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窗 」
林森─ 平地映社成員 不經不覺平地學生電影節已來到 第 三 屆, 如 果 你 一 直 有 留 意, 或 者 你 會 發 現 從 2015 年 春 天 開 始 的 第 一 屆、 2016 年 夏 天 的 第 二 屆, 到 現 在 2018 年 冬 天 的 第 三 屆, 平 地 學 生 電 影 節 從 來 都 沒 有 一 個 固 定 的 舉 辦 時 間。 若 你 曾 經 參 與 過 電 影 節 的 活 動, 你 更 會 好奇我們連固定的放映場地也沒 有。 作 為 一 個 影 展 迷, 也 許 你 對 這樣一個隨意率性的影展抱有懷 疑,究竟它的價值何在?
三 屆 的 情 景, 大 家 又 會 再 投 入 起 來, 熱 烈 討 論 該 如 何 經 營 一 個 學 生影展。 言歸正傳,今屆平地學生電影節的 主 題 為「 窗 」,為 何 是「 窗 」?最 初的聯想是「窗」能連接不同空間, 從某處打開窗,就會看到窗外的世 界;電影放映亦如是,當我們將光 影投放到銀幕上,所呈現的就是創 作者想觀眾看到的世界。另外,有 關「窗」的第二個聯想,其實有點 哀傷。最近一年來,有很多年青人 (包括為數不少的學生)面對社會 上各種的壓力、無以名狀的焦慮與 不安,最後選擇自殺,以死去回應,
記 得 辦 第 一 屆 時, 面 對 一 些 媒 體
當 中 很 多 人 都 選 擇 跳 樓 輕 生。有
訪 問, 我 會 形 容 籌 備 學 生 電 影 節
時我會想,他們決定跳下去前,站
就 有 如「 摸 著 石 頭 過 河 」, 河 水
在窗邊之時,究竟在想什麼?有什
有 多 深? 過 河 要 多 久? 會 否 被 河
麼 話 還 想 說?有 看 到 什 麼 樣 的 風
水 沖 走? 對 岸 的 風 景 如 何? 我 們
光?每次想到這情況時,都會有種
都 不 知 道, 只 能 專 注 腳 步, 一 步
自責,若果有人能及早聆聽他們的
一 步 走 下 去。 就 這 樣, 三 屆 過 去
聲音,了解他們的感受,或許他們
了, 我 們 仍 舊 抱 著 那 塊 石 頭 在 河
會有其他選擇。所以,如果我仍相
中, 雖 然 望 著 對 岸 一 遍 迷 霧, 但
信 辦 一 個 學 生 電 影 節,就 是 要 將
回 頭 亦 看 不 到 有 路, 只 好 一 鼓 作
當 下年 青 人的想 法 傳 遞 給 大 眾的
氣繼續前進。
話,那也只好繼續去辦,讓有關年
三 年 間, 我 們 經 歷 了 許 多。 試 過
青人和學生們的議題及想法,得到
獲 得 資 助, 也 試 過 申 請 失 敗, 為
被重視的機會。
著 資 金 問 題 而 煩 惱。 曾 經 舉 辦 過
期望學生電影節能成為學生與大
放 映 的 友 好 場 地, 包 括 第 三 代
眾 之 間 的 一 扇 窗, 連 接 各 種 不 同
「Hidden Agenda 」 及「 談 風
面 貌 的 世 界, 互 相 觀 照, 討 論 反
vs 再 說 」 都 因 各 種 原 因 而 相 繼
思,為這世界尋找多一點光。
停 業, 獨 立 放 映 空 間 越 來 越 少。 然 後 這 幾 個( 其 實 都 沒 有 幾 個, 舉起一雙手就能數盡)平地映社 成 員 們, 也 因 為 各 自 的 工 作 及 生 活, 能 聚 合 的 時 間 越 來 越 少, 磨 合 的 難 度 亦 越 來 越 大。 然 而, 每
1
當想起當初誓言無論如何先辦
尋常而重覆的工作 何梓埼─ 平地映社成員、今屆學生電影節節目策劃
第三屆選片與其說簡化,不如說希望有更明確的方向。首先 按動畫、紀錄、劇情及實驗類型徵片,並不設首輪選片,直 接由映社成員、往屆導演及義工選出入圍作品。今屆選片成 員有十三位,眾人需看畢一百二十多份作品,並按四個類型
一部電影令人最易想起的如果不是演員,那就是導演了。
為討論 基礎,希望平均選出各類型作品,避免出現傾斜於
在我入讀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初期,志願就是成為導演,
劇情片的情況,可惜的是,礙於大部份人對實驗作品認識不
然而當時對電影製作的認識幾乎是零,只是在中學時喜歡看
多,以致未有共識該如何討論。綜觀今屆非劇情類作品投件
電影,小時候也做過一段日子的小演員,所以就單純覺得將
數量比前兩屆多,亦是首屆有在台港生投件並入圍,更有些
來要投身電影界了,而導演的「光環」和電影的「幻像」在
新面孔,包括來自香港公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
當時又是多麼的令我嚮往。
大學及香港樹仁大學,作品均令人驚喜。
雖然現在的認識也只是皮毛。畢業後沒有做電影相關的工作,
選出二十一部本地作品後,便進入節目編定環節。今屆入圍
反而從事藝術行政。其實早在大學二年級時,我就沒有專修
作品題材鮮明,各自回應不同的社會議題,作品之間已具節
電影了,而是學習跟文化、媒體理論有關的知識,可能是怕辛
目雛形,包括性別、身體、家庭、城市發展、成長及離別等。
苦,也覺得創作不只電影這一門吧。社會又是另一個鍛鍊場,
第二屆影展開始引入海外作品,先從鄰近地區出發,選放多
在輾轉間我又學會了跟電影相關的,卻不曾在學校學到的知
部華語地區的學生作品。第三屆走遠一點,就既有的節目雛
識,籠統來說就是統籌和策劃的技能,邊做邊學,有點山寨,
形發展,慢慢理出清晰的脈絡,找來十部來自台灣、日本及
卻抱有懷疑。
馬來西亞的學生作品,與本地作品編成九個主題節目,讓本
創作是生活嗎?
地學生和觀眾連接不同的世界,此外,電影節請來城西關注
如果電影也是創作,那電影節為什麼不可以呢 ?
組主持一場映前社區導賞團,以深化節目主題,讓觀眾認識
生活總是尋常而重覆,艱難又充滿挑戰。在 2014 年 10 月
香港島西邊的發展歷史。部份海外導演將來港參展,與本地
佔領期間,我們收到獲藝發局資助的通知,隨即便決定辦第
導演作題材上的討論,亦有藝術上的交流,在影展期間將舉
一屆學生電影節,在半年內成完了徵片、選片、宣傳及放映
行兩場以「紀錄影像」和「動畫創作」為題的沙龍,分享他
等工作,現在想來也不可思議。從第一屆開始便招募義工,
們在學習和創作影像上的經歷。
希望讓(比我們更)年青一輩有更多接觸電影和影展的機 會,也希望後繼有人。選片機制是先由平地映社成員選出 三十多部推薦作品,再於次論選片會中與義工一同看片和討 論,最後以暗票選出十多部入圍作品。選片會總是討論激烈, 其實不看結果,單是那股討論氛圍已不可異議,那是我在大 學時未曾於同儕間感受過的。
今屆影展未能完全代表本地及海外學生作品的全貌,但總 算是三屆以來的累積。在此感謝關注學生、青年、女性、另 類及獨立作品的組織和人事,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其實 就是摸著前人的經驗、後來者的參與和觀眾的期許,尤其歷 屆有不少海外作品是從以下影展認識到的,包括南方影展、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青春影展、日本 PIA 影展及中國獨立影
由於資源所限,以往影展工作都由映社成員兼任,但各人有
像展等。我們做的不是新鮮事,或許是在對的時候填補了某
正職在身,且所長不同,統籌及宣傳等工作難免傾斜於少數
些空缺,重覆著前人步伐,但同時又希望帶來改變。
人身上,而因性格、立場及意見等不合所累積的情緒亦讓各 人吃不消,雖然工作總算完成,但非常內耗,2017 年有一 位成員退出了,但在很多問題仍未解決下,轉眼又來到第三 屆。第三屆資助增加,總算以合約形式聘請人手擔任策劃和 統籌工作,希望使影展運作順暢,減少成員之間的磨擦,但
但我們又憑什麼改變別人呢?如果未曾做好自己。常言「點 都做埋第三屆」,這幾年裡,大家有成為更好的人嗎?所謂 好又是什麼?我想至少坦然面 對自己的不好,已經 很不錯 吧。我們也不是學生了,雖然抱著學習的心態辦影展,但畢 竟精力有限,而後繼者未明。所以,平地學生電影節或許終
這種模式仍在摸索中。然而薪酬仍未追上通脹,所以也感
將成為其中一塊石頭,讓後來者吸取經驗,激發更多新的影
激兩位朋友仗義相助,包括由第二屆以學生身份參與的李
展誕生,有更多面窗讓人觀看世界。
凱甄(高妹),現在畢業在工作了,還有中途加入的蔡浩泉 ( Terence),在工餘時間處理海外聯絡和文宣等工作。
2
空白時代
2 /1
(四)
19 30
碧波押
映 後 談 主 持:黃飛 鵬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活在大時代,人人期望青年安守本份, 做青年要做的事。青年又背負著各種 歷史包袱,忙於回應社 會 對他 們的期 許,但從沒有人停下來問青年想做什 麼。在大時代的陰影下,電影裡的青年 是如何自處?
