐原社宅居民、政府單位、策劃團隊等,內容 紀錄社會住宅中不同角色、不同關係共同參與此公共藝術計畫的旅程,期望透過此專 冊記錄,能與更多人分享過程中的成果與收穫。
4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局長 黃文彬
\\\ 大里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
5
小風:好久不見!不過看你最近的動態⋯⋯你還好嗎?
小宅:嗯,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點卡關,正在思考下一步吧。 妳呢?是不是搬到新家一陣子了?
小風:對啊,我住在社會住宅半年了吧,還蠻好玩的! 小宅:好玩?社會住宅就是政府蓋的那個嗎?
小風:對,政府蓋的、只租不賣,跟你家一樣是棟很新的大樓。 對欸,這樣你家大樓是不是也有很多公共藝術作品啊?
小宅:妳是說,通常擺在一樓門口或大廳裡,有點⋯⋯抽象的東西嗎? 小風:對,就是那個。
小宅:有啊,這我家也有。可妳是要說這個東西好玩嗎?
小風:就⋯⋯我家擺的那個還蠻特別的,有我寫的字在上面欸! 小宅:蛤?!
小風:更酷的是,那是藝術家在做作品前,來我家玩遊戲所搜集的喔! 哈哈,你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我帶你去看看!
小風
喜 歡 嘗 試 的 女 孩。 住 在 大 里 社 宅, 對 公 共 藝 術 的 理 解和小宅很不一樣。
小宅
人生迷途期的男孩。
住 在 新 建 大 樓, 有 華 麗 的
公 共 藝 術 雕塑在顯眼的大 門口。
6
Foreword
獻給 :
///
闖入秘密基地的你
說到「公共藝術」,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 「在車站很大的雕塑」
「路邊突然出現的裝置」
「佈置社區公共空間的畫」
這些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公共藝術,不過除了以 實體作品和人們互動之外,公共藝術也可以透過 「行動或計畫」去創造機會邀請眾人參與。
讓我們想像公共藝術是打造了一個「大家的秘密基 地」,不只是藝術家,任何人都可以在秘密基地裡 一起玩藝術的魔法,在那裡可能有勾起回憶的玩具
(實體作品),或是讓人們彼此認識理解的遊戲(藝 術計畫)。
\ 好伴社計 黃心瑜 /
\ \ \ 獻 給 : 闖 入 秘 密 基 地 的 你
| 0 Invitation |
這本書想跟你分享的是發生在都市大樓、住民全都 剛搬進來的地方,邀請互不相識的住民一起搭建社 區秘密基地的過程,你將參與過程中我們——有居 民、藝術家、工廠老闆、策劃團隊——與生活、與 彼此、與家人、與自我的對話。
歡迎你打開這本書、闖入這個名為《家常對話》的 秘密基地,祝福你在接下來的探險途中展開屬於你 的對話。
7
目次
Con tents
\
8
0
I nvi t a t i o n
/
一起走進大里社宅的公共藝術─「家常對話」
聽說社會住宅有個「祕密基地」 p.10 0-1 0-2
我們的秘密基地 人物關係圖
「家常對話」
p.10 p.12
\
\
公共藝術 X 社區居民,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變化!
祕密基地的魔力
/
2
3
A rt w o r k
4
1-1
說故事
1-3
做點心
1-2
A rt P ro je c t
\
\
1 St ory
透過公共藝術,創造多元發聲平台,讓好事發生!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
2-1 2-2
荷蘭藝術家進駐
在地社區職人合作
p.16 p.20 p.24
p.29 p.30 p.34
在公共藝術創作中,探索自我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為祕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p.39
/
B ehi nd t he S c e n e s
彈吉他
p.15
3-1 3-2
/
宅・風景・進程
與在地木工廠合作
策劃幕後直擊!打造公共藝術過程中的感動瞬間
打造基地真心話 4-1
來自策劃團隊
4-3
來自共同策展人
4-2
來自興辦機關
p.40 p.46
p.53 p.54 p.58 p.62
9
0 I n v i t a t i o n |聽說社會住宅有個祕密基地
我們的秘密基地
「家常對話」
「你希望給媽媽什麼超能力?」
「可以飛起來。因為晚上飛起來可以看到很多的燈、很漂亮的風景。」
五歲的哲嘉在和我們玩遊戲時這樣回答,當時他的媽媽也坐在身旁,聽著這份祝福。
我們到哲嘉 ( 右 2) 家中一起玩遊戲
家,不只是溫飽安睡的空間,也乘載著許多
親密關係:和父母、孩子、伴侶的相處,或是與
打 造 一 個 祕 密 基 地, 在 那 裡, 我 們 可 以 放 慢 腳
家,或許也包括與鄰居的往來、附近經常光顧的
對新家的想像,甚至認識新鄰居、分享新的生活
房間、家飾、家具的記憶,再更寬廣一點地想像 店家、發呆時習慣望向的角落風景。
而有個地方匯集了各式各樣、來自各地、互
步,好好告別舊家或帶不走的事物,去聽聽家人 圈、共同開展住在這裡的故事。
「家常對話」是這個祕密基地的名字,「公
不相識的家,人們稱這裡為「社會住宅」(簡稱
共藝術」是我們打造祕密基地的方法。我們透過
年,有正計畫存錢買房的年輕伴侶和兩隻貓咪,
地裡創造家的風景——五歲的哲嘉對媽媽的祝福
社 宅 ), 社 宅 裡 有 開 始 嘗 試 自 立 生 活 的 獨 居 青 有剛迎接新生兒的小家庭——他們在搬進社宅的
10
於是,我們邀請交會在社宅的這些家,一起
同時,也正一起走向家的新階段。
遊戲、對話、創作,讓任何人都能在這個祕密基 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時刻。
1
關於臺灣新建的「社會住宅」
租 不售
保留
給經濟或社會弱勢族群
///
1
3 0 % 以上
租金為 市價
7折
2
最長租期為
6年
A bo u t S o c i a l H o us i n g
「家常對話」
只
\ \ \我 們 的 秘 密 基 地
A bo u t S o ci a l H o us i n g
政 府 當房東
3
4
5
2
「家常對話」進駐的社宅
家常對話是歷時三年以上、橫跨臺中三處社會住宅的公共藝術計畫。
2019 2020
2018
太平育賢社宅
豐原安康社宅 [ 豐原區永康路 280 號 ]
是「家常對話」的起點,你將 會在一些篇章裡讀到從豐原 社宅延續至大里的故事。
大里光正社宅 [ 大里區仁化路 8 號 ]
在大里區東邊山腳下的竹仔坑
社區,可以跟台中人介紹是「仁 化路走到底」的地方,接下來分 享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家常對話」
將於 2020 進駐!
11
0 I n v i t a t i o n |聽說社會住宅有個祕密基地
大里社宅篇 - 人物關係圖 我們在秘密基地發現了自己的魔法 p. 20 p.16
豐原吉他一哥
傳說中的中中豬組合
湘淩&小提
錡正
p.24
社宅中的烘焙魔法師
昱均
我們把秘密基地變成了大家的遊戲場 p.30
來自荷蘭的觀察之眼
Floor
12
p.34
從社區開始藝術行動
珈汝&素玲
我們為秘密基地打造了寶藏 p.40
p.46
右邊的女兒
左邊的父親
映蓉
伯燁
我們在秘密基地發現了自己的秘密 p.62
p.54
社會設計小炫風
悠遊藝術海的大冒險
育仁
心瑜
p.58
創造溫暖的幕後廚師
靖怡
13
小風:你是不是不敢相信藝術家竟然會進到居民家裡來玩遊戲? 小宅:對啊,我都還沒去過妳家呢!
小風:這就是我覺得最好玩的地方——
把本來讓人覺得有點距離感的公共藝術,變得像在家討論午餐要吃 什麼一樣。
小宅:有點難想像。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去妳家玩遊戲嗎?(眨眼) 小風:接下來我想介紹三個家給你認識!
他們都是從這樣的環節開始,慢慢變成⋯⋯
社區故事主角、吉他表演團體,甚至是第一次成為創作者。
小宅:愈來愈離奇了啊⋯⋯
小風:哈哈!這就是藝術的魔力吧!
14
\ \ \祕 密 基 地 的 魔 力 ///
\
1
Story /
祕密基地的魔力
公共藝術 X 社區居民,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變化!
