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母女一場⋯⋯》場刊

Page 2

《目送背影》 藝術總監及導演的話

胡海輝

原來已經是三年前的事!那時承蒙香港話劇團邀請,擔任駐團師徒計劃的導師,學員可以在畢業 展演作不同嘗試,其中一位學員竟然大膽自編自導自演一齣獨腳戲,她便是 Kit 龍偉潔,劇目便是 《目送背影》。那個版本只有廿多分鐘,而且展演資源所限,一切仍很粗糙,但是我看後,深受打動, 立刻與 Kit 說:「你願意繼續發展這作品嗎?」結果經過多次傾談,她改寫了十多稿,上年八月做 了一次讀劇,終於發展成大家即將看見的版本。 即使我不是女兒身,但是我也有母親,自己有幸走到今天,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總覺得多虧 母親無私的付出,我相信不只我有如此感受。看到有潛質的東西,便禁不住希望加以琢磨,雕成美玉, 與人分享欣賞。 《目送背影》雖然不是紀錄劇場,但是 Kit 自己既為女兒,也是母親這事實為它播下了真摯動人的 種子,我想起在英國曾經導演不少紀錄劇場作品的 Max Stafford-Clark 曾說過:「真實本身便具有 戲劇性。(Authenticity is inherently dramatic.)」 感謝 Kit 一直以來的努力,不問報酬,只為把 故事說好;還有好拍檔 Cece 伍潔茵,剛開口邀請她,她便義不容辭答應參與,我相信要演好這個戲, 環顧劇壇,Cece 應是不二之選。 既有《目送背影》探討母女,我便想何不來另一齣戲說父子?感謝鄭廸琪與鄭傳軍同樣二話不說便 接下這工作,令兩齣戲可以同台上演,相映成趣!

編劇的話

龍偉潔

《目送背影》誕生在二○一四年的一個課程結業展演,那個演出讓我可斗膽來個「自編自導自演」 的獨腳戲,真令小妹痛快不已!引發本創作則是源於閱讀到龍應台在《目送》中的『我慢慢地、 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 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 告訴你:不必追。』這一段文字。不知怎地,這段說話深深觸動我,在往後兩天中,腦海裡有許多 自己的童年回憶,也有很多兒女的兒時點滴,這些不同年代的舊片段交疊地浮現,渴求動筆之慾就 由此而生了。 《目送背影》雖然由《目送》出發,卻不囿於原著內容,是個人對自己的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的重 新省思。自身經歷着母女角色之間的拉扯張力,親身嚐到當中的愛惜與遺憾。面對兒女,如何在愛 裏學習放手;面對父母,如何在愛裏學懂珍重,這是我人生的課題,也盼望透過把文本搬上舞台, 感染觀眾,一起反思這永恆的生命課題。 在二○一三年十二月的一個晚上,我讀着《目送背影》第一稿,不自覺地哽咽、流下淚來,我清楚 知道未感動別人前,我已被它打動了!這感覺很特別,因為從前我只會看別人的作品而哭。 二○一四年二月作品展演的兩個晚上,我清楚知道《目送背影》不只能感動我一人。願今天的 《目送背影》也能觸動你心。 感謝胡海輝老師對《目送背影》的恩寵,給它締造成長的機會,讓我這個小農夫繼續施肥、灌溉, 把它由半小時的文本栽種成接近一小時的劇本。更榮幸得到伍潔茵獨挑大樑,演活老中青三代 女人。最後,感謝入場觀看的你,讓我個人的省思成為與你在舞台上分享的私語。

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