關於 他 們的 一 些 事 *
One or Two Things He Knows About Them 游離份子 *
Victoria and Wilhelm Tell 回家吧 河 童 *
Homecoming
3
香港、中國 | 2016 |劇情 |彩色、黑白 | 38’|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一個未經人事的少年,和附近一個做拉皮條生意的小哥 哥劉雲形影不離。某個夜晚,少年在劉雲的妓院遇到 了一位陌生的女子,他用 DV 偷拍下這個女子的面容, 對她產生了懵懂的情愫。女子和劉雲的曖昧讓少年嫉 妒,也讓少年和劉雲的關係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One or Two Things 一 關 He Knows 些 於 About Them 事 他 們 的 鄒橋 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 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
作者的話 無話可說。
2016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畢業作品大獎「最佳論文獎」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及數 碼媒體製作藝術碩士專業。現於上 海從事多類型影像創作。
alan.zou1992@hotmail.com
4
游離份子 Victoria and Wilhelm Tell 香港 | 2016 |劇情 |彩色 | 30’27”|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翁子康 香港浸會大學
故事發生在一個香港沒有移交中國的世界。 主角張立仁身處一個複雜的家 庭背景,父母 親 分別是左派和 右派的支 持 者,他 認為政 治立 場的不同使 父 母 異 離。故 事 發 生在 2003 年,香港爆發沙士,和父親同住的立仁因為停課而 獨留家中。百無聊賴的立仁在屋邨中認識了同齡女生曉瑩。二 人在大世界包圍之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作者的話 《游離份子》是一部政治題材的作品。故事利用傳統斜事的 象徵手法刻劃出香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政治感觀。立 仁代表著香港人,一個不熱衷於政治的少年。他的雙親象徵 國共在香港的影響和角力(雙十暴動和六七暴動),少女則 微妙地反映英國的影子。故事發生在一個社會風氣很差的時 代,但停學在家中的年青人未受大環境影響,樂於活在他們 的小世界當中。大環境暗喻國際/中國過去數十年發生的政 治動盪,小世界則是身在殖民地的香港人建立的「家」。小
2017 ViuTV 鮮浪潮語 第十一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學生組)最佳攝影
世界的人自以為可以活在自己世界,卻不知道大環境的影響 是無法避免。平行時空沒有在故事中產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 化,因為我認為香港的問題不是出於宗主國的分別,而是港 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翁子康,就讀香港城市大學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多多指教。
thyung 5 -c@my.cityu.edu.hk
5
台灣、香港| 2017 |劇情 |彩色 | 17’ |國語、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因為討厭香港而去台灣留學的香港人阿魚,某日發現自己 室友歸仔的真正身份,居然是一隻無家可歸的河童。出於 好奇,阿魚決定幫歸仔尋找回家的辦法
Homecoming 河 回 童家 吧 余承峰 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學士
作者的話 現在是凌晨三點四十三分,我無故失眠。上學期花了我爸 幾千塊,明明不會拍,但還是要硬拍的期末作業還沒剪到 最好,還沒調光調色,還沒混音。但似乎拍完交完功課後, 就不會有人再想去逗弄它,再沒有人理它。它沒有出路, 像被活埋了一樣,像被淹沒了一樣,像我一樣。它和我都 很希望能從泥沼,從水窪,爬回去平地,明知未夠資格。
一個極度悲觀的人。 現時 就 讀台灣 輔 仁 大 學 影 像 傳 播 系,不是電影系。很想學講故事,很 想學 拍電 影,很渴望有 個好老師, 很渴望可以上真正電影課。通常很 想很渴望都是因為沒有。唯有靠自 己努力吧。
Brianyu 0811@gmail.com
6
無能用者?
2 /2
(五)
19 30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映 後 談 主 持:林 森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青 春 就 是 頹 廢? 無 能? 不 肯 吃 苦? 一 個 個 孩 童 忽 然 蛻 變, 明 明 還 帶 著 童 真 的 心, 身 軀 卻 已 成 長 為 大 人。 面 對 周 遭 突 如 其 來 的 變 化, 承 受 來 自 成 人 世 界 的 壓 力 和 指 責, 青 年 們 該 如 何 自 處? 借 用 黑 鳥 樂 隊《 無 能 用 者 》 裡 的 一 句 歌 詞:「 點 樣 死 點 樣生存?莫非話我無能用?」
斷了線
Three and Two 當代社會生存計劃 *
Monkey Business 河 川少女日記 *
Tokeru
7
香港 | 2015 |劇情 |彩色 | 11’40”|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主角在中學文憑試中失利,升讀大學的夢碎, 龐然的無力感壓在他身上。他面對不能掌握的 命運,網絡成為唯一的依靠,有如隨風飄蕩。
Three and 斷 Two 了 線 葉嘉麟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學士
作者的話 在臨近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我嘗試回望自己中 學時,視野相當狹隘的那種狀態,而拍下這部短 片。我嘗試問的是,在這場競爭中勝出的人固然 幸運,但失敗的人,還能相信什麼?當成年人批 評 年 輕 人 的 懦 弱, 他 們 又 有 否 想 過, 自 己 向 年 輕人灌輸著怎樣的價值觀,令他們「失敗」時, 頓失所依? 回頭細看,雖然短片內容略為粗疏,但也是我一 個重要的嘗試。
葉嘉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 與傳播學院,慶幸早早便遇上了某 些電影。
kalun_yeh@hotmail.com
8
當代社會生存 計 劃 Monkey Business
在一個當代的社會,有三位青年。 肥明,一位剛被分手而渴求愛情的男生;
香港| 2017 |劇情|彩色| 33’|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王嘉雯、孫端鴻、黃頌恩、黃塏然、陳海如 香港公開大學 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學士
阿馨,一位不來月經的女生; 阿一,一位短期合約員工。 因阿 馨的一 個離 奇經 歷,得 到了一 個 發 達的機 會。這 一 個機 會,把 這 樣的三 位 香 港 青年 連 繫起 來,在 一 個短 期居留的唐 樓單位裡,開展了一場充滿危機的後巷生意。 一串無盡霓虹燈的黑夜,一場無得失的賭注……
作者的話 我們嘗試以新穎手法刻畫當代青年的心態,以「當代的亂」 為題,包括混亂的「社會秩序」及「人際關係」等等。這是 屬於當代青年的影片,但也屬於一個城市暗角的黑夜故事, 故事遊走於唐樓及街道後巷,以販毒為題,表達當代青年上 進之心。
第二十三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公開組入圍
2017 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特別推薦獎
編導黃塏然,攝影孫瑞鴻,美術王嘉雯,監製陳海如,副導演黃頌恩。 團隊名為 Spiritual Warriors 「燈光裡飛馳,失意的孩子 ......」
whycreativehk@gmail.com
9
日本 | 2016 |劇情 |彩色 | 45’|日語對白,英文字幕
內歛的真子是個高中生,住在日本某寧靜小鎮, 自幼父母離異,與母親相依為命,照顧患有認 知障礙症的外婆。閒時忙於打工,卻嘗盡人情 冷暖,看見街裡愛人一對對更倍感孤單寂寞。 成長路上茫然無助,前路有如霧裡風景,很想 出走到大城市生活,卻猶豫未決……青春沒有
Tokeru 日 河 記川 少 女 井樫彩 東放學園電影專門學校 電影製作科
殘酷物語,平凡是福,唯有嘗試在地而立察省 自身,走出迷茫。
作者的話 完成拍攝後,我一直沉溺在不安中。在不用剪接 的日子,我會指導學弟妹們的拍攝,從而分散不 安的情緒。
2017 康城影展 Cinéfondation 短片競賽入圍
有一天,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拍電影?」,我
2017 千葉電影節
為這問題煩擾了一個冬天,即使在放鬆飲酒時我
2016 PIA 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也不能釋懷。終於有一天,在《河川少女日記》
2016 奈良國際電影節
剪接工作完成後我才發現,原來這電影是我的寫
2016 東京學生電影節
照,她讓我從自滿與自戀中適懷。
1996 年出生於北海道, 畢業於東放學園電影專門學校。
ayaigashi@gmail.com
10
都市有病
2 /3
(六)
170 0
城 西 社區 遊 蹤
19 0 0