1-1 說故事 1-2 彈吉他 1-3 做點心
15
1 S t o r y |祕密基地的魔力
1-1
說故事
慶祝一期一會的緣分
小 提:「 來 到 大 里 社 宅 的 時 候, 我 們 想 在 這 裡 留
下 生 命 中 不 同 的 烙 印, 所 以 決 定 參 加 藝 術 計 畫, 希望可以珍惜這段得來不易的緣分。」
湘 淩:「 因 為 我 們 都 是 被 抽 中 的,
在 這 個 社 會 住 宅, 所 以 我 覺 得 我 們
會有一種革命情感,對我來說啦。」 小 提 是 新 竹 人, 湘 淩 是 台 南 人, 兩 人 都 在
台 中 工 作, 選 擇 搬 進 租 金 相 對 低 廉 的 大 里 社 宅 是 希 望 能 一 起 存 錢, 在 不 久 的 將 來 可 以買間房子、打造屬於她們的家。
藝 術 團 隊 在 計 畫 初 期 就 認 識 了 兩 人, 她 們
總是一搭一唱,成為每次活動中的開心果。 16
\\\ 1111111
s t a t i on 1
踏入祕密基地:
1 1 1
在住進大里社宅之前,湘淩和小提住在與朋友
只要是沒有排班的時間,就能常常見到她們的
人終於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空間,還附設對愛做
沒有需要幫忙啊?」
們合租的一整層家庭式公寓。搬來這裡後,兩 菜的她們而言很重要的廚房設備,這讓她們對 即將在此展開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這份期待展現在還沒入住時就開始到處採買 書櫃、收納箱等家具,從她們總是非常積極地 參與社宅中的藝術行動也可以感受得到。 step
///
參與「暖屋行動」,期待在生命中留下一段烙印
身影,也常常提早到場、然後笑咪咪地問:「有 她們說想在這裡多認識一些鄰居、一起分享生 活,而她們參與的第一個藝術計畫就是「暖屋 行動」——這也是藝術團隊在大里社宅打造祕 密基地的開端。
在居民剛搬入社宅時,邀請「居家整聊室」一起走
1
進往往仍是一片混亂的新家,針對每個家的需求、 習慣,提供相應的收納整理方法,協助居民將新生 活的想像落實在居家空間中。
在這個階段中,藝術團隊陪伴居民一同經歷從搬遷
到安頓的過程,居民則敞開大門,分享在家這樣的 由左至右為小提、湘淩、藝術團隊和居家整聊師
step
2
私密空間中,她們的生活樣貌。
藝術團隊和居民相約到居民家裡「玩遊戲」!遊戲 像是大富翁,玩家會輪流擲骰子、走格子,格子上 是一些能開啟對話的題目,像是:「覺得哪一刻的
自己最有魅力?」、「目前生活中最棒的地方?」、 「希望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同時邀請居民把這 些答案寫下來或畫下來。 設計用來和大里社宅居民聊天的遊戲
湘淩在遊戲過關前骰到的最後一個題目——描述你理想的一天:
啊~好害
< 羞 >///
「睡飽飽醒來,跟她一起出門上班,我們每天上班前一定會 kiss bye 一下,然後去上班。覺得今天 很充實,每個個案都很乖巧,通勤路上也沒有三寶。開心地回了家,去菜市場買很多東西準備回來 一起煮飯,接著順利地煮了飯,沒有吵架。吃完飯後還有一點時間玩手機,還有閒暇之餘的話就去 外面把那些多肉植物種得更好,最後洗澡、睡覺這樣。」
(小提補充:睡前還可以再 kiss goodnight 一下。)
17
s t a t i on 2
擔任祕密基地「遊戲王」:
從參與者變成分享者,分享拿手的料理和自己的故事
小提和湘淩在遊戲中分享了許多生活的喜怒哀
來自各地的參與者不僅在活動中互相認識,也透
公共藝術闖關遊戲時,特別設計了一個環節:邀
要的事——認識小提和湘淩,認識她們的人、她
樂,受到她們的啟發,藝術團隊在發想後續一場 請兩人用她們享受也拿手的料理連結起更多來參 與活動的鄰居。
這 場 活 動 辦 在 大 里 社 宅, 參 與 的 人 包 括 社 宅 住 民、社宅附近居民以及很可能是第一次到訪社宅 的台中市民。湘淩和小提擔任遊戲最後一關的關 主,帶大家一邊享用點心,一邊分享參與活動的 感想。
過程中,也將兩人在「暖屋行動」中所分享的日 常,轉化成一則童話故事,用來串連不同關卡的
情境引導:整個遊戲發生在大里的「彩虹村」,村 裡的「中中豬」就是改寫自小提和湘淩的故事,
18
遊戲當天也由她們自己演繹這個故事。
過遊戲探索社宅、感受公共藝術。還有一件很重 們的生活、她們住在這裡的樣子。
\\\ 1111111
s t a t i on 3
1 1 1
發現生活中的魔法:
///
原來我們的日常裡都有值得分享的故事 [ 中中豬故事節錄。。。] 中中豬喜歡交朋友,除了找鄰居吃飯、玩遊戲,她還有個奇怪的習慣——每
週末都會有一個小時,一直待在大樓的電梯裡,為了跟上樓或下樓的動物搭 訕聊天。
有天她在電梯裡遇到了背著孩子的無尾熊爸爸,中中豬開口問到: 「你讓寶寶這樣趴在你身上,口水不都弄濕你了嗎?」
「沒有關係的,那是我孩子的口水呀。」無尾熊爸爸答道。
電梯門開了,中中豬開心地揮手說:「下次再見!下次再見!」; 電梯門關了,中中豬把無尾熊爸爸的答案收進心裡。
闖關遊戲那天,小提和湘淩活潑地演出她們的故事,也很認真準備美味的料理給大家吃,好多小朋友吃 得津津有味。「有個媽媽很開心,很感謝我們煮這麼好吃的料理給她的孩子吃。」兩人在活動結束後說 起她們的成就感。
有天,她們正在社宅等電梯,突然有個聲音從背後傳來:「中~中~豬~~~!」 她們先是驚訝地對望彼此一秒,然後回頭。
小提 ( 左 ) 和湘淩 ( 右 ) 在遊戲當天 生 動 演 出 她 們 的 中 中 豬 故事
「哇,是遊戲那天認識的兩個可愛小朋友!」小 提說。
「 嗨, 你 們 好! 你 們 還 記 得 我 們 嗎?」 湘 淩 問 道。
「記得!妳們是中中豬!」另一個小朋友害羞地 回答。
「他們在家裡都會跟我說中中豬的故事喔。」牽 著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告訴她們。
「除了西方的童話故事,以後也可以跟小朋友多 說說我們生活中的故事啊!」小提開朗地說。
19
1 S t o r y |祕密基地的魔力
1-2
彈吉他
為喜歡的事物搭建小舞台 錡正是「社宅吉他團」的團長,也是豐原社會住 宅的居民,而在大里社會住宅的入厝典禮那天,
他帶領著團員們一起上台表演,表演曲目是逃跑 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與林宥嘉的〈別讓我
走 遠 〉。 台 下 一 共 坐 著 100 多 位 大 里 社 宅 的 居 民和嘉賓,還有特地前來為他們打氣的豐原社宅 居民。
錡正在台上分享了這個吉他團成立的契機。去年他剛搬 入社宅時,參與了公共藝術計畫中的「暖屋行動」,藝
術團隊因此有機會進到他的家中,並從家中的擺設發現 他對吉他的愛。一開始只是半開玩笑地要他表演給大家 看, 殊 不 知 後 來 不 僅 成 功 邀 到 他 協 力 製 作 紀 錄 片 的 配 樂,還促成了一個以豐原社宅居民為主的吉他團。
20
\\\ 1111111
史上最「鄰家」的吉他團
1 1 1
吉他團的緣起最初是藝術團隊中的一位成員說自己想學吉他,後來湊齊了 3、4 個人一起請錡正
///
教學,約好每週五在社區裡的公共空間練習,錡正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了團長。除了團長以外, 其他成員多半都是從零開始練起。
要不要來學呀,哈哈 我考慮看看 育仁
錡正
一把吉他要多少錢啊?哈哈哈
我是怕我學了以後會太紅,迷妹都要來找我 哈哈
吉他我這有多的,可以先用我的,有興趣再看要不要自己買
錡正
好耶 育仁
但我剛開始,會不會拖垮你們的進度?
不然下一次你來體驗看看,我現在有多一把吉他
好~
錡正
育仁 錡正總是貼心地降低大家的參與門檻,像是會額外準備幾把吉他用來招募新的成員,在教學時, 如果遇到大家覺得太難的段落,也會盡可能地將和弦簡化為初學者可以駕馭的版本。團員們形容 他的領導風格是「連哄帶騙」、「因材施教」型。
21
1 S t o r y |祕密基地的魔力
禮拜五連假,有練團嗎? 育仁
這禮拜沒有 錡正 如 果 五 月 來 表 演, 就 那 首「 夜 空 中 最 亮 的 星 」 你覺得有機會嗎?
育仁
要上場可以啊,哈哈哈
看看大家練習的狀況,我算算還有幾次練習的機會
錡正
那首很有感覺,如果可以結合在好伴在社宅辦的活動裡面的話 育仁
我們有空再來討論一下 錡正
嗯嗯,晚點樓下大廳見嗎? 育仁
好,我傳訊息請大家樓下集合 錡正
吉他團平常一週固定練習一次,採小班制教學,
團員間的感情很好,除了團練以外,也會一起從
性,表演前則會更密集地練習,由錡正帶領練習
是改成一起對著大廳裡的落地窗跳舞,也曾在中
人 手 一 把 吉 他, 沒 有 制 式 的 教 材, 上 課 輕 鬆 彈 特定曲目。
團練場地包括社宅一樓大廳、成員家中、頂樓、 藝術團隊進駐的房間等,練完後三分鐘內就可以 回到各自的家中。
22
事不同的活動。有一次練得太晚被鄰居投訴,於 秋節時一起烤肉、一起報名參加微電影競賽、跨 年時到彼此家中串門子等。
\\\ 1111111
社宅吉他團除了在大里社宅剛入住時,為官方所
當天他們表演的曲目是〈彩虹〉與〈快樂天堂〉,
又再次受邀前來成果分享會中演出。
里社宅比喻為「彩虹村」的緣故,而〈快樂天堂〉
舉辦的入厝典禮帶來表演,在藝術計畫的尾聲,
這次的表演加入了一名新成員——丞弘,他是大 里社宅的居民同時也是種子戶
,他的加入頗
(註)
有社宅間傳承的意味。
1 1 1
///
將豐原的感動分享到大里
選擇〈彩虹〉是為了呼應在這系列行動中,將大 中則充滿著許多小朋友會喜歡的動物,歌詞中也 含有他們對這裡的祝福。
註:每月須舉辦兩小時活動讓居民共同參與,以交換免抽籤入住社宅資格的住戶。
由左至右依序為錡正、Sun、育仁、庭瑄,四人皆為豐原社宅居民,右一則為大里居民丞弘
「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像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 —— 節錄自歌曲〈快樂天堂〉
23
1 S t o r y |祕密基地的魔力
1-3
做點心
家是專屬於個人的滋味
昱 均 是 豐 原 社 會 住 宅 的 居 民, 藝 術 團 隊 在 豐 原 的 計 畫 中 認 識 她 之 後, 希 望 能 將 與 她 的 連 結 一 起
延續到大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昱均的視角,展開這趟在社宅中實現自己夢想的旅程吧! 文字—昱均
我是昱均,大學畢業後在北部從事烘焙工作,後 來為了多點時間陪伴女兒,決定搬回家鄉台中。 當時很幸運地住進豐原社會住宅,在這個安穩的 家裡,我想踏實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心願——撫
養 米 包 平 安 長 大, 以 及 實 現 開 一 間 烘 焙 坊 的 夢 想,用烘焙去傳遞溫暖的影響力,雖然不敢說能 改變世界,但希望世界可以因為有這家店而變得 更好。
昱均
住在豐原社宅,剛回到台中生
活,熱愛烘焙與繪畫,因為參 與計畫而開啟了夢想旅程。
米包
昱 均 的 女 兒, 最 喜 歡 看 媽 媽 做 點 心, 也 是 媽 媽 的 小 試 吃 員, 對 廚 房 用 具 似 乎 也有些感應?!