放映@ 西 環 公 共 空間
映 後 談 主 持:盧 鎮 業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城 西 社區 遊 蹤」詳 情 請 參閱 P. 4 4
「空間問題」不是新命題,資本潮流 教 育 我 們 以 水 泥 覆 蓋 土 地,投 資 者 取代民眾,成為都市空間的主人。來 自內地和台灣的四部作品,見證幾個 城 鎮 的 巨 變,卻 殊 途 同 歸 的 破 壞 式 發展,刻畫藏身其中的失落靈魂。是 次 放 映 與 城 西 關 注 組 合 作,將 於 放 映前舉行西環社區導賞團。
熊 壯 壯的心事 * Comin’For To Carry Me Home 春 夢了無 痕 *
When Dreams End 紀 念中國城 *
In Memor y of The Chinatown 病態建築症候群 *
Sick Building Syndrome
11
香港、中國| 2017 |劇情 |彩色 | 32’13”|中文方言對白, 中英文字幕
千 禧年 伊 始,熊壯 壯 家 所 在的單 位 舊 樓即將 面 臨 拆 遷,他卻因為給 癱 瘓的父 親 烤 火 導 致 他 意 外死亡。面對旁人責備,愧疚的壯壯決定去陰間 尋 找 父 親。而 這 所 謂的陰間卻成了壯 壯的避 難 所,父親的桃花源。絕對相信科學實為另一種迷
Comin’ For 熊 To Carry 壯 Me Home 壯 的 心 事
信,巫蠱鬼神文化以及被遺棄的陳舊人事,其靈 魂希望能在作品中有另一種延續。
陳楠 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
作者的話
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
小男孩在這個變遷的時代成長,學習新的認識, 這反映出新的事物不能完全覆蓋舊的事物,它們 仍以某種方式存在,具有值得紀念的價值。作品 以新的方式和角度探尋鬼神文化、湘西少數民族 的 巫 蠱 習 俗, 並 以 非 學 院 派 的 手 法 揉 合 港 片 風 格,表達鄉土情懷。
2017 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最佳劇作獎(劇情片) 2017 重慶青年電影展短片競賽 2017 三七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影宸獎」入圍
新聞系出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 影學院導 演系學生。鬼馬、自我苛 刻、元氣少女、日常浪漫捕捉狂魔, 熱愛拍攝普通人的煙火氣息,但想 在 嚴 肅 批 判 苦 悶 寫 實 以 外 另闢 蹊 徑,希望通 過電 影分 享人的困境, 而非告知答案的電影創作者。
1264270434 @qq.com
12
春夢了無痕 When Dreams End
近年,煤炭產業受「寒潮」影響,眾多企業深陷虧損泥淖。由 於廠礦產業結構的調整,兩個無所事事的大學畢業生被調離
香港、中國 | 2016 |劇情 |彩色 | 31’36”|國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到井下工作,突如其來的消息迫使兩人策劃了壹場「逃離」。 在這 個過 程中,他 們從 青年 正式 步 入 到成 人 社 會,好 像 一 場 「春夢」。
王紹涵 香港浸會大學
作者的話
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
我常年在外漂泊,大學畢業後,和那些留在縣城裡工作的中 學同學聯絡漸漸減少。一次,我聽說了大學畢業生需要通過 英語和數學的考試才能當服務員和礦工時,讓我大為吃驚。 前幾年煤炭形勢高漲的時候,這樣的工作在當地還算高薪, 可是這幾年的煤價跌落趨勢使我無法理解他們謀求這份職位 的原因。我探詢其原因,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穩定」。 這意味著,你可以找一個有著同樣穩定職業的結婚對象;你 也可以在七大姑八大姨的閒話中理直氣壯的告訴她們,你在 國企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結婚了,有的人消失了,有的人生小 第一屆 86-0358 電影短片交流周競賽-最佳短片獎
孩了。在和這些縣城同學的接觸中,我感受到了那種物是人
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壹角」展映單元
非 的 落 寞, 那 種 即 將 步 入 成 年 生 活 的 惶 恐。 於 是 在 畢 業 之
2017 香港國際影視展短片展映單元
際,我想要把這幾年來最強烈的感受表達出來。
2017 杭州短片嘉年華「金荷獎」競賽 2016 重慶青年電影展短片競賽
王紹涵,青年導演、編劇。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 碩士專業。曾執導過多部電影短片,均獲得過國際國內電影節的獎項。代表作品:《阿 燦》、《春夢了無痕》。
wshcow@hotmail.com
13
台灣 | 2016 |紀錄 |黑白、彩色 | 29’|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一棟建築物也有自身的輪迴嗎?位於 台南市中正路底端與安平運河盲段的 中國城,前身為安平運河船塢舊址, 而現世三十多年間歷經了繁榮與衰
In Memory of 紀 The Chinatown 念 中 國 城
敗,政府決議將其改建為人造潟湖。 中國城的衰變折射出台灣一批大型購
陳君典
物商場殊途同歸的命運,而留在中國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城的老住戶,隨著時有時無的拆遷傳
音像紀錄研究所
聞,嚐盡城市的更替交迭。 2017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千波萬波單元入圍 2017 印尼雅加達紀錄與實驗影展-國際競賽入圍
作者的話
2016 台灣南方影展-最佳實驗片
一棟建築物的存在是會隨著時空背景
2016 墨西哥 CINETEKTON! 電影與建築影展-最佳紀錄短片
的流轉而呈現動態與有機的狀態,繁
2016 台灣金穗獎-學生組紀錄片類競賽入圍
榮 與 荒 蕪、 整 潔 或 敗 壞, 各 種 外 在 因
2016 中國北京獨立電影節-紀錄片展映單元入選
素( 政 府 政 策、 都 市 計 畫 ) 與 內 在
( 節錄 )
因素(居住者的使用狀態)不斷牽引 著 其 命 運 的 走 向, 但 無 論 結 果 導 向 何 方, 在 這 動 態 的 塑 形 中, 它 都 將 在這過程中產生其自身的歷史價值, 而這份歷史價值並不會、也不應因建 築 物 的 廢 墟 化、 改 建、 或 是 拆 除 而 遭 到 抹 滅。 因 此, 本 片 將 不 以 動 態 影 像 為主,反而以大量的靜態照片作為影 像書寫的主體。動態影像是一不斷順 應時間軸堆疊與推進而形成的敘事, 而靜照則是在時間軸上單一切面的採 樣,但其物理時間的凝滯卻不斷翻攪 著觀者心理層面的時間感。我企圖在 此 立 一 紀 念 碑, 以 影 像 為 其 碑 體, 居 民口述為其碑文,紀念一片即將逝去 的地景。
14
病態建築症候 群 Sick Building Syndrome
「萬丈高樓平地起喲 」 但我們倒不需這麼腳踏實地,鬼話是我們神的光線,從中折射
台灣 | 2015 |動畫 |黑白、彩色 | 4’ |無對白
陳君典、楊鎮宇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研究所、 國立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出神的世界,慾望是我們的牧師,領我們向流奶與蜜之地。在 巴黎我初體驗了神,受其牽引立了一座 101,眼中見到神國偉 業,阿 ... 我願成為其一份子,而滅世的洪水、讓 其將一切淹 沒吧!
作者的話 炭筆是一種無法被完全擦拭乾淨的繪畫媒材,我們在同一張 畫布上反覆塗抹、擦拭,那些被拭去的前一個動作,即便顏 色淡了仍頑強地留下痕跡,固執地跟著畫布裡移動的物件, 拖曳了長長地一串,如背後靈一般。而痕跡的保留,使它從 粉末狀的物質性狀態蛻變為時間與記憶的問題:它遲疑、反 覆、充滿不確定性、骯髒、令人厭惡,但最終又無法被抹去。
2016 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動畫片競賽入圍 2015 城市遊牧影展-最佳動畫片 2015 青春影展-動畫類評審團特別獎 2015 韓國富川國際動畫節-學生組競賽入圍 2015 德國 Up-and-coming 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入圍 2015 高雄電影節-國際競賽入圍 2015 台灣南方影展-動畫片類競賽入圍 ( 節錄 ) 陳君典,目前就讀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讀了很久畢不了業。紀錄片拍久了會想 躲在家裡宅著畫動畫,家裡蹲久了會想出去看其他人在幹嘛,於是又會開始拍攝紀 錄片,大致在這兩種生活狀態中徘徊。平常以接案維生,常常三餐不繼,還好租屋在 鄉下很便宜。dean 2937@gmail.com 楊鎮宇,目前就讀交大建築研究所,新北新莊人,家的正對面即是著名的重劃區,十 幾年來看著夜裡有蟾蜍聲的荒地逐漸變成黑漆漆空蕩蕩的樓房與樓房。
15
一 念 一世界
2 /4 14 0 0
(日)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映 後 談 主 持:葉 文 希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歡 迎 來 到 電 影 節 最 冷 酷 的 地 段, 悲 歡 離 合 在 這 裡 不 是 重 點, 換 上 的 主 角 是 思 辯。 放 下 主 觀 意 念, 去 重 新 審 視 創 作, 四 位 導 演 固 然 勁 也 是 自 虐。這裡的電影如其說拍來「睇」, 不如講係拍來「腦筋急轉彎」。 若說這不是電影,那我問,什麼才是?