24
2018
帶著米包搬進了豐原社 宅,開始新生活!
\\\ 1111111 1 1 1
///
參與「暖屋行動」,認識了「好伴」 在豐原社宅的藝術計畫中,策劃團隊「好伴」帶 著居家整聊師進到家裡,陪我規劃、整理新家空
間, 我 和 他 們 分 享 了 媽 媽 支 持 我 烘 焙 夢 想 的 故 事。
這支看似普通的打蛋器陪伴我從青春歲月走到有
了自己的寶寶,是媽媽在我剛踏入烘焙界時送給 我的。如今媽媽已經不在,它成為我感受母親祝 福的力量。
第一次做點心給鄰居 參與暖屋行動後的某天下午,好伴問我能 不能為社宅的藝術活動製作點心,作為開 店前的小試身手?我開心地答應了!能透
過烘焙認識剛搬來這裡的大家是難得的機 會,也很謝謝好伴記著我的夢想。
與藝術家搭配,共同擔任講師 在系列的藝術活動中,我參與了一 場關於飲食文化創作的沙龍,會後
和好伴分享我的收穫,沒想到聊著 聊著就討論出我們也來用烘焙帶大
家創作的想法!一場以塔為畫布、 食材為顏料的工作坊就此誕生。
這次我不再只是做給別人吃、或教
烘焙的技巧,而是引導大家藉由做 點 心 說 出 自 己 的 故事 , 原 來 烘 焙 也 可以是一種語言的形式。 我的國中同學怡蒨(左)特地前來參加工作坊
25
1 S t o r y |祕密基地的魔力
創作初體驗 2
把想說的話做成作品傳遞出去。
在 採 集 大 里 家 戶 故事 的 過 程 中 , 我 看 見 家 人 支
持的力量溫暖而強大,所以我也想做一件祝福 家的作品。
這件作品名為「好事花生」,象徵我與米包有
了安穩的家,也是在說,住著重要家人的屋子 裡,會有源源不絕的好事發生。
其中一位大里居民分享了母 親 養 育 她 長 大 的 過 程 , 故事
裡母親辛苦持家的心酸與孩 子受母親鼓勵勇於追夢的甘 甜,讓我想起了媽媽對我的 叮嚀與祝福。
創作初體驗 1
該怎麼開始訪談啊?
從來沒有以創作者身份做過訪談,起初很擔心 該怎麼開啟關於家的話題?後來發現我和受訪 者 之 間 的 共 通 點 —— 我 也 住 在 社 宅 呀 ! 於 是 能 從分享居住經驗開始拉近彼此的距離。
2019
延續工作坊的感動, 開啟在大里的烘焙創作計畫⋯ 在好伴的邀請下來到大里社會住宅,以 「家的滋味」為題,經由訪談大里社宅 居民,採集關於家的記憶,並轉化揉合 成烘焙創作。
26
\\\ 1111111 ///
1 1 1
作品 3 號
「 峰 米 」
像大海一樣能包容萬物的 是我的家。
創作初體驗 3
讓家的滋味在眼中、口中和心中發酵⋯⋯
最後一共完成四種點心,除了親口品嚐之外,也透過攝影將 作 品 背 後 的 故事 及 情 境 呈 現 出 來 。
「除了好吃也有意義,如果有賣的話我會買!」有位居民邊 吃邊說,默默地鼓勵了我的夢想。
2020
因為藝術而變寬廣的烘焙夢
由於參與藝術計畫,讓我對烘焙的可能性 有了新的想法,也讓我決定開始朝夢想邁 進。我申請了豐原社宅的「駐宅計畫」,
實驗性地運用社區一樓空間作為短期工作
室,也買了一輛胖卡開始規劃送貨服務。 一步一步,打造屬於自己的烘焙坊。
27
小宅:我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藝術家要走進居民家裡玩遊戲了—— 可以用很靠近一個人的距離去創作。
小風:哇!你說得真好! 小宅:我總結得不錯吧! 小風:還沒結束呢!
除了藝術如何靠近一個人,藝術家也想著怎麼讓一群人可以彼此靠近?
小宅:對欸,尤其妳說大家剛搬進社宅的時候都互相不認識。 小風:嗯,給你看一個異國視角和一個在地創作吧!
28
\ \ \屬 於 每 個 人 的 祕 密 基 地 ///
\
2
Ar t Pr oj ec t /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透過公共藝術,創造多元發聲平台,讓好事發生!
2-1 荷蘭藝術家進駐
2-2 在地社區職人合作
29
2 A r t Pr o j ec t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2-1
荷蘭藝術家進駐
跨越語言的溝通與靠近 Floor Hofman
大 里 社 會 住 宅 位 在 大 里 區 東 邊 的 山 腳 下, 附 近 是 仁 化 工 業 區 和 竹 仔 坑 軍 營, 在 這 樣 遠 離 鬧 區
的住宅社區中,出現了一個特別不一樣的身影: 一 位 五 官 深 邃、 有 著 褐 色 短 鬈 髮、 瘦 瘦 高 高 的 外國女生——來自荷蘭的 Floor Hofman。
Floor 在 2019 年 夏 天 來 到 台 灣, 以 駐 村 藝 術 家 的 身 分,連同她的自行車、瑜珈墊一同搬進大里社宅。她
的創作多藉由述說細微且私人的故事,捕捉更廣闊的 社會文化議題,意圖點亮那些看似平凡而被忽略的事 物。在進駐大里社宅期間,她以低參與門檻的創作工
作坊和大里居民們互動,並用擅長的影像媒材創作, 記錄下這座新社區的生活。
第 1 次邀請
嘿,我想認識你 Floor 搬進大里社宅的第一個週五夜晚, 策劃團隊就在她進駐的小小的房間裡辦
了 一 場 歡 迎 派 對, 當 天 的 參 加 者 除 了 Floor、她的夥伴 Willie,還有大里社宅 的居民、參與計畫的其他藝術家、豐原居 民 創 作 者 等 等。 大 家 各 自 帶 著 食 物 前 來
一起分享,飯後一同玩起比手畫腳。同樣 作為大里社宅「新住民」的大家,儘管彼 此 不 太 熟 悉, 也 有 著 因 不 同 語 言 和 文 化
所形成的隔閡,但透過一起晚餐、肢體語
30
言的互動,成功地拉近彼此距離。
\\\ 2222222 ///
2 2 2 2 2 2 2
延續在歡迎派對的發現,Floor 的第一場工作坊
不過,Floor 也提到,這次的工作坊在事前雖有
的居民們輪流以畫圖的方式向她提問,而她也同
地方,像是必須克服語言的障礙,而自己也有一
選擇以畫圖的方式來和大家互動。當天,她參與 樣以圖畫回應,現場創造出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 互動。
完整的計畫,實際執行起來卻有許多需要調整的 種無法真正與居民建立連結的感覺。「在進駐初 期,我其實是覺得有點被困住的。」她說。
第 2 次邀請
沒有人搭的公車 在第二場工作坊中,她希望能收集居民心中 喜 歡 的 鄰 近 景 點, 安 排 一 趟「 私 家 巴 士 」
(Private Bus) 的 旅 程。 這 個 主 意 來 自 Floor 親身進駐的經驗,她發現周邊的大眾
運輸相當不便。她想這不僅可以回應她的需 求,也一定是大家會感興趣的事。
不 料 在 做 了 萬 全 準 備 下, 工 作 坊 當 天 卻 不 見 半 個 人 影, 給 她 帶 來 相 當 大 的 打 擊。 在 Floor 和策劃團隊的討論中,有人提到雖然
台灣人很樂於分享,但工作坊卻是十分陌生
的形式,加上大家平日工作辛勞,來參加活 動反而像是被出了作業一樣。
這個小小的挫敗,帶來了一次開放又真實的 對話。
31
2 A r t Pr o j ec t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第 3 次邀請
一夜之間的傑作 接 下 來 的 第 三 場 工 作 坊 便 設 定 以「 自 由 繪 畫 」 (Free Drawing)來進行,希望以更低門檻的方式邀請人們自
由表達心中所想。Floor 在社宅中一個通往便利超商的 穿廊,掛上一張長長的空白圖畫紙。
這次她省略了複雜的開場,直接站在一旁和每一位路過 的居民打招呼、鼓勵他們提筆畫畫,不過大家總有各種 婉拒的理由,再次提醒了 Floor 台灣人害羞的一面,於 是她決定先離開現場。
隔天早晨下樓時就見到整張圖畫紙已經滿滿的都是塗 鴉,還能辨認出位在低處的多半是來自小朋友的傑作。
在這個社區裡的大家真的沒有想交流的話嗎?