十 月前 *
Chronicle of October 無念 *
Morning 論 為學 *
Learn to Unlearn Ride
16
十月前 Chronicle of October
阿俊需要拍攝一條短片,他住進渡假屋沉思。獨處的環境使日 常瑣事變得繁重,他在屋裏待了一整天,仍無法構思出滿意的
香港 | 2016 |實驗 |彩色 | 17’08”|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黎葦林
劇本,四周的寧靜卻逐步壓逼著他。他找不到思考的出口,也 察覺到自己出現變異,對下一步,包括他的導演和其他演員的 命令,感到不知所措。
香港演藝學院 電影電視藝術學士
作者的話 現在回想,這是一種紀錄,剛進香港演藝學院的第一年。面 對種種作息、對創作的改變和對自己的失望。希望去做一些 和 學 校 所 教 育 的 完 全 相 反 的 短 片, 沒 有 戲 劇, 沒 有 關 心 弱 勢,沒有帶出道理,對觀眾不討好。完全去做一些任性又發 洩的短片。
2016 油街實現-即日放送「自主映室︱短片試驗場」
對很多事都不明白的人。
maxxlai 010 @gmail.com
17
香港 | 2016 |實驗 |彩色 | 25’29”|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落花紅紅,獨白濛濛,思憶種種。因為無念, 所以沒有故事。因為無念,劇情也可缺席。無
Morning 無 念
念,是一場夢,猶如莊子所言,愚者自以為覺,
曾旭熙
竊竊然知之。每個鏡頭,每組影像,如夢如幻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月,若即若離花。沒有劇情,才有解讀的自由。 沒有對白,眼睛才會明察。把每組影像交織成 詩,有緣,其實是以無念相見。不需探究起承 轉合,只因電影世界從來只是虛擬現實,執著 解謎才最令人虛妄。詩意之始,在於無念。
作者的話 《 無 念 》的 實 驗 有 三 個 層 面:形 式,影 像,何 逸
2017 台灣福爾摩沙國際電影獎
君。在這三個層面上,嘗試消解動態影像( Moving
2017 台灣南方影展-實驗片類競賽入圍
Image )的兩種主要創作形式-實驗錄像和電影- 之間的不必要的對立。若果抱著「好看」的期望, 而 對 你 而 言「 好 看 」是 娛 樂 性 的 話,《 無 念 》是
2017 ViuTV 鮮浪潮語 第十一屆鮮浪潮國際短片電影節
很 難 看 的。而 我,認 為電 影 遠比「 好 看 」有 更 多 可能性。走進黑盒,坐上椅子,放空腦袋。《無念》 最好的觀看經驗,是無念地看。
2016 年 畢 業 於 香 港 城 市大 學 創意 媒體學院,主要創作實驗錄像及獨 立短片,實驗主流電影和錄像的平 衡。鮮 浪 潮 2017 作 品《 無 念 》分 別入選本地及台灣國際影展。現正 於 ADC Artspace 營運創作實驗室 Concrete Lab,及修讀香港中文大 學哲學文學碩士。
oiamdon@gmail.com
18
論為學 Learn to Unlearn
作曲系同學甘聖希,希望反思東方藝術文化,用一年時間籌備 一 個以西 方 音樂 配以廣東 粵 語 歌 劇。影片就 是 拍攝 其 過 程,
香港 | 2016 - 2017 |紀錄 |彩色 | 34’52”|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表達甘在創作中得到了、學到了甚麼。
李敏聰、王億峰 香港演藝學院 電影電視學士
作者的話 此片希望拍給同校的同學看,在校學習很容易偏向技術方面 的追求,因而失去很多可以學習的過程,創作是甚麼?為何 要創作?我們都很常忘記這樣的思考。
19
李敏聰
王億峰
一個無法生活在工業以致
鐘 意 拍 紀 錄 片,因 為 可 以
曾經質疑自己是否喜歡電影
開到飯 而又繼 續探索到個
的無業廢青。
世 界。
i-love-hk1314@hotmail.com
wyf.bee@gmail.com
香港 | 2017 |動畫 |彩色 | 1’49”|無對白
深受作曲家約翰.凱吉的影響,我嘗試以動畫
Ride
方式去詮釋「無聲」的理念和發掘環境聲的各
黃文詩
種可能性。我把平日被忽略的地鐵聲音,形象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化地呈現出來,並根據我在 2017 年 1 月所寫的 一份樂譜 ─《地鐵聲音》創作而成,該聲音 樂譜是依據真實的地鐵錄音而編成。
作者的話 這作品是一部全手繪的抽象動畫,在三個月內畫了 千多張,但最後滿意和能用的也只有七百多張而
2017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展
已。這部動畫是我對環境聲的一個視覺上的演繹, 也是把環境聲視為主要創作元素的一個實驗。
2017 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 體系,創作媒介多以聲音和抽象動 畫為主。閒時喜歡用文字或符號去 紀錄和拆解日常生活的聲音。
wrongmansze@gmail.com
20
留離家所
2 /4 16 30
(日)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映 後 談 主 持:何 梓 埼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節目結 束 後 將 舉 行「學 生 影 像 沙 龍 ─ 紀 錄 影 像」,詳 情 請 參閱 P. 4 3
家 是 有 形 亦 無 形。 在 紛 擾 的 世 界, 還 好 有 影 像 紀 錄 微 小 的 事 情, 讓 漂 泊的心不致流離失所。
豆 豆的 故 事 *
A Story of A Bean 台南 兩 年 * 那 十 秒的靜 默:完 全的 _ 但 又 完 全的 _
That 10 seconds of Silence: Absolutely _ yet Absolutely _ 福島家 事 *
The Road Home
21
台灣、香港 | 2017 |紀錄 |彩色 | 4’55”|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Year 2 哲學課的作業。 有一次我問我爸,活著的意義是甚麼?他說: 「陪你阿哥囉。」我阿爸解答了千百年來哲學 家都無法解答的問題。
A Story of 豆 A Bean 豆 的 故 事 余承峰 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學士
作者的話 花了兩 三 個通 宵 製作,結 果因為出席率 不夠,那 堂課還是不及格。不過總算為人生意義找到個無 法反駁的答案。
很愛拍片,但不會拍,只好硬拍,同 時學拍。
Brianyu0811@gmail.com
22
台南兩年
想要創作一部屬於個人的影片(而不是分工合作的影片)。
台灣、香港 | 2017 |紀錄 |彩色 | 14’ 21”|粵語、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在「畢業」、「又一次結束」的狀態下,
紀錄與整理這兩年從香港來到台灣南部:
賴俊靈 崑山科技大學 視訊傳播設計系學士
讀書、生活、思考、抉擇。
迷失之間,尋找之間,我又長大了。
作者的話 感謝在南部有幸遇上的人事物。 感謝南部讓我安定讓我更獨立。 所有或大或小的片段,組成此時此刻的我。
A boy without mobile phone. 喜歡拍照、喜歡寫字、喜歡閱讀、喜歡觀察。
zerowithpencil@gmail.com www.instagram.com/inbetweenlost
23
香港 | 2017 |錄像文章 |黑白 | 5’26”|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我把各種對立的敘事手法加進來:真實與虛構、 故事與非故事、朗讀與即興、公共與個人、影 片與影像…… 影片始於 1997 回歸交接中那著名的十秒靜默, 那是香港,是真實的但也是虛構的,由此,我 開始尋找鏡像、夢、許願,以及那個指向想像 香港未來的、模仿扔幣往窗外的照片序列。
That 10 seconds of 又 完 那 Silence: Absolutely ___ 完 全 十 yet Absolutely ____ 全 的 秒 的 ︳的 ︳ ︳靜 ︳但 默 :
在中段,友人坐在設計好的場景裡即興聊天, 彷佛是一個影像民族誌,對比那些宏大的敘事。 集合起來,就好像過去、現在、未來。
許梓昊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作者的話 常常拍家中,因那是寧靜、思考和不安的地方。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文學士 三年級生。
tszhohui2-c@my.cityu.edu.hk
24
福島家事 The Road Home
2011 年福島核災後,住在核電廠外十公里浪江町的大蒲家面 臨驚天巨變。遷出原居地後,一家各有各忙聚少離多。爸爸堅
日本 | 2017 |紀錄 |彩色 | 48’|日語對白,英文字幕
大浦 美蘭
武蔵大學社會學部
持留守電廠崗位,不理生命危險,為關閉核電廠作準備;媽媽 跟 妹 妹曾經 與十名親 友,寄 住表 哥的小 單 位。經 歷 這 一 切之 後,一家 人 難 得聚首一堂,美 蘭 拿 起 攝 影 機 拍下有囗難言的 愛,紀錄自己最關心的故事。
作者的話 大家應該對核電廠的事故也不會感到陌生,這部紀錄片把我 實實在在帶到核災當年的回憶中,也是一個關於我和家人的 故事。
2017 TAMA 電影節 2017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Perspectives Japan 2017 PIA 電影節 2017 江古田電影節 2016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Yamagata Rough Cut!
1994 年出生於福島縣,東京武藏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自 2010 年讀高中起拍攝紀 錄片,現於電視台任職導演,繼續拍攝獨立紀錄片。
25
身 體 的記億
2/3
(六)
14 0 0
4 8 0 . 0 性 別 x 藝 術 空間
映 後 談 主 持:關注 婦 女 性 暴 力協 會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2 /10 16 30
(六)
4 8 0 . 0 性 別 x 藝 術 空間
映 後 談 主 持:馮 夢 哲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本 節目之 50 %收 益 將 捐 給 風 雨 蘭以 支 援 性 暴 力受害 人
身 體 是「 靈 魂 的 聖 殿 」, 亦 是 意 識 的延展。親密、莽撞、初探、傷害, 都 能 成 為 此 生 不 忘 的 風 景。 風 景 隨 時 間 而 變, 情 慾、 宗 教、 權 力、 好 奇 都 使 我 們 步 步 為 營。 直 至 魂 斷 一 刻, 有 關 身 體 的 學 習 仍 是 複 雜 地 每 日更新。
一 件 小事 *
Gestalt 無恥 *
Shameless 無瑕
Scar 基石 *
Fundamental
26
一件小事 Gestalt
/ 作品所說的話 / 之 // 我 以 為 這 樣 是 終 結 / 但 這 才 是 真 正 的 開 始 / 審 視 自 己
香港 | 2016 |劇情 |彩色 | 18’|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 為 何 急 著 了 結 這 事 / 去 掩 飾 自 己 內 心 對 這 事 充 滿 著 一 噸 重 的 矛 盾 // 這 是 一 個 經 歷 / 但 有 多 寶 貴 / 我 根 本 不 清 晰 / 而我需要的是關懷還是道歉 / 也不重要 / 還在內心矛盾著
蔡芷楓
去 看 外 界 / 而 外 界 不 去 在 意 你 所 承 著 的 感 受 // 他 終 究 沒 道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歉 / 我也沒要求 / 那天那一秒的眼光 / 我也無法忍受而別過 頭 / 不需要別人急著承認我勇敢 / 我不 / 我懦弱得選擇逃走
/ 然後躲在角落顫抖 / 只是我看不透 / 是不是因為我易入手 // 我 甚 至 想 不 起 / 那 天 我 們 說 了 什 麼 / 是 不 是 我 有 所 挑 釁 / 或只是你剛巧想在我身上找入口 // 《一件小事》是關於性騷擾、記憶、二次傷害與法律制度的 一個故事。初衷是記錄,接著想要控訴,現在想要忘記,因 它是那麼歷歷在目。
2016 影意志澳門電影節 X 閒人公社:港澳獨立短片日與夜
作者的話
2016 娛藝院線優秀電影獎
這件小事,對於那時候的我而言,很沉重,
2016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展
所以我選擇用令我快樂的方式, 拍一部電影作品,去記錄,在我大學裏發生的這件小事, 我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面對,記住自己。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畢業之後,拍左一陣子 online 廣告片,一部乜絲都有嘅獨立長片, 一部可以出埠但爛尾嘅電影,一部外資嘅港式美劇,一部慈善電影,跟住又開始翻 翻黎拍啲玩味重嘅廣告片,然後…… 我凈係知道,我好鍾意拍嘢,所以想繼續日拍夜拍。 拍到我有能力再拍啲好既野囉……
ashelychoiac@gmail.com
27
香港 | 2016 |動畫 |彩色 | 3’28”|無對白
在這個自戀世代,我們逃不開被自慰的人射得 一臉都是。 自稱音樂人的劣質歌聲腥臭得令我呼吸不來, 連環自拍一發一發的射到我毛孔擴張,
Shameless 無 恥 何欣欣 香港理工大學 設計學院數碼媒體系學士
自以為是的政客噴薄的一刻, 我們逃不了。 打飛機,關門,好嗎?
作者的話 不覺得我們常常被「打飛機」的人射到一臉嗎?
2016 - 2017 香港理工大學數碼媒體畢業作品放映會
這樣子好嗎? 希望這 條片可以讓 人有一點意識,自己是不是在 打 飛 機,「到底有沒有 人 真的想知道 我在說 /表 演/拍什麼?」
2017 年理工大學數據媒體畢業生。 yyho1026@gmail.com
28
無瑕 Scar 台灣 | 2017 |動畫 |彩色 | 4’20”|無對白
女孩泡 在水裡,悠 然地 依 水流載 浮載 沉。水面 上一 艘色彩鮮 明的小船,悄悄滑過女孩身邊,一不小心地劃傷她最敏感的肌 膚。唯美細膩的手繪筆觸,敘述著愛情的曖昧不明。
黃詩柔 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作者的話 《無瑕》是我首部個人創作動畫,嘗試結合自身插畫風格, 並找尋個人影像敘述口吻。作品源自長期對相關主題的觀察 與個人經歷,以象徵元素與片段畫面的方式組成,描述一段 女性的記憶,試圖呈現充滿詩性的視覺感受。過程中,我也 非常沉浸於描繪細節與細膩的動作。
2017 台灣南方影展新人獎 2017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學生作品入圍 2017 放視大賞- 2D 動畫創作入圍 2017 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el Cinema d’Arte (Italy) Official Selection 2017 Anim’est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Romania) Selection 2017 Asian Focus Programme of LINOLEUM Festival (Ukraine) Selection (節錄)
自由插畫家,出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現於台南藝術大 學主修動畫藝術。於大學期間開始自學插畫,擅長使用水彩創作,也喜愛嘗試結合 不同媒材,作品細膩溫暖。插畫對她來說,是與動畫相輔相成的存在,不但記錄著 曾經的經驗與情感,更成為往後滋養動畫作品的養分。
doris 20121220 @gmail.com
29
台灣 | 2017 |動畫 |黑白 | 7’10”|無對白
一位青少年在接受一段基要主義的信仰之後, 開始見到種種詭異現象,身在極端保守與封閉
Fundamental 基 石
的環境之下,讓他內心的衝突越來越巨大,並
邱士杰
開始懷疑這份信仰,青少年最終下定決心逃離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這個不斷輪迴的夢魘。
作者的話 《基石》描述 保守 教 會 所造 成的心理 創傷,和青 少年主角在面對逼迫下的痛苦與抉擇,藉以觀眾 能了解其心境,並鼓勵同樣經歷的人 們勇於克服 心理困難。
第五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入圍
2017 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動畫片競賽入圍 2017 台灣南方影展-動畫片類競賽入圍 2017 放視大賞- 2D 動畫創作組銀賞、新銳大賞 2017 螺絲起子學生短片創作影展 銅螺絲 2017 洛杉磯獨立電影節-最佳學生動畫短片 (節錄)
邱 士 杰 出 生 於 台 北,其 過 往 的 作 品 風 格 多 變,包 含 逐 格 實 拍 動 畫 《 蕃 茄 歷 險 記 》、3 D 電 腦 動 畫 《 PSYPATH 》、以 及 其 他 許 多 如
Motion Graphic 和手繪等多元技 術所創作的動畫,並曾得獲得巴西
Anim!Arte 動 畫 影 展 世 界 文 化 專 業組第二名的殊榮,邱士杰導演從 最初多創作兒童取向的故事,到現 今 更 加 著 墨 於 運 用黑 色 幽 默 的 手 法,描寫個人心理層面的展現與成 人議題。
chiu.shihchieh@gmail.com
30
黑暗中漫舞
2 /10 19 30
(六)
碧波押
映 後 談 主 持:黃 飛 鵬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你的黑不夠黑,我的白不如白,你我以 影像反覆提醒自身,創作的初衷不能變 質。故事源自黑暗,以抹去五官的肉身, 探討人心。有如惡夢裡的漆黑,一場實 驗即將展開……
虛無之地 *
The Void
31
香港 | 2017 |實驗 |黑白 | 58’19”|無對白
故事講述主角誕生在一個漆黑一片的世界中, 由迷失,到遇到同類後萌生出慾望,及追尋慾 望的起落過程。
作者的話
The Void 虛 無 之 地 鄭資城 香港城市大學 創意媒體學院學士
作品意念來自一次西藏旅行,當時看見當地人並 不需要豐富的物質生活來令自己過得快樂,再回 想香港,有很多的價值觀都是社會潛意默化下造 成,而並不是自己的真正信念。 作品嘗試提醒觀眾再次思考,認清自己在社會上 所相信的事物,追隨自己,享受生命。不然便會 像主角一樣,在追尋錯誤事物的過程中不斷傷害 了自己。 最初希望在最無負擔的學生年代,借用畢業作品 的機會去製作一些將來未必能夠再花資源製作 的短片,創新一下,嘗試在有限的資源中創造一 個令觀眾可信的虛構背景。本片滲透了作者最愛 的黑暗環境、麻布服裝、陰沈氛圍,作為投身社 會前提醒自己不要迷失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自瀆 短片。
鄭資 城在 2017 年畢業 於香港城市 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參與過幾次鮮 浪潮及畢業作品剪接。喜愛的電影 有《砂之女》 、 《青春電幻物語》及《象 人》,喜愛創作,現職剪接。
will.cs.cheng@gmail.com
32
分離從來不易
2 /11
(日)
14 0 0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映 後 談 主 持:林 森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從出生到死亡,人總要經 歷重覆不斷 的相遇與分離,可是從小到大,學校都 不教導我們如何說再見,無論面對親 人、朋友又或是陌生人的離去,我們都 顯得一臉茫然。成長中來來去去,不斷 與人擦身而過,時而喜怒,時而哀樂, 離別又如何?唯有學懂道別,在下次相 遇時會更懂得珍惜,或在下次告別時 變得更堅強。
小黑
Aydiva 游 到 大 人的 海 去 *
To The Ocean Blue and Wide 枝仔冰
Popsicle 翔翼
Hsiang Yi
33
香港 | 2017 |劇情 |彩色 | 16’|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龍婆和孫兒多年一直相依為命,早些日子更成 為導盲犬領養家庭。而小黑是隨在浩仔身邊受