32
\\\ 2222222
影像作品
《Starting Points》 走進日常,聽見千姿百態的生活
///
2 2 2 2 2 2 2
《Starting Points》是一支片長約 30 分鐘的短 片,主要記錄 5 組居民以各自的姿態在這裡展開 新的生活。
I t wa s rea l l y l i ke j u m p i n g i n to
a really deep pool, and then tr ying to swim.
在 Floor 進駐的過程中,也窺見部分台灣社會對
住宅的既有價值觀,像是渴望能自有房產,租房 只是過渡、不得不的選項。同時,也從週邊鄰里 的口中得知這棟建築物對街區造成的影響,像是 有人就因為房子蓋起來以後,再也看不見原本每 日從臥室都能見到的美麗山景而感到沮喪,不過 也有人覺得社宅為這個社區帶來一絲欣欣向榮的 氣息。 他們之中有搬離與父母同住的家的女性、帶著小 女兒一起入住的媽媽、一起展開同居生活的年輕
這不是 Floor 第一次參與藝術進駐計畫,但是是
清閒生活的長輩。
己與他們正經歷著一樣的過程,都要認識新的環
伴侶、獨立生活的街頭藝人,及退休後獨自過著
Floor 說,可以在這幾組居民身上看到許多社宅 居民都具備的共通點,像是開始獨立生活、要面 對孤單及新的挑戰等。
這個作品與前面那場失敗的工作坊「私家巴士」 有關,Floor 將原本的概念轉化為影像紀錄。她
拿起攝影機,跟隨居民的腳步、跳上他們的機車 與汽車後座,一同前往他們最愛的地方或工作現 場,捕捉生活中的一點吉光片羽。
她第一次實際住在採訪對象的社區中,她發現自 境、鄰居,也有著相似的心境,這次她不再只是 一個「outsider」。
In the beginning I focus a lot on how far away this place is from ever ything, but that also means it is ver y close to the mountain. —— Floor Hofman
33
2 A r t Pr o j ec t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2-2
在地社區職人合作
創作屬於社宅的風景
剛搬進一個社區時,居民們不僅對自己的鄰居感到陌生,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逐漸建立起新的
生 活 圈。 藝 術 家 珈 汝 希 望 能 藉 由 創 作 拉 近 居 民 之 間、 及 居 民 和 地 方 間 的 關 係。 她 邀 請 在 地 職
人——素鈴老師,共同發想如何讓居民一起自由地「玩」藝術,並在過程中連結起對社宅生活、 社區自然環境的觀察和感受,創作出屬於大里社宅的風景。
由眾人一同完成的大里社宅風景,呼應了社區周邊的環境
? w h o 's 帶 頭 工 人 素鈴老師
珈汝 台中大里人,個性活潑,喜歡發想各種新奇的點子,擅
台中大里人,也是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多才多藝,竹編、
民一起在生活中找靈感、探索社區的人文和自然,用藝
手工藝,訴說當地故事。樂於向來到竹仔坑社區的新朋友——大里
長用平易近人的藝術與人產生連結。在大里社宅邀請居
34
術打開對居住的想像。
彩繪、雕塑都難不倒她,喜歡帶領社區民眾以結合在地自然媒材的 社宅居民——介紹這個地方。
\\\ 2222222
與在地合作,從生活取材
素鈴帶著珈汝試做「泥土磚」
位處郊區的大里社宅靠近山區,周圍交通不便,但有許多
2 2 2 2 2 2 2 2
大自然的風景,珈汝從在地資源著手,找到長期深耕竹仔
坑 社 區 的 素 鈴 老 師。 素 鈴 老 師 經 常 將 手 工 藝 結 合 在 地 自
///
然媒材,帶領竹仔坑居民以多變的藝術創作妝點社區。她 們一同討論什麼媒材適合讓大里社宅居民一家大小都能參
與,而且能親近日常、融入自然,讓共同創作可以是一場
1
與生活、與彼此對話的遊戲。
挖泥土
發想過程中,素鈴老師以開玩笑的語氣說:「可以一起來玩
土!」老師和珈汝分享曾在竹仔坑教社區居民創作「泥土 磚」的經驗,她先是在白紙上勾勒出一個頭很大、身體卻 特別小的人,介紹這是小孩子曾在泥土磚上刻畫的圖案,
雖然與現實中的人形有很大的差距,但她沒有侷限孩子作 畫,因為這是孩子們在探索內心對事物的想像。接著素鈴
老師分享自由創作的理念,珈汝也提出以生活中的物件作
2
將報紙泡濕,再榨成泥狀的紙漿
3
將鐵網剪成想要的大小與形狀
為刻畫泥土磚的工具,例如鋼絲絨、水管、寶特瓶底部, 讓日常物件不再只有功能性的意義,從觀察、觸摸它們的 輪廓,啟發對生活經驗更豐富的想像。
大 里 社 宅 版 本 的 泥 土 磚 於 是 逐 漸 成 形, 沒 有 太 多 技 術 門 檻、可以隨心所欲發揮想像力,也能從刻畫的圖案中看見
彼此的生活故事——讓居民透過泥土磚表達、傾聽,在創 作中對話。
用創作討論共同生活的地方
接下來,珈汝邀請素鈴老師一起帶領一場泥土磚創作工作 坊,工作坊地點選在大里社宅的公共空間,也是預計將擺
放 大 家 泥 土 磚 作 品 的 地 方; 工 作 坊 的 參 與 者 除 了 社 宅 居
民, 也 同 時 邀 請 周 遭 鄰 里, 希 望 對 社 宅 還 很 陌 生 的 在 地 人,可以藉由這次機會實際走進大里社宅。
4
將混合紙漿的泥土均勻鋪在鐵網上
在 動 手 刻 畫 泥 土 磚 之 前, 珈 汝 準 備 了 一 些 關 於 居 住 的 提 問,像是「喜歡在社區做什麼事?」、「期待跟鄰居一起
做什麼?」,用來引導大家先以紙筆書寫想法、描繪輪廓。 有人提起和鄰居一起泡茶的期待,也有孩子分享經常在社 區公園玩耍的經驗,各種日常的話題成為創作題材,不同
年齡層的參與者,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因為共同生活的 地方產生了交集。
5
在泥土上自由刻畫
「泥土磚」完成 !
35
2 A r t Pr o j ec t |屬於每個人的祕密基地
素鈴老師在工作坊中示範泥土磚的製作步驟
透過關於社區的提問,引導參與者在泥土磚上創作
以日常物件刻畫出山的線條
孩子用日常物件在泥土磚上蓋出各種形狀
泥土磚承載了大家對當地的記憶,有人畫出坐在大里社宅的鞦韆上拍學士服的畫面,有人將社宅 落地窗外自然的景色拓印成形,創作過程中每個人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形狀,也逐漸看見彼此的 祕密基地。
居民接手,在社區籌辦第二場工作坊 泥土磚創作工作坊的幕後角色除了珈汝、素鈴老師之外,也邀來大里社宅的「種子戶」( 註 ) 丞弘
和沛珊一起前來幫忙引導參與者,兩人在過程中感受到許多居民的熱情。工作坊落幕後,珈汝帶 著丞弘來到鑲著成品的公共空間,丞弘相當感動地說:「原本只看到各自的泥土磚,現在看到大 家的創作擺在一起,好像能看到不同的故事都在這裡。」 丞弘和沛珊進一步邀請另一戶種 子,柚子和橘子,一起再辦一場工
橘子(左 1)和柚子(左 2)、沛珊(左 5)和丞弘(左 6)
作 坊, 這 次 他 們 選 在 竹 仔 坑 社 區 發 展 協 會 的 空 間, 希 望 讓 社 宅 居 民 也 能 走 入 在 地 社 區。 雖 然 活 動 當 天 來 的 人 沒 有 想 像 中 多, 但 每 位 參 與 者 都 相 當 積 極 和 專 注, 不
只 是 刻 畫, 也 一 同 參 與 了 泥 土 磚 前 置 的 步 驟。 下 午 兩 點 開 始 的 工
作坊,大家居然熱情地留到晚上, 一 邊 在 協 會 一 起 用 餐、 一 邊 分 享
36
玩土心得。
註:每月須舉辦兩小時活動讓居民共同參與,以交換免抽籤入住社宅資格的住戶。
\\\ 2222222
用泥土磚訴說故事,成為社宅的風景
2 2 2 2 2 2 2 2
泥土磚承載了大家對當地的記憶,其中一塊畫著 一隻正走在回家路上的蝸牛,這是居民雅芳的創 作。她們一家三口曾搬過幾次家,如今在此安頓
///
下來。她用泥土磚表達自己對家的想像:「蝸牛 的殼有讓人安心的感覺,社會住宅讓我有暫時的 家,希望在未來找到永久的家之前,能在這裡安 穩生活。」
另外一塊長形的泥土磚上則印滿了居民和藝術團 隊的掌心,還有嬰兒留下的小腳印,它是在竹仔 坑協會那場工作坊中所完成,為當天的每個人都 留下了一個位置。
原 本 只 看 到 各 自 的 泥 土 磚, 現 在 看 到 大 家 的 創 作 擺 在 一 起, 好 像 能 看 到 不 同 的 故 事 都在這裡。 —— 丞弘
珈汝在為泥土磚上色時,經常會有曾參與工作坊的居民路 過,並湊近她的身旁寒暄,關心公共空間的變化。泥土磚
的創作不僅運用了當地媒材和居民互動,也藉此看見每個 人對創作的想法。
現在,居民只要走出家門向外一望,就能看見鑲上泥土磚 的牆面,它匯集一同經歷的時光,也反映出形形色色屬於 家的樣貌,是在日常的平凡中獨具特色的風景。
這裡是居民每天上下班都
會 經 過 的 地 方, 希 望 他 們 拖 著 疲 憊 身 影 回 家 時, 能 因為看見自己的作品而帶 來一些溫暖。—— 珈汝
37
小宅:對了,妳不是要帶我看公共藝術嗎? 小風:你說的是「公共藝術作品」嗎?