Aydiva 小 黑
訓的準導盲犬。因為一次意外入院,期間小黑
徐文浩
不得不由龍婆獨力照顧。在這暫養的關係,起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
初龍婆對小黑感到抗拒,慢慢變得好奇,甚至
創意電影製作高級文憑
漸漸互相依靠。然而,小黑的一次意外走失, 龍婆察覺自己原來無法吝嗇對小黑的情感……
作者的話 衷心感謝過程中幫過《小黑》的每一個,為此付
2016 - 2017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畢業作品銀獎
出過的,我每一樣都銘記於心。
Benjamin Tsui 深近視,通常用右腳先走,左腳先走 的機率是右腳的一半,很帥。
Manho.Tsui@gmail.com
34
游到大人的海 去 To The Ocean Blue and Wide 香港 | 2017 |劇情 |彩色 | 25’41”|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黃蓉 香港公開大學 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學士
明仔七歲時,爸爸離開了。明仔用僅餘的記憶拼湊父親在心目 中的形象,如何強大,如何使人安心,如何不可觸及。父親曾 說只有大人才去到那片真正的大海,明仔很是嚮往,所以偷偷 練習呼吸。但對一個孩子來說,記憶太瑣碎,大人世界太難解, 明仔以為自己變好,爸爸就會回來。 學習告別是一家人共同的功課,人生本是場錯過,是誰在蹉跎。 如何告別並沒有標準答案,懂得釋懷,勇敢面對,就是成長。
作者的話 從小孩角度去拍這條片,只想抓住記憶中的點滴,感謝自己 當年的倔強,令自己成長。還想告訴大家,告別對我來說是 甚麼回事。
2017 台灣南方影展-劇情片類競賽入圍 第一屆坎坷影展
2017 年畢業,2017 年失業。讀攝影,不揸機,用眼看世界。 yungmooo@gmail.com
35
台灣 | 2016 |劇情 |彩色 | 15’56”|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必帶物品:球、電風扇、餅乾、橘子、錢。 待辦事項:小翼剪頭髮、小翔買蘋果。 今日賽程: Lamigo 對義大( 72 台)。
Hsiang Yi 翔 翼 吳季恩 台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導演組
「還有嗎?」弟弟咬著吐司邊發問, 「應該沒了吧。」我沾著果醬邊回答。 這個暑假,我要升小四,弟弟要上小學了。 這個暑假,大人都叫我們要準備,卻從不說要 做什麼。 「為什麼?」弟弟又發問了, 「不知道,你好煩。」我是這樣回答的。
作者的話 《翔翼》從故事發想直至首映的一年中,隨著不同 階 段的雕塑過 程,其 實失去了許 多的初衷。原本
2017 洛杉磯華語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 2017 溫哥華電影節特別放映 2017 聖保羅國際短片節 2017 Festival Silhouette -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Competition
對台灣傳統喪禮的嚴肅批判,逐漸轉變為對於生
2017 新北市新星獎-首獎
死、自然 萬 物的 敬 仰,也 讓 我 清 楚 瞭 解,創 作 將
2016 高雄電影節
會最誠實,也最赤裸地坦露創作者的個性。
(節錄)
吳季恩
1990 年生,苗栗客家人,就讀於台 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導 演組。 大學畢業作品《救命》曾獲 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並於 2012 年入選金馬電影學院, 與學員們一 同完 成電 影短片《我 是 男子 漢 》。
2014 年作品《他好嗎?》獲得高雄 電影 節、金穗獎以及台北電影節等 短片獎項的肯定,最新作品為劇情 短片《翔翼》。目前逐步邁向影像創 作的旅 途,並以成為專 業的導 演、 編劇為目標。
nlu331@gmail.com
36
枝仔冰 Popsicle
一對 姊弟在喪 禮 過 後 各自以不同的方式面 對 至 親的離 世,一 段關於枝仔冰的記 憶在這時湧上心頭。本片以手 繪 水彩背景
台灣、美國 | 2017 |動畫 |彩色 | 5’22”|國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及細膩的逐格動畫,刻畫台灣的鄉土情懷,藉由枝仔冰的叫賣 聲 連結男孩與 姊姊的互動,帶動觀眾體會 男孩痛失至親的心 路歷程。
楊子新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加州藝術學院角色動畫系
作者的話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將台灣元素加入作品裡,希望以不同的表 現方式,將熟悉的文化元素傳達給不同背景的觀眾,讓觀眾 除了融入故事外,也了解不同的生活環境。最熟悉的東西永 遠是最好的靈感來源,而情感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只要 讓觀眾共鳴,便能無障礙的以影像溝通。
2017 台灣南方影展-動畫片類競賽入圍 2017 ANNY: Animation Nights New York 2017 Caribbean Film Festival and Market (CFFM) – Semi-Finalist 2017 Kids Program for the 8th edition of Anibar Animation Festival 2017 Indie-AniFest 2017 Asia Road (Asian Competition) 2017 KLIK Amsterdam Animation Festival Student Animated competition (節錄)
Cindy Yang,本名楊子新,國立臺北藝術 學動畫學系第一屆畢業,目前在加州藝術 學院角色動畫學系進修。畢業作品《午》曾入圍台北電影節,作品《然後呢》獲得台 中國際影展台中獎。喜歡旅行、感受,再將感受到的情緒創作記錄下來。
tzucin 929 @gmail.com
37
愛 的 故事
2 /11
(日)
16 0 0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映 後 談 主 持:羅 妙 妍
* 導 演 將出席映 後 談 節目結 束 後 將 舉 行「學 生 影 像 沙 龍 ─ 動劃 創 作」,詳 情 請 參閱 P. 4 3
在非黑即白的主流價值觀底下,同志 身 份 依 然 與 二 元 性 別主 導 的 社 會 存 在 差 異,要 家 人 接 受自己 更 難 上 加 難。出櫃、感情與家庭之間他們如何 抉擇?「男男」「女女」心底有多少 困 惑 及 掙 扎? 四 部 分 別 來自香 港、 日本、台灣及馬來西亞的作品,刻畫 年 輕 同 志 社 群 的 生 命 樣 貌,更 不 約 而同說著「愛很艱難」的故事。
勃起之後 *
After Erection 暗房夜空 *
Losing Sight of a Longed Place 染色體戀人
Chromosome Sweetheart 花 兒 花 兒 幾時開 *
On The Way of Blossom
38
勃起之後 After Erection
Alan 和 Ben 在一個失戀派對相遇,二人瞬間來電,一拍即合 下逃離派對去開房。不巧這是星期六的晚上,許多寂寞的心靈
香港 | 2016 |劇情 |彩色 | 20’12”|粵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梁敏姬
都要依靠性和慾去撫慰,一間又一間時鐘酒店都爆滿了。他們 穿疏在香 港的大 街 小 巷,一邊 找酒店一邊 談 起 情 來。當 他 們 逐漸了解,從只想性到談起愛,這一刻上不上床,又重要嗎?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系
作者的話 《勃起之後》是我大學三年級時候的功課,改編自一個台灣 的文本《眼色》。故事講述兩個想「爆房」卻不果的男人在 機緣巧合之間萌生愛意。當時交功課的版本沒有找人做片子 的配樂,後來因為香港同志電影節的放映所以重新做了現在 的版本。除了《勃起之後》,我有不少作品都與 LGBT 有關, 我想表達的不僅是對性小眾的關注,而是一種多元與包容的 態度。
2017 香港同志影展-亞太同志電影節聯盟短片、大專放映
我叫梁敏姬,現時 22 歲,剛畢業,現時在一家短片製作公司工作,崗位為創作和副 導演,作品包括側田的《不經不覺》等。業餘時間會和好友 Serrini (一名獨立音樂 創作人)拍 Music Video,作品包括《油尖旺金毛玲》,現時在創作新作品的路上。
leungmankeimaggie@gmail.com
39
香港 | 2017 |動畫 |彩色 | 7’38”|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一位香港年輕同志一直爭取自己與身邊人的權益,可是父 親與他積存已久的隔閡、社會的停滯不前,使他陷入困惑 與反思。
Losing Sight of a 暗 Longed Place 房 夜 空 黃梓瑩 石家俊 黃俊朗 香港公開大學動畫及視覺特效學士
作者的話 同志平權可謂近年社會一大焦點,各種性小眾權益的訴訟 案、世界各地對同志婚姻的修憲,引發我們反思推崇文明 和 開 放 的 香 港 社 會, 在 性 別 議 題 上, 仍 然 在 怎 樣 的 進 程 中?現實中的年輕同志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透過與社工 系出身、香港大專同志行動主席、任職協助男同志及跨性 別性工作者組織午夜藍—尹浩威的訪談,啟發我們發展出 這段短篇動畫。
第五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2017 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最佳動畫 2017 Digicon6 Asia - Hong Kong - Audience Choice Award 2017 香港同志影展-亞太同志電影節聯盟短片、大專放映
石家俊、黃俊朗、黃梓瑩 是今屆香 港 公開大 學 動畫 及 視 覺 特 效 畢 業 生。受到一部羅馬尼亞紀錄動畫片 《 唐 吉 訶 德 闖 魔 山 》(The Magic
Mountain)啟發,選擇同性戀這個 議題,以多種風格和動畫形式呈現, 從主角 Adam,其中一位受訪 者的 故事出發,試圖道出這個時代下,在 制度內爭取改變的人的情緒。
mon1100pm@gmail.com
40
染色體戀人 Chromosome Sweetheart
五光十色的都市裡,人人求愛尋夢中情人,「男男」「女女」 情情愛愛悲歡離合各式其色,各自各精彩 .....