公共藝術可以包含作品和計畫,我們剛看的那些創作計畫也都是公共藝 術的一部分喔。
小宅:原來如此!
那有妳手寫字在上面的公共藝術作品在哪裡?
小風:它們散佈在這個社區裡的不同樓層,每個樓層的作品都長得不太一樣喔! 小宅:哇,像是探險、尋寶的概念!
小風:對,而且你會在每個地方的作品上讀到不同的故事。
38
\ \ \為 祕 密 基 地 打 造 ///
\
Artwork
3
/
為祕密基地打造 獨一無二的寶藏
在公共藝術創作中,探索自我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3-1 3-2
宅・風景・進程
與在地木工廠合作
39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3-1 宅・風景・進程
作品是生活的風景
大里社宅公共藝術作品《宅之風景進程》以三種型
態的「宅體」作為變形基礎,其相異的型態、規模、 距離以及串連方式組合成獨一無二的風景姿態,遍 佈 於 八 個 大 里 社 宅 的 空 間 中, 也 分 別 代 表 著「 採
集 」、「 醞 釀 」、「 成 為 」 三 個 不 同 階 段, 象 徵 從 搬遷再生到安身立命的過程,這一連串的旅程需要
大家共同參與來賦予作品意義, 藉此打開對於社宅 的好奇與關懷,讓不同「風景」都能交流與碰撞。 40
作品名稱 宅之風景進程 From Land to Homescape | 作
者 |
賴映蓉、陳珈汝、好伴社計及大里社宅居民 | 製作協力 | 森手木工 | 年 | 材
代 | 2019
質 | 智利松 F1 夾板、多種木磚
\\\ 3333
文字—賴映蓉
祕密基地需要什麼樣的寶藏
3 3 3 3 3 3 3
記得第一次來到大里社宅時,就注意到建築物周遭的山。
///
從小就生長在大里的我竟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家鄉有山,有如此接近自然的地方。 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也許是這份突如其來的感官衝擊,讓我在開始構思作品時,便時時提醒自己一個怎麼樣也不能違背的原則:
記得這裡有「山」。
這裡的「山」就像是一個抽象的寶藏集合,除了大自然風景外,也包含了建築物、人造設施、社區鄰里、
居民,還有各種元素間所醞釀出來具象或抽象的風景。這些寶藏就像那座大里社宅附近的小山一樣,常因 為各種理由被人們忽略、遺忘。也因為有過這樣切身的體會,讓我總是期許《宅之風景進程》不只是能成
為一件供人欣賞的藝術品,而還能扮演著如同「觸動開關」的角色。透過介於實用家具與藝術品之間的模 糊型態,創造另個讓人駐足沈思、交流互動的氛圍空間,讓社宅裡裡外外的風景能自然而然在這樣的空間 創造中被欣賞、被凝視、被體會甚至被對話,成為社宅裡獨一無二的寶藏。
41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寶藏的祕密
《宅之風景進程》這件作品可分為「宅」、「風景」、「進程」三個元素來欣賞:
宅 宅在說文解字中的原意是指「先民以木樑柱所撐 起的小天地 」,古時候人們就地取材,以垂手可
得的木頭、泥土、石頭、竹子⋯⋯等自然材料去 搭築自己理想的居所。作品即承襲這樣的居住意 象,以橫直交錯的木頭結構組成一個個形狀不一 的有機「宅體」,象徵居住最原始的樣貌。
風景 說明「宅」與「宅」之間的關係。這些有機體以各 種型態、規模、距離以及串連方式,組合成各種不
同的風景姿態,像是對於不同家庭、不同角色關係 甚至是不同生活方式的譬喻。
進程
採集
42
42
在宅與風景裡頭,加入時間。因為有了進程,我們得以看到宅裡頭風景的改變, 也得以思考變化的來龍去脈,知道自己為何而變或希望如何改變。
醞釀
新的家、新的人、新的風景,
五彩繽紛、酸甜苦辣的生活,
傾聽、觀察、反思,
我們,成為感覺型探索者,
在過去與現在的時間之河裡, 選擇自己所愛,採集進家。
齊聚在此,遇見你、我、他, 醞釀出家的風味。
成為 成為一片風景的姿態,是什麼? 是綻放、是分享、是彼此連結, 是此時此刻。
\\\ 3333
凝視家的寶藏
3 3 3 3 3 3 3
仔細觀察作品上頭,會發現鑲有一塊塊刻有文
///
字的「對話磚」。這些「對話磚」上的字,其
實都是經由社宅居民手寫後再透過雷射雕刻 轉譯在木頭上,目的除了留下「宅之風景」的 足跡外,也希望增加作品被凝視的可能。對居 民來說,公共藝術作品永遠只是生活中的一小
段插曲,真正重要的往往是在真實日子裡,實 踐而沈澱出來的風景。
說穿了,《宅之風景進程》這個寶藏的秘密,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只要願意花點時間,去八個日光
陽台裡探訪這些宅體們,或觀看、或觸摸、或乘坐、或躺臥,用喜歡的方式與他們互動,這個因你 而創造的空間,將會神奇地打開你的感官與心,讓早已存在於「宅」周遭的風景寶藏,得以顯現。
43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接著,想與大家分享兩段在採集對話磚故事時,
於大里社宅中挖掘出的風景,分別來自兩個美麗的家。
雅芳家的風景
雅芳家最印象深刻的風景,莫過於那張座落在客廳的紫色 沙發。因為顯少看過顏色及設計都如此鮮明的沙發,就會
不自覺地將它與個性直率又有想法的雅芳連結在一起。奇 妙的是,往後每當再遇到相似的沙發,就會想起那天在雅 芳家所談論到的「善緣」,自己也就不知不覺被這樣的神 秘「沙發善緣」所牽引。
參與者:藝術家陳珈汝(汝)、居民雅芳與先生(芳、芳先生)、藝術家賴映蓉(映) (汝接到遊戲指令:「請寫下此時在這裡玩遊戲的契機。」)
汝
登登登登~相聚必有因,我覺得就是一個⋯⋯善緣。( 眾人笑翻 )
芳先生
你什麼都可以接受⋯⋯,你有什麼是不能接受的? ( 抱著小孩繼續玩 )
芳 芳 映
真的啊!
( 突然認真 ) 我覺得是善緣啊!從我認識好伴、導演、攝影師和你們,都是一連串的善緣。包括珈汝,不要看我們
好像很熟,其實我們也是為了這個計畫才認識彼此,最有緣的是我們兩人的家其實距離超近,走路不到五分鐘, 有點像是繞了地球一大圈,然後遇到彼此的感覺。
芳
我很可以理解你說的也相信這件事,因為我也覺得我和我先生相遇是一件蠻妙的事,我從沒想過自己生命中會去
映
那你為什麼去工廠?
芳
到工廠工作。
有一點像是失意、一個低潮期,然後也是家人安排,我就覺得:「好吧!那就去吧!」
芳先生
應該說是孝心,因為她爸爸很希望她可以去工廠裡做一份穩定的工作。
汝
所以那時你是一個自由工作者,但家人並不覺得那是一份穩定的工作?
汝
其實我懂你欸~ ( 和芳握手 )
芳 芳
那時候流行 soho 族,自己其實有在接一些網路架設的案件,但長輩會覺得要有老闆才像一個工作。
對!而且在家裡我要用電腦,電腦又沒地方放只能放房間,他們就覺得我一天到晚窩在房裡。
映
他 ( 指汝 ) 現在就是 soho 族!
芳
他會覺得說你怎麼一天到晚窩在家裡,這樣不健康,或說年輕人應該出去曬曬太陽。
汝
( 哀嚎 ) 我就是做我自己的案子啊!
汝
而且父母都不知道我們在幹嘛,我們不可能解釋啊! ( 拿出板子和筆假裝勾選 ) 我今天做了這一項,然後明天要
芳
從我高職以來我爸媽就不知道我在幹嘛,因為我學的項目太多,他們唯一記得的是我會拿著相機和腳架出去。
汝 芳
44
( 認真 ) 這個答案我可以接受。
做這一項⋯⋯
( 激動地對著芳 ) 那他和鄰居、親戚們說什麼?
就說⋯⋯( 進入台語模式 ) 啊他就學攝影的! ( 無奈臉 ) 當時就會覺得:「啊!我明明就學那麼多東西,看到我一 天到晚熬夜畫圖都不會講,就只講她就學攝影的,所有學的一夕之間都被歸納到攝影⋯⋯( 眾人大笑 )
\\\ 3333
瑋鑫家的風景
3 3 3 3 3 3 3
喜愛毛小孩的瑋鑫一家有七個成員:夫妻倆、小孩兩枚、
///
三隻狗。一家七口熱熱鬧鬧,家裡時常充滿了各種不同的
聲音、氣味,還有視覺的刺激。活潑的老大十分照顧弟弟, 還在我們起鬨下給他最愛的弟弟一個深情又溫柔的吻。在
這麼活力十足的家中,大夥兒聊著聊著竟開始認真了起 來,當瑋鑫問我們:「你們覺得做這個計畫有幫助到居民
嗎?」,彷彿開啟了一道從未有過的橋樑,也成為了當下 最難忘的風景。
參與者:好伴社計黃心瑜(心)、居民瑋鑫(瑋)、藝術家陳珈汝(汝)、藝術家賴映蓉(映)、好伴社計魏育仁(仁) (瑋接到遊戲指令:「想一個問題問在場的一位夥伴。」)
心 瑋 汝
瑋
可以問在場任何一個你好奇的人。
問你們好了,你們覺得做這個算是你們的行業嗎? 像這個計畫好了,你們覺得有幫助到居民嗎?
我覺得有耶!而且比較多是在無形面上的,像是我們今天早上去採訪了你的朋友,他說其實社區內有這些活動蠻重要的, 不然大家來到這裡都是陌生人。可以透過活動認識到人,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無形的,但卻會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一些溫度。 不然,雖是住在同個建築物,沒有互動還是會很陌生。 對啊!不然就好像大家都住在這裡,但都是過客。
汝
對!而且他又是一個三年一制的政策,所以會更有這種感受⋯⋯
汝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幫助是蠻大的,其他人覺得呢?(看大家)
瑋
心 映
嗯,如果沒有活動,我就三年一到走人,幹嘛跟陌生人有關係⋯⋯ 嗯⋯⋯覺得比起幫助不如說是一起創造一些東西吧!那個東西比如說是實體的作品:像是一起創作作品;也可能更不具體 的:像是剛剛珈汝說的關係。那個關係可能是居民之間的,也包括我們之間的關係,那你呢?(看向映)
我覺得我沒有辦法代替居民說這個計畫有沒有幫助到他們,我自己的話是覺得,不是只有我對他,而是居民們也在我們生
命中帶給我新的體驗。因為這個案子,我第一次來到大里竹仔坑這個地方,雖然生長在大里以前卻從沒來過這裡。認識不 同的家庭裡的人,並瞭解他們的想法,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啟發。
瑋
懂懂懂。
仁
我嗎?我可以以居民的身份發聲。
汝
心
仁 映 仁
那育仁呢?
他很特別,他是豐原社宅的居民。
嗯⋯⋯我覺得有一部分是正增強,有時候我們自己做的事情可能不覺得怎麼樣,可是在藝術家或是好伴團隊看來都是一個 蠻厲害的事情。
像是什麼?彈吉他嗎?
比如說我只是畫一幅畫、或講出自己的感覺,是真的有故事的那種,就會覺得原來我的故事就可以讓一些靈感發生⋯⋯
45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3-2 與在地木工廠合作
一邊創作,一邊回家
作品《宅之風景進程》的製作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協力夥伴——生活工藝,它是大里在地的
一 間 木 工 廠, 也 是 大 里 工 業 區 中 各 種 大 大 小 小 工 廠 的 一 個 縮 影。 這 些 工 廠 一 面 經 歷 產 業 外 移、代工轉型的挑戰,一面養活了許多台灣人和移工的家庭。這樣一間工廠,同時也是藝術 家映蓉的家。
文字—賴映蓉
兩年多前確定要回家時,一直在思考要用什麼方式「回家」。不知是因近鄉情怯,還是回家對我而言 格外慎重,我開始會在發呆時回想關於家鄉大里的記憶,並試圖將它記錄下來。然而,這些映入腦海
的景象意外地不是我宅在家的時刻,而是前往工廠路上所觸及到的風景:大里橋與高壓電塔、河堤公 路與大卡車、成堆的木材家具以及工廠紅磚牆上爸爸的字「生活工藝有限公司」⋯⋯ 。當下除了驚訝
自己對於家的記憶反倒沒有工廠來的強烈外,也默默思考是否與家人們工作狂的個性有著密切連結, 所謂「不是在工廠,就是在工廠路上」的生活寫照,也許早已成為了我習以為常的「家」。
46
\\\ 333333
這些原生的記憶促使我在最初的設計草圖中,就埋下了與工廠的連結,《宅之風景進程》的結構概念
3 3 3 3 3 3 3 3
即是呼應 2012 年與爸爸一起完成的比賽作品「撐 1+1」。最終,我也選擇回家完成這件作品,一方
面是實際層面的考量,希望能更掌握作品的材料品質及施工,一方面也是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與
爸爸一起創作」。從小就在木頭的世界裡長大的我,竟是第一次回到家中的木工廠去製作與「家」有
///
關的作品,想想生命真是充滿各種巧合和譬喻啊!
賴伯燁先生(賴總)
是《宅之風景進程》的技術總監、工廠老闆, 同時也是我的爸爸。
一 個 無 論 吃 飯、 通 勤、 工 作 都 把「 家 」 掛 在 心 裡 的「 木 頭 人 」, 當 年 因 捨 不 得 離 開 台 灣, 選 擇 接 下 原 本 的 工 廠, 創 立 品 牌「 森 手 木 工 」。 歷 經 外 銷 代 工、 內 銷 轉型到創立自有品牌,近
四 十 年 都 在「 木 」 裡 渡 過。 對 爸 爸 來 說, 設 計
家具是一種實踐生活想像的創作,期許製作出 的家具可以成為人們長久且美好的陪伴。
《 宅 之 風 景 進 程 》 的 誕 生 地 ——
生活工藝有限公司
「生活工藝」位於大里溪旁,是間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傳產木工廠,也是 我從小到大既熟悉又陌生的第二個家。
爸爸說:「早期為了生活,工廠不得已必須代工實用的工藝家具來填飽 肚子,所以叫『生活工藝 Lifeart』,不過現在慢慢可以倒過來變成『工 藝生活 artlife』,創作能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家具來豐富生活。 」
47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看見作為「爸爸」之外的「技術總監」 在與爸爸合作的期間,挖掘了他除了「爸爸」這個角色之外的其他面向。長久以來做家具設計的他, 對作品最大的堅持就是堅固、耐用和安全,同時,身為技術總監的他,採取了寬嚴並濟、軟硬兼施的 訓練,一方面故意不理會我、放手讓我思考,一方面又在幾個關鍵時刻偷偷地出手相救。
上
|爸爸把阿嬤帶來邀請居民一起組裝作品的活動現場
右上|協助後續的作品保養
右下|在和女兒一起完成的作品上拍張沙龍照吧!
我試著記錄下與爸爸合作的過程:
規劃製作步驟
管理生產一直是除了畫設計圖外,爸爸平時很重要的工作項目。
這次作品的製作流程是由爸爸擬定後,再由我來執行,流程大致如下:
電腦繪製 CAD 圖稿 送 CNC 切割 塗裝修色
結構安全檢查
緊急危機處理 48
打樣、製作 1:5 紙模
檢查並修正原樣 ( 必要時製作二次紙模 )
製作及採購零件 ( 梣木墊片、螺桿、五金、對話磚、砂磨板 )
組裝成形
鑲嵌對話磚
最後修整
導角修邊
當我畫完每個宅體的工程圖後,會交給技術總監檢查圖面,需檢查的部分有:螺桿數量及位 置、板材結合處的孔位、結構體的形狀等,這些因素影響著宅體的安全乘載重量,並進一步評 估是否需加強結構。
製作過程中,沒有太多木工經驗的我常會遇到一些緊急狀況,像是組裝時發現 0.5cm 的誤差
而無法緊密地固定板材,或是在製作出 1:10 的模型後發現結構沒有完全接觸地面,有搖晃 的風險等。每每發生這些狀況時,親愛的技術總監絕對不會在第一時間出手相救,得先自己查 資料、請教專業的師傅,並在思考出解決方法後向他報告。
參與式公共藝術除了有社宅居民的參與外,過程中所有接觸到的角 色,都可能會與作品產生不同程度的連結。而「生活工藝」這間三十
為 了 方 便 與 師 傅 間 的 溝 通,
爸爸為作品中不同的「宅體」 各 自 取 了 通 俗 的 代 稱, 後 續 也開啟了大家對這些有機體 更多的聯想與討論 ......