日本 | 2017 |動畫 |彩色 | 4’55”|日語對白,英文字幕
矢野 ほなみ 東京藝術大學 大學院映像研究科動畫專修
2017 DigiCon6 Asia - JAPAN - 話題賞 2017 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 2017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2017 上海酷兒影展短片競賽單元 2017 洛杉磯 OUTFEST LGBT 電影節 2017 彩虹繞東京電影節
1991 年出生於愛媛縣,2013 年於美國交流後歸國,2015 年京都精華大學動畫系畢 業,現正於東京藝術大學深造。
beansb773.g@gmail.com
41
台灣、馬來西亞 | 2017 |紀錄 |彩色 | 32’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阿唐為了與愛人凱俐共同生活,離開了家鄉馬來西亞來到 台灣。由於同性婚姻尚未合法,阿唐僅能選擇以學生身分 居留台灣,成為一位三十五歲的大一學生。 阿唐與凱俐來自怎樣的「家」? 對於婚姻和家庭又抱持 怎樣的想法? 一張單人床,兩個人的成家想像。
On The Way 幾 花 of Blossom 時 兒 開花 兒 黃凱薈 台灣國立中正大學 哲學系與傳播系雙主修
作者的話 真實世界,隨著人的視角而產生不同形狀。每個作品終究 只是一小塊拼圖,唯有觀看多個作品才能拼湊一個時代的 真實全貌。無論是否為學生、無論年紀、無論貧富、無論 國籍,只有大家盡情喧嘩,我們的時代才精彩。
2017 台灣南方影展-紀錄片類競賽入圍 2017 Freedom Film Festival 2017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新山,在台灣國 立中正大學哲學系與傳播系雙主修 畢業後,投身新聞媒體工作。因為不 耐於哲學家坐在搖搖椅上只顧思考, 所以把自己丟進繁忙的新聞現場,觸 摸現實世界,並嘗試用不同媒材記 錄所見所思。
kaihui1015@gmail.com
42
學生影像沙龍
| 紀錄影像
學生作品就只有劇情片嗎?
2 /4
歷屆學生電影節的投件中,仍以戲劇片佔大多數,
1830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但每年總有幾部紀錄短片入圍。回看本地早年的短 片比賽和影展,曾出現不少錄像、紀錄和實驗類的 學生作品,創作手法多樣,文化和藝術價值豐富, 但礙於本地學習和放映非劇情( non-fiction )影像
(日)
主 持:蔡 倩 怡 網 站《映 畫 手民》編 輯,香 港 真 實 影 像 協 會 創辦 人, 紀 錄片 專 題回顧 展 策 展 人
創作的渠道不多,仍難以受大眾關注。 平 地 學 生 電 影 節 能 力 所 限, 固 然 未 就 其 發 展 脈 絡 疏 理 前 因 後 果, 但 適 逢 今 屆 動 畫、 紀 錄 和 實 驗 類 投 件 數 量 明 顯 增 加, 綜 觀 放 映 作 品 中, 亦 有 動 畫 紀 錄(animated documentary )、 實 驗 紀 錄 ( experimental documentary )及錄像日記( video
diary )等創作手法,為學生電影節帶來新的視野。 創作手法是作品題材以外,另一值得討論的框架。
講 者: 李 敏 聰、王 億 峰 (論 為學|香 港) 余承峰
(豆 豆的故 事|香 港、台灣)
賴俊 靈
(台南 兩 年 |香 港、台灣)
陳君典
(紀 念中國城|台灣)
大浦 美蘭
(福島家 事|日本)
| 動畫創作
電影節將舉辦兩場學生影像沙龍,分別以「紀錄影
2 /11
像」、「動畫創作」為題,請來香港、台灣及日本
18 0 0 香 港 兆 基 創意 書院 放映 室
(日)
的學生導演,分享其學習和創作影像的經歷,讓觀 眾認識劇情片以外的世界。
主 持:麥 盛 豐 香 港 公開大 學 動畫 學 士 課 程 高 級 講師
講 者: 何欣欣
(無 恥 |香 港)
黃 梓 瑩、石 家 俊、黃 俊朗 (暗 房夜 空 |香 港) 邱士杰
43
(基 石 |台灣)
城 西 社區遊蹤
在未有港鐵的香港島西邊,巷里仍保留著鹹魚青菜 的味道、麻雀耍樂的歡愉聲。港鐵的來臨,帶來的 除了速度,還有更多的高樓、更多的更替、更多的 消失。城西關注組帶你遊走大街小巷,穿梭新舊地 景,從大歷史看小故事,在發展的縫隙中尋找舊區 的人情,發掘城中草根的創造力量。
2 /3
(六)
集 合時間:170 0 名額:2 0 人 語 言:粵 語 網 上 報 名:goo.gl / yu Xf27
是次導賞團由城西關注組策劃,將於「都城有病」 放映前進行,以深化節目主題,補充香港城市發展 概況。導賞團詳細行程及安排,將以電郵個別通知 成功報名者。
節 目 預告─ 學 界 巡 迴 放 映
農曆新年後,影展踏入第二回合,將招募學界合辦
我們現正招募中學/大專院校/學生組織參與,
巡迴放映,把本地參展作品及導演帶到院校,與莘
有興趣者,可電郵致 groundupsff@gmail.com
莘學子吐下拍片苦水或甘甜。無論同學是有志於影 像創作,還是純粹想睇戲,都是我們的目標觀眾。 我們相信,學生作品有他獨有的靈魂,碰撞交流而 引發的火花,璀璨之餘,或可燎原。
44
主 持、工作人 員 簡 介 何 梓 埼 林 森
生存、生活、家人朋友貓貓和麵包, 最後才是電影。
生於香港,熱愛電影、音樂及關心社會。畢業於香港 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現職自由錄像工作 者。錄像作品包括紀錄片《人在皇后》(2007)、《夜 以作日》(2009)、畢業作品《暉仔》(2011)、《空中
馮 夢 哲
李 凱 甄 麥 盛 豐
90 後廢青,沉迷玩樂,討厭清醒感覺。 讀電影卻不想拍電影。 但仍喜歡電影。
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及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藝術碩士)。作品以動 畫、錄像為主,從事教育及廣告媒體工作,現任香港 公開大學動畫學士課程高級講師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審
樓閣》(2012),鮮浪潮作品《綠洲》(2012) 及《仇》
批員 ( 電影及媒體藝術 ) 。曾參與多個香港和海外展
(2014)、香港電台外判劇-獅子山下 2015 系列《豹》
覽,包括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 2009 、第 29 屆東京
(2015)、獅子山下 2017《黑哥》(2017) 及電影 《拆
錄像作品節 2007 、以色列藝術交流展 2010 及水墨藝
彈專家》(2017) 制作特輯。工作範疇包括廣告拍攝 ,
博 ( 2015 , 2017 ) 等,並曾獲張氏創作獎 2006 ( 混合
紀錄片製作,以及於中小學、社區中心、團體的拍攝
媒介 ) 、15 屆香港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 ( 動畫組 )
工作坊擔任導師。
銀獎及第 12 屆日本 TBS DigiCon 6 努力賞。
馮夢哲,女性主義者, #metoo 運動參與者。關 注性、性別、親密關係民主化等議題,現於本地
NGO 從事性教育工作。願望是,終有一天可以 上高登/連登而不感到厭世。
葉 文 希
香港浸會大學畢業生,主修傳理學院數碼圖像傳播。 獨立制作人,小本和短篇創作居多。覺得拍攝不是想 像中愉快,所以開始為它幻想一些意義:無論映像還 是文字,鏡頭或街頭,都應該是讓無權者團結起來的 載具。
黃 飛 鵬
電影導演,偶有寫字,未知影像是否有用,但做 得就做。 希望拍出的電影都能忠於電影本身,自己和觀眾。 過 住 作 品:《 流 浪 犬 》、《 池 之 魚 》、《 寂 靜 無
盧 鎮 業
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學 系。近年從事影像工作,崗位多為演員、導演,有時 是攝影師。隨着年紀漸長,希望挑掉懶根,多點生產。
光的地方》、《十年-冬蟬》、《尼菩薩》
蔡 浩 泉
電影及媒體系畢業生,喜愛台灣新電影,從事電 影發行工作。 有一個願望,希望人人活得快樂。
羅 妙 妍