不過理想歸理想,我也是實際進到工廠後,才真正體會到創作與生 產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對工廠來說,除了每天要面對數以百計
的客戶及經銷商外,從產品設計、加工製造、商品銷售到品牌經營 各種疑難雜症像細胞增生般填滿了每分每秒的時間。而創作理念、
意涵、作品的互動性⋯⋯等,這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對於
小豬
爸爸跟師傅來說是相對難以理解的。
創作時較常以功能為考量的爸爸,與創作時總是將功能性放在最後 的我,在這次的合作中,終於有了理解彼此的機會。以前還未接觸公
母豬帶小豬
共藝術時,爸爸其實也會一直投稿創作類型的比賽,心裡一直有創
作的衝動,如果可以拋開現實的包袱與壓力,不當木工廠的老闆, 他應該會選擇去畫畫、寫書法、看經典西部片,又偶爾設計家具做 做木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王蟲
因此,這次的創作,除了讓我與他更接近外,也讓爸爸更認識那個 理想中的自己,花點時間跟自己說話,做做那些還未實踐的夢。 希 望在這樣的過程中,「生活工藝」與我都能從自己相對熟悉的地方
開始,注入一點新的可能,在前往另個未知的路途上,試圖往對方 的彼端再靠近一些。
3 3 3 3 3 3 3 3
///
幾年的傳產工廠,意外成了除了社宅外,另個發生連結的場域。
\\\ 333333
搭起理想與現實間的橋樑
大餅
《宅之風景進程》對我而言不僅是一件公共藝 術,也是我選擇的回家儀式。—— 映蓉
49
3 Artwork
|為秘密基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寶藏
給爸爸的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謝謝你與我一起完成這件作品。 對我來說,《宅之風景進程》不僅只是一件「需要回家完成」的作品,它的存在像是在我的世界裡開了一 扇門,走進裡頭能發現許多不同時刻的你,也重新認識了這個家。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你早出晚歸,回到家繼續與媽討論著工作的大小事,假日不是
逛家具店就是四處欣賞各種家具,連吃飯也能在餐巾紙上構思新的設計;而我,總在商學院與藝術設計系 裡來回穿梭,台中台北紐約竹南倫敦繞了地球一圈後,總算回到了家。
老實說,雖然我們都各自擁有非常多的空間去做想做的事,卻鮮少花時間認識彼此,因此在創作《宅之風景
50
\\\ 333333 ///
3 3 3 3 3 3 3 3
進程》之前,我從未認真想過家是什麼模樣,甚至對於回家有些恐懼。剛回家時總能在你與媽的言行間,讀
出對於我回家的五味雜陳,一方面擔心這個倉促且重大的決定會綁住我,使我放棄原本想追求的事物;一方 面又開心我們終於能生活在同個屋簷下,互相照顧。(其實說實在的,我也何嘗不是這麼想呢?)我知道
自己的確在成長的路上轉了很多彎,也依舊還在尋找生命意義的路上,但在經過這兩年的「回家修行」, 也是在與你一起完成《宅之風景進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因為生命無法光用思考來尋找答案, 我才需要回家,去尋找自己可能從未注意,那些隱藏在成長記憶裡頭的力量。
7 月開始,就邁入我們重新認識的兩週年,這短短的兩年讓我更清楚什麼是我能做,並可以去做好的;也 發現什麼是你想做,我也想一起做的。很開心啊!我們終於能一起旅行了!往後,請再多多包容固執且龜 毛的我,也祝福我們合作的路上,充滿各種難忘的回憶。
女兒
映蓉
2020/ 酷熱的夏
51
小宅:沒想到⋯⋯公共藝術作品背後,除了社宅家戶的故事,還有藝術 家和家人的故事啊!
小風:嗯,這個藝術計畫真的是很多人一起完成的。
而且大家的專業背景可能都不同,所以在合作過程,或說和藝術 碰撞的過程裡,好像都有些很深刻的東西留下來⋯⋯
小宅:我發現妳介紹這些的時候很有魅力耶⋯⋯ 小風:嗯?
小宅:啊,我是說,我想多聽一些。
52
\ \ \打 造 基 地 真 心 話 ///
\
B eh i n d th e S c enes
4
/
打造基地真心話
策劃幕後直擊!打造公共藝術過程中的感動瞬間
4-1
來自策劃團隊
4-3
來自共同策展人
4-2
來自興辦機關
53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當一陣可以引起騷動的小旋風 有一陣喜歡熱鬧的小旋風,他的綽號是「人來風」,有次他看到一棟剛蓋好的大樓正在 出租,就馬上飛去排隊申請入住。
「將來這裡一定會住很多人,我可以和很多鄰居玩大風吹耶!」小旋風興奮極了!
小旋風在夏天時搬進新家,第一次在新家社區玩大風吹那天,來了好多小朋友,而且小 朋友們都穿戴齊全的裝備:帽子、墨鏡、領巾⋯⋯就怕配件戴少了玩不到大風吹。小旋 風雖然吹得筋疲力竭,但小朋友們不曾間斷的笑聲讓他非常盡興。
大風吹就這樣從夏天一直玩到了秋天,一起玩 的小朋友都變成了好朋友。可是,到了寒冷的 冬天,玩大風吹的人愈來愈少,到了最後一個 人也沒有。
正當小旋風感到寂寞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吉 他聲,他立刻飛向聲音的發源地——
他認得這個地方,這裡是社區的祕密基地,在 他搬進來的時候,這裡辦了五花八門的遊戲, 小旋風當然每一場都沒有錯過,這也讓他認識 54
了很多鄰居。
「是小青蛙!」小旋風驚喜地大喊。
「嘿,是之前在這裡一起玩遊戲的小旋風!」小青蛙也認出他來。
「我記得你喜歡一個人在家彈吉他,但今天怎麼會有一群人阿?」小旋風太開心了,總算 讓他遇到一群人 。
「我開始在祕密基地教大家彈吉他了。」小青蛙回答。
「那你們知道社區裡有個表演機會嗎?應該只要準備兩首歌,大家練習的成果可以跟更多 人分享啊!」
「嗯⋯⋯那你也要一起來彈吉他,而且要負責唱一首歌喔!」小青蛙提出交換條件。
「好!雖然我對唱歌沒把握,不過我很想試試!」想到能跟一群夥伴一起玩音樂,小旋風 鼓起勇氣答應了。
小旋風於是很認真地練習表演,不僅學會了吉他,也對唱歌培養起自信。小青蛙吉他團 在社區裡有了第一次演出後,也慢慢有了接下來幾次在不同地方的表演機會,而且每次 演出,不分四季,都有好多鄰居來聽他們表演、為他們歡呼。 小旋風很驚喜,也讓他回想住進這裡的初衷:
一開始想找到更多玩伴,所以帶大家玩大風吹,後來因為認識的鄰居,小青蛙,加入了 吉他團,發現音樂是自己喜歡也很有感染力的東西⋯⋯ 咦,我是怎麼認識小青蛙的?
是因為遊戲!在祕密基地裡的遊戲! 原來,遊戲可以只是玩,也可以不只是玩! 小旋風發現遊戲對自己而言有了新的意義,他找到了繼大風吹、吉他團之後,下一件想 盡興的事情。
55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4-1 來自策劃團隊
這裡有我喜歡做的事
育 仁 最 初 是 以「 種 子 戶 」( 註 ) 居 民 的 身 份 入 住 社 宅, 在 第 一 年 豐 原 的 藝 術 計 畫 中 認 識 了 策 劃 團
隊, 而 後 加 入 成 為 團 隊 一 員, 並 在 第 二 年 大 里 的
小旋風
育仁|大里社宅藝術計畫 企劃執行
56
藝 術 計 畫 中, 從 參 與 者 轉 為 企 劃 執 行 的 角 色。 小 旋 風 所 到 之 處, 總 能 引 起 一 陣 小 小 的 騷 動, 他 希 望能將自己所感受到的也分享給更多人。
註:每月須舉辦兩小時活動讓居民共同參與,以交換免抽籤入住社宅資格的住戶。
育仁 ( 圖右 ) 參與社宅的藝術計畫活動 \\\ 444444 ///
4 4 4 4 4 4
從住民到策劃團隊三部曲
1
原本只是想申請入住社會住宅,但在勾選「應備文件檢核表」時,
意外成為種子
被最後一欄「申請種子戶」吸引,於是不小心成為社宅的種子。
第一年的計畫是「派樂日」,邀請鄰居們一家一菜,一起分享晚 餐。希望派樂日能成為豐原社宅的生活風景,就像小時候會在家 門口和鄰居一起吃飯、分享日常一樣。
Q:
不只每月一次的派樂日,幾乎每場社宅活動都可以見到你,你到底哪裡來
A:
我喜歡很熱鬧的感覺,有人在讓這地方變熱鬧,我就會想去支持一下。
2 Q: A:
3 Q: A:
的熱血?
加入藝術團隊 為什麼決定加入?
策劃團隊在過程中看見育仁「玩鬧」的潛力,開始邀他一起設計
社宅中的各種活動,幾次合作後,彼此漸漸有了默契,於是在下 一年度即將在大里社宅展開藝術計畫之際,邀請育仁加入成為藝 術策劃團隊的一份子。
在這裡可以有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次負責一 個藝術行動
育仁第一次負責的藝術行動是一場在大里社宅所舉辦的大型藝術 闖關遊戲。他身兼數職,當天從早忙到晚,工作包括準備材料、 主持、引導其他工作夥伴和場復等。
第一次主責藝術行動的心得?
要找很多人來當關主,不只有好伴自己,還有藝術家、大里居民、豐原居
民,像是在社宅跑大地遊戲,像是回到大學辦營隊的感覺。辦活動蠻爽的, 跟大家說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和大家一起做事情很開心。
回顧這一路上的各種「不小心」,從最初只是想和鄰居一起吃飯、熱鬧地分享生活,但因太過積極又懂 得遊戲的精髓,於是不小心加入了打造祕密基地的行列,其實這一切都是因著他努力而得來的驚喜。
57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中央廚房廚師的心願
有一位廚師,她不是在飯店上班,也不是開一間自己的食堂,而是在一個特別的中央 廚房工作,專門設計營養均衡而且價格控制在一般可負擔範圍內的料理給需要的人 們。
她每天都用心研發新的食譜,想著大家需要哪些營養、喜歡吃些什麼?因為她知道中 央廚房做的這些不只是食物,而可能是支持一個人穩定生活的基礎。她努力的目標是 讓享用料理的人們能吃得安心、可以更有力量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不過,因為在中 央廚房工作,很少有機會可以碰到享用料理的人們,所以她一直很好奇這些新的食譜 嚐起來如何?對吃的人們而言,這些料理帶給他們什麼體驗?或是如何影響著一個人 58
的每天日常?