Miu Law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為自由身藝術工作者,從事 策劃、創作及藝術行政工作,青年實驗藝術團體「她 說創作單位 HerStory Polygon 」創團成員之一,團體 關注社會及性別議題,探索紀錄劇場美學,策劃及導 演近作:跨性別議題真人劇場《 O 先生與 O 小姐》。 羅氏亦積極參與訪問、翻譯、編輯等文字工作,訪問 文章散見《藝文青》及網上媒體《立場新聞》。
45
蔡 倩 怡
蔡倩怡,網站《映畫手民》編輯,香港真實影像 協會創辦人,紀錄片專題回顧展策展人。曾在《號 外 》、《 明 周 》 Book B 擔 任 文 化 記 者。 現 為 浸 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碩士研究生。學習書寫評論, 推展論述,及電影與藝術的策劃與研究工作。
關 注 婦 女 性 暴 力 協 會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成立於一九九七年,期望使 政府及公眾正視婦女遭受性暴力問題,爭取合理 權益。同時,本會亦在社區、中小學校及專業團 體等進行宣傳教育工作。自二千年開始,協會成 立香港首間性暴力危機中心「風雨蘭」,為受害 女性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現時,風雨蘭每年為 超過 200 名性暴力受害人提供支援服務及接獲逾 2 , 000 個求助電話。 (風雨蘭熱線: 2375 5322 )
合作伙伴簡介 480.0 性別 x 藝術空間
城西關注組
「 480 . 0 」為「性暴力點嚟」的諧音。 480 . 0 性別 X 藝術
城西關注組於 2014 年成立,我們是一班在西營盤成長的街
空間期望能把性別平等角度注入藝術和生活,融合不同界
坊及關心社區規劃的朋友,與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同呼同
別、 不 同 團 體 的 想 法, 拆 解 生 活 中 的 性 別 事, 了 解 性 暴
吸。面對社區大轉變,我們不甘只留於懷緬。藉著研究、倡
力的根源,從而提升大眾對性別及性暴力議題的興趣和認
議、教育,以及舉辦不同的社區參與活動,我們希望連繫街
知。 480 . 0 為心蓮心及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之伙伴計劃。
坊,一起參與西營盤的社區規劃及發展過程,共同譜寫西營
www. 480 dim 0 .com
盤的生活故事。 曾舉辦活動包括城西社區學堂、城西鬼魅遊蹤、西營盤街市 頂層規劃倡議以及山道電影放映等。現時正關注西環碼頭的 未來去向,希望全港市民都能夠一同關心及珍惜這個全港僅 有,由街坊自發自創的公共空間。
www.facebook.com/saiwanconcern
碧波押 碧波押由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CCCD )在藝術發展局委約 下營運,於 2016 年 2 月開始正式運作,至今舉辦了多場 展覽、工作坊、放映會、講座、音樂會、劇場與詩歌活動 等,與油麻地街坊共同發展地區藝術中心。
www.facebook.com/greenwaveart
46
節目時 間表 所有放映節目設映後談,導演將出席參與 日期
時間
2/1(四)
1930
2/2(五)
1930
2/3(六)
1400
2/4(日)
空白時代 (香港.中國.85’) 關於他們的一些事|游離份子|回家吧河童
無能用者? (香港.日本.90’) 斷了線|當代社會生存計劃|河川少女日記
身體的記億 (香港.台灣.33’) 一件小事|無恥|無瑕 |基石
地點
碧波押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
480.0 性別 x 藝術空間
1700
城西社區遊蹤
西環
1900
都市有病 (香港.中國.台灣.94’) 熊壯壯的心事|春夢了無痕|紀念中國城 病態建築症候群
西環公共空間
1400
一念一世界 (香港.80’) 十月前|無念|論為學| Ride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
1630
留離家所 (香港.台灣.日本.74’) 豆豆的故事|台南兩年|福島家事 那十秒的靜默:完全的 ____ 但又完全的 ____
─
1830
學生影像沙龍─ 紀錄影像
─
身體的記億 (香港.台灣.33’) 一件小事|無恥|無瑕 |基石
480.0 性別 x 藝術空間
2/10(六) 1630 1930
黑暗中漫舞 (香港.60’)
虛無之地
碧波押
分離從來不易 (香港.台灣.美國.65’) 小黑|游到大人的海去|翔翼|枝仔冰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
1600
愛的世界 (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日本.64’) 勃起之後|暗房夜空|染色體戀人 花兒花兒幾時開
─
1800
學生影像沙龍─ 動畫創作
─
2/11(日) 1400
47
節目
票價 自由定價,不設劃位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預留門票:goo.gl/1iAzdB 「身體的記億」之 50%收益將捐給風雨蘭以支援性暴力受害人 「都市有病」為免費放映,不設預留門票
預留門票
放映地點 480.0 性 別 x 藝 術 空 間
九龍油麻地彌敦道 502-504 號德富強大廈 1A 室(油麻地港鐵站 C 出口)
碧波押
九龍油麻地上海街 404 號(油麻地港鐵站 A1 出口)
香港兆基創 意 書 院 放 映 室
九龍聯合道 135 號(樂富港鐵站 B 出口)
西環公共空 間
正街,第二街及第三街中間,近西營盤街市(西營盤港鐵站 B2 出口)
查詢
6676 9553 / groundupsff@gmail.com
平地映社
groundupsff
在本場刊發佈時,是次影展之電影尚未獲影視娛樂及事務管理處評列等級,如有電影被列為三級 者,主辦單位將於面書專頁公佈,敬請留意。
第三屆平地學生電影節 平 地 學 生 電 影 節( Ground Up Student Film Festival ) 由 平 地 映 社 策 劃, 首 屆 於
2015 年舉行。承接兩屆的經驗及迴響,第三屆繼續以電影節為平台,促成各院校學 生之交流和認識,並透過放映和延伸討論,讓學生作品進入公眾視野,展示商業電影 及廣告本位的微電影以外,影像作為創作媒介的多元想像,於學生進入薪酬僱佣勞動 制之前,立於平地,遠眺近觀,碰撞更多可能。
策劃
資助
場地贊助
合作伙伴
48
平地映社 由六位影像工作者於 2014 年發起,當中包括獨立電影導演、策劃人及電影教育工作 者。我們認為,影像生產,不應純為商業建制服務。透過推廣、教育、評論及交流, 期望能共構資源平台,以當下的影像作品為基礎,延伸其藝術和文化價值,進而探問 影像和電影經驗,於現代社會脈絡下如何突破觀與映的二元關係,尋找更多可能。
2017 年,有一位成員離任。 成員:何梓埼、林森、黃飛鵬、葉文希、盧鎮業(依筆劃序)
工作人員及鳴謝名單 (依筆劃序) 本地作品選片 何梓埼、林森、翁婉婷、陳淦熙、陳寛敏、黃雨晴、黃飛鵬、黃焌隆、葉文希、劉世榮、 蔡浩泉、盧鎮業、鍾曉陽 海外作品選片、節目策劃 何梓埼 節目統籌 李凱甄、蔡浩泉 影展視覺及宣傳品設計
Kathy Wong (kathy-wong.us) 影展宣傳片 翁婉婷 場刊文字 何梓埼、林森、黃飛鵬、葉文希、蔡浩泉、盧鎮業 鳴謝
Miki Ohi
PIA Film Festival
三木 李浩田 林潔汶 馬智恆 陳浩倫 陳梓桓 陳嘉曦 麥盛豐 馮夢哲 黃瑋納 蔡倩怡 羅妙妍 龔秋曦
風雨蘭 香港獨立電影節 影意志 鮮浪潮電影節有限公司 藝穗會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歷屆參展者、講者、工作人員、義工、實習生及觀眾 特別感謝家人、伴侶和朋友的體諒和照顧,支援我們從事電影、藝術、設計及社區等相關工作。
49
www.hkindieff.hk 主辦 Presented by
資助 Supported by
支持機構 Supporting Organisation
場地贊助 Venue Support
媒體伙伴 Media Partner
50
策 劃 Presented by
資助 Supported by
平地映社 groundupsff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