後來,有一群人在中央廚房供餐對象 的社區裡打造了一個祕密基地,在那 裡有各式各樣新奇的玩具,歡迎想玩 遊戲的任何人參與,沒有身份限制, 只需要一顆開放的心。
因為這個祕密基地,廚師終於有機會 走到人們身旁,一起加入遊戲或是默 默地在旁參與。過程中無論是小朋友 的童言童語,或是大家邊玩邊談天說 笑的情境,都讓廚師更貼近地認識了 一直以來的服務對象。
有一次,在遊戲的過程中,有位婆婆偶 然知道了原來眼前的人就是研發食譜的 廚師,於是告訴廚師很謝謝她們,因為 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吃過這麼營養的食 物——這樣的回饋深深地沈澱在廚師心
底,是她每次設計食譜時都會記起的感 動。
其實,在那一群打造祕密基地的人裡, 其中一位幕後推手正是廚師。
59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4-2 來自興辦機關
從幕後走到群眾身旁
大家稱呼她為總工,早在有藝術團隊之前,總工就是整件事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後來開始 執行後,她也都在一旁陪伴、協力。她形容這個計畫是公部門的精神充電站,讓他們在有 時煩瑣、挫折的業務之中,補給真實的感動。
廚師
靖怡|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 總工程司
60
\\\ 444444 ///
4 4 4 4 4 4
靖怡總工和剛搬進社宅的居民聊天
中央廚房:祕密基地不可或缺的推手 故事中將「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比喻為中央廚房,而總工就是其中一位廚師。以此作為聯
想,是因為社會住宅服務的對象廣大又多元,不同族群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廚師們必須不斷開發適 合的食譜。
另一方面,中央廚房離餐桌有段距離,在廚房工作的人多半不知道餐點送上桌以後客人的反應,因 此,每當有機會聽到回饋時,廚師總是特別珍惜。下面分享一段這樣的互動:
一位社宅住民婆婆:
「 很 感 謝 你 們, 我 這 輩 子 從 來 沒 有 住 在 這 麼 高 的 地 方, 看 過 這 樣 廣闊的景致。」
總工:
「 對 一 般 大 眾 唾 手 可 得 的, 對 某 些 人 來 說 卻 可 能 彌 足 珍 貴。 這 對 政 策 規 劃 者 而 言 是 很 重 要 的 回 饋, 會 帶 給 他 們 力 量。 讓 規 劃 者 知
道, 雖 然 無 法 深 入 入 住 者 的 生 命, 但 可 以 透 過 這 樣 的 計 畫 更 貼 近 他們。」
61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深海的尋光之旅
有一隻剛孵化的小魚,出生在很深很深、 深到無法透光的海洋中。她總是黏著一 隻曾經到淺海冒險的大魚,央求大魚跟 她說說淺海的樣子。
「淺海啊,有綠油油的海藻、透明的浮 游生物、披著盔甲的蝦子和螃蟹,還有 那看一眼就忘不了的,很多種繽紛鮮豔 的熱帶魚。不過能看得清楚這些都是因 為淺海中有「光」喔!」大魚回味無窮 地說著。
「『光』是什麼呀?」小魚皺起眉頭來。 這幾乎是小魚每次聽淺海故事的時候都 會問大魚的問題。
「光啊,它不是一個東西,所以我沒辦法告訴妳它長什麼樣子,而且它聞不到也摸不著。 不過好消息是,它雖然很難具體形容,但當妳見到的時候,很神奇地,妳會知道那亮亮 62
的就是光。」大魚又再一次努力地解釋著。
「『亮亮的』是什麼感覺呀?」 「那為什麼這裡沒有光?」
「要怎麼做才能讓深海裡也有光呢?」
小魚能學會 1+1=2,甚至能理解「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辨證,但就是無法明白「光」到底
是什麼?一次又一次百思不得其解,讓小魚漸漸開始懷疑大魚口中的光是不是真的存在⋯⋯ 但僅僅是心裡的懷疑,也不能證明大魚是否在說謊,於是小魚決定出發去淺海冒一次險! 面對未知的海域,小魚在往上游的航道上,一邊抵抗愈變愈小的水壓,一邊努力地問每一隻 經過身邊的魚:「請問淺海的光在哪裡?」有些魚覺得她瘋了、理都不理她,有些魚則是裝 著要回答卻張開長滿利牙的嘴想吃掉她。
直到有天,小魚遇見了兩隻深海鮟鱇魚,她們說自己沒有去過淺海,不過倒是知道光在哪裡。
「深海裡也有光嗎?」小魚無比驚訝地問。
「有的。只是一部分的深海魚因為眼睛漸漸退化,所以看不見光了。」其中一隻鮟鱇魚說。 「但或許妳可以試著不去思考、就放鬆心情感受看看,說不定能發現自己的眼睛喔!妳試試 看。」另一隻鮟鱇魚邊說邊搖動她頭上像燈籠的「釣竿」。
雖然小魚不明白「眼睛」是什麼,但先忍住不去想這個問題,試著用心去感受周遭環境的變化 ⋯⋯
「嗯⋯⋯妳的頭上亮亮的耶?」小魚指著鮟鱇魚說。 「咦⋯⋯亮亮的!」
「原來深海也有光!我終於感受到光了!」小魚興奮地大喊! \ \ 正 在 讀 故事 的 妳 , 妳 好 , 我 是 小 魚 , 想 邀 請 你 把 思 緒 放 下 , 用 感 官 、 用 心 靈 、 用 最 原 始 和 本 能 的 方 式感受生活中的光,說不定⋯⋯你會驚訝於自己發光的潛力。//
63
4 B eh i n d t h e S cen es |打造基地真心話
4-3 來自共同策展人
藝術和我有什麼關係
小魚
心瑜|大里社宅藝術計畫 策劃統籌
64
心瑜懷著打造出「歡迎所有人的秘密基地」的夢想,加入第一
年在豐原的藝術計畫,而後在第二年的大里藝術計畫中擔任統 籌。她非藝術背景,在過程中不斷探問「藝術」是什麼,後來 在一次次的感動中發現自己原來和她這麼近。
\\\ 444444
心瑜心內話。。。 第一次接觸到社會住宅的公共藝術計畫是在
於是如何與這些生命經驗、地方關係、公共目
到台中一個人租屋,來到「好伴」當實習生,
時,我常常拿來問自己的問題。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當時從台北的大學宿舍搬
標互動,就成為策劃執行第二年「家常對話」
樣新型態的社區裡扮演什麼角色?
因此在大里社宅的藝術計畫,除了從陌生到相
當時的我認為社會住宅是個「沒有歷史」的社
過藝術而去「感受關係」,感受存在生活中但
區——居民都是剛搬進來,互不相識,甚至對 社宅周遭也不太熟悉,正好可以透過藝術在人
與人、人與地方之間穿針引線,從無到有連結 起在社宅共同生活的關係網絡。
經過好長的籌備期,「家常對話」於隔年夏天
在豐原社宅正式啟動,我也跟著第一年的「家 常對話」認識了好多社宅居民、藝術家、市府
識的建立關係,我們也希望參與其中的人能透 很少被關注的關係——和家人之間、和鄰居之
間、和特別的房東之間、和新家空間、和在地
人文或自然、和藝術之間、和自己之間——而 這 些 關 係 也 是 這 本 書 最 想 和 大 家 分 享 的「 祕
密」,希望透過呈現參與其中的我們所感受到
的、以及因為感受到所以開始變化的關係,也 能和你的生命發生一點關係。
夥伴、公共藝術領域的前輩們。
最 後, 我 想 深 深 謝 謝 所 有 願 意 和 我 們 建 立 關
這 一 年 的 實 作 讓 我 發 現 社 會 住 宅 並 非「 沒 有
原社宅居民、藝術團隊的每一位夥伴、陪伴我
歷史」的社區——每個居民都帶著自己的故事
搬進來,住宅本身有建築團隊「安得廣廈千萬 間 」 的 理 想 投 注, 住 宅 周 遭 也 有 既 存 的 社 區
脈動,以及如果以公共資源的角度來看社會住
宅、公共藝術計畫,也都有它們各自從議題到 政策的過程和期待能落實的目標。
///
一起從社會設計的角度構想:藝術能在社宅這
4 4 4 4 4 4 4
係、感受關係、創造關係的人,包括大里和豐 們的公部門、曾不吝給予提點的前輩,以及曾 參與過「家常對話」的所有朋友,開啟一段關 係並不容易,很謝謝你願意信任彼此。也謝謝
我們自己,好伴社計,願意和「家常對話」一 起探索、成長。
歡迎來到我們的祕密基地!
65
小宅:這些故事真的翻轉我對很多事情的印象欸⋯⋯ 小風:你是說對公共藝術的印象?
小宅:對,公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貼近生活;高樓大廈裡居民的互動可
以這麼有趣;藝術可以讓這麼多角色參與進來、一起創造的同時 也被啟發。
小風:你真的很會做總結! 小宅:還有⋯⋯ 小風:還有?
小宅:還有我可以搬來這裡當妳的鄰居嗎? 小風:蛤?
小宅:我是說⋯⋯這些故事好像給了我一點力量,也提醒我可以去看看 日常中的美好吧(看著小風)。
66
書
名
家常對話
走入社宅公共藝術的秘密基地
出版單位 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執行單位 好伴社計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好伴社計
編
輯 Peiling Guo、連真
撰 設 插 攝 印
稿 黃心瑜、賴映蓉、紀建廷、連真、陳盈萱 計 皆市設計 圖 皆市設計
影 啦嘟嘟工作室 刷 建豪印刷
出版者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 588 號 出版者電話 04-22289111 初版一刷 2021 年 10 月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本書如有缺頁或破損的書,請寄回更換)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資料 家常對話:走入社宅公共藝術的秘密基地 / 好伴社計 著 .
-- 初版 . -- 臺中市 : 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 , 臺中市政 府都市發展局 , 2021.09 120 面 ;17.6 × 25 公分
SBN 978-626-7001-26-4( 平裝 )
1. 公共藝術 2. 都市計畫 3. 住宅政策 4. 集合住宅 5. 臺中市 920
11